李霁
【摘要】目的:探讨及研究中医针灸疗法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影响。方法:本次选择100例病人,他们来自于2020年1月-2021年1月到我院就医并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对这100例病人进行分组,S组和Y组,分析这两组病人提供不同的针灸治疗对病人的影响。S组的病人提供一些普通针刺,Y组的病人则采用中医针灸疗法,比较两組病人使用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对两组病人提供了不同的针灸治疗后,发现Y组病人的疗效更好,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由此可见,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提供中医针灸疗法其效果更好,可促进患肢恢复,建议提倡。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中医针灸;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6-5328(2022)01--01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疾病,该病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而生存的病人致残率也极高,缺血性脑卒中是因血管性危险因素、不良的生活习惯、年龄等因素造成。此病多发于男性、致残率较高,可导致病人认知功能障碍从而影响其生活质量【1】。采用针灸疗法对于此类疾病具有较好的效果,本文择100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将探讨中医针灸疗法的应用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为此次研究对象,对这100例病人进行了有效的分组,S组和Y组,每组病人的数量为50例,这100例缺血性的平均年龄大致分布在48岁至81岁之间,且其平均年龄为65.68岁,其女性病人45例,剩余为男性病人。将本院2021年5月至2021年10月间所有脑卒中痉挛性病人的各项情况进行统一汇总登记,并细划分析,P>0.05,可开展研究。
1.2方法
两组病人均治疗1个月。艾灸法用于S组病人,选择足三里、内关、三阴交为艾灸穴位,时间为半小时,以潮红为宜并对于曲池、肩前、太冲等穴位进行按摩时间持续为每次2秒钟以此疏通患肢经络,再对病人患肢行推拿手法每日1次每次10秒钟促使血液畅通【2】。中医针灸疗法应用于Y组病人,患有头晕、头疼行风池穴、百会穴等进行治疗;对于瘫痪的病人主要行足三里、阳陵泉等进行治疗;对于舌麻、丧失味觉病人行哑门穴行针灸疗法;针灸顺序从病人头部至下肢得气之后指导其进行康复训练,每日行针灸一次【3】。
1.3观察指标
1.3.1观察组间病人治疗前后人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1.3.2对组间病人的临床总有效率进行对比,其中内容包括显效、有效、无效等,总有效数值越高则表明临床效果更具优势显著。
1.4统计学方法
参与本次研究当中数据均使用SPSS21.0数据包进行处理,计数(n,%)代表率,行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述行t检验。P<0.05 具有可比性。
2 结果
由表1、表2显示,对比两组病人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每组50例两组病人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Y组病人生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精神状况好于S组病人;且两组病人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组间研究数据存在较大差异,Y组总有效率总占比(96%),S组总占比(84%),此项研究比较,Y组有优势,对比有意义(P<0.05)。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主要由于脑血管被阻塞血液不能流通,从而会引发脑内组织损伤的疾病。由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作比较突然、病情进展速度快致死率极高,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安全。本文采用中医针灸疗法,能够疏通病人的经络,促使气血顺畅、可促进病人病情恢复【4】。本文研究表明:对比两组病人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治疗后Y组病人生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精神状况好于S组病人;且两组病人治疗显佳,所以统计学P值显示<0.05。
根据以上表述,将中医针灸疗法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治疗中,促使治疗效果得以提升,同时改善病人的日常生存质量,建议推广及运用。
参考文献:
[1]王静. 针康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 7(87):2.
[2]王田. 中医针灸联合电针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临床观察[J]. 光明中医, 2021, 36(6):3.
[3]黄慈辉, 林云鑫, 庄泽钦,等. 头穴中医针灸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 38(8):5.
[4]景福权, 韩莹, 王增亮. 针灸结合运动再学习康复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观察[J]. 吉林中医药, 2020, 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