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丽
【摘要】目的 对产后抑郁患者的心理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方式。方法 选择2020年8月-2021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并采取不同的方式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在护理前,SDS评分无明显差别。在护理之后,2组该评分都获得一定的降低,但,观察组更显著。结论 心理、生理、社会、性格等相关因素是导致产妇产后抑郁的关键成因,开展对其的针对性护理,可使患者实现抑郁状态的有效改善。
【关键词】产后抑郁;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71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6-5328(2022)01--01
产后抑郁是女性在生产之后因心理、生理等而出现的抑郁症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现,其通常会出现焦虑、恐慌、沮丧等各种不良情绪,情况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自杀等表现。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会产生严重的威胁,而且,对婴儿成长、产妇婚姻、家庭等均会产生负面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产后抑郁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模式划分,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为21-38岁,平均年龄为(29.13±2.31)岁。对照组患者最小年龄为23岁,最大年龄为37岁,平均年龄为(28.94±2.88)岁。对2组患者在年龄等方面基础性资料比较,无显著区别。所以,可对比。
1.2方法
产后抑郁原因分析。在心理方面,产妇对于分娩、育婴并未做好心理准备,并未适应角色转变,精神、心理负担大。在生理方面,产妇在停经、妊娠、分娩的过程中,激素会受到作用,导致内分泌变化大,身体存在严重不适。在社会方面,家庭、社会不和谐,居住条件差,产妇不能得到有效休息,也会对其产生作用。在性格方面,内向产妇更容易出现产后抑郁。
给予对照组产妇常规的孕产期检查与护理。观察组在前者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加大健康宣教工作,为患者讲解在待产过程之中需要注意的相应要点、分娩过程等。也为产妇讲解产后抑郁的成因、症状、预防与治疗方式。护理人员也要指导产妇家属的陪伴,为产妇提供足够的情感方面的支持,将产妇的心理压力大幅度的缓解,尽量使产妇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组织产妇适当的参与娱乐性质的活动,使其保持心情的愉悦,让产妇达成对负面情绪的有效控制。而且,也要为产妇提供发泄情绪的渠道,让产妇及时的达成压力的缓解。护理人员还需要为患者构建温馨的病房环境,利用音乐、电视节目、阅读等方式让产妇保持轻松,将其注意力有效分散,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且,也要将产妇的家庭关系协调,引导产妇的家属实现各方面压力的分担,一起参与到育婴之中。同时,也将母婴间的接触增加,在感情的不断增进中改善产后抑郁情况。
1.3观察指标
运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抑郁程度就越严重。通过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开展统计,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与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研究中,运用SPSS20.0软件统计数据,计数资料通过%表示,以X2检验,计量资料通过(x±s)表示,以t检验。并且,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价值。
2.结果
2.1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对照组为8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详见表1。
2.22组患者护理前后SDS评分对比
结合表2结果可知,在护理前,2组评分无明显差异。但,在护理后,观察组比另一组低,而且,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产后抑郁是因多种因素作用而导致的心理障碍,情况严重甚至会发生病理变化。产后的抑郁疾病会对母体与婴儿有较大的伤害,不但会导致患者身体健康受到影响,还会导致产妇的家庭和睦以及婚姻幸福受到影响[1]。产妇在分娩后,容易出现内分泌紊乱,情绪不够稳定,而且,也未能适应角色转变等,致使消极情绪的产生。对此情况,可采取针对性护理,加强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等,利用多种方式帮助产妇尽快适应新角色,改变抑郁心理。
总之,针对性护理能够在患者的心理、生理、家庭以及社会等多方面出发,实现对其全面的护理工作,帮助患者转变负性心理,也产生更高的护理满意度,对于母婴健康有着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孟丹妮.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措施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9,14(02):161-162.
[2]汪霞.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護理[J]. 现代职业教育,2018,(10):263.
[3]张云娇,许丽婷.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08):147-148.57B74F00-2513-474C-AD0B-390D1ADD24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