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宁
摘 要:高校思政课一体化是教学目标、内容以及体系等多方面的一体化,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党在改革发展中形成的红色文化贯穿于思政课始终,有很强的育人作用。为此,在高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高校需要清楚认识到这一点,合理融入红色文化,有助于推动建设进程,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路径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红色文化;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途径;高校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2)03-0010-03
在教学改革不断推进下,国家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也越来越看重。不过就具体情况来看,部分高校因为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思政课依旧不是很重视,面对高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秉承着敷衍的态度,进而影响其成效。在这种背景下,需要各学校积极转变以往的观念,将红色文化合理利用起来,以便有效丰富思政内容,促进一体化建设。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爱国情感与政治素养,为其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奠定扎实基础。
一、红色文化的表现形态
(一)物质文化
红色文化物质形态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期间所创造的具有实物价值的物质产品,如革命遗址、文献资料、革命文物等。这些事物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艰苦奋斗史,而且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民族精神文化。物质形态是红色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并且红色文化的物质形态是一直随着社会物质文化形态的发展而不断成长演变的,当红色文化的物质形态成长到一定程度会凝结成精神文明层面的形式内容[1]。
(二)精神文化
红色文化的精神形态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产品,如红色革命精神、艺术作品、政治理论、革命文学等。这些精神文化内容在思想领域中实现了对革命斗争伟大功绩的歌颂和赞美,集中体现了红色文化所承载的革命主体精神。一个民族的进步和发展必然离不开民族精神的引领,红色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由红色文化精神引领下的中华民族必然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三)制度文化
红色文化的制度形态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文化体制,这也是红色文化得以持续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在红色制度文化形态中包含了抽象的红色文化资源精髓,同时红色制度文化也是红色文化思想的重要载体。可见,红色文化思想和红色文化制度形态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只有当红色文化思想的进步程度超越了红色文化制度,才能推动新文化制度的形成。反之,如果红色文化思想的发展,缺少了相应的红色文化制度作为保障,红色文化思想也会流于形式,只有当二者达到了内外统一,才能真正推动红色文化的发展,提升我国文化实力[1]。
二、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意义
在高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合理融入红色文化十分重要,有助于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并使教学更好地满足新课改要求,现实意义重大。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红色文化的发展见证了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革命先烈为了民族复兴不怕牺牲、不懈奋斗的良好精神都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将其合理引入思政课堂,能够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熏陶,为他们提供精神给养。在新时代下,国家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多元文化思潮不断涌现,给高校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黑河地区红色文化有很多先进的英雄榜样,如马占山、杨靖宇、赵志尚等,他们都是思政课程开展的良好资源。榜样的理论对于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确定行为准则有显著作用,具体需要教师加强关注,深层次挖掘。
(二)对教师的启示作用
红色文化中蕴含着正确的道德观、真实的道德情感等,这些不仅对学生有很大的作用,而且对思政教师也有良好的启示作用。借助红色文化中的先进模范合理组织开展教学,一方面能促进教师将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有效结合,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另一方面又能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扎实基础。此外,红色文化中还蕴含了丰富的科学内涵,可以帮助教师更加清楚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进而能积极主动学习,在面对问题的时候能科学分析。这样不仅能拓展教师的知识广度,还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三观,实现教学相长。
(三)促进校园建设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管理者应该始终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结合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手段,促进红色文化的渗透,借此构建一个拥有良好氛围、规范秩序的校园[2]。管理者在学校管理工作开展中,应该将红色文化中的自主创新、不怕苦不怕累等精神合理呈现出来,与学校师生一起进行学校管理,这样才能达成理想的效果。除此之外,还应该促进本地红色文化进入课堂,打造具备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三、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一体化建设存在不足
(一)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内容的融合度不高
虽然目前高校思政课程中都渗透了紅色文化思想,但并未专门针对红色文化内容设置一个独立的模块[1],导致学生在红色文化思想学习的过程中,只能从思想层面对红色文化进行理解,难以对红色文化理论知识形成系统性、整体性的构建,进而影响红色文化渗透的效果。另外,在高校思政教学中,也普遍存在思政教育内容和红色文化融合度不高的问题。目前多数高校都是将红色文化内容笼统地穿插到思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对红色文化教育缺乏整体性规划,导致思政教育人员在实施思政教育活动时,很少会对红色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只是简单带过,与思政教育内容的结合性不强,进而影响红色文化的渗透效果。
(二)理论与实践脱节
通过对高校红色文化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后,不难发现,多数高校的红色文化教育都是仅限于理论知识的灌输,并未将其与目前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形势相结合,进而影响学生对红色文化内涵的理解。并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式也主要以理论灌输为主,很少让学生进行有效互动,导致红色文化教育流于形式。另外,由于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革命时期的精神文化内容,对于生活在和平年代下的高校学生而言,其对红色文化的思想精神难以形成深刻体会和感悟,只是单纯依靠理论知识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高效教师应适当组织学生到红色文化基地、红色革命纪念馆等场所进行实地参观,让学生对革命历史进行深入挖掘,促使学生对红色文化形成深刻理解。但目前高校组织学生到校外红色文化基地的参观次数和活动范围非常有限。33B0EEA4-2271-4A2A-BFB4-3275DB1AD7AB
(三)教学方式单一
虽然在新课改深化下,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很多有益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方法,但不论哪种全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要想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都需要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因而目前高校思政教师依旧是以传统教学思想指导思政一体化课程的建设,在思政课堂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过于僵化、单一,进而影响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学习兴趣,导致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难以得到充分体现。比如,在信息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信息化教学技术和手段被引入高校思政课堂中,为思政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便利工具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但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指导思想的影响,多数思政教师只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教材内容进行单纯复制和展示,并未引导学生对其中的红色文化思想内容进行深刻阐述[1]。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同样会影响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学习效果。
四、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路径
(一)编撰地方红色文化教材
编撰地方红色文化教材,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进行调整。对于高校学生,可以设置一些红色专题,如红色革命根据地、红色人物等,主要目的就是夯实学生的思想基础,促进学生政治素养更上一个台阶。普及一些基本知识,还得加强学术性的渗透,借助丰富翔实的内容资料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他们对新中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的理解,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除此之外,在地方红色文化教材编撰中,应该深入一线调研,汲取地方优秀的红色文化,将其引入教材中,这样有助于提升教材的丰富性,为红色文化更好地渗透提供助力。在此过程中,还可以加强与地方红色文化部门合作,如红色文化博物馆、烈士陵园等,使他们能主动提供一些红色文化。以后者为例,可以将优秀烈士的故事纳入教材,充实教材。通过这种真实故事,能够更好地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强化教学效果。
(二)组织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大都侧重于灌输式教育,一味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学生则被动接受,这样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教学效果还很不理想。而在高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背景下,教师应该积极做出改变,借助丰富的社会实践让学生主动接受红色教育。在活动方式选择上,不仅可以让学生进行实地实践,还可以让他们“云实践”,如借助网络让学生倾听各种红色故事、革命歌曲等。在活动开展完成之后,让学生完成实践成果任务,可以是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还可以是微视频与演讲等。面对学生的成果,学校方面也得给予重视,如组织成果展览会、交流会等,让学生更加认真地面对实践成果任务的制作,加深他们的感悟。
除此之外,还可以搭建云课堂,在其中集中展示优秀的红色文化作品。需要注意的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也得充分考虑学生的阶段特点,如对小学生而言,可以进行故事讲解或者是歌唱,对中学生来说,可以组织他们参观一些革命纪念馆,大学生可以让他们组队进行自主调研。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实践活动的作用,促使红色文化精神的弘扬。
第一,合理组织革命歌曲合唱活动。革命歌曲是红色文化中十分重要的部分,随着社会飞速发展,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合唱艺术的开展也逐渐深入,并渗透各个方面。对高校而言,可以积极组织开展多样化的革命歌曲合唱活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3]。比如《我的祖国》这类歌曲,一经播放便能讓学生从心底升起一种自豪感,激起他们的爱国情感。这种发自内心的思想会促使他们更加深入地进入作品中,有效地将其演绎出来。在学生合唱过程中,会主动思考祖国的山河壮丽,联想到现在的美好是之前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进而能更加珍惜生活,努力学习。
第二,重走红色遗迹。在互联网时代下,红色文化信息的获取变得更加便捷,不过其中的信息很多都是介绍的,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思政教育功能。而思政教师重走红色遗迹,则能获取一手资料,实现红色文化思政教育价值的深层次挖掘,然后采用合适的手段将其体现出来,为学生的三观树立提供支持。就目前情况来看,国家相关部门对此也十分看重,积极组织了一系列活动。比如在2021年7月28日,黑河市森林消防支队组织机关、直属大队和爱辉区大队指战员走进黑河市体育馆,参观“光辉历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黑河主题展览,使指战员全面了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黑河地方党组织团结带领黑河人民走过的非凡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探寻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涵,感悟中国共产党走向胜利的法宝与力量。从这里可以看出,重走红色遗迹是十分有必要的,对高校思政一体化建设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三)建设虚拟红色文化阵地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红色文化的展示打破了以往的地域限制,并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可以说,现代技术的发展激活了红色文化,借助VR等技术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红色资源,增强他们的体验感[4]。首先,借助自媒体进行红色文化的弘扬。在此过程中,可以将时事热点合理利用起来,定期推送给学生。这样,便能使学生随时随地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形成正确三观与爱国意识。其次,将抖音、微信等合理利用起来,以班级为单位构建班级群,通过合唱、话剧等方式将红色文化更好地诠释出来。在此过程中,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进行红色文化的宣传,定期评选学生的优质自媒体号,激起他们的热情,营造一种良好的红色文化氛围,为红色文化的渗透奠定扎实基础。最后,构建完善的网络保障机制,引导学生正确辨析错误思想,使其能够在健康的网络环境中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5]。
(四)优化整合内容
红色文化教学内容的整合对思政教学改革而言十分重要,思政课程的教学重点就是培养学生应用自身所学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党性思想与意识,积极主动地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从这一角度而言,红色文化内容整合显得非常有必要。就以往的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大都比较依赖于教材,存在照本宣科的情况,进而很难有效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此,需要积极做出改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方面就是拆分重组思政基本课程,将一些不必要的内容删减掉,增加一些合适的红色文化内容;另一方面,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积极引进一些红色案例,如革命战争中一些感人的故事等。这样可以很好地提升课堂生动性,更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最终实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形成良好的思政素养,促进教学目标更加高效的达成[6]。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合理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十分有必要[7]。为此,相关方面应该树立整体意识,从目标、内容等多方面着手,合理引入相关手段,促进其建设。同时,还得深挖本地优质红色文化资源,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融入,以便丰富教学内容,并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成长,为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吴少伟.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路径[J].青年发展论坛,2021(3):29-35.
[2]陈阳.新媒体语境下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6):86-87
[3]蒋鹏.红色文化资源创新高校思政课体验式教学[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8):19-20.
[4]陈立勇.基于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建设[J].大庆社会科学,2019(1):40-43.
[5]张楷芹.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原则及路径研究[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1(5):18-22.
[6]李丽丽.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路径探析——以河北省相关实践为例[J].新生代,2021(4):57-60.
[7]孙湘芸.课程思政在高职院校英语语言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职业,2021(7):84-85.
(责任编辑:张咏梅)33B0EEA4-2271-4A2A-BFB4-3275DB1AD7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