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鹰红
摘要:我们知道记叙文的生命力在于细节描写。很多同学在作文里缺少的不是把某件事写完整的能力,而是缺少细节捕捉描写的能力。这就使文章读来生涩呆板,丝毫不见感染力。
关键词:情景游戏;小学生;习作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只停留在细节描写理论上的讲解对于小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注重学生的兴趣,联系生活,让学生参与到围绕细节描写为目的的小游戏中,潜移默化地打通作文生活的联系,体会到细节描写的妙用,从浅入深,从易到难,能写会写,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培养孩子的能力和兴趣,从而爱写乐写,树立正确的作文观。
以下是一个成功的课例的片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看图猜成语(妙笔生花)
二、下面我们来看看以下的文章,请你来欣赏和评价一下
(一)出示四组写人物的片段,请学生品读,说说哪句更有画面感,好在哪里?
1.外貌描写
(1)小莉长得很漂亮。
(2)小莉的头发乌满潜的周,眼酶扑闪闪的亮,小鼻子微微上翘,足得娇情可爱,很漂亮。
2.动作描写比较
(1)他一双眼睛瞧着小家伙,然后大笑起来。
(2)他双手叉着腰,把身子朝后一仰,咪缝着眼睛,仔细打量着光屁股,赤脚丫的小家伙,忽然爽朗地大笑起来。
3.神态描写
(1)考试又不及格了,小明很郁闷。
(2)考试又不及格了,小明的脸阴沉沉的,目光紧紧地盯着试卷上的分数,眼神中充满了郁闷与内疚。
4.语言、动作、心理描综合运用对比
……
(二)总结:选择恰当的人物描写方法,可以更好的表现人物的特点(性格、心理、情感等),容易将人物描写得活灵活现,如见其人,更好地为文章主题服务!
三、要运用好描写,首先要会观察
接下来我们来轻松一下,玩一个游戏--神秘的罐子。激发好奇心:这是什么?里面装着什么呢?
同学猜想
这里面到底是什么?
请勇敢的你在不用眼的情下来探索一下吧。观察摸的同学注意他的外貌、表情、动作、语言、心理,并作记录。
小组合作学习,分工观察表
观察过程:
同学1 摸完后采访他的感受和推测,其他同学观察他的动作、表情、神态。
同学2摸完后采访他的感受和推测其他同学观察他的动作、表情、神态。
同学3摸完后采访他的感受和推测其他同学观察他的动作、表情、神态。
四、写作指导
激发写作欲望:
这到底是什么呢?
让我们动笔写写刚刚发生的这件有趣的事情吧,答案最后揭晓!
帮扶:提供框架
五、师生合作
神秘的罐子
今天,老师带我们到了阶梯教室里上作文公开课。
课上到一半,周老师忽然拿出了一个像陶制( )罐子,并对我们说:“……”
这时,大家议论纷纷……我觉得应该是……
第一位被请上去的是……
第二位是……
接着,……也被請了上去……
这到底是什么呢?最后,周老师给我们揭开了谜底: ……答案令我们大跌眼镜。不过,我也觉得好笑。因为那些号称“胆大”的同学,居然被一条小小的……吓个半死。
下课了,老师捧着那罐……
六、学生分工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七、展示作品,讲评。
八、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汇报总结:
1.写好作文要善于观察生活;
2.学会细分过程,细写人物,文章就能内容丰富并且具体生动;
3.注意心理的描写,文章就会富有情趣。
……
是的,同学们作文就是生活,只要你在生活中细心观察,并运用好今天所学的方法细节描写,就一定能把文章写好。
……
四年级学生当堂作文教学成果:
例文一:神秘的罐子
今天,老师带我们到了阶梯教室里上作文公开课。
课上到一半,周老师忽然拿出了一个像陶制成的椭圆形罐子,并对我们说:”这个罐子里装了不明的生物,我要请你们上来摸一摸,看看里面有什么东西,但是不能往里面看。”
第一个被请上去的是马君怡。他摸了一下罐子里的东西,立马又把手缩了回来。大家都在讥笑他胆小。于是,马君怡再次摸了一下,脸上的表情忽然僵住了。“一定摸到了恐怖的东西!”结果,他像女生一样不争气地尖叫了一声。然后说,自己摸到了凉凉的软东西。
第二个是吉悦唯。她算胆大,一次性把手伸进去了很久。男生都围着起哄。过了一会儿,她把手抽出来了。她说里面的东西旁边有水。这时,大家议论纷纷。“里面应该是史莱姆。”“不对!应该是死鱼。”我觉得应该是一只青蛙。不然它怎么会又软,又凉,还泡在水里呢?
接着,刘筱逸也被请了上去。她先是把手伸进去摸了一下,估计是被吓了一跳,又把手拿出来了。然后,她鼓起勇气,把手伸进去了。但是,她居然说:“里面的东西像土豆,还有腥味,像鸭血。如果把鸭血和土豆放到一起涮,土豆就会像”不明生物”一样有腥味了。”大家哄堂大笑。明明在猜测罐子里的东西,她居然想到了火锅,跑题太严重了。
最后,周老师给我们揭开了谜底:……因为那些号称“胆大”的同学,居然被一条小小的鱿鱼吓个半死。
下课了,老师捧着那罐鱿鱼离开了阶梯教室。只有我们还沉浸在有趣的课堂的幻想里。
多年的小学游戏习作教学实践证明,现场情境作文把理论的知识生活化,趣味化,更贴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在参与活动中建立习作、生活、阅读三者的联系,体验到作文的乐趣,从而能写到会写乐写。
参考文献:
[1]陆莉瑾.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19(2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