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学生本位评价”的应用研究

2022-04-20 18:52何灿
小学教学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应用研究

何灿

【摘 要】当教学理念从努力寻找班上“最好”的一个学生转变成为每一个学生去寻找“更好”的自己,教学目标从追求目标的“全部”达成转变为“更合理”的达成,教学内容从墨守“固定单一”的内容转变为追求“多样同效”的内容,教学方法从追求教师心中“最好”的方法转变为追求“更适宜”学生的方法时,这种“学生本位评价”能孕育出一种顶层设计。学生本位评价要凸显评价内核,提升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和相互评价能力;彰显评价外核,提升教师评价以促进学生评价,进而形成一个学生本位评价与体育教学融合共生的体系。该体系具有弥补教学评价与课堂教学的不足、深化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的落地生根、增强学生在课堂的归属感、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势。应用学生本位评价能让学生清楚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评价自己、评价他人,明确自己可以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提高了体育学习的兴趣,也促使学生进行自我判断和主动发展。应用学生本位评价能够使得体育教师从寻找班上“最好”的一个学生转变成为指导和帮助每一个学生找寻到“更好”的自己,并且其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较以往有潜移默化的转变。体育教学中应用学生本位评价能够将教学评价融于教学设计之中和融于教学过程之中,当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提高时,整个学生群体就会得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就会提高。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 学生本位评价 应用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在常态体育课堂中,教师会寻找第一个做出所学动作的学生而往往忽视最后一个掌握动作的学生;会寻找动作做得最标准的那个学生而忽视无法完成动作的学生;会在规定时间内,判断哪一个学生完成的练习次数最多而忽视练习次数最少的学生。这样的评价内容、方法与结果使得师生都在竭力寻找跑得最快的、跳得最高的、投得最远的那个学生。也就是说,在个人练习与对抗或分组游戏与竞赛中,师生在极力地判断、甄别与寻找出在班级中“学得最好”的学生,成了体育教学设计的初衷。教师试图根据经验,通过教学现场观察以树立一个或者为数不多的“最好”学生作为“典范”,并让所有人达到这个“典范”。渐渐地,这个“典范”无形中就成了工厂中所需要生产的一种“优质模具”。然而,这显然与学生的天性是不相符的。不少学生因先天性的遗传因素,极有可能跑不快、跳不高,也无法获得各类竞争性练习的第一名。这是一种注定只有一个胜利者的结果。尽管有很多学生对体育课充满了兴趣、激情,然而永远都是失败者的局面,让他们渐行渐远。因此,我们要问:难道体育教学,只通过精心地树立一种“典范”而让绝大多数学生向着这个较为遥远的“优质的模具”渐行渐远?只让一个学生或者几个学生是胜利者,其余的学生永远都是失败者和观望者?只是在拼命追求那个所谓的“最好”而展现体育教学所应有的魅力?

学生本位评价意味着学生在全面参与评价过程中建构着自己的主体地位,进而在“自主和责任”下进行个性化选择,在自由状态下实现主动发展。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学生本位评价是非常有必要的,旨在提高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效果、效率,转变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合作和交往的能力、参与和组织的能力、创造和生成的能力,以及集体主义和努力拼搏的精神等,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学生本位评价孕育顶层设计

体育教师应该转变理念与行为,将学生本位评价融于课堂教学之中,站在学生的立场来转变教学设计的理念、目标、方法和内容等。

(一)教学理念:教师从寻找班上“最好”的一个学生转变成为每一个学生寻找“更好”的自己

体育教学既不能找寻“最好”而弃“其他”,也不能“抓中间”而“丢两头”;既面向全部的学生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能关注到学生群体的差异和每个个体的差异。体育教学能让学生找到更好的自己,既是一种结果,又是一个过程。当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可以不再尋找,也可以再寻找更好的自己。如果教师在这个时候再进行适当的学法指导,学生定会继续为寻找更好的自己而不懈努力。只要学生不断练习,教师适时给予学法指导,学生就能不断实现目标。这个师生互动的过程,能够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能出现在学生需要的时候,这是一种共生共长的过程。

第一,学生需要结合教师的学法指导,经过多次的有效练习后,才能有一个很好的评价标准,才能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才能寻找到并达成适合自己的目标。同时,教师也要让学生明白,不要跟别人比,要跟自己比,每个人的目标是不一样的。这种准确的定位不是用好与坏、高与低、差与优来评价的,而是相辅相成、协同发展的。学生自己不需要过高或者过低地评价自己、定位自己,而让自己失去正确的发展方向。

第二,教师要根据实际,让学生瞄准 “更好”的自己去努力提高自己。可以这样讲,这样所达成的学习目标(或者叫定位)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又一个新的起点。学生后面的学习行为都要以之前的自己为基础,以后面更好的自己为挑战,不断超过这个“更好的自己”,达成最终的目标。当然,教师要适时地指导学生,让其明白人的极限不是简简单单地就能挑战成功的。因此,要让学生科学合理地、有效有序地练习和磨炼自己,等到时机成熟之时,挑战自我、挑战自己的极限就变得触手可及。教师的学法指导定会让学生朝着这个“更好”的目标而去努力、去奋斗、去实现。

第三,当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不断地找寻到更好的自己后,就会产生运动快感,体验到体育活动带来的成功与快乐。因为这种体验是真实、有效、自然的,会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提供保障,为体育教师获得职业的幸福感而埋下伏笔。

(二)教学目标:从追求“全部”去达成预设目标转变为力求让学生更合理地达成预设目标

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存在着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教师一旦忽视差异,要求全班的学生达成一样的目标,往往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以及主观能动性。究其原因,运动能力强的学生会觉得达成目标很容易,不需要积极练习就能达到;而相对于运动能力较弱的学生,无论其怎么努力也难达到相应的目标。因此,在目标制定的统一性要求基础上,而去追求全部达成教学目标,显然是不切实际和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那么,怎样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达成更合理的目标呢?

第一,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既要关注到面上的全体学生,又要关注到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如学生的体能储备情况不同、技能掌握情况不同、先天性遗传等因素。如图1,最下面(黑色部分)为体育教学之前学生的起始水平——能力强的学生用黑色上端三角部分表示,能力较弱的学生用黑色底端梯形部分表示,中间黑色大梯形部分则表示大部分学生的中等起始水平。当然,黑色部分的形状、面积的大小(即人数的多少)可以根据不同班级的情况灵活变化。基于此,以学习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为对象,设置基本目标,帮助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得到”;以学习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为对象,设置发展目标,促进不同的学生得到发展和提高。此时的目标设置,解决了一个基本问题。

第二,需要有针对性地指导运动水平特别低的学生,鼓励他们竭尽全力地去努力挑战自我,并达成基本目标。同时,要指导运动水平特别好的学生向达成发展目标,以及更高的目标努力。第二阶段的学法指导会使得教学目标的达成显得更为合理。

(三)教学内容:从墨守固有的单一内容转变为不断追求灵活多样的有效内容

课程改革以来,“目标引领内容”的思想受到普遍欢迎并得到有效实施,“目标引领内容”的思想也导致了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多样化,使得整个体育课堂教学形态随之发生积极的变化。因此,只有“内容和方法能够促进目标达成”,才能真正体现“目标引领内容和方法”的思想。从这个层面上讲,体育教学不能再墨守固有的单一内容,而要根据班级情况和学生情况去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内容。要结合所制定的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为学生提供有一定层次的基本内容与发展内容。如表1所示,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体能储备和技能掌握情况,选择好相应的内容。

在运动技能习得的不同时期,教师根据学生的体能储备和掌握技术情况,设计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的练习形式,以真正面向每一个学生。比如,在跨越式跳高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斜杆”的练习形式,设置几种不同高度的场地,并适当给予学法指导,让学生选择不同高度去练习跨越式跳高动作。在快速跑的教学中,教师针对蹬地动作不协调、用力不充分的学生可设计原地纵跳练习、后蹬与前摆腿练习;针对摆臂与蹬地动作不协调,可设计两人一组的互惠式练习形式(置一根短绳于练习者腰间,辅助者用力拽住绳子)。

(四)教学方法:从追求一种“最好”的教学方法转变为追求“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曾有教师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理论与方法,认为没有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就不是好的教学方法,期待寻找到新的教学理论与方法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以为这样就能寻找到一种最好的教学方法,以不变应万变去进行体育教学。实践证明,人们无法用一种所谓的“最好”的教学方法去解决体育教学中所有的问题,因为体育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永远存在的,体育活动难易度、层次性等是不同的,同时体育教学又受到多变环境的影响等。当然,这种思考与行动的初衷是好的,但是类似的“非此即彼”的对立思维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学生本位评价彰显育人价值

(一)学生本位评价的内核价值

1.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提升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与行为的一种表现评价方式,是激发学生积极进取与乐观向上的内在核心动力。中高年级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自我定位,有利于其自我评价能力的形成,更有利于后期的长效发展。针对不同水平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要对学生自我评价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教师主导行为进行一个细化和构建,详见表2。

2.学生相互评价能力的提升

小学生未能形成较为稳定的世界观,缺乏较为成熟的认知他人的能力。在互评中,教师若不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学生往往不能公正、客观地评价同伴。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明确学生的互评达到什么程度,另一个方面要做到积极参与、合理组织、正确引导、客观评价,帮助学生公正、客观地评价同伴,详见表3。

(二)学生本位评价的外核价值

教师要帮助学生对自己和同伴有正确的认识,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与缺点,对不同学生的进步幅度和学习行为能给予及时的、正确的评价。同时,评价的内容是丰富的、方式是多元的,可以是互动语言、学习效果、技能掌握、体能状况、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评价,也可以引导学生相互评价、自我评价,这样才能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评价的意义,并客观地认识自我。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客观、合理,要对教学过程做出客观、合理、公正的评价,敢于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不足。教师要设计适合不同水平段学生的随堂自我评价表格。鼓励学生以表格的形式给自己做出正确的打分,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树立自信,帮助学生领会自评的方法要点,同时也为以后学习中的互评打下一定的基础,避免毫无目的地评价,详见表4。

(三)建构学生本位评价与体育教学融合共生的体系

学生本位评价是教学评价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教师要带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进行体育教学,积极贯彻评价理念,思考多元的评价方式,并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将新的评价融于教学实际操作之中以达到共同生长的目标。基于学生本位评价的教学设计是一种顶层设计,架构了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而贯穿于教学中、融入实际操作中,形成学生本位评价与体育教学融合共生的体系,见图2。

该体系由顶层设计、融合课堂、共生指向三个部分组成,三个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辅相成,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通过对三者内部的调整和三者之间的融合,以形成共同生长的良性循环。

1.弥补了教学评价与课堂教学的不足

在教学设计中将学生本位评价融入其中,意味着让学生在真实的身体练习与体育知识与技能等学习中能与学生评价融合起来,学生能够在真实的任务解决过程中认识和评价自己、提高和发展自己。评价的本身不再是孤立的,不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教学的本身也不再是脱离了自我认识和评价的教学。

2.深化了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落地生根

该体系包括评价理念的人性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樣化和评价与教学的整合化,充分关注学生这一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构成了科学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从多方面收集信息,准确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发挥了教学的育人功能和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与促进发展的功能,将课程标准的理念落地生根。

3.增强了学生在课堂的归属感

实施学生本位评价,学生有了强烈的认识自己和他人的欲望,有了主动进行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意识。班级中调皮的学生因为有了同伴的关注和评价,变得很有自我约束力;而善于向教师“打小报告”的学生直接向同伴进行评价。学生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有对他人评价的意识,对课堂有爱护和敬畏的心理,在心理上也得到了满足,更找到了在课堂上的归属感。可以说,学生本位评价与体育教学融合共生的体系有利于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养成,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体育教学中应用学生本位评价既能让学生清楚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评价自己、评价他人,明确自己可以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提高体育学习的兴趣,也促使学生进行自我判断和主动发展,又使得教师从找寻班上“最好”的一个学生转成为每个学生找寻更好的自己。体育教学通过将教学评价融于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之中,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提升,就会让整个学生群体的能力得到提升,进而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笔者认为,体育课堂教学多应用学生本位评价,能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进一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季浏.基础教育体育课程十年改革成效[J].中国学校体育,2011(12).

[2]汪石标.体育教学中开展学生本位评价的实践研究——以浦城县中学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5).

猜你喜欢
小学体育教学应用研究
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之我见
浅谈如何让小学体育更具有趣味性
短绳在体育教学中“一物多用”的具体案例分析
阻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
浅谈如何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的高效性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空域分类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