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入境,巧用“三境”
——以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为例

2022-04-19 04:40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铜山中心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22年10期
关键词:停机坪小蜻蜓随文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铜山中心小学 夏 美

在低年段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了教好这一重要内容,教师们一直在探索,寻求各种行之有效的识字教学法,如部件法、字源法、字组法、随文识字等。

“随文识字”作为江苏教育集体文化记忆之一,最早由斯霞老师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其最鲜明的特征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半个多世纪过去,依旧有很多教师对此津津乐道,在自己的课堂上践行着。但是,同样的随文识字课堂,却“随”出不同的样貌来,引发质疑。江苏徐州铜山区教师发展中心的杨永在《随文识字宜按“部”就“班”》一文中提出“随文识字存‘三失’”:一失,相当多的低年段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对文本的阅读感悟、理解和拓展上,却忽视了随文识字是核心任务,主次颠倒,导致教学失向;二失,很多教师没有理解统编教材识写混编的特点,对生字的识写要求混淆,导致教学失位;三失,部分教师违背低年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将识字与阅读文本人为地分离开来,不仅难以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也降低了学生学习汉语言的兴趣,导致无效教学。从这“三失”中可以看出,教师的随文识字停留在表面,没有关注到识字与文本情境之间的关联,造成课堂既不像识字课堂,也不像阅读课堂。

随文识字与文本阅读是相辅相成的,必须注重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寓识于境。本文以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教学为例,探讨字与文水乳交融、互相促进的教学策略。

一、分析生字,恰当地随境

一堂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在确定教学目标环节,教师要认识到识字和阅读是交融一体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将识字与阅读割裂开来了。如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很多教师会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①认识“珠、摇”等生字和身字旁1个偏旁,会写“鱼、朵、美”等生字;

②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③有感情地朗读,初步感受夏天的美好。

以上教学目标中,识字目标和阅读目标如同两条平行线,没有交集,识字教学脱离了文本。但仔细分析这篇课文的生字,二会字有“珠、摇、躺、晶、停、机、展、透、翅、膀、唱、朵”,四会字有“亮、机、台、放、鱼、朵、美”,将这些生字还原到词语中为“小水珠、摇篮、躺在、亮晶晶、停机坪、展开、透明、翅膀、歌唱、一朵朵”和“歌台、放声、小鱼儿、很美”。将词语还原到句子中,如下:

将生字还原到词语中,发现“小水珠、摇篮、停机坪、歌台、翅膀”等都是生活中的事物,依据低年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这也是他们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将词语还原到句子中,发现生字穿插在四种动物的语言和动作之中。因此,依据随文入境、识字教学与文本阅读相结合的特点,教学目标可描述为:

①串联文中生字,能简要介绍夏日荷塘的美景;

②通过上下文的理解和生活体验,知道“摇篮、停机坪”等词语的意思,体会“躺、立”等动词的精准;

③分角色朗读对话,巩固生字,体会夏天荷塘的美丽。

教学每篇课文的生字时,教师要先站在学生的立场,分析生字的难易,将生字从字源、字形结构等方面进行针对性整合和重组程度。同时把握随境的时机,“生字该在什么样的语境中出现,什么时候出现最合适”,教师要明了在心。即教师在课前要系统研究、整体布局,尽量将识字目标和教学目标相融合,使学生在训练语文素养的同时掌握识字的方法,增强识字的能力。

二、依托文本,巧妙地造境

(一)联系生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明确提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在《荷叶圆圆》一课中,“摇篮、停机坪、翅膀、歌台”等都是生活中的事物,依据低年段学生的认知规律,要学习的知识与生活情境越接近,学生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在教学这几个字词时,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了解,把词语与生活实际进行有效对接。

(1)教学“摇篮”:

①小水珠把荷叶当成了——(摇篮)请你读读它,你读,其他同学一起读。

②(出示图)你们看,这就是摇篮,小宝宝睡在摇篮里,妈妈用两只手轻轻地摇。你们瞧,“摇”这个字里就藏着两只手,看见了吗?一只手是——提手旁,对了,另一只手,右上部的爪也代表一只手,两只手来回摆动。自己伸出手试一试,摇啊,摇啊,真舒服。谁来读?

(2)教学“停机坪”:

①(出示词卡“停机坪”)看看“停”这个字,左边是个单人旁,右边的“亭”就像一个小亭子,“停”原来的意思是“一个人走累了,就停下来,坐到亭子里,或者靠着亭子的柱子休息,一边休息,一边看风景”。小蜻蜓飞累了,就停在荷叶上,它把荷叶当成——停机坪。

②“坪”字你们还在哪里见过?(草坪)草坪,“坪”字左边一个“土”,右边一个“平”,意思是“一大片空地”。在草坪上,你们可以进行哪些活动呢?指名说。

③看看图,猜猜停机坪是做什么用的。飞机停在一大片平坦的土地上,这就是——停机坪。

④小蜻蜓把荷叶当作了它的——停机坪,你们读的时候要想象到前面一大块平地,再请只“小蜻蜓”给我们读一读。

生字词的教学,不应该是孤立的,应结合课文所描绘的生活情境,将其置于学生熟知的生活环境中。在随文识字的课堂中,教师要联系生活,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识字,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二)借助插图

插图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低年段学生来说,直接的图片感知优于抽象的文字符号。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课本已有插图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创造教学情境。《荷叶圆圆》中有两幅精美的插图,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字词的意思。如教学“透明、翅膀”:

①小蜻蜓是立在荷叶上的。(出示课文中插图)小朋友们,你们看,小蜻蜓是站立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出示“透明的翅膀”,领读,齐读。

②小蜻蜓的翅膀在哪里?你来指一指。

③小蜻蜓的翅膀是什么样的呀?(读“透明的翅膀”)你们看,它的翅膀像纱一样薄,阳光可以透过它的翅膀照过来,你们还见过什么是透明的?

(预设:嗯,水是透明的;玻璃杯是透明的,你是个仔细观察的小朋友;窗户上的玻璃是透明的,你会利用周边的事物来学习。看老师戴的眼镜,镜片也是透明的。)

④小蜻蜓的翅膀是——透明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阅读目标中提到“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低年段语文课本图文并茂,符合低年段学生的学习心理。所以,在字词教学时 ,教师可以利用课文插图,根据图文一一对应,把学生拉进有画面感的情境中识字,从而理解词语意思。在教学词语时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多种方法结合,基于文本情境,做到兼收并蓄。

(三)动作表演

情境表演是低年段语文课堂上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利用低年段学生好动、表现欲强的特点,还原文本的内容,从而加深理解。《荷叶圆圆》一文中,出现了多个表示动作的词语,如“躺、眨、立、展开、蹲、游来游去”等,若只依靠教师的口头表述,学生无法准确理解动词的含义并失去课堂兴趣。因此,可以采用分角色表演的方式,创设真实情境,学生演一演,记一记,让课堂成为夏天美丽的“荷塘”。如教学“躺”:

①还有谁也喜欢小水珠的?请你来读一读。

②读得真是好极了!小水珠是怎么躺在荷叶上的啊?(舒服)

③谁能用手和脚比画一下是怎么舒服地躺在荷叶上的?

④看来你躺得真舒服。(出示字卡“躺”,左边是身字旁,“身”作为偏旁,身体变瘦,撇不出头。右边的“尚”最初像一个酒器,装酒的器皿,人喝多了酒,就容易醉倒,找个地方,躺下来,休息休息,再来读读这个“躺”字。)

⑤不过小水珠可没有喝酒,而是被眼前的景色陶醉了。谁再来读这一段?

⑥你们看,小水珠躺在荷叶上,风轻轻一吹,摇啊,摇啊,就像——(摇篮)

⑦可真舒服啊!谁还能比她躺得还舒服的?

⑧那你们就用手枕着后脑勺躺下,随着风的摇摆左一摇,右一摇。(所有学生躺在位置上,跟着教师的手势左右摇摆)

⑨你们觉得舒服吗?还觉得是躺在荷叶上吗?(引出“摇篮”)

⑩躺在摇篮里真舒服。你们再读一遍。(生齐读)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征,指导学生根据文本情境,演一演,做一做。在一演一做中,把抽象的文字演变成具体可感的画面,加深学生对文字记忆的同时也激发了其识字的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放飞了学生的心灵。

三、延伸拓展,灵活地借镜

(1)师:刚刚我们通过读啊、背啊、演啊,了解到圆圆的荷叶有那么多可爱的小伙伴,让我们一起再来喊喊这些小伙伴的名字。出示儿歌:

小水珠躺着,把它当作摇篮;

小蜻蜓立着,把它当作停机坪;

小青蛙蹲着,把它当作歌台;

小鱼儿游来,把它当作凉伞。

师生合作朗读。

(2)这些热情的小伙伴想要邀请小朋友到夏日的荷塘做客,你们愿意吗?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到了美丽的夏日荷塘,你们遇到了小水珠、小蜻蜓和其他小伙伴,你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播放音乐,学生自由想象)

课文是教学的第一语境,但教师不能囿于课文,要发挥课文的“引见”作用,利用学生生活中一切可能发生的语境,让学生与生字实现从形同陌路到似曾相识的过渡,直至刻骨铭心。

随文识字要回归原点理论,“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教师要研读课文内容,对字词的教学做到心中有数,选择合适的方法,将识字教学与文本阅读恰当、巧妙和灵活地结合起来。这样,识字与阅读才能相得益彰、相互契合,它们才能相互成长,互相成全。

猜你喜欢
停机坪小蜻蜓随文
巧建“停机坪”,助力心成长
骄傲的小蜻蜓
机智号直升机着陆火星“停机坪” 最早4月11日首飞
提高小学生随文练笔水平的实践研究
铝制直升机停机坪通用质量特性分析
小星星和小蜻蜓的约会
随文活色 练笔生香——小学语文随文练笔实践举隅
小蜻蜓,停一停
快乐阅读
快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