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
摘 要: 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之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显著,其中,让学生实现终身发展是教学活动的根本。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意在通过对学生进行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数学中的思维能力,把握数学中的规律,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文章主要从培养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入手,对初中数学教学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 初中生;自主学习;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918(2022)04-0049-04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主见意识特别强,有很强的认知性,自控能力也在慢慢加强,他们既感性又理性,更加追求自由与独立,正在慢慢走向成熟。学校教育要从学生年龄段的特点入手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倡导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乐于探究数学疑难问题,勤于动手进行实践。初中教师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把课本知识教给学生,重要的是把学习方法授予学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这个道理,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把主动学习的权利交到学生手里。
一、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整个课堂的重点,重视传授而不重视学生探索能力,重视对学生的管教而不去让学生学会自觉学习的能力,重视学生的全部统一性而不强调学生多样性的发展。这样一来,抹掉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遏制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的发挥,这种行为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在目前的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认为数学是一门理科学科,要的就是大量做题,能够熟能生巧,所以很多的初中学生都沉浸在无数的题海之中,题海战术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技能和技巧。这种教育模式使得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时间,更多的是让学生跟着题海模仿,生搬硬套,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学生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时,大部分学生都会在发现自己做出的答案和老师的不同时,第一反应就是要检查自己做的哪里不对,在没找到任何错误之后才去研究老师做题的步骤,如果找出老师的错误,他们就会特别激动,在指出老师的错误之后做了一次“小老师”,油然而生的就是自豪感和继续学习的热情。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都以教师为主体,长此以往让学生养成一种习惯,就是没有教师的安排,不知道要做什么,这个从自习课中就可以看出来,学生完全不会自主地安排学习,自习课成了学生自由娱乐的时间。以上现象说明进行课堂改革势在必行,初中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恶习必须改过来,否则会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造成影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迫在眉睫。
二、 目前初中数学课堂学习的特点
初中生正处于可塑性特别强的阶段,这个时期是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是学生升学以及发展过程中储备知识的重要时期。初中阶段与小学阶段相比主要的变化是学生学习科目增加,新增了物理科目、化学科目、政治科目和历史科目,这就需要学生需要把时间和精力进行分散,对于语、数、外这三门学科的知识点也在发生变化,由原来的具体形象化变成现在的抽象、系统、深奥了。随着学生学习压力增加,学习内容的增加,学生应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安排好这些科目的学习呢,这就显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在学前要对上课要学习的东西进行预习,上课时要重点去听自己没有理解的地方以及本堂课的知识重点,课后需要学生巩固已学到的知识。初中生玩性未消,学生主动性和被动性、自觉性和依赖性并存,教师应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每个学习阶段都给学生树立目标,让学生可以自觉、主动地去学习,久而久之,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就算没有教师和家长的监督,也不会不学习,沉溺在游戏、小说和电视中,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教师和家长对学生正确的引导尤为重要。
研究表明,人的大脑的自学潜能就是在初中阶段开始展现出来的。从初中阶段的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初中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如果学生未能发挥自己的主体性特点,未能在课前、课后做好准备以及巩固总结作业,则其数学的学习效果势必不会太好。因此,在现有的教学活动中,要能够因势利导,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对于勾股定理的应用这堂课时,可以通过蚂蚁找食物的问题来作为情境引入,教师提前做好一个圆柱,帮助蚂蚁找到食物的最短途径。让学生自己动手去画最短的路径,并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对于圆柱如何比较长短这个问题上可以进行课堂提问,通过“动手画、用眼看、动脑想、讨论、拓展”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解答将圆柱体的侧面展开。通过我们学过的知识两点之间直线最短来求出最短的路线,也可以将圆柱改成正方体或者长方体来进行计算。初中数学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要先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使得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变得具有创新性,丰富初中数学教学资源,让课堂教学模式、课后教学材料等都能够成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材料内容等。教师要抓住这段时期让学生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改变依赖学习的坏毛病,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采用恰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主要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初中阶段是学生发展的特殊时期,数学教学要根据学生的特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三、 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
学会自主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和策略是学生学习的重点。相关调查显示,现在学生的自主意识与自主能力都较为薄弱,面對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的现状,要求学生必须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对于初中数学教师来说,更应做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这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的宗旨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主,强调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强调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主动意识;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活动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强调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教学活动,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充分得到体现,课堂中的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其核心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数学的学习不同于其他记忆和实验科目的学习,数学主要是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去解决问题的课程,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与经验建立起实质联系的过程。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时候,教师可以用表格和线行示意图去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来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方程式作为刻画客观世界的有效模型中的意义。可以设置解题灵活的方程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A、B两站之间的路程500km,甲车速度20km/h,乙车速度30km/h,问甲车和乙车分别从A、B两站相向而行,几小时能相遇?在这个情境中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呢?即初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自己已有的自主学习经验,让自主学习经验和课堂实践相结合;通过初中数学自主学习模式的产生,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教导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只有在学校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走出学校也能积累知识,将学习进行下去。
学会自主学习能力是课堂改革的需要,也是新一轮课改的目标之一。在初中教学过程中要改变课堂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特点,更加强调学生自主积极地获取知识和学习技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所以,新课改更加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高度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动手能力,更加关注学生的感受、体验、实践、强调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注重学生在教师教导之下能主动地学习,有自我的个性。数学的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它主要是思维的课堂,是以问题解决为主的课程。数学学习需要学生将学到的新知识和以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结合起来,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这都需要学生自主学习。要改变部分学生感觉数学难学的难题,最重要的就是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培养初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
首先,课前预习很重要,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开始。现在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教师不给课前预习时间,教师都会让学生在课下进行预习的比较多,现在铃声一响教师进来就开始今天课堂的新内容,课前预习环节一直被教师和学生忽视,学生手头课业多认为没有必要进行课前预习,觉得这是在浪费宝贵的时间。但实际上,让学生去进行课前预习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学生在课前预习的整个过程中,能够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大致了解,并且在了解的过程中学生对于自己看不懂的地方,也能够有意识地去做相应的标记,而且当教师再进行正式授课时,讲到相对应的地方,学生能够针对这一部分提高注意力。那么,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也相当于做了一次查漏补缺,对于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所以数学教师应该先从学生的学习态度下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课前预习对于一堂课的重要性。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呢。良好的预习习惯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取教材内容的关键信息,并且能够使得学生有意识地去对自己在教材中遇到的疑惑部分进行标记。所以教师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引导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初中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始讲新的一堂课的时候可以进行分组预习,要求学生进行5分钟的预习,久而久之,让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不仅如此,除了在课堂上利用一部分课堂时间来让学生进行预习外,学生自己课余时间的预习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针对下一堂课的作业布置时可以要求学生去对下一堂课的大概内容进行了解,并且在上课开始之前进行提问,让学生去对教材内容进行主动了解。或者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在让学生进行预习的时候先提出问题,把这堂课的重点写到黑板上,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预习活动。例如,在学生学习三角函数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把函数的概念标出来,并写一个具体的函数要求学生预习完才能够解答,让学生养成带着问题去预习的好习惯,可以提高学生预习的效率。
其次,要重视课后复习过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应用。数学学习活动并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在课后展开探究练习,进行知识点的巩固,才能够达成数学教学的目标。可以说课后学习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所在。因此必须重视课后复习过程,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课后数学资源,并且能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考习惯。最主要的是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循序渐进、足够数量内容的课后数学资源,如在预留课后数学题目时,教师将试题按题目难度从易到难进行依次分布,并且最后两题属于课后探究问题,旨在同下一个环节的数学知识点相联系,或是实现对数学知识点的统筹应用。在针对课后复习方面,教师对于课后布置的练习题的挑选,一定要多加注意,在对学生进行课后练习题布置时,教师一定要选取能够示意学生当前学习能力的课后习题,而且在一个班,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大不相同,教师一定要根据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来进行不同的课后练习题布置。另外,在对学生进行课后练习题布置时,教师一定要注意课后练习题与该堂课学习内容的适配性。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地考虑目前学生所学习的内容真实情况,在布置课后练习题时采用难度较高或者超纲的试题来让学生进行练习,企图用这样的试题来提升学生的做题能力。殊不知学生在进行知识的系统学习后没有合适的练习题让其加以练习,会导致学生原本所掌握的知识被遗忘,又或者说学生在超纲题的打击一下,会让自己的学习积极性下降。
最后,教师的试题布置可以趋于多样化,让学生来对试题内容进行自由选择,教师在对试题进行安排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案,让学生自行对方案进行选择。同时也可以发挥网络教学资源的优势,通過网络学习平台,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数学资源,给予自主学习,提供实践机会。但是网络是把双刃剑,教师在利用网络资源对学生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注重对网络教学资源进行筛选,并且为学生提供真正有帮助且健康的网络页面,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而且在对网络资源的利用上,教师一定要结合自己教学方式,再加以网络资源对学生进行教学,不能完全依靠网络教学,而缺乏灵活变通性。例如,在三角函数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要记得给学生留白,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方便以后遇到学生问题的时候能够自己思考问题探究问题,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课堂上提出如何利用三角函数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这一题目时,教师并没有马上展开问题进行解答,而是通过语言进行引导:“三角形的面积是二分之一的底乘以高,那知道两条边以及一个角度的时候可以求出面积吗?”在此问题导向中,学生展开独立自主的思考,通过画图等方式,推算出来三角函数求面积的公式。另外还可以发挥网络教学资源的优势,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数学资源,给予自主学习提供实践机会。
总之,教师要合理地设计数学教学环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明确学生是学习中的主体,初中数学教学活动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放到学生手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奇妙。在数学教学前给学生时间进行课前预习,帮助学生养成自己去主动学习和查看参考资料的习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教学互动环节,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给学生各种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角度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地借助网络资源等条件,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
参考文献:
[1]吕志革.初中生自主学习动机性信念及其与学习策略的关系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29(2):136-139.
[2]陈志军. 对培养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认知和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8(14):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