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桂红,李建英
精神分裂症是具有相对复杂及异质性的慢性重型精神障碍[1],其临床症状为冲动、幻听、暴躁与被害妄想等精神性/阴性症状和认知障碍的错综复杂表现,其中,被害妄想为病人在急性发作期伴有强烈攻击性的主要因素。据有关病因学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与心理/生物及社会因素紧密相关,遗传因素更是已被多个相关研究证明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有关[2]。该类疾病病人的行为与思维受各种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控制[3-4],通常均伴有自我伤害、对周围物体损毁等攻击性行为,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作为该疾病目前的常用传统治疗方式,仅可改善病人临床症状,仍无法有效控制其攻击性的危险行为。有研究调查显示,精神分裂症病人在社会大众对精神疾病的歧视与不理解中,将导致其对自身行为产生怀疑而引发自我病耻感,致使自我效能下降而伤害可对个体身心健康产生保护性因素的自尊感,进而加重病人孤独、焦虑等不良情绪造成明显的社会功能的缺损[5-6]。基于此,本研究将探讨手工制作干预联合时间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我效能感、自尊水平及病人危险行为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54例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男19例,女8例;年龄18~65岁;病程1.0~8.0年;住院时间1~5年;有婚史11例,无婚史16例;受教育年限2~10年。观察组:男17例,女10例;年龄22~61岁;病程2.5~9.0年;住院时间1~5年;有婚史9例,无婚史18例;受教育年限3~9年。两组病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临床确诊并符合《国际疾病及有关健康问题的分类第10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7];②病程<10年;③已接受抗精神药物治疗至少1个月;④知情研究内容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重度抑郁或强迫症等其他严重精神障碍者;②伴有严重躯体疾病者;③药物滥用者;④妊娠或处于哺乳期者;⑤临床信息资料不全者。
1.3 干预方法 对照组指导病人进行穿衣、刷牙等日常自我照护的各项行为能力,评估其有无暴饮暴食/拒食、失眠等情况,并针对性地提供鼻饲营养等物质的摄入、舒适的睡眠环境及制定合理作息时间。同时观察病人情绪变化与异常行为、必要时采取保护性约束或运用心理学技能转移其注意力、加强安全装置护理、禁放危险物且针对特殊情况的病人安装监视器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手工制作干预联合时间护理,具体如下。
1.3.1 建立专业护理干预小组 由统一参与时间护理专家培训讲座的精神科主任、主管护师、康复治疗师各1人,以及3名专科护士共同建立该小组,在共同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后由责任护士、主管护师共同负责设计该护理思路与目标;专科护士协助上级完成相关护理工作,收集病人临床资料同时据自身专业水平与经验提出相应意见和临床反馈;组内成员各司其职以确保护理质量。
1.3.2 手工制作联合时间护理 科主任与主治医生通过津巴多时间观量表(ZTPI)[8]评估病人时间观,针对病人不同维度的评分差异,采用交谈疗法并运用心理学原理、时间观的变化对病人采取针对性的时间护理策略,并制定与每周一、周三、周五上午进行1次120 min的相对应手工制作课程,具体计划及内容见表1。
表1 手工制作联合时间护理方案大纲
1.4 观察指标
1.4.1 自我效能 采取自我管理效能量表(SUPPH)[9]对两组病人干预前、干预后第5天、第7天自我效能水平进行比较,该量表共28个条目,采取1~5分5级评分法,总分为28~140分,得分越高表明自我效能水平越高。
1.4.2 自尊水平 采用自我价值和接纳该总体感受的自尊水平量表(SES)[10],于干预前、干预后第3天、第7天、第15天对两组病人自尊水平进行评价,该量表共10个条目,采用非常不符合~非常符合的4级评分法,分数越高说明病人自尊水平越高。
1.4.3 危险行为 采用精神病病人攻击感知量表(POPAS)[11]于干预前、干预后第3天、第7天、第15天对两组病人危险行为进行评价,该量表共有被动攻击性行为、身体暴力、侮辱性的攻击行为、破坏性攻击行为、对自身轻微的暴力、企图自伤、威胁性身体暴力、性方面和言语上的攻击等10个条目。以“从不”~“经常”的5级评分法,评分越高表明病人的危险性行为越多。
表2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SUPPH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3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SES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4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POPAS评分比较 单位:分
精神分裂症为严重干扰人们日常社会生活行动的精神障碍[12],其临床核心症状可分为复杂多样思维形式障碍,幻觉、怪异紊乱行为、社交退缩、快感缺失以及情感迟钝的阳/阴性症状的两大症状群,具有易多次发作和致残的两大特征。除以上典型症状外,精神分裂症病人均存在执行功能、注意力/记忆力的减退以及言语障碍等认知功能缺陷。有关研究表明,认知功能的缺陷与病人就业能力、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等方面密切相关[13-14]。而临床的抗精神病药物对病人的主动性缺乏、社会功能减退等不良现象的改善并无显著优势,同时传统的封闭式环境管理容易形成病人行为衰退、孤僻等症状,故单纯的药物治疗还需配合相关康复措施的辅助治疗。且有临床数据调查显示,自杀身亡者中有90%以上的人员均患有精神障碍,社会人口学、首次发病年龄/病程、阴/阳性症状、自知力、抗精神病药物、伴发抑郁障碍等共患疾病和创伤经历均为造成自杀行为的相关因素[15]。然现阶段的传统心理疗法无法很好帮助病人真正走出疾病阴影,致使病人在忍受不同程度的功能损害的痛苦体验后增加致残和死亡风险。
有关研究表明,长期的时间偏向会导致个体在认知或行为决策中过度忽视某种时间洞察力取向,若病人个体时间观出现失衡,极易因精神心理问题进而发生不良事件及后果[16]。时间观疗法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积极心理学范畴[16],以目标明确的谈话疗法,通过寻找病人时间观存在的问题,帮助个体获得平衡时间观,以缓解病人负性情绪。经查阅文献后发现,在萨提亚心理治疗的模式中认为个体均与生俱来具有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其强调成长取向、价值观的成长历程并非病态表现,且健康的生存状态、时间观念可改善病人精神障碍程度、减轻不良情绪与心理创伤[17]。因此,本研究通过成立专业护理干预小组,通过津巴多时间洞察力量表评估病人时间观后,针对其存在的时间偏向和消极、享受宿命及超越未来的不同时间观维度的评分差异,运用心理学原理并采用交谈疗法、目标测评法和萨提亚的沟通模式,践行病人的未来等举措以强化病人的亲社会行为并降低其精神障碍程度[18]。据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诺曼的著作中表明,情感化可设计为直观意义层面的本能层;影响受众情感的行为层以及引发受众认知和自我形象感知的反思层,且社会人群的积极交流、经验传递可使病人的情感不会感到孤独和被遗忘,最终引发个体时间观出现失衡[19]。故本研究采取钻石画、数字油画、头花饰品等手工艺品、制作塑料花朵与编织各种手工艺品的自创作品,期间引导其学会控制情绪不断鼓励病人自由大胆尝试,调动其积极性的同时提升自信[20]。且在制作过程中,“手”元素特征能让病人更容易通过触觉接触提高对产品的心理所有权,该行为层次的延伸不仅丰富病人的住院生活,同时也拉近护士及病人之间的社交距离[21]。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第5天、第7天观察组病人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第7天、第15天观察组病人自尊水平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第3天、第7天、第15天观察组病人危险性行为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以上可有效锻炼病人手眼协调能力的手工制作,以及打破原有时间观并树立健康的时间观的时间护理,可有效帮助病人获得他人的尊重,激发其信心且促进社会功能的康复[22]。
综上所述,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实施手工制作干预联合时间护理,可有效提高其坚韧、乐观的自我效能与自我接纳的自尊水平,进而减少其对他人和自我的物体攻击及语言伤害等危险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