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注射用于分娩镇痛对产妇产间发热的影响

2022-04-18 09:52邬胜杰
世界复合医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娩出罗哌卡因

邬胜杰

广东省兴宁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手术室,广东 梅州 514500

体温升高是产妇围产期常见的情况之一,而围产期产妇体温过高可增加母婴不良结局的发生率[1]。研究表明,硬膜外分娩镇痛使用的麻药浓度是影响围产期产妇体温调节受损的原因之一[2]。目前临床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麻药主要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分娩镇痛专家指出,罗哌卡因的合理使用浓度在0.065%~0.150%之间[3]。因此该研究选取2019年5月—2020年8月该院接收的68名健康产妇为研究对象,分别选择0.075%和0.125%的罗哌卡因用于研究,并探讨以上两种浓度的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时对围产期产妇产间发热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于该院妇产科分娩的健康产妇68名,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4名。对照组年龄20~35岁,平均(29.22±2.72)岁;孕周37~41周,平均(38.51±1.31)周;基础体温36.1~36.8℃,平均(36.3±0.2)℃。观察组年龄20~35岁,平均(28.89±2.86)岁;孕周37~41周,平均(38.02±1.01)周;基础体温36.3~36.9℃,平均(36.5±0.1)℃。两组产妇年龄、孕周、基础体温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孕周37~41周;ASA分级为Ⅰ~Ⅱ级;初产妇单胎妊娠。排除标准:多胎妊娠;合并硬膜外麻醉禁忌证;镇痛前体温高于37.5℃;中途转剖宫产者。

1.3 方法

所有产妇均常规监测心电图和胎心。进入产房后建立静脉通道,输注复方乳酸钠5 mL/(kg·h)。宫口开至3 cm时行硬膜外镇痛,安置产妇左侧卧位。由同一位麻醉医师于L3~4间隙穿刺,穿刺成功后置入5 cm左右的进口硬膜外钢丝管,回抽无血无脑脊液后,注射1%的利多卡因5 mL作研究剂量,然后连接镇痛泵开始镇痛。对照组予以0.125%的罗哌卡因复合0.5μg/mL的舒芬太尼,研究组予以0.075%的罗哌卡因复合0.5μg/mL的舒芬太尼。采用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模式,首剂量5 mL,自动单次给药剂量0.08 mL/kg,间隔30 min。持续至分娩结束。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镇痛前后的发热率和镇痛前(T0)、镇痛开始1、3、5 h(T1~T3)和胎儿娩出时(T4)、分娩后2 h(T5)产妇的体温及镇痛前、胎儿娩出时、分娩后2 h,产妇血清IL-6、IL-1、TNF-α水平。评定标准:发热:鼓膜温度≥37.5℃;分别在镇痛前、胎儿娩出时、分娩后2 h采集产妇静脉血,并用ELISA试剂盒(购于碧云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检测血清IL-6、IL-1、TNF-α浓度。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和F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或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镇痛后发热率比较

对照组产妇的发热率为32.35%(11/34)明显高于研究组的11.76%(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1,P<0.05)。

2.2 两组产妇镇痛前后各时间点温度比较

两组T0、T1、T4、T5时体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研究组体温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镇痛前后各时间点体温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temperature at each time poi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analgesia[(±s),℃]

表1 两组产妇镇痛前后各时间点体温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temperature at each time poi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analgesia[(±s),℃]

组别T0 T1 T2 T3 T4 T5对照组(n=34)研究组(n=34)t值P值36.1±0.35 36.2±0.31-1.247 0.108 36.4±0.33 36.3±0.35 1.212 0.115 36.7±0.43 36.5±0.36 2.079 0.021 37.9±0.46 36.6±0.33 3.153 0.001 37.1±0.62 37.2±0.51 0.726 0.470 36.8±0.61 36.6±0.38 1.623 0.055

2.3 两组产妇血清IL-6、IL-1、TNF-α水平比较

胎儿娩出时,研究组产妇血清IL-6、IL-1、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血清IL-6、IL-1、TNF-α水平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IL-6,IL-1,and TNF-α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2 两组产妇血清IL-6、IL-1、TNF-α水平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IL-6,IL-1,and TNF-α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注:与对照组胎儿娩出时相比,#P<0.05

TNF-α(ng/L)对照组(n=34)组别 时间 IL-6(ng/mL)IL-1(ng/μL)镇痛前胎儿娩出时分娩后2 h F值P值研究组(n=34)胎儿娩出时分娩后2 h F值P值50.17±5.25 56.23±7.38 50.52±6.05-3.902<0.001 50.21±5.33(53.05±8.18)#50.51±6.03-1.696 0.048 40.24±4.15 46.42±8.05 42.03±1.23-3.979<0.001 40.07±4.23(42.94±8.94)#40.41±4.21-1.692 0.049 88.41±10.15 102.61±18.42 90.14±10.26-3.937<0.001 88.38±10.24(94.83±18.31)#89.25±10.30-1.793 0.039

3 讨论

罗哌卡因是氨基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物,其通过阻断钠离子流入神经细胞内产生的冲动传导而发生具有可逆性的阻滞作用。罗哌卡因经硬膜外注射使用,不会影响子宫收缩且具有麻醉和镇痛双重效果[4]。舒芬太尼为阿片类镇痛药物,具有较强的阿片受体亲和力,用于硬膜外注射对母婴的影响较小,且具有镇痛效果强、起效快、作用时间长和易于排出等优点[5]。因此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是临床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首选局麻药物[6-7]。尽管两种药物联用可有效缓解产妇分娩时的疼痛,但也增加产妇发热的风险,这可能与罗哌卡因的使用浓度有关[8-10]。专家推荐罗哌卡因使用浓度范围为0.065%~0.150%,因此该研究选择0.075%和0.125%的罗哌卡因进行比较研究[11]。

由研究结果可知,研究组产妇的发热率(11.76%)明显低于对照组(32.35%)(P<0.05)。曹家刚等[2]相关研究中得出,给予产妇0.075%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镇痛后,发热率为10.00%明显低于0.125%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镇痛后的发热率37.50%,与该文所得结果相近;T1~T6的体温与镇痛前(T0)相比均升高,但在T2~T3时研究组的体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以上结果说明,硬膜外分娩镇痛可导致产妇体温升高,但低浓度罗哌卡因引起的发热率更低,且镇痛后3、5 h的体温升高幅度更小。这可能与高浓度罗哌卡因使麻醉平面内的血管持续舒张,导致平面外的血管代偿性收缩,从而使热量丢失减少,而低浓度罗哌卡因引起的血管舒张时间较短,与产妇体温调节中枢的影响较小有关[12-14]。

研究表明,与发热相关的致热因子主要有IL-6、IL-1、TNF-α[15]。该研究结果显示,与镇痛前相比,致热因子的水平均升高;但在胎儿娩出时,研究组产妇血清IL-6、IL-1、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说明低浓度罗哌卡因可降低致热因子的表达水平。该结果可能与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对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损伤的程度不同,低浓度罗哌卡因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有关。

综上所述,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产妇分娩镇痛可降低镇痛后发热率并改善产间发热情况,这与致热因子的浓度降低有关。

猜你喜欢
娩出罗哌卡因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剖宫产产妇镇静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如何
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低位硬膜外麻醉的比较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复合先露分娩发生肩难产1例分析
肩难产的防范及处理
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130例疗效观察
穴位注射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2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