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读思达”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实践策略

2022-04-18 17:08陈倩倩
学校教育研究 2022年9期
关键词:读思达初中语文教学模式

陈倩倩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教师在教学中不只要注重学科知识的教学,还要从多方面促进学生的科学化、个性化、多元化的综合素质提升。本文基于积极教育的背景下,通过“读思达”的教学模式开展初中语文的教学活动,有效推进初中语文的阅读、写作、表达和实践活动的学习,突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语文课堂的学习,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发展以及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积极教育、“读思达”教学模式、

一、“读思达”教学模式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的现状

1.教师的教学观念老旧

在调查结果的分析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传统,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在教学模式上没有更新和突破,仍坚持应用过去的教学模式,因此导致“读思达”的教学模式应用率很低,也导致课堂教学效率无法提高。

2.学生对“读思达”教学模式不了解

通过调查结果的总结梳理,我们发现有过半的学生对于“读思达”的教学模式不了解,虽然这些学生认为通过三位一体“阅读—思考—表达”的教学模式可以促进他们学习效率的提升,但在具体实践中,由于学生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习惯,要让他们适应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学习思维的转变,也是教师在“读思达”教学模式实践中存在的阻碍因素。

二、结合积极教育与“读思达”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从阅读中培养习惯

1.培养“原初阅读”习惯,引发阅读主动性

“原初阅读”是指在阅读前,不参考任何教学参考资料,直面教材,直接阅读内容,让学生用最简单的想法,对阅读内容阐释最直接的感受,不被任何外界的内容左右,根据学生自己的经验去理解课文内容,形成最真实的阅读感受。

2.细致解读文本,引导学生自发进行精准阅读

在阅读这一环节,还需要注重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对于细节的把握,一些字词的细节可以直接地反应出作者的情感态度,对于理解课文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创设阅读情境,引起学生积极阅读兴趣

阅读是需要带入情感,合理地创设阅读情境,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促使学生在阅读中投入真情实感,让学生自然而然的融入到阅读内容中,形成自主阅读。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在讲解送别诗、怀古诗、边塞诗、田园诗等不同的主题,在阅读的过程中就要带入不同情感,营造悲伤、怀念、欣喜等不同氛围,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

4.提升阅读频率,调动学生的思维运转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通过制定每天或每周的阅读任务,提升阅读的频率,让学生通过丰富的阅读资源,适应阅读,习惯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以促进思维的运转,为学生对综合语文素养提升提供知识经验的积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从写作中掌握技巧

1.模仿阅读内容,练习写作能力

在写作练习中,教师可以着重利用教材的阅读内容,鼓励学生通过文章内容中的经典段落、精彩语句进行模仿训练,让学生通过仿写练习,逐步发现和掌握写作中的技巧和规律,促进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对于内容的深入理解,熟练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深入细节描写,学习写作技巧

由于教材的阅读内容中,有许多优秀的经典作品,尤其是文章中对细节的描写很值得学生细细品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在文字内容的细节琢磨和品味中,思考和体会作者的精神内涵和情感表现,丰富学生对于写作细节描写的认识,鼓励学生在写作中,丰富细节描写的部分,提升写作的灵动感。

(三)从表达中发展思维

1.设计问题,激发学生表达欲

“读思达”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语言表达教学上提出了改善的方法,教师通过丰富语文课堂的互动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达他们的想法,教师可以在课程学习前,通过问题的方式导入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围绕问题展开小组讨论,再展示讨论成果,在该过程中,教师要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进行指导,对于学生给出的不同答案给予肯定,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回答体验,调动课堂积极互动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课堂表达的积极性,逐步提升学生语言表达的勇气、自信和能力。

2.课文读诵,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语文阅读的教学可以通过“阅”和“读”,在面对语文课堂中不敢主动表达的部分学生,教师可以通过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以逐步提升学生在课堂中发言的次数,教师通过课文诵读示例,鼓励学生基于自身的理解,对于文章内容的断句、重音以及情感表现等方面进行处理,掌握文章重点内容,理解文章的精神内涵,通过课文读诵表现出来。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其他学生通过倾听,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教师不仅要多鼓励学生的课堂表现,还要鼓励其他学生互相发现有点,促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多元训练,提升学生表达能力

表達分为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在表达方面要注重学生多元训练。“读思达”教学法认为表达活动并不仅仅是复述阅读材料,而是融合了一定思考成果的语言输出活动,反映着学生的认知结论。所以表达不一定要局限于小作文的形式,可以通过口头表达的方式让学生结合自身体会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对概念的理解等,还可以通过书面表达的方式,让学生绘制手工报、设计思维导图、写一篇小论文等。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对于学生的表达要以正面的鼓励和价值的引领为主。

参考文献:

[1]王莉,陈曦.“读、思、达”教学法下的课堂核心问题设计研究[J].求知导刊,2021(38):18-19.

[2]潘元鑑.“读·思·达”在语文学科问题解决教学中的研究策略[J].天津教育,2021(23):143-144.

[3]徐国文.聚焦“读思达”教学法,探索整本书阅读策略[J].作文,2021(08):42-43.

[4]范吉明.审美视域下语文“读思达”教学新路径[J].新课程评论,2020(09):64-71.

[5]裴英竹.积极心理学在核心素养培育实践中的探讨[J].高教论坛,2020(06):67-72.

[6]席居哲,叶杨,左志宏,彭雅南.积极心理学在我国学校教育中的实践[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37(06):149-159.

猜你喜欢
读思达初中语文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读思达”教学法的数学学科实践
浅谈“读思达”教学法之思与行
营造“六和”数学课堂 彰显“读思达”魅力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读思达”教学法视域下的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