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思维导图法语篇阅读教学设计研究

2022-04-18 21:42余学杰
考试与评价 2022年3期
关键词:说明文课前预习导图

余学杰

高中阶段的英语阅读部分在学生的英语学习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许多学生反映英语阅读花费的时间长,但是由于理不清楚阅读逻辑,在阅读过程中有比较大的障碍,甚至有部分同学丧失了阅读兴趣。教师在课前预习阶段、课堂教学阶段以及课后复习阶段都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阅读教学模式,将零散的信息变得集中、将抽象的要素变得直观,从而更好地梳理出文章的行文逻辑及脉络主旨,深化学生对文章的领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高中阶段英语语篇阅读难度越来越大,阅读文章篇幅较长、信息量大、逻辑复杂,这都是增加英语阅读教学难度的关键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法应用于英语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以某个中心词或中心事件为发散节点,再以发散节点为中心建立分支,完成发散性思维的结构。在语篇阅读的教学实践上,教师应该在课前、课上、课后三个阶段融入思维导图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抓住文章的关键问,理清文章内部逻辑,从而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强化。

一、思维导图法在课前预习阶段的运用

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在设计思维导图时应该考虑到单词、语法方面的问题,在初步阅读文章时可以帮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记忆单词。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注意文章的具体体裁,将叙述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体裁的特点和语篇结构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文章行文方式及主要逻辑。

以英语必修三Unit 2 Morals and Virtues中的阅读文章Mother of Ten Thousand Babies 为例,这是一篇非常典型的人物传记,教师在课前预习阶段可以让学生归纳段落大意,找出每段话的中心句,以林巧稚的人生艰难抉择为中心关键词,以林巧稚一生各个时期发生的事件为背景,让学生构建起关于这篇阅读文章的思维导图。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在课本上勾画出具体时间点及主人公所做的重大决定,再让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第一段引出关键词a life a hard choices,由此关联以下四个细节段落里主人公林巧稚在人生四個转折点中作出的四个艰难抉择。第一个转折点是at age of 18,林巧稚作出的决定是chose to study medicine instead of finding a husband;第二个转折点是1939年,林巧稚作出的决定是rejected to stay in the US and wanted to serve the women and children at home;第三个转折点是1941年后,由于the war,在her department was closed的背景下,林巧稚作出的决定是opened a private clinic;第四个时期是1954-1983年,During her lifetime, she chose not to marry. 林巧稚一直致力于tending patients, publishing medical research on care for women and children, and training new doctors;1983年4月22日,She left her savings to a kindergarten and a fund for new doctors. 教师可以先举出第一个需要作出抉择的人生转折点的例子,然后引导学生抓住重要时间点并找出其对应的主人公做出的选择,将整篇阅读文章的内容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有条理地呈现出来。从思维导图中能够清晰地看出林巧稚在做出每个选择时到底舍弃了什么,由此教师在课堂进一步地提问学生:What was the main principle guiding Dr. Lin through the choices of her life?做好了铺垫。通过列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在阅读时更加有目的性,了解以具体时间和事件构成人物传记类文章思维导图的形式,加强对文章材料整体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可以为在课堂上具体分析由这些事件透露出的人物的精神品质做好铺垫。

二、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在学生通过课前预习阶段对文章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之后,教师在课堂上进一步运用思维导图,从不同的角度帮助学生对文章的主旨、内容、行文方式进行梳理;学生对文章的细节可以有所把握,将文章的细节与主旨联系起来,可以深化对文章主题的认识。通过思维导图来梳理文章的行文方式,总结出具体文体的构成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以及写作水平。仍然以必修三Unit 2 Morals and Virtues中的阅读文章Mother of Ten Thousand Babies为例,在课前预习阶段学生已经总结好主人公林巧稚的主要生平事迹,教师可以以林巧稚的性格特点为中心,将其具体事迹与性格的关系用思维导图表现出来。教师可以先举出第一个例子:她rejected the offer、charged low fees和left savings to others这些事件中可以总结出的性格特点是determined and generous。由此可以让学生自己继续总结其性格特点,再口头表达出来:如林巧稚善良和乐于助人的性格特点是由她拒绝在美国工作而选择回国为国内的妇女儿童服务、她在战争期间为了需要帮助的病人开私人诊所并且收费极低以及她把病人当作自己的亲姐妹等等这些事件表现出来的;而她在上学期间就得到奖学金、她发表了许多医学研究专著以及培养了许多医生则可以看出她的勤勉刻苦以及在医学领域的专注。在学生概括有困难时,教师可以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比如教师提问:从林巧稚为了回国为国内的妇女儿童提供服务而放弃在美国工作的机会这件事中你觉得体现出来主人公的什么品质?这既是对文章细节的考查,让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记忆,又引导了学生思考总结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给予学生最基本的思维导图框架,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如何构建思维导图,教师对其思维导图进行点评,然后再总结提炼文章的主旨。教师还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将本篇文章的行文方式与写作技巧融合,让学生了解记忆什么样的文体可以运用什么样的写作方式,改善学生的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以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这一单元的阅读课文Why Do We Celebrate Festivals为例,这是一篇介绍古今中外节日方面知识的说明文。在课前预习部分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弄清文章大意、掌握重点词汇以及语法;课堂上教师先让学生浏览课文,抓住文章的关键词以及主体,再让学生细读课文,先自己试着补充发散的问题分支,然后再让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讨论确定答案,最后每个组派代表阐述各小组的观点。教师将细读以及讨论的时间控制在十分钟以内,以保证课堂的顺利进行。本篇课文是说明文,条理比较清晰,教师可以在学生浏览后带领学生确定文章中心,将文章的框架整理为引言部分、主体部分以及结局部分。这一阶段教师尽量控制在五分钟左右完成,接下来重点让学生细读课文,根据文章的细节和事实依据总结出引言、主体、结局部分的核心内容。学生在自己阅读总结完以后,要和小组成员之间交换观点,讨论出最合适的主要内容,如引言部分用“festivals are different but have common spirits”来归纳;主体部分主要包括“harvest festivals”,“customs change”以及“festivals change”三个部分;最后的总结部分则是强调了“importance of festivals”。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把抽象复杂的说明文整体化、脉络化,从而达到学生能直观形象理解文章的目的。学生在阅读时不是盲目的而是有目的性的,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让学生不再畏惧长文章的阅读、不再因为几个不认识的单词就丧失阅读兴趣,而是抓住关键词快速把握文章内涵。通过思维导图的展现,学生也可以看到说明文如本篇课文的行文结构由引言、主体、结局三部分组成;人物传记如Mother of Ten Thousand Babies则是以在不同时间转折点上林巧稚作出的最代表人物性格特点的重大抉择来贯穿全文。通过学习不同题材的阅读文章,教师可以总结出记叙文、人物传记、说明文、议论文的具体行文技巧,把写作技巧与思维导图融合,学生可以看到作文题目判断出体裁,联想到学过的相同体裁文章的思维导图框架,这样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会有一定程度的进步。

三、思维导图在课后复习中的运用

在课前预习阶段,在课堂上运用思维导图基本上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的,为了巩固学生对思维导图掌握阅读材料这种模式的掌握,教师在学生课后复习的环节中也可以积极运用思维导图的模式,让学生真正地掌握用思维导图分析比较复杂的阅读材料的方法。

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后利用思维导图来写文章的概要,学生的表述就是在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的基础上进行语言加工而输出,这就让学生的阅读输入和写作输出连成一条线,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和要求。高中阶段英语教材的阅读部分主要以记叙文、说明文和人物傳记为主,教师可以先简要地说明这些文体的主要结构特点,为学生自己总结思维导图提供依据。教师要提醒学生把握住记叙文的六大要素,理清文章出现的何人、何地在做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以此为线索把握文章的发展脉络,从而弄清文章内容以及主旨。而说明文一般是说明事物具有的某些特点、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进行介绍。根据说明文采用的空间、时间、逻辑顺序的说明方式,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按照文章中出现的时间变化来总结事物发展变化规律;按照由上到下、由左至右等空间顺序来把握对景观、建筑等事物的介绍;体味从现象到本质、原因到结果、特殊到一般的逻辑层面的顺序来总结抽象事物的方式,从而梳理构建说明文的思维导图。而人物传记类的文章一般要理清人物的重要生平信息,把握人物的姓名、生卒时间、生平、受教育水平以及重要贡献等等,再通过其生平总结出人物性格特征的思维导图,这样可以更好地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及文章主旨。在学生针对不同文体已经形成了构建思维导图的大体框架后,教师可以采取群文阅读的方式,选取和课文相似体裁、主题的文章,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文章的思维导图,在下一节课堂上呈现出来,和教师一起共同讨论对这篇文章的感悟。这样才能把老师教的思维导图法真正转化为自己的阅读技能,把比较复杂、难懂的文章条分缕析,提高学生自己的英语阅读能力。

总结:

由此可见,一方面教师在课前引导学生做好初步的思维导图,为后面课堂教学打下良好基础;在课堂上利用提问形式以及小组合作探究方式与思维导图结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独立自主地阅读;在课后让学生巩固思维导图模式,可以开拓学生阅读视野,增加学生写作素材积累,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另一方面,教师以思维导图构建新型语篇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把词汇、语法、阅读、写作的具体内容有机结合;同时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加深教师对课程内容的把握,形成课前准备、课后反思的教学综合策略模型,让教师能够更直观地把握学生掌握得比较好的、掌握得比较差的具体部分,从而“对症下药”,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

猜你喜欢
说明文课前预习导图
来来来,一起装修数据库——说明文也能很生动
说明文阅读专练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课前预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探讨
第6章 一次函数
做好课前预习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