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玲
摘 要:传统的语文授课中,对学生的教学更加偏重于其考试分数的高低,偏重于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了解不足,因此也不能够了解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美好的道德思想,这也为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带来了很多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积极转变自身旧有单一的授课模式,重视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以此有效提升其自身的道德素养。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语文作为最重要的文化载体,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思想的根本,是陶冶和修养其思想精神的家园。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语文授课中融入传统文化,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思想影响,已经成为重要的、积极提倡的授课方式之一。教师在教学中要将传统文化和德育教育积极渗透到每一个课堂当中。带领学生充分感受我国文化的魅力,使其在感受中,逐渐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形成美好的品质。
一、在识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理解汉字中的德育意义
汉字是学生展开语文阅读、写作的基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针对三年级的小学生,老师可以从汉字的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挖掘汉字中的深刻文化内涵,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神奇和魅力。例如,以部编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当教学三年级上册的《大青树下的小学》时,在带领各位同学学习和讲解生字时,就可以从追溯所学汉字的来源以及汉字的结构的角度出发,带领其了解汉字文化,了解其中的思想内涵。如,学习“晨”这个字时,可以让大家应用字典想一想有关于“晨”的词语和一些句子,为其介绍这个字的来源,在黑板上写下“䢅”的古代字体,让学生了解,“䢅”在古代中,上半部分表示两只手,下半部分的“辰”代表了农业上用于清除草木的工具。古人晨作而暮息,所以双手持农具“辰”开始劳动,说明了一日之计在于晨的道理。通过带领同学们了解有关于“晨”这个汉字的文化,将这一文化结合现实生活中展开德育教育,使其能充分明白,每天的早晨就是努力学习和工作开始的时候,让其明白只有自己努力动手“劳作”,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加的优秀,获取到更多的知识这一道理。
二、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感受作者的优良品质
中国是一个浪漫的国度,是一个诗的国度。我国古代有很多优秀的诗人留下的很多不朽的作品,这些优秀的作品在语文教材中,对学生都能起到良好的思想启迪和德育教育。教师要积极借助古诗词当中的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引导,带领其融入到诗文的情境当中,引导其积极感受诗句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心情。通过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创作灵感以及其自身的经历,使其充分领略诗人的浪漫情怀。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为例,该课中包含了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老师要为学生详细介绍这一节日的特点,介绍诗文的创作背景,同时,带领大家充分体会诗句中诗人的心境。使其能够感受到在合家欢聚的重阳佳节中,诗人思念家乡和思念亲人的情感。同时,结合现实生活展开德育教育,让学生想一想假若自己也像诗人一样离开父母的身边,与自己的好朋友分别,自己的心情是怎样的。通过这一方式,激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使其能明白在亲人和朋友身边的这一段时光是多么幸福,能够意识到亲情和友情的宝贵,更加珍惜亲情和友情,珍惜和家人朋友在一起相聚的时光。
三、在阅读经典中渗透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塑造正确思想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也是促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对其展开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结合一些经典的文章或者故事对其进行指导,通过借助经典文化,帮助其逐渐形成正确的三观思想,使其能够懂得更多做人的道理。以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为例,结合古人司马光的文言文形式故事对学生进行引导。在教学该课之前,教师可以先列举一些学生熟知的古代历史中一些著名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如“曹冲称象”“孔融让梨”等等。让大家研究这些小少年身上都具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实现德育教育的渗透。之后带领其了解“司马光砸缸”的小故事,引导其结合白话文翻译文言文,了解文言文的表达形式以及其特点,能够应用正确的语调和速度将文章读出来。并能从这个故事中深刻领悟司马光的机智勇敢和沉着冷静,引导学生在以后遇到事情时,也能学习司马光砸缸的勇氣和机智这一优秀品质。
四、在课堂上展开各类传统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德育素养
教师在语文授课中可以积极展开各种类型的传统文化活动,打造灵活的课堂。结合教材中的内容适当进行延伸,引导学生从文化中受到深刻的熏陶,以此实现德育教育。例如,教学古诗《清明》时,就可以让孩子们明白“清明”这一节日的寓意特点,在其学习完课文后,每年的清明节,可以尝试带领大家到当地的烈士墓园参观祭奠活动,悼念逝去的英雄。同时,通过为学生介绍革命先辈的事迹,使其了解一些革命事件,能够学习革命先烈身上的爱国、大义、勇敢、奋斗等一系列美好的品质。通过介绍一些优秀的红色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紧跟新课程的授课理念,重视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引导教学。在课堂中要能善于捕捉各种机会挖掘和渗透传统文化,并能够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展开良好的德育教育。只有把文化和德育教育积极融入语文的各项教学环节当中,才能起到不断拓展学生知识视野、丰富学生文学底蕴、强化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以及促进其美好道德思想形成的教学作用。
参考文献:
[1]陈亚辉.小学语文与德育融合的有效方法[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12):93.
[2]费丽丽.传统文化在语文德育教学中的表现[J].语文世界(小学生之窗),2020(12):29.
[3]肖芹.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德育策略[J].吉林教育,2020(34):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