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评价

2022-04-17 01:06:50方红香
新教师 2022年3期
关键词:双减形式作业

方红香

传统的语文作业设计形式多以抄写生字、生词为主,内容由教师统一安排,强调加强记忆,形式较为单调。这种无差异的作业设计形式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出发,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这种作业设计形式过于追求答案的准确性,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这种作业形式枯燥、单调,缺乏趣味性,不利于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影响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在“双减”政策实施的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也发生了转变。教师除了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更轻松地学习语文知识外,还要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学科的学习技巧,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故而,小学语文学科的作业设计也要根据教学目标的改进而做适当的调整。在这种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师就要从作业内容、作业形式等方面,对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进行改革。

一、“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方法

1. 明确作业设计目标。

小学语文教师想要改善作业设计,就要从明确作业设计目标出发。课后作业设计的根本目标在于检查学生对课堂上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并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加以巩固,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综合能力。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应当确保作业内容与教学目标、课堂学习内容相一致。

以《在牛肚子里旅行》一课的课后作业设计为例。围绕着单元学习主旨“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和课后练习题内容,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课后与同桌或家人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然后再在课堂上安排学生分组表演,并让其他组学生充当小评委,为同学的表演评分,指出优缺点,提出改进建议。这样的作业设计,紧扣单元内容,通过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将每一个学生带到课堂教学中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另外,教师还可以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尝试自己编童话、写童话,这样既能丰富所学内容,又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2. 施行作业分层设计。

所谓“教者若有心,学者必有益”,教师在语文作业设计时,要以明确教学目标,巩固教学内容为前提,充分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在提高语文水平的同时,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师在进行语文作业设计之前,首先要提炼教学重点,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后训练。以《一块奶酪》一课的课后作业设计为例。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可以将其分成四个层次:(1)抄写课后要掌握的“四会字”,即需要会读、会认、会写、会默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反复阅读文中好句;(2)课后用自己的语言将课文内容叙述给家人听;(3)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通过图中蚂蚁的神态、动作,想象它们的心理以及相互间的对话,将自己的猜想说一说、写一写;(4)课后阅读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童话故事,并练习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在课堂上做分享和评比。作业(1)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完成,意在夯实基础。作业(2)要求基本完成,对一些学习能力稍差的学生来说,这个作业可以进一步巩固学习内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作业(3)要求尽量完成,能力稍差的学生在完成作业(2)的基础上,可以试着说一说,写一写。而对于中上等水平的学生来说,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以说写结合的方式,提升读写能力,提高写作水平。作业(4)的意义则在于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对于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课外书籍,提高自身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教师可以定期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检验,对读书量较大的学生予以表扬,给予相应的奖励,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这样一来,既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又能促进学生更加合理地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积极主动地延长阅读时间,增加写作量,从而促进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3. 优化作业设计形式。

“双减”政策要求,要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做到严格管控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作业量,调整作业时间,不仅要安排基础性作业,还要适当加强实践性作业。除此之外,还要将跨学科作业和探索性作业融入其中。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在适当调整传统的读、写作业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丰富作业内容,改善作业设计形式。

以《听听,秋的声音》一课的课后作业设计为例。该文作者以诗歌的形式,从听觉角度出发,为我们呈现了一副别样的秋季盛景。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以图画的形式,画出诗歌中描绘的场景,这样既能让学生巩固课文中需要掌握的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走到现实生活中去,仔细观察四季的变化,并试着以诗歌的形式,描绘一下“春的声音”“夏的声音”“冬的声音”,以实践的形式,促进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

又如,《金色的草地》一课,作者以叙述的形式,通过描述一段童年的回忆,表达自己对蒲公英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在这一课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结合社会实践,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切身去观察植物的变化,并用文字记录下来;还可以让学生收集有关描写植物的文章、诗歌,做成手抄报。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审美鉴赏能力,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了提升。

二、“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评价方式

课后作业评价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沟通联系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内容评价时,要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将作业评价转化成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助推器。教师应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理性的、科学的指导,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潜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另外,教师在进行课后作业评价时,还应采取个性化的评价方式,在鼓励、表扬之余,还要针对作业中出现的不同问题,提出有待加强和改进的建议。这样,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課后作业设计时,要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多样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出发,明确作业设计目标,调整作业设计内容,优化作业设计形式,增强作业设计的趣味性。在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的同时,保障学习进度,保证学习质量,全面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的综合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红坊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双减形式作业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环球时报(2021-07-26)2021-07-26 06:17:00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科教新报(2021年15期)2021-05-12 18:59:56
快来写作业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作业
故事大王(2016年7期)2016-09-22 17:30:08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