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甜
武汉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随着国家医疗机构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卫生防疫应急管理也更加重视。近几年来我国不断颁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预案,使卫生防疫应急工作更为现代化、规范化及法律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突然发生的,可能是严重损害社会公众健康的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传染病疫情及其他对公共健康造成较大影响的事件,如2003年的SARS冠状病毒、2004年的劣质奶粉事件、2019年的新型冠状病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会对社会安定造成较大影响,且还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所以一定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将其危害降至最小。基层疾控中心需要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有效防控,同时还要解决一些公共性安全事件,虽然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促使其应急处理能力有所提高但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做好充分的应急准备是很重要的,就当前的基层疾控中心的现状来看,有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提高工作质量,明确应承担的责任,加强应急体制建设,健全应急机制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以不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尽最大努力发挥基层疾控中心的作用进而将损伤降至最小[1]。
当前我国对疾控中心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会提供保障经费,但是实际上该保障经费并没有纳入财政预算经费中,政府部门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上保障的人力、资金及物理资源都有限,较多基层疾控中心应急物资储备不足,主要防护设备、消毒灭菌药物、采样设备、常规疫苗、各种医疗器械及后勤保障支持等均匮乏,经调查及统计基层疾控中心对于传染病应急物资的储备达不到标准率的50%,以上应急物资储备严重不足会对实际工作造成影响,导致基层疾控中心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由于资金有限,根据当前现状及设备检验情况,我国多数基础疾控中心实验室检验项目与达标的水平还有明显距离,距离国家要求的县区级疾控建设标准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尤其是对于多种有毒物质及致病微生物的检验还需进一步研究,由此看来基层疾控中心的应急检测能力较弱,不能快速对多种有毒物质及病原微生物进行检测,另外基层疾控中心的检测设备配置较低,检测方式也很落后,当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所应用的相关器械种类较为单一,其只有常规的检测项目,而缺乏针对突发事件所应用的检查项目,不能较好满足对突发事件处理时的需求,特别是对于突发的食物中毒、疫情等事件应急检测能力较弱,会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进展造成较大影响。
目前我国基层疾控中心会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能积极参与应急演练及各种培训活动,但是根据实际情况来看涉及内容有限,且应急演练及培训的次数较少,同时参与的应急演练针对多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展开,基层卫生人员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尤其缺乏这方面工作的经验,由此看来基层疾控中心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还有待提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发生之前,基层疾控中心应提前准备好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措施。全方面完成公共卫生的应急工作,不断完善应急措施,加强人员素质,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前,公共卫生应急队伍是其主要因素,也是工作发展与解决的关键。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断完善,其工作人员应养成未雨绸缪的精神,提前准备好应急工作需要的物质,在发生紧急事件时有序、不慌不乱地完成工作。若出现疫情、流感等重大事件时,应将损失程度降到最低。
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的手机、对讲机等等应时刻保证流畅,24h内不可出现关机等现象。应急车辆也应定时进行维修,使车辆保持良好的状态,达到紧急工作的标准。
提高基层疾病控制中心的工作素质以及服务质量。传播“全民参与,共同提高”的服务宗旨。①选出表现较优秀的应急队伍人员或者优秀骨干,与大家分析工作经验,等等,定时组织队伍人员进行演练;②选择专业学者或者在该方面有重大突出表现的专家进行培训,提高应急工作人员的知识以及工作技巧,等等;③积极参与各项大型的疾病控制活动,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提高学习能力。通过采取以上培训、演讲活动,进一步提高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工作经验,帮助基层疾控中心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事件。
在基层疾控中心中建设3个应急物资存储管理库,根据工作的使用情况以及使用频率,采取相对性的储存数量,例如:各种检测疾病的刀具、消毒用品与防护具等应多储存,防止出现紧急任务时无法正常工作,耽误工作进展,等等。
当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及时公布报告电话,严格根据相关制度执行,24h值班且坚守应急值守的工作。报告时工作人员应根据来源及种类进行详细核实及登记,一方面是事件的基本情况,即事件名称、种类性质、时间,发生的地点及范围等,还有出现突发事件的发病人员,即数量、临床症状、原因及采取的相应措施等;另一方面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报告者的相关信息,即单位名称、性别、姓名、联系方式等。工作人员了解相关信息后根据其专业分工向主任报告,经其同意后根据接报时了解及登记的相关内容,立即报告区卫健委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4]。
为保证基层疾控中心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能有充足的应急物资,提高其工作效率,政府部门需要予以相应的支持及保障,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使用的各项费用纳入财政预算经费体系,还要为基层疾控中心提供更多的资金,保证应急物资达到标准水平,进一步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及处理质量,另外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基层疾控中心应急物资的管理使其得到有效保障,各组织应尽可能统一管理方案,建立健全制度,对于应急物资的购买、储存及发放应更加规范化,保证工作的规范性,提高应急物资发放的合理性,最大程度发挥其应急物资的作用,加强基层疾控中心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5]。
基层疾控中心需借助网络、站点及专项监测体系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全面应对预警体系,整合现有资源以最大程度发挥作用。通过多项信息系统,比如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疾控监测信息系统等对疾病进行防控,最大程度做到及时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及时处理,另外对于传染病疫情防控的相关情况应在24h内不间断予以支持,各部门应该共享信息资源,借助基础强化提升内涵进而发挥其联动防控效果。
根据基层疾控中心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技术人员并组成紧急处理小组,同时为其配备专业的个人防护设备、器材、药品等,针对管辖范围内出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保障社会安定。另外政府应给予基层疾控中心支持及协助,针对在实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中存在的难题进行解决,对于表现比较突出的个人及集体应根据相关规定给予表扬和奖励,以此来提高应急处理小组人员的积极性,进而有效保证基层疾控中心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6-7]。
为了使基层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更有效率,提高其应急处理能力需定期对其进行专业培训,从多方面出发,结合各基层疾控中心的实际情况让其参与应急演以锻炼其应急处理能力,同时为确保工作人员均能按照规章制度执行,需提高其对组织的归属感及责任感,确保留住人才,更好促进医疗卫生在基层疾控中心的建设。另外应向其强调基层疾控中心工作的重要性,说明工作人员的应急能力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较大程度上能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当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政府部门应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一定要保证其真实性,避免出现谣言,且针对不实消息进行验证,澄清事实并不断加强对信息网络系统的监测,另外要求媒体遵守法律法规,确保其报道消息的真实性及全面性,不曲解、不片面,同时政府部门也要对其进行监督,对于出现谎报、瞒报的组织及个人进行严厉打击。
根据国家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的总体要求,实际中仍需努力,勇于克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遇到的困难,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及应急处理能力,结合目前的各种形式搜寻新时期卫生应急管理工作,提高科学管理,加强实验室建设,通过对工作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素质及硬件建设。当前基层疾控中心仍然需要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及协助,尤其是应急经费,可建立专门的应急部门,根据级别划分为其分配公共卫生应急人员,配备各种应急装备以方便应急队伍、应急装备较好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求,进而保证应急工作顺利开展。后期基层疾控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骨干力量,需要具备较强的应急处理能力,同时基层疾控中心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要做到反应灵敏,综合其情况准确进行判断,处理现场时要面面俱到,以有效保证应急处理质量并保证人们的安全。
随着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及基层疾控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不断优化改良,在全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带领下,不断建设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措施,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和管理能力。基层疾控中心也应该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应的应对措施,不断提高应变能力,对国家活动出现的各种疾病进行有效预防奠定基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若基层疾控中心未能及时妥当进行处理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不仅会对国民健康造成影响,还会对社会安定及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基层疾控中心应引起高度重视。当前我国基层疾控中心的应对具有较多不足之处,如物资储备不足、应急能力较弱、应急监测能力较多等,对此本文提出做好疫情播报、保证应急物资的充足、建立全面监测体系、完善应急保障、加强培训提高业务水平等措施,以更好提高基层疾控中心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应激能力,同时对于存在的问题及需要努力的方向展开分析,进而为基层疾控中心提供有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