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号翔,项 青
(1.中国矿业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8;2.中国矿业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8)
高校学生干部是指各级党团组织、学生会、班委会及各类学生社团中担任管理工作的学生,是高校、教师和学生的纽带,是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主体,是高校开展学生工作的有利保障和得力助手,更是大学生中优秀、先进的模范榜样[1]。学生干部的整体素质关系着学校教育水平和办学风貌,在高校教育管理中起到重要地位和作用。但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高校育人的要求、高等教育面临的形势及教育理念等都发生了较大转变。当前,高校学生主体的时代性特征十分明显,作为“00后”的大学生不仅学习习惯发生了较大变化,而且个人心理、学习需求也越来越体现出个性化特征。鉴于此,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更应不断完善学生干部的培养与管理,努力建设一支综合素质较强的学生干部队伍,最大化发挥学生干部在高校人才培养、教育管理及创新变革中的重要作用,在全校范围内实现教育的整体进步[2]。高校培养学生干部更需关注学情实际,建设学生干部队伍更需不断创新与调整,只有从学生干部培养与管理的全程入手,秉持标准化、精细化、严格化、科学化等原则推进学生干部的“选培管用”,才能全方位提升其整体水平,最大化发挥其参与学生管理、校园建设的积极作用,从整体层面促进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的高水平发展[3]。因此,基于学校建设、教育创新和学生干部自身发展的需要,优化调整学生干部培养与管理,不仅能提升学生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也能有效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在积极参与校园管理事物及教育创新的过程中展现其应有价值。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面临的教育管理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大学生学情实际随之展现出较大不同。高校立足新时代背景和学情实际优化学生干部培养,从培养与管理全程入手把握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提升学生干部能力,强化其在学校教育及学生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新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要求。高校教育及学生管理只有以时代发展为依据进行调整创新,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才能提升立德树人的效果。作为高等教育及学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干部应发挥其重要作用,助力高校在整体发展层面符合新时代要求。这便需要高校以时代要求为导向,强化学生干部培养与管理,确保学生干部能有效发挥其作用。一方面,优化培养与管理体系,组建良好的学生干部工作队伍,从当代大学生学情实际出发推进教育创新,在全校范围内形成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学风校风,通过学生干部对学生主体的管理及服务,促进校园文化的繁荣发展,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风貌,不断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另一方面,优化培养与管理体系,提升学生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在新时代背景下完善学校管理体制,提高学校教育及管理效率。对高校整体管理体制而言,学生干部管理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其管理工作的合理规范开展,能促进高校管理体制的进步,还能减轻学校相关管理部门的压力,优化高校管理体制[6]。同时,优化培养与管理体系以学生为本、健康和谐及平等明确的特征,契合新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及管理工作的要求,展现出高等教育的时代特征。
与普通大学生相比,高校学生干部应承担起其工作职责与担当,这既反映出学生干部的重要作用,也是对其自身素质能力提出的要求。新时代背景下,“00后”已成为大学生主体,在时代变化、技术进步、理念创新等因素的影响下,其越来越展现出自身特有的时代属性,思维活跃、个性需求较多、习惯不一、性格多样等都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特征,从学生中来的学生干部也具备当代大学生的特征。网络环境下,信息传播的便捷与快速为各类异质非主流价值观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对学生干部而言,如其理想信念尚未坚定、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思想易受到冲击,就会在自身学习生活及日常管理工作中表现出不足,无法真正担负起职责与担当。因此,高校应不断强化学生干部的培养与管理,全方位把握学生干部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学生干部应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管理活动,以时代要求为依据提升自身学习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自身的全面发展应对各类挑战,展现自身职责担当[4]。只有在培养与管理中提高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才能在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展现其对学生管理和校园建设的重要价值,并为发挥其特有作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时代背景下,学生干部只有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基础上有效发挥其榜样示范作用,才能真正为高校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便利,促进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顺利落实。相对普通大学生而言,学生干部不仅在学习层面表现较好,而且具备一定的服务意识和管理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较大便利。而其榜样示范作用的发挥,既需要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也需要高校的进一步培养与管理。一方面,学生干部的榜样示范作用源于高校的培养与管理。高校培养与管理学生干部,可助力其在保持良好学习成绩的基础上获得更强的管理工作能力,还能助力其为学生提供服务,培育其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帮助其树立学生干部特有的权威,基于此,其才具备一定的榜样示范作用[5]。另一方面,学生干部发挥其榜样示范作用需要高校的培养与管理。只有高校以时代背景和新型教育理念为引领,不断优化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学生干部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其榜样示范作用。只有高校制定完善的学生行为准则和管理制度,学生干部发挥其榜样示范作用才能获得有效的依据。此外,学生干部与学生之间存在天然的联系,是学校教师、管理者等群体所不具备的,其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有一定的便利性,也更易获得成功。所以,高校需要以时代背景为依据强化学生干部培养与管理,助力其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更有效地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新时代背景下,高效推进学生干部的培养与管理,对学生干部的全面发展、学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作用。但现阶段,高校开展学生干部的培养与管理仍存在若干问题,阻碍学生干部队伍的优化发展。主要问题如下。
从宏观角度来看,高校学生干部队伍整体综合素质较高,且基本能胜任工作岗位。但值得关注的是,新时代背景下,与总体良好发展局面相对的是,个别学生干部因思想问题仍存在微腐败、官僚化等问题,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究其原因,部分学生干部自身角色认知存在差异及部分高校在学生干部培养与管理中价值引领和思想教育效果不足等方面影响。一方面,源于大学生群体的学生干部本身成长于互联网环境下,较易受到异质非主流价值观的思想冲击,再加上其在开展管理服务工作时与社会层面的交往较多,易形成官本位思想。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在学生干部的培养与管理中价值引导和思想教育仍需进一步强化。当今世界变化多端,网络信息纷杂,个别高校对学生干部的价值引导和思想教育无法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能真正深化其理想信念和核心价值观思想,易引发其差异性的自我认知,更有甚者会养成微腐败习惯,表现出官僚化倾象。一项针对湖南省高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有42.3%的学生认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存在“培训不够”问题,有26.6%的学生认为学生干部队伍“官僚气息太浓厚”,并有48.1%学生认为应通过“加强作风建设、剔除官僚气息”的途径来完善学生干部队伍建设[7]。虽然当前高校学生干部整体素质较好,但其中仍存在一定问题,需要更有效地培养与管理。
当前,部分高校在选拔学生干部时,更多地以成绩或学生投票等为主要标准,无法反映出选拔人才的综合素质,无法有效考察其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管理服务相关工作能力及对学生干部的认知,单一化的选拔标准无法从源头把控学生干部的素质,易引发学生干部行为失范、管理能力较低等问题,不利于学生干部培养与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8]。在选拔学生干部后,高校还需以其综合素质为基础,建立有针对性的培养机制,但部分高校更关注学生干部在到岗后直接开展管理工作,尚未形成专属的培养机制,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甚至出现部分学生干部无法胜任岗位要求的现象,影响培养与管理实效。
新时代背景下,学生干部培养与管理工作更具挑战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及教育改革的深化,高校若缺乏健全的培养与管理制度,便无法有效组建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干部队伍,学生干部参与学校管理工作效果也会受到影响。再加上学生干部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其自身尚未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在开展日常学习及管理工作时缺乏健全的制度保障和规范依据,较易出现行为偏差,既不利于其自身的成长进步,也不利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一方面,当前部分高校在建设学生干部培养与管理制度层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多凭借往日经验开展相关工作,培养与管理理念存在一定的落后性,无法满足新时代发展需要,也无法为学生干部提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系统化途径。另一方面,学生干部在自身培养与管理过程中的参与度不够,缺乏一定的主体性地位,在实践学生管理相关工作时多依赖教师的指导,导致其自我管理、学生服务等工作效率较低,使学生干部培养与管理工作陷入困境。
当前,部分高校学生干部培养与管理工作中存在监督考核机制不完善的问题,无法深入考察学生干部的工作实际,也无法以此强化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激发工作热情。如此,高校学生干部培养与管理工作便无法顺利开展,其培养学生干部的效果也会受到影响。一方面,缺乏完善的监督考核机制,高校不能有效监管学生干部的日常管理工作,学生干部的思想观念变化、管理服务能力、专业化知识等便无法被及时感知,高校也无法及时为学生干部的日常学习及工作提供规范化引导和价值化引领。另一方面,针对学生干部的工作热情与工作态度,高校尚未形成有针对性的激励机制,导致学生干部无法保持一贯的工作热情,其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高校应深入分析新时代发展背景,查找各类问题出现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从学生干部自身认知入手,全方位推进培养与管理工作的高水平开展。
学生干部自身角色认知的差异性易引发微腐败现象,导致不正之风盛行,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新时代背景下,由于自身角色认知差异引发的少数学生干部微腐败现象具有呈现形式更直白、利益对象多非物质性、行为方式多样性、违道德但不违规等特点,不利于高校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时代新人[9]。高校开展学生干部培养与管理,首要的便是优化学生干部的自身角色认知,奠定其“选培管用”的正确方向。一方面,高校管理者应注意对学生干部角色认知的价值引导,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将其运用于日常学习生活及管理工作中。高校在培养学生干部时,应全面把握其学情实际和个性化需求,明确学生干部自身与普通大学生的不同,强调对学生干部的价值引导,尤其是在制定对学生干部的奖惩规定时,应优化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之间的关系,并在有机融合中完善激励机制,帮助学生干部意识到自身在参与管理工作过程中应有的状态和价值选择,以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奖评优机制来促其形成正确的角色认知。另一方面,高校应坚持对学生干部的政治思想培育,在重视学生干部角色认知的基础上强化理想信念教育。高校应将培育学生干部正确的角色认知置于培养与管理的全程,加强对角色认知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化培训、针对性引导等途径助力学生干部养成正确的角色认知,培养其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服务意识,为更高水平的培养与管理工作奠定正确的发展方向,夯实学生成长基础[10]。
干部选拔是学生干部培养与管理的基础。新时代背景下,鉴于学生干部较易受到官僚化、微腐败等思想观念的冲击,以时代发展为引领、立足大学生学情实际调整优化学生干部选拔标准,对高校提升学生干部培养与管理实效具有重要作用。在选拔过程中,高校一方面应关注学生干部的综合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应强调其实际工作能力和服务管理意识,从多角度、全方位把控其综合素质。第一,高校可参考国家公务员考试及高校辅导员考试的选拔机制,为选拔学生干部设置专门的试卷进行测试,试卷内容应具备全面性和专业性,能真正反映学生干部对工作的认知及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为后续开展面试及实践测试提供参考。第二,高校应依据笔试成绩对进入面试的学生设置谈话、能力测验等环节,更直观地了解学生的思想观念、表达能力及工作能力,在与笔试成绩的有机结合中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高校在选拔环节还应设置针对学生干部的民意调查,在一定范围内调查了解学生干部在师生及学校工作人员心中的形象,并关注其思想观念及日常表现,综合考察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及任职方向[11]。通过系统完善的选拔机制,高校可从学生干部的选拔源头保证其综合素质。在优化学生干部选拔机制的基础上,高校还应设置专门的培训体系,进一步强化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使其真正成长为可胜任管理服务工作的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干部。为此,高校应立足选拔过程中学生干部展现的思想观念、理论知识、工作能力等基础,建立有针对性的培训体系,帮助学生干部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激发其参与学生管理工作的热情,进一步提升其工作能力,奠定学生干部培养与管理的坚实基础。
为有效解决学生干部培养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促进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符合学校发展实际和新时代要求,健全的制度建设必不可少。尤其是在当前学生干部行为失范问题频发的背景下,高校更应结合有效的理论支撑,不断健全培养与管理制度,为学生干部正常开展工作、优化队伍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和实践依据。首先,高校应优化学生干部培养与管理的顶层设计,从宏观角度把控培养与管理的发展实际,并强调制度建设在培养与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高校应积极学习并借鉴国内外高校关于学生干部培养与管理的先进经验,立足本校发展实际,有选择地开展宏观规划,为学生干部培养与管理提供系统化的指导和引领,推动相关工作有序进行,为各项工作提供制度依据。其次,高校应创新学生干部培养与管理理念,在思想观念层面重视相关制度建设,引领相关工作符合新时代要求,真正体现培养与管理工作的时效性。为此,相关管理者应不断强化理论知识学习和工作理念创新,在日常管理工作之余自觉完善学生干部培养与管理的相关制度,积极更新自身管理工作理念,为学生干部提供坚实的引领。最后,高校设置相关制度应强调学生干部的主体性地位,确保学生干部能真正接受制度管理,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更好地发挥管理服务作用。高校可推进“抽屉式”管理理念的落实,在加强相关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干部的工作责任感,重视学生干部主体地位在整体制度中的落实,用良好的管理制度为培养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保驾护航[12],重视学生干部在健全管理制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生干部的充分参与中确保管理制度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既促成学生干部培养与管理制度的完善,又进一步强化其工作职能,在互相作用中实现建设良好学生干部工作队伍的目标。
完善的监督考核机制是高校培养与管理学生干部的重要环节,只有不断完善监督考核机制,重视对学生干部的绩效评价,才能从学生干部培养与管理的整体入手,强化并提升学生干部的综合能力,优化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因此,高校可借助斯金纳强化理论来完善针对学生干部的监督考核机制,通过监督考核帮助学生干部发现自身工作的不足,明确自身工作职责,为后续学习理论知识、锻炼管理能力及开展具体工作提供有效参考[13]。一方面,通过严格的监督考核对学生干部的管理工作与职责范围进行规范。在此过程中,高校可以在制定系统化监督考核机制的基础上,对学生干部的日常工作进行全面监督考核,通过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和完善的监督机制客观真实地展现学生干部的工作表现,多视角、全方位地开展监管,确保其管理工作处于合法合规的范围内,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另一方面,高校应重视相关激励机制建设,通过科学合理的激励和竞争激发学生干部的工作热情,挖掘其工作潜力,强化其工作实效,展现高校培养与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在激励机制中,高校应强调激励的多样性,通过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等措施强化对学生干部的引导,展现学生干部培养与管理的效果[14]。如此,基于完善的监督考核机制和健全的激励机制,高校便可高水平推进学生干部的培养与管理工作,提升培养与管理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