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型企业财务战略及风险管理

2022-04-16 17:00陈琛三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现代企业文化 2022年35期
关键词:股利战略目标创新型

陈琛 三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在全球科技竞争不断加剧的大背景下,国家“十四五”规划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制定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的战略目标。党的二十大也提出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在此引领下,我国科技产业不断升级,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科技创新型企业显著增多,并通过加强研发投入、技术攻关和新产品开发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和长远发展。为此,该类企业需加强财务战略管理,选择与总体战略目标相匹配的财务目标,并相应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促进资本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

一、科技创新型企业财务战略的特点

财务战略按财务活动内容可分为融资、投资、分配三类战略,不同行业和发展阶段的企业在融资、投资、分配三类活动上各有侧重,形成不同类型的财务战略。同时,财务战略的选择还需考虑企业在不同阶段的经营风险和财务特点,并随企业外部环境变化而动态调整[1]。考虑到科技创新型企业普遍有高投入、高研发、高成长、科技人才密集等特征,其财务战略往往具备以下特点:

(一)资本结构以股权融资为主

科技创新型企业处于初创或成长阶段居多,需投入大量资金开展技术研发和新产品开发,且存在研发失败和新产品销售不及预期的可能,面临的经营风险较高。为控制企业总体风险,该类企业需将财务风险控制在较低水平,因此更倾向于引入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风险投资或战略投资,增加权益性资本比重,降低债务性资本使用,实现较低资产负债率水平和较充裕现金流状况兼顾。

(二)投资风险较大

为不断开拓市场空间,科技创新型企业往往采取扩张型财务战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或服务的核心竞争力,以期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因此,其现金流出量在此阶段不断增加,资产规模尤其是专利权等无形资产和生产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规模扩张较快,短期内资产回报率和投资收益率表现相对较低。投资一旦成功,将在未来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和现金净流入。但如果投资失败,可能会导致企业财务状况恶化甚至破产,因此,需要特别关注风险问题[2]。

(三)股利分配率较低

由于科技投入不断增长和资产规模持续扩张,科技创新型企业的现金流出量不断增加,需采取各种方式加以补充,渠道一般分为权益性融资和债务性融资。然而,为控制财务风险以及总体风险水平,该类企业债务性融资规模往往有限。因此,除通过引入风险投资和战略投资、努力进入资本市场发行股票等方式大量筹集权益性资金外,企业也常常采取低股利甚至零股利分配政策,保留大部分利润用作投资及营运资金所需[3]。

二、科技创新型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现状

在中美科技竞争加剧、全球经济形势下行、国内监管日趋严格的大环境下,为求得生存发展,众多科技创新型企业更关注科技资源获取和业务开发拓展,而对财务战略管理的重视程度往往不够,常常存在财务战略目标和战略定位不清晰,导致融资、投资、分配等战略与企业实际情况和总体战略不匹配,无法有效服务于战略目标实现,难以通过资本的优化配置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4]。

(一)融资战略管理的现状

相比一般企业,科技创新型企业往往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存在较迫切的产品设计、技术研发、新产品开发的资金需要。因此,其资本结构虽然以股权融资为主,但在权益性资本不足的情况下,往往具备较强动机通过债务融资拓宽资金来源,而对整体融资战略没有通盘考虑,缺乏清晰的融资战略目标和明确的资本结构规划。通常而言,初创期和成长期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会采取抵押和担保的方式在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取债务融资,虽然比股权融资花费时间短、利率成本低、手续简单便捷,但由于研发及投资等活动具有较高不确定性,一旦无法正常回流资金,在债务融资需刚性兑付的情况下,科技创新型企业将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当企业顺利进入了成熟期,其良好经营状况和较高市场份额,将使其对市场上各类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具有较强吸引力。此时,企业现金流状况得到一定改善,自有资金往往较为充裕,并有机会建立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并举的多元化融资渠道。但企业要如何制定清晰的融资战略目标和合理的资本结构,反而难度更大,融资战略管理变得更为重要、更加复杂、更有挑战[5]。

(二)投资战略管理的现状

科技创新型企业基于科技属性,往往研究开发能力更强,投资战略目标一般更加侧重于提高技术进步效益,尤其是在初创期和成长期,通常采取直接投资方式,进行技术创新、改造、引入,从而加快技术进步、提升核心竞争力,产生经济效益并实现企业价值。该类技术性投资同时又属于长期投资战略的范畴,金额大、时间长、风险高,会形成企业的本质特征和战略定位,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除技术性投资战略外,科技创新型企业也会根据发展需要,辅以选择提升规模效益、资源配置效率或盘活资产存量的投资战略。任何企业的发展扩张历程其实都是一个规模优化和资产增量经营的过程,投资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整体规模,但如何通过投资达到企业最佳经济规模,是投资战略管理中的一个难点。同样,在资产规模扩大的同时,企业也需要通过投资来配置各类资源,尤其是研究如何配置组合不同用途的资产,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产效率,实现总产出最大化。对于闲置、低使用率、低效益三类资产,企业则要通过进一步的增量投资,盘活现有存量资产,提高使用率和增值率,创造更多经济价值。面对多样的投资战略选项,如何选择和管理好自身的投资战略组合,是科技创新型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分配战略管理的现状

每当企业完成一个年度的经营活动并有盈利时,就会面临年度收益分配问题,尤其是如何向股东分配股利是分配战略管理的重点。为优先满足自身技术性投资战略实施的资金需要,科技创新型企业一般会优先采取低股利或剩余股利战略,在初创期或成长期甚至会实施零股利战略,以企业的投资与发展为优先项,把大部分的剩余盈余都留着企业中,减少对外部融资特别是债务性融资的依赖,在企业经营风险较高的情况下,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企业的总体风险。在科技创新型企业进入成熟期,并顺利IPO进入资本市场后,则需要通过稳定的股利分配,向资本市场传递公司健康平稳发展的信息,尽量确保公司股价在较长时间内基本稳定。因此,企业会根据其股利分配战略目标,制定合适的股利分配政策,来确定当年是否分配股利、分配金额大小、什么时候分配等重大问题。但股利分配政策涉及法律、债务、股东、经济等各方因素,作为科技创新型企业该如何考量抉择,具有一定难度和风险。

三、科技创新型企业财务战略风险管理的措施

为确保财务战略目标的实现,科技创新型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对财务战略目标加以明确,建立财务战略管理体系,加强财务战略风险管理,切实做到财务战略目标可行、资源能够匹配、责任能够落实、部门相互协同。

(一)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

为识别财务战略风险,科技创新型企业需认真分析内外部环境。外部环境分析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市场、法律等诸多宏观因素。政治上需密切关注政府更替、法律制定、政策变更、管制措施等;经济上需重点关注市场的流动性、资本的可利用性、信贷的发行及违约情况、并购事件的频繁程度等;社会上需特别关注人口数量、群体偏好、消费者心理、文化风俗等;技术上需尤其关注新兴技术、信息数据、电子商务、基础研究等;市场上需注意关注产品或服务的供求变化、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议价能力、当前及潜在竞争者和替代品等的竞争能力;法律上需多加关注法律环境、相关主体法律意识、法律失信和违约情况等。内部环境分析包括企业资源禀赋、信息技术能力、研发能力、财务状况、市场地位等。资源禀赋方面需重点评估资产的能力和可利用性、资本来源、资源配比等情况;信息技术方面需注意评估数据的可信程度、信息系统的有效性、系统开发及维护能力等情况;研究开发方面需细致评估研发投入效果、专利保护、科技成果转化等情况;财务状况方面需有效评估融资能力、资本结构、盈利能力、周转能力等情况;市场地位方面需合理评估自身市场份额和营销活动成效。只有通过分析以上内外部环境,企业才能有效识别影响融资、投资、分配三类财务战略目标实现的风险因素和事项,制定适合的财务战略目标。

(二)明确财务战略目标

结合以上内外部环境因素,企业可运用宏观环境分析法(PESTEL)、波特五力模型、核心竞争力分析法、SWOT分析法等,综合分析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和内部环境,确定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决定未来的总体战略目标和相适应的财务战略目标。例如,对国内企业而言,我国政局稳定、法律公平、政策上鼓励创新,资本市场流动性充裕、资本可利用性高、向金融机构借贷较便利、市场并购较常见,人口基数大、消费能力强、偏好产品性价比,新兴技术不断出现、信息数据被视为宝贵资源、电子商务普及、基础研究更受重视,法律社会建设良好、法律意识普遍增强、守信守约成为常态。国内科技创新型企业只需根据总体战略目标,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技术实力、研发能力、财务状况、市场地位等内部条件,制定明确的财务战略目标。即:当内部环境情况分别为有利、普通或较差时,该类企业可动态权变地制定与企业战略相匹配的财务战略目标,包括:进取型目标、平稳型目标或保守型目标,解决企业财务管理要达到什么样的确定目标的问题。

(三)建立财务战略管理体系

财务战略管理体系是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建立的贯穿财务管理全过程的系统,一般分为顶层、中层和底层。其中,顶层是目标层,为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活动指引方向,包括财务战略的总目标、分目标、阶段性目标。财务战略总目标服务于企业战略目标,并与生产、人力、销售、科技等职能战略目标相配合。分目标是总目标在某一具体财务职能上的细化,比如融资、投资、分配战略目标等。阶段性目标是指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应达到什么样的总目标和分目标。以科技创新型企业为例,在内外部环境都有利时,该类企业可实施扩张型的财务战略,以实现资产总额扩张到一定规模为总目标,以融资、投资、股利分配总额分别达到一定规模为分目标,并制定在不同发展时期资产、融资、投资、股利分配总额该达到什么规模的阶段性目标。当外部环境有利,内部条件一般或不理想时,该类企业可实施稳健型财务战略,以平稳的资产规模和业绩金额为目标,或是实施防御型财务战略,以预防财务危机、保存实力和等待新机会为目标,之后再制定相应分目标和阶段性目标。

(四)加强财务战略风险管理

财务战略风险管理是指企业为实现财务战略目标,对相关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分析、预警和应对等管理活动的全过程,目的在于将企业的财务战略风险控制在可容忍范围之内。由于科技创新型企业面临的风险常常高于其他企业,因此,做好包括财务战略风险在内的各方面风险管理工作尤为重要。首先,企业应设定财务战略风险管理目标,确定自身的风险偏好和容忍度。其中,风险偏好可由高、中、低来定性表示,风险容忍度则是财务战略目标偏离程度的定量表示。其次,企业可采取调查问卷、头脑风暴、风险组合清单、决策树分析等方法,对财务战略涉及的内外部环境因素进行风险识别,并分析其可能性、影响程度、重要性水平和相互关联。再次,企业对已经出现或超过警戒范围的财务战略风险,应通过风险承受、规避、分担、降低等策略来加以应对,尽可能将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最后,企业需加强对财务战略风险的监控,对资金链断裂等重大风险预警建立应急处置机制,并定期向公司高层进行风险报告。对于风险管理不当造成不良后果的,企业还应纳入其年度考核评价结果,并追究相应责任。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科技竞争加剧的新形势下,科技创新型企业要充分把握自身财务战略的特点,根据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结合自身财务战略管理现状,从财务战略目标制定及其风险管理着手,持续探索有效的方式方法,确保财务战略总目标、分目标及阶段性目标与总体战略目标相匹配,有力推动企业总体战略落地,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企业价值最大化。

猜你喜欢
股利战略目标创新型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下煤炭洗选技术的发展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京东方大学堂:提升组织业绩 推动战略目标实现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上市公司股票股利政策探讨
“第一生产力”是实现“四个全面”战略目标的内在动力
大股东控制下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双汇发展的股利分配政策
推行综合平衡记分卡的战略目标与实践
高等教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