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治国,赵梦莹,揭雯钧,沈丽宁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30;2湖北省卫生技术评估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30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是个人对其行为或他人行为进行自我调节、反思以及逻辑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结论的思维过程,它既是一种思维过程,也是一种能力素质[1]。在教育界,批判性思维最早由美国学者约翰·杜威提出[2],批判性思维的要求是不仅仅停留在信息的表层,而是具备分析、思考、评价信息的能力。在医学教育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在“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中将批判性思维列为医学生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
作为批判性思维能力重要组成部分的问题分析能力是指将客观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要素便于逐个研究的思维方法[3]。学者董毓提出,问题分析也是进行批判性思维,也涉及到了批判性思维的运用[4]。对问题的分析,很大程度上支配着人们对问题的正确认识和有效解决以及新认知、新思想的产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思维和认知发展中,占有前提性和决定性的地位[5]。在西方教育模式中,课堂是围绕着问题展开的,多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因此,问题分析能力是发现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引起重视[6]。相关研究指出,虽然目前国内教学对于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视,但对比西方国家仍有所差距[5]。
随着高校教育对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因素。从当前相关研究来看,章雅青等探究了宗教信仰、是否了解批判性思维、成就感以及课外阅读时间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7]。符丽燕对学历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8]。杜天骄等分析了不同教学方法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9]。刘强等研究了不同学习风格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10]。程丹探究了自主学习能力、文献阅读习惯等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11]。可见,对批判性思维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与重视的课题。然而,很少有研究考虑到批判性思维中的问题分析能力受何因素所影响,因此,此次研究主要探索医学生批判性思维问题分析能力的影响因素。
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在某一具体情境内解决问题与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可塑性、跨学科性等特点,通常被视为学生核心素质培养的本质[12]。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受外界的影响,自主进行思考,而批判性思维也是对个人行为进行反思的过程。有研究表明[13],批判性思维与自主学习能力存在正相关。据此,本研究提出假设1: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正向影响其批判性思维问题分析能力。提问与思考习惯是指学生在进行学习和研究时提问与思考,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系列的活动就是批判性思维的积极运用。好的思考与提问习惯有利于激发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分析能力,最大限度发挥潜能[11]。据此,本研究提出假设2:医学生的提问与思考习惯正向影响其批判性思维问题分析能力。此外,有相关研究对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护理专业的学生比其他专业的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高[14],可能的原因是不同的专业知识以及课程教育会对医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批判性思维问题分析能力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3:医学生的专业类别会调节自主学习能力对批判性思维问题分析能力的影响,假设4:医学生的专业类别会调节提问与思考习惯对批判性思维问题分析能力的影响。也有研究发现,高年级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高于低年级[15],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专业知识不断增多,其对专业知识提问与思考的能力与频次也会发生变化。因此,本研究进一步提出假设5:医学生的年级会调节自主学习能力对批判性思维问题分析能力的影响,假设6:医学生的年级会调节提问与思考习惯对批判性思维问题分析能力的影响。综上,本研究将以医学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了解医学本科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分析能力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此探究增强医学本科生批判性思维问题分析能力的有效方法。
于2021年7月通过问卷星平台向武汉市某医学院校各学院不同年级的本科生发放调查问卷。本问卷对学生的性别、专业、年级等基本特征进行调查,同时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分析能力进行测量。问卷发放后,首轮预调查共收回54份问卷,收回后进行了问卷信效度的检验以及问卷问题的收集,在根据问题及意见对问卷进行调整后再次发放展开正式调查,共收回问卷401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剩余有效问卷共385份,有效率为96.01%。对有效问卷进行了信效度检验,量表的Cronbach's alpha为0.750,内部信度良好;KMO值为0.782,效度良好。
大多数对于批判性思维的调查研究都会选择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倾向量表(California 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inventory, CCTDI),该量表已十分成熟,且应用广泛。本次研究选择其中文版本,即CTDI-CV(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inventory-Chinese version),其具有较好的信效度,且多用于大学生群体中,认可度较高[16-17]。为准确研究批判性思维问题分析能力,本研究选择了CTDI-CV量表中的“问题分析能力”思维特质维度,该维度的详细定义为“能鉴定问题所在,以理由和证据去理解症结和预计后果”。由此可见,该思维特质维度以问题为导向,着重评价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判断以及处理能力。
本研究的核心为探究医学生的学习习惯对其批判性思维问题分析能力的影响以及专业、年级对二者关系的影响。其中,因变量为医学生批判性思维问题分析能力,自变量为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提问与思考习惯,调节变量分别为专业类别与年级,控制变量为性别,详细的变量描述见表1。
表1 变量定义及说明
根据相关变量的设计与描述,采用分层线性回归模型(hierarchical linear regression),依次添加变量,建立如下实证模型,其中β0为截距,β1-β9为各变量与交互项的回归系数,ε0为误差项。
PAAbility=β0+β1ALAbility+β2QThinking+β3Major_dummy+β4Grade+β5Gender+β6Major_dummy×ALAbility+β7Major_dummy×QThinking+β8Grade×ALAbility+β9Grade×QThinking+ε0
采用Excel 2016进行数据录入,使用SPSS 2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频数和百分比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通过回归分析探讨医学本科生批判性思维问题分析能力的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共调查385名学生,具体学生特征及人数见表2。自变量“自主学习能力”选项“一般”的占比最多(52.99%),“提问与思考习惯”选项“偶尔”的占比最多(62.60%)。
表2 调查对象基本特征及人数占比
从表3实证模型结果可知,模型1中包括自变量自主学习能力、提问与思考习惯以及控制变量性别;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调节变量专业和年级,模型3在模型2的基础上加入自变量与调节变量的交互项。
表3 实证模型结果
首先,针对模型1,其目的在于研究在不考虑调节变量专业和年级的干扰时,自变量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问与思考习惯两者对于因变量批判性思维问题分析能力的影响情况。由表3可知,自变量自主学习能力呈现出显著性(t=14.209,P<0.001),意味着自主学习能力对于批判性思维问题分析能力产生显著影响;自变量提问与思考习惯也呈现出显著性(t=14.602,P<0.001),意味着提问与思考习惯对于批判性思维问题分析能力产生显著影响。其次,模型2中,仅年级对于批判性思维问题分析能力产生了显著影响(t=2.864,P=0.008),而专业对于批判性思维问题分析能力未产生显著影响。最后,通过模型3中交互项的显著性来验证分析调节效应。表3结果显示,自主学习能力与年级的交互项呈现出显著性(t=2.250,P=0.025)。由图1可知,年级正向调节自主学习能力对批判性思维问题分析能力的影响。提问与思考习惯与年级的交互项也呈现出显著性(t=2.054,P=0.041)。如图2所示,年级也正向调节提问与思考习惯对批判性思维问题分析能力的影响。但专业对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问与思考习惯二者对批判性思维问题分析能力的影响均无调节效应。
图1 年级在自主学习能力与批判性思维问题分析能力间的调节效应
图2 年级在提问与思考习惯与批判性思维问题分析能力间的调节效应
对于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在日常的学习与工作中,不易受到外界的影响,遇到问题时通常会自主进行思考,自主思考的过程也是在对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自主学习有助于促使其对信息进行搜索,以评估和修改反思判断过程中所取得的结果。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越高,其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高,通过促进自主学习,也会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18]。因此,自主学习能力越强的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分析能力就越强;同理,具备提出问题的能力, 是推进认知、创造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构成[4]。医学生在进行医学活动时,有提问思考习惯的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学生便渐渐掌握了搜集资料、组织信息、挑选有效信息的能力[12],拥有良好学习方法的同时也锻炼了批判性思维问题分析能力。因此,提问与思考的习惯也同样正向影响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分析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逐渐理解、构建认知的过程,而知识不是相互独立的,知识之间是相互融合、相互依存的,因此对于医学生来说,在他们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有了知识与经验的积累,并且提升了其批判性思维能力[15]。对于年级越高的学生来说,他们经历了多年的专业知识学习、更多的社会实践,为其带来了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19],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早已适应了大学没有老师和家长强制管束的生活,除了学业,同时也面临着工作、实习、升学各方面的压力,早已拥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年级较低的学生,尤其是入学不久的大一新生,受到了高中及之前时期灌输式教育的影响[20],而现在更多的是面对新环境新学习方式的新鲜感,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与习惯,尤其对于一些自制力较弱的学生,通常不会自主地去学习与思考。所以,对于年级越高的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问与思考习惯对批判性思维问题分析能力的影响更为强烈。
有学者发现护理专业本科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高于其他专业的医学本科生[9],原因在于护理专业的学生不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的学习,由于专业特性,也会穿插人文知识的学习。此外,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特点及教学模式改革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但是,在本研究中,医学生的专业对自主学习能力、提问与思考习惯对批判性思维问题分析能力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有以下两个主要原因:首先,可能与本次线上调查的限制有关,具有偶遇性,可能存在些许偏差,未能测量出其调节效果;其次,可能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方式有关。目前,各专业类别的培养方案结构大致相似,教学方法应用大致相同,导致各个专业学生的学习习惯没有较明显的差异。因此,专业在学习习惯与批判性思维问题分析能力之间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
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提问思考习惯的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分析能力都较高。因此,应对学生加强这两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不再是老师单方面教授知识,应以学生为主,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提问,并引导其进行自主思考与学习;在课堂教学之外,老师应为学生布置课下作业,锻炼学生自主查询、收集、整理、阅读文献资料的能力,在对文献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也应利用第二课堂教学,举办专业领域主题讲座,组织学生进行专业实践、暑期实习等活动,让学生遇到疑惑时主动提问并寻求答案,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提问思考习惯。
由于不同年级对医学生学习习惯与批判性思维问题分析能力之间关系的影响不同,因此,为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需要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年级偏低的医学生由于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处于一个积累的阶段,在专业课程中可以采取案例教学法与问题驱动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以真实案例为教学基础,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讲,结合课堂讲解与现实案例,由具体的案例或问题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随着年级的升高,医学生的基础知识较为牢固,但实践机会不多,可以根据其学习的相关课程内容利用社会资源让学生们进行线下实践,通过体验专业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此外,避免只以分数的高低来评估学生,忽略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一味专注于专业成绩的高低,却忽视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分析能力,这并不能反映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整体的综合素质。因此,对于年级偏低的学生,要考察他们的学习方式、逻辑思维以及学习态度;对于年级越高的学生,越要考察他们的实践能力、职业素养等。在此过程中,重点观察学生遇到问题时的逻辑判断以及思维过程,对此进行评估,从而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分析能力。
本研究以医学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批判性思维问题分析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问与思考习惯均对批判性思维问题分析能力产生正向影响,同时二者的关系也受到年级的影响,为批判性思维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为加强医学生批判性思维问题分析方面的能力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但是由于本研究仅选取一所医学院校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且采用线上调查,可能有一定偏差,并且没有后续的干预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后续将针对干预后的效果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