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博园建设创新技术应用与总控探析
——以第十三届中国(徐州)国际园林博览会园博园为例

2022-04-16 12:11王筱南马晓玫罗茹霞吴泰毅
园林 2022年4期
关键词:博园徐州园林

王筱南 马晓玫 何 昉 罗茹霞 吴泰毅

(深圳媚道风景园林与城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深圳 518038)

园博会发展与时俱进,契合时代发展需求,成为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文化传承、生态修复、创新示范的国际性盛会。第十三届中国(徐州)国际园林博览会园博园设计中响应时代号召,回应人民诉求,将“生命共同体”“碳达峰、碳中和”“儿童友好”等时代话题融入设计;传承历史文脉,彰显地域特色,通过三大文化脉络以及各级文化景点呈现深厚的底蕴;践行生态修复,山林宕口地向大美山水地华丽转变;贯彻智慧园博,示范创新模式,实现智慧技术全园应用,成就不一样的精彩。随着园博园从总体规划设计到建设施工的全面推进,技术总控应运而生,协调管理方、设计方、建设方等多方间矛盾,对园博园进行重点技术管控。

徐州;园博园;技术创新;技术总控;生态修复;景观水保

1 园博会发展综述

1.1 顺应世界发展大势,世界园博会紧密链接时代主题,示范未来建设模式

欧洲早期的园艺文化与学科积淀促成了园博会的萌芽,园博会是在大众公园成为园林新趋势后逐渐发展起来的。1809年比利时举办了欧洲第一届大型园艺展,随后蔓延到整个欧洲,尤其在德国受到重视而快速发展。此时的园博会主要以植物搜集展销、园艺创意展示为主,有一定的环境美化作用。

二战之后,欧洲城市在战争之中遭到了巨大的破坏。以德国[1]为主的欧洲部分国家借助园博会进行旧城重建和新城开发,恢复衰落地,治理修复了大量的棕地,完善城市绿地系统,有效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带动区域复兴[2]。这一时期的园博会着重园林园艺展览展示的同时,还强调园博会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补充,以积极的方式刺激社会发展。

二战结束之后,全球社会经济环境发生改变,可持续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此时的园博会向更多国家拓展,更加关注人类与未来环境的和谐发展[3],关注科技进步、物种多样、气候变化、废弃地的更新利用,以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人与城市为切入点,致力于推动城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4]。

1.2 顺应生态文明浪潮,中国园博会生态修复城市创伤,指明城市发展方向

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创办于1997年,从最开始的以临时性展览展销花卉为主的场所逐渐向改善城市环境、完善城市绿地系统的永久绿地转变。从第五届园博会开始,其园博园多选址在城市污染和废弃的土地,通过园博园的建设,生态修复城市创伤,展示地域文化和创新技术,改善提升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向往,促进美丽城市建设。园博会成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综合展示国内外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新理念、新技术、新成果的国际性展会,具有引领性、生态性、文化性和人民性[5]。

历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都在积极向时代展示新时期城市建设的传承与创新方式,引领城市建设潮流。前十二届成功申办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的城市分别是大连、南京、上海、广州、深圳、厦门、济南、重庆、北京丰台、武汉、郑州、南宁。第十三届中国(徐州)国际园林博览会于2022年4月在徐州举行。

2 第十三届中国(徐州)国际园林博览会园博园技术创意与创新

2.1 构建特色格局,打造三廊一心

徐州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又是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南北居中,四季分明,具有独特的园林园艺历史和创新地理条件。第十三届中国(徐州)国际园林博览会园博园(以下简称徐州园博园)总体设计以“生生不息,大美大舒”为设计理念,根植文化本源、挖掘文化景观以突出文化特征[6];全面践行景观水保[7]与宕口修复塑造生态特色,形成“秀满华夏廊”“徐风汉韵廊”“运河文化廊”“儿童友好中心”三廊一心的结构。徐州园博园创建出自然与城市融合、创新与发展并存、历史与文化延续、展览与生活互动、生态与经济共荣的园林博览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秀满华夏廊”延伸徐州九州文化,集中展现中华文化。整体形成南风礼乐、山水花园、空中花园三个主要分区,以及主入口、望山依泓、无废花园、无人车游览线、牡丹园、双碳示范园、徐派园林园、清趣园、濯清轩、守望园、一云落雨等若干景点,空间秩序由平坦宕口宽谷徐徐升起,渐入佳境。

“徐风汉韵廊”根植地域文化,串联古今徐州文脉,构建古徐汉韵清雅、今徐生态阜新的空间格局。形成徐风生境、吕梁汉韵、悬水万象、智享田园4大景区,从次入口起,布局松涛广场、岩秀园、吕梁阁、马道、共享蔬菜园等若干景点。

“运河文化廊”展现徐州在运河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追溯不同历史时期的运河特点,彰显千年运河,形成包括诗赋运河、锦肆运河、山水运河三大景区。

“儿童友好中心”响应儿童友好城市思想,展示儿童在城市友好生活中的主导作用,营造适合儿童活动的富有创新、科普、自然教育、互动体验、亲子和创造力的安全喜乐空间,形成木乐园、野趣乐园、荒野草甸和沙丘乐园、湿地教育花园4大儿童乐园。

2.2 响应时代号召,回应人民诉求

徐州园博园顺应国家发展大势,回应中国发展的热点话题,如“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碳达峰、碳中和”“美丽中国”“生态修复”“儿童友好”等,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向往,引领城市发展。

绘锦绣大地,话大美中国。主入口广场花轴(图1)以“锦绣大地”为主题,从中国版图上长江黄河分布、走势中抽象出长江黄河的符号语言,映射在波浪形跃动的花台上,用白色碎石子加以表达,以长江、黄河两条中国的母亲河为脉络串联起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版图。以植物材料为表现手法创作长江、黄河流域的各个地形区的自然景观。场地尺度较大,故散布7个主题花境于花轴两侧。青藏高原是离天空最近的地方,选用天空的颜色,为蓝色系花境,其间点缀雅丹地貌的置石;云贵高原于彩色系的花境之中领略彩云之南的风采;四川盆地是中国独特的紫色土,选紫色系花境与大熊猫绿雕相结合;黄土高原则是黄色系的花境;内蒙古高原采用禾本科植物结合草甸的种植方式,以观赏草为主,点缀绵羊石;长江中下游平原以蓝色系花境表现水乡泽国;华北平原以松石组景结合红色系的花境展现多朝古都风貌。7个主题花境各不相同,步移景异,让游人每一步都有不同的游览体验。

图1 主入口广场花轴平面图与效果图Fig. 1 Main entrance square flower axis plan and renderings

废弃材料再利用,示范低碳循环新模式。为呼应本次园博园“绿色城市,美好生活”的主题,在园博园主入口区域建造无废花园,园区分为采石废弃、建筑废弃物、绿化废弃物、透水砖共4个展示区。采石废弃展示区利用宕口开采的废弃岩石,建造广场、景墙、雨水花园和景石等。建筑废弃物展示区利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废料如水泥管(图2)等,结合雨水花园营造剧场空间。绿化废弃物展示区利用绿化废弃物如木屑、松鳞等(图3),结合一、二年生草花缀饰,营造怡人景观。透水砖展示区利用废物制作的透水砖及装配式透水基础,展示其透水效果。

图2 废弃水泥管的利用Fig. 2 Utilization of abandoned cement pipes

图3 废弃枕木的应用Fig. 3 Application of abandoned sleepers

以近自然绿化模式增碳汇减碳排,示范双碳园林路径。园林绿化具有吸收并储存CO2的能力,从而可以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新时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需要更大程度发挥自然生态系统增汇固碳的作用。近自然是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纯自然是碳汇的主体,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通过模拟纯自然机制,优化立地环境的结构和功能,营造近自然的环境模式,丰富生物多样性,实现天然更新、竞争调节和结构调整,发挥近自然的生态效益。近自然能发挥出不逊色于纯自然的固碳增汇能力。徐州园博园在园区设计中筛选出一批具有良好固碳增汇能力的植物(表1),采用近自然的种植模式,构建双碳示范点。

表1 优良生态功能园林植物名单Table 1 List of excellent carbon sequestration bicarbon garden plants

2.3 自然文化相依,大美生生不息

徐州,是汉族文化中的九州之一。《释名》载:“徐,舒也,土气舒缓也”。山川形胜,地灵人杰,徐州独特的先天地理环境造就了“楚风汉韵、南秀北雄”的文化特质[8]。设计中践行生态优先理念,贯彻海绵园博思想,同时在多个景点植入特色文化,呈现一场多姿多彩、山水相融的文化盛宴。

地域文化融于山水林田湖草,传达生命共同体之观。望山依泓园(图4)以“山水林田湖草”为构思,将徐州传统文化特色融入山水林田湖草景观,呈现不同区域特色风貌及多姿多彩的山水林田湖草形态,诠释生命共同体。以“山、水、林、田、湖、草”为景观基底的节点与徐州多样的文化元素一一对应,并分别外化为山之峰、草之沟、水之澜、林之坪、湖之花、田之叠,共6个景点。山之峰植入运女河文化,水之澜(图5)以徐州楚王墓出土的龙形玉佩作为场地造型要素,林之坪展现“六博棋”[9]文化,田之叠以徐州籍画家李可染牧牛图[10]为创作灵感,湖之花(图6)与草之沟是以陶俑[11]的头部变形而来的园路结构,山水林田湖草的自然景观与徐州地域特色文化景观交相辉映,谱写出意向性生命共同体的赞歌。望山依泓园中对悬水湖溢洪道橡胶坝进行改造,打破原有大面积的混凝土面层,改为用大量本地石材绵羊石加草坡驳岸相结合的形式。同时充分利用水系和基础开挖产生的大量地下块石,作为地面和景墙的面材或溪流底的基层,既节约造价又物尽其用,让本地材料大放光彩。

图4 望山依泓园平面图Fig. 4 Plan of Wangshan Yihong Garden

图5 水之澜效果图Fig. 5 Rendering of Water waves

图6 湖之花效果图Fig. 6 Rendering of Lake flowers

彰显牡丹真国色,花城互融满华夏。徐州园博园因地制宜,利用闲置地缓坡构建牡丹园,以“秀满华夏,花城互融”为主题,立意于牡丹文化,打造集牡丹景观艺术、牡丹文化展示、城市名片于一体的自然装饰式牡丹园[12](图7、图8、表2)。牡丹园根据场地情况,制定了完善的雨洪策略,通过透水铺装,来收集、储存雨水,降低各种能耗;喷洒的水再经由生态浅沟重新汇集,实现循环利用。

图7 牡丹园效果图Fig. 7 Rendering of Peony Garden

图8 牡丹园建设后照片(局部)Fig. 8 Photo of Peony Garden after construction

表2 牡丹品种名单Table 2 Peony Garden variety list

除此之外,徐州园博园溯源中华山水文化,以“滨水作榭、靠山立驿、水中起舫、窄处架桥”的手法,创造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富有艺术生活情趣的中心山水园“清趣园”(图9、图10);以“寻仙归梦”的景观故事序列主线打造新时代的海山仙馆“濯清轩”,演绎南国园林的非凡意境;寻东西方园林艺术共通的空中花园,以坡底与温室客厅锥形底巧妙结合,融合雾化造云技术打造“一云落雨”,予人以悬浮缥缈、凌于空中之感。

图9 清趣园鸟瞰图Fig. 9 Aerial view of Qingqu Garden

图10 清趣园建成后照片Fig. 10 Photo of Qingqu Garden after construction

2.4 践行生态修复,韧性永续发展

全园注重对山水基底的修复,通过植草沟、集雨型绿地、透水铺装等,减少水土流失、净化水质、丰富景观;系统地对采石宕口山体进行生态修复,构建良性生态体系;同时在材料选择上大量应用本地材料与废弃材料,化腐朽为神奇,实现废弃采石地向绿水青山地的巧妙转变。全园还以海绵园博与景观水保学为指导思想,以水安全、水利用为主要内容,构建全区水韧性系统,保证园区下雨天不湿鞋。

生态修复宕口破碎地,形成生态野趣、节约发展的宕口花园“岩秀园”。原场地内岩石裸露,无植物覆盖,存在不同程度的崩塌灾害隐患的宕口(图11)。设计尊重自然生态环境规律,以景观水保理念,系统地对采石宕口山体、水体进行断崖治理、林相改造、山林绿化[13];以“形神合一,因地制宜”的理念指导设计全园的自然基底。结合中国园林植物的诗意风雅与文化象征,以及以布查德花园为代表的西方园林植物依势而植、品类丰富的特点,在保留东方园林植物丰富的文化含蕴、意象寄托的同时,结合宕口原有的山地地形,糅合各品类的奇花异草,师法自然,依山叠石,做到石中有花、花中有石、花石相夹、沿坡起伏,创造既有文化内涵又令人赏心悦目的园林景观(图12、图13)。

图11 宕口花园原状照片Fig. 11 Photo of original Quarry Garden

图13 宕口花园建设后照片Fig. 13 Photo of Quarry Garden after construction

以水为友,利用山形地势营造运河文化廊。“运河文化廊”(图14)结合生态河道的岸线形式,将其设计为凹凸有致的浅滩、深潭、沙洲等多种蜿蜒曲折的自然形态河流,以涵养水源、降低河水流速、削弱洪水的破坏力,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生存场所。将水利护岸技术与生态工程技术相结合,恢复河道的自然属性,形成生态系统健康、安全性高、景观优美的河道护岸系统。中游需要长期蓄水的重点景观区域,根据现状高差,拆除现状倪园村拦水坝,在上游游客中心及下游游船服务处设置两处拦水坝,以保证水量,长期蓄水,蓄水区域标高52 m,长约294 m,水面宽度控制在7~20 m。上游保留漂流功能,以现状基础为主,通过植物种植,提升景观效果;下游保留现状水系,增加两处垒石拦水坝,在靠近悬水湖区域扩大水面,结合植物形成生态水系效果(图15)。

图14 “运河文化廊”鸟瞰图Fig. 14 Aerial view of“Canal Culture Gallery”

图15 “运河文化廊”水系Fig. 15 Water system of“Canal Culture Corridor”

2.5 贯彻智慧创新,示范先进模式

科技创新,引领生态智慧园博。徐州园博园利用“互联网+园艺”的完美结合实现智能管理平台构建[14],融汇智能语音系统、智能照明系统和数字能源智控系统,将园区导航、网络预订、排号、餐饮娱乐消费、公私停车等园区运营与实时监控,容量调节等管理工作纳入互联网综合管理互动平台,在各主要场馆实现太阳能及生物能源的高效利用。以智慧停车场、智能防火系统、智能互动LED灯光、智慧虫情监测系统等打造5G新基础建设平台;以环境信息可视化、信息发布、5G监控传输为技术依托,打造智慧管理平台;构建智慧便捷游园系统、无人驾驶环线与无人机巡逻系统以及智慧分类垃圾桶、智慧厕所、智慧互动导览屏等智慧设施(图16)打造智能服务平台;园区多点布设有实景AR科普、智慧步道,全过程的设计建设到使用,再到管理,打造全景智慧园博。

图16 智能分类垃圾箱、光伏充电座凳Fig. 16 Intelligent classification dustbin, photovoltaic charging bench

3 重点建设技术总控

徐州园博园在场地的体量、复杂程度等都是空前的挑战,从展陈类型上涵盖建筑场馆、公共园林、城市园林等多个版块,涉及了规划、建筑、景观、生态、交通、市政等多专业。随着项目从总体规划到建设施工的全面推进,管理方、设计方、建设方等多方协调沟通工作逐渐增多,难度逐渐加大,如多方设计单位对方案图纸实施质量的把控与管理方整体进程推进相左、建设方人力投入及专业范围深度是否达到项目建设需求,仅依靠管理方自身的管控显然无法满足项目的总体建设要求,因此重点建设技术总控应运而生。

重点建设技术总控平台在管控机制上形成了由“管理方+技术总控团队+专家顾问团队”的全过程管理主体,以协调各方诉求为目的建立而成。通过重点建设技术总控平台(图17),在确保项目规划理念的基础上协调管理方、设计方、建设方,协调政府各职能部门,打造从前期策划、规划、设计阶段到工程建设实施阶段以及后续运营维护、使用阶段的项目开发全寿命周期的管理、技术、品质三位一体的技术总控平台,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管控和技术托底[15]。

图17 技术总控流程图Fig. 17 Technical control flow chart

3.1 构建重点技术总控平台模式

打造项目建设重点技术总控,实现管理、技术、品质三位一体,是从更高层面上全面统筹。通过管理、技术、品质三方总控协调管理机制,以项目实地考察、研讨会议和现场指导把控项目落地质量。开展各版块、各专业技术之间的技术统筹和协调、技术讨论和质量把控、成果校核等工作。

以设计方为主导的技术总控平台模式有助于保障项目实施质量,加强方案设计与项目建设的衔接,全面发挥综合型设计院在专业技术及社会资源上的优势。基于技术总控的要求,与业主方形成纵横组织架构,管理方自上而下统筹全园建设进度和质量,技术总控平台以总控咨询的模式贯穿项目全周期,采用有针对性的资源模式对各阶段实施全面统筹。

3.2 跟进全园各个版块不同阶段的具体管控要求和落实情况

根据项目总体规划成果中项目背景、愿景目标、技术条件、设计要求、设计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文件等搭建总体技术控制平台,对公共园林、场馆建筑、城市展园、生态环境、交通系统等方面提出技术指引,协调公共园林、场馆建筑与城市展园三者关系,以确保徐州园博园项目建设品质的整体提升,跟踪技术总控落实情况。

协调公共园林与场馆建筑的交界面竖向衔接、建筑用地红线内景观与公共园林的相互渗透、建筑展示面与周边环境的融合等三大关系。设计到建设过程中,以技术总控平台多专业经多轮沟通,反复推敲调整一、二级园路高程与场馆建筑、公共园林间的竖向关系,确保场地衔接自然。解决各城市展园的选址,从方案上把控展园导则的落实,展园主要出入口和竖向与道路系统、公共园林参展路线、水电管网的衔接,城市展园之间建设矛盾的协调等4大问题。

3.3 导则指引下的要素分类及管控成果统筹

通过专项规划整合及方案建设导则编制,指引后续版块的设计与建设。以“一张总图”为指导实现各版块、各专业重点总控,前期统筹园区道路系统、市政设施等专项规划,明确公共园林与场馆建筑的设计边界条件和设计要求,形成“一张总图”为主,结合分版块建设导则,解决公共园林、场馆建筑、城市展园各版块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矛盾。

依据上层主题、规划理念和特色亮点,将39个省级展园划分为5个片区共同诠释园区主题及亮点。片区一选取沿运河流域的华东及华北重要省市,展现各自城市的生态修复工程、园林技术与成就,展现前沿生态技术、新型环保材料及韧性城市建设理念。片区二选取华中地区城市,体现城市双修的理念,展示田园生活等主题,展现时尚便捷的美好生活,倡导环保、无废的新生活理念及清洁能源的使用。片区三选取东南及华南沿海省市含港澳台地区,展现现代智能、智慧城市,运用多种新形式、新材料,展示不同区域文化特色。片区四选取西北、东北及华北地区省市,展现区域联合、智能共享、文化共荣、统筹协调发展的设计理念,展现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城市建设安全整治的风貌。片区五选取西部地区省市,展现城市双修的理念,体现城市历史文化和风貌保护,展示先进水土保持技术。

4 结语

徐州园博园以“绿色城市,美好生活”为办会主题,着力在“生态、文化、智慧、共享、永续”5个方面打造“五大特色园博”。着力通过生态保护、宕口修复、水韧性、景观水保学等设计手法和策略使整体布局形成生态特色,突出绿色与生态的生态园博亮点;着力通过本土建筑、地域植物、地域活动、园艺布局和展示等策略凸显徐州文化中兼具的北方之韵、融合之美、雄壮之气三大鲜明特色,突出文化与交流的文化园博亮点;着力通过智慧技术的全园应用,结合多样化智慧设备的布局建设,及线上线下多项智慧系统的搭建,以5G创新体验打造网红园博会,突出科学与技术的共享园博亮点;着力通过华夏共享、国际共享、城乡共享等策略使整体景观形成共享特色,并以展览、展示活动为主,大力发扬公众参与,鼓励居民参与城市共建共治共享,突出多彩生活的共享园博亮点;着力通过植入科普教育基地、儿童乐园、吕梁文化体验空间等方式,结合展后园博园运营、维护、管理及发展利用进行规划设计,突出产业与发展的永续园博亮点。

“生生不息,大美大舒”。徐州园博园通过重点技术总控落实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保证了园博园建设品质的整体提升,确保徐州园博园“不一样的精彩纷呈”。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 :第十三届中国(徐州)国际园林博览会园博园规划设计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江苏省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徐州市人民政府、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申办规划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主持规划设计单位:深圳媚道风景园林与城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合作设计单位:苏州园林院、徐州园林院、徐州水利院、徐州市政院、徐州源景设计院

项目指导及清趣园主持设计:孟兆祯

项目主持:何昉

规划设计人员:何昉、沈悦、锁秀、王筱南、严廷平、夏媛、谢晓蓉、王织平、卢晓、陈巍、万凤群、黄燎原、李贺、周忆、马晓玫、吴泰毅、郑雅婧、张志国、郭威、黄慧、罗茹霞、李宇浩、陈宇、刘楠、黄星高、周明星、林蕊德、张海洋、王伟、陈羡英、徐晓娟、彭梓凯等。

猜你喜欢
博园徐州园林
南京园博园悦榕庄酒店
绿博园旅游业的发展对就业的影响探索
疫散待春回
园林铺装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徐州过年纪实
苏翠2号梨在徐州的引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非遗徐州香包成网红
参观园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