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明明 任文靖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初中生作为一个群体,其普遍思想意识、情感状态和内在诉求也在发生着变化,而初中教学任务的整体转变同样给教师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以上几方面认识,笔者将结合个人工作经验,以“新时代下初中学生管理策略的转变”为题撰文,并试从管理工作的弹性化、生本化和家校合作化等三个转变角度出发提出一些个人见解,以资诸位同仁参阅、分析。
关键词:新时代;初中;学生管理;策略转变
初中生正处在特殊的生长发育时期,各方面条件都发生着迅速而多维的变化,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快速觉醒,对各类活动的参与诉求也在以很大的幅度增强。面对这些客观事实,初中教师应当在学生管理工作的理念和方法上做出适时调整,摒弃传统的“师本位”和“说教”管理、刚性管理,转而凸显出管理工作的弹性化、生本化和家校联动化,从而为教育教学诸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在笔者看来,上述理念的落实应当以下列渠道为主:
一、在学生管理中实现弹性化转变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发展的社会,“求同存异”成为时代的主题,人们的生活和事业发展也有了更多的选项。初中教师首先要对这一客观趋势抱有正确而清醒的认识,在开展管理工作前首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化情况进行充分地调查和了解,准确分析不同学生在综合成长方面的差异,并以这种差异为基础去制定各具针对性的管理方案,在管理层级、方向和标准上做到“因人而异”,避免“一刀切”和“一元论”的片面思维,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实现正向发展的大前提下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
例如,有些学生在结合自身条件和家人意愿的情况下选择为以后成为体育特长生做准备,那么教师在管理这部分学生的文化学习时就要表现出一定的弹性,在保证其基本学习成绩和正确学习状态的基础上,避免做出不符合其发展定位的要求;还有些学生由于身体原因而无法参与常规的体育锻炼,则教师可以单独为其制定一套强度较低的体能强化方案,并在训练的时间和频率安排上做出适当的调整,保证学生能够按照自身情况实现体育素养的成长;等等。
二、在学生管理中实现生本化转变
在很多初中教师看来,“学生管理”是教师的“专利”,学生在这项工作中只能充当被管理者的角色;其实无论是学习还是其他方面的成长,学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体,任何管理工作都要落实到学生的自觉执行上才能取得成效。基于这一基本认识,小学教师应当在继续优化自身管理作用发挥的同时,结合学生的能力给予其更大的“自治权”,并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监督、互相提醒来实现管理工作的进一步优化。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尊重和信赖,在主观意愿上更倾向于配合教师管理;同时学生心中的表现欲也会得到充分激活,使他们得以在后续的自我管理中取得更出色的表现;这项模式的应用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管理负担,让教师能够有更多精力实现其他工作的改良。
比如,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照作为分为若干个小组,根据各小组成员在校期间的种种学习、纪律表现实行量化评分,并在每周班会上公布上一周的量化结果,对分数最高的一组进行表扬和必要的奖励;也可在随堂检测中引入“诚信考试”,不安排专人进行监考,鼓励学生自觉诚信应考,并利用监控设备在这项工作开展前期做好诚信筛查工作;等等。
三、在学生管理中实现家校合作化转变
任何教育成果的取得都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共同配合,学生管理工作的优化自然也不会例外。初中教师一方面要做好和家长之间的信息交换,及时将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反馈给家长,并从家长那里了解学生的居家状态,让双方对学生和子女的日常管理都能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要向家长的家庭管理工作提出正确的建议,鼓励家长多以柔性方法和子女溝通,并充分尊重子女的个人意愿。
例如,当发现有学生经常出现不完成作业的问题时,教师要及时和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假期在家中的主要活动,看看是否存在长时间外出或者沉迷网络等问题;如果确实存在这些问题,则要向家长提出相应的建议,鼓励家长利用闲暇时间陪伴子女共同学习,既起到监督的作用,也能让孩子及时从家长那里获得学习上的帮助,并感受到和父母相处的乐趣。
结束语:
管理不是恫吓、诱骗和尔虞我诈,而是一种建立在信任和尊重之基础上的合作,这是取得良好管理效果的关键所在。初中教师要从根本上意识并努力践行这一点,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围绕弹性化、生本化和家校合作化三个维度实现理念和方法上的灵活转变,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依靠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发展能力,充分挖掘、利用家庭和学校中丰富的管理资源,使学生得以在积极、自主、灵活的状态下实现个人的健康发展,从而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和新时代教育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陆海波,李嘉馨.求同存异,互信互敬——试论初中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方向和具体执行策略.[J].中国中小学教育,2018(03):33.
[2]刘明涛,张义兴.有温度,有智慧,有原则——初中学生管理工作优化路径和方法刍议.[J].中国教育与教学,2017(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