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湘
摘要:德育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在培养小学生道德水平和行为习惯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课程教学不仅要丰富小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小学生健全的人格,还要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帮助小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但是,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以前德育课的开展效果并不理想,需要引起教师的注意。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小学德育教师要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手段,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营造有利于小学生习惯养成的学习环境,促进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德育成为小学生体验生活、道德成长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网络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挑戰;应对
引言
学生在小学阶段还是处于一张白纸的状态,对很多东西并没有过多地接触了解。因此,这个阶段是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时机,无论是个人思想还是行为举止,这个阶段都是最好养成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就对此进行有意无意地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习惯。作为小学生的主要管理者和接触者,小学班主任一定要发挥好自己在其中的作用,为小学生学习德育创造好的环境,帮助学生形成好的行为习惯。
一、网络时代小学德育面临的重大挑战
(一)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近年来,网络环境已经大为改观,网络氛围日趋清朗干净。大部分网站、游戏、应用软件纷纷提供了“青少年模式”,然而互联网社区作为社会缩影的本来面目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网络信息依旧良莠不齐、鱼龙混杂,部分不良信息从负面严重影响身心还在不断发育的小学生。例如,前些年网络热传的“艳照门”,造成了这些不雅图片在网络上大规模传播,严重影响使用网络的小学生。网络上常见一些违反交通法规的视频影响着孩子们的交通规则意识,一些无厘头解说、搞笑视频等消解了来之不易的德育效果,助长和传播了社会上的各种歪风邪气。假如不能有效而及时地阻止此类网络信息的传播,未能有力打击非法违规传播的视频和资料,会给广大小学生带来显著的负面影响,严重阻碍他们形成规范化、完善化、系统化的道德品质、思想认识。
(二)素材运用不够合理
小学生德育课程是非考试科目,网络上可供选择的小学生德育内容众多。但部分学校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渗透方法不够合理,所选内容存在着诸多不科学不合理之处。因此,不少老师把德育渗透和知识讲授分离开来,两者间的结合较为生硬,过渡不够自然,契合点不够科学,无法以形象生动的德育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升德育效果。它意味着教师选取的德育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不太相符,课程内容教授和学生道德生活的塑造彼此脱节,自然无法提升德育渗透效果。
二、网络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教学策略
(一)线上线下有机结合
信息化背景下,德育课堂依旧是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也是德育机制的根基,必须以牢固的阵地基础,增强德育效果的可靠性。教师应将网络技术引入德育教学中,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教师搜集网络中的正能量案例,有机契合德育主题,向学生展示直观化、趣味性的德育内容,引导学生识别网络中的德育内容优劣。教师要为小学生德育“扣好第一粒扣子”、开一个好头,使他们顺着正确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轨迹健康成长。教师要将线下线上的德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并通过两者良性互动获得更理想的德育效果。德育教学既需要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又需要学生掌握德育知识和规范后,真正身体力行、举一反三、谨遵老师和家长的正确教诲,以身边的同辈榜样为表率。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德育教学方式,可以监督他们践行和落实已经掌握的德育理念,以一定的自我德育管理、约束能力逐步提升德育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家长、教师、学校在线上教育中要以健康积极的网络内容引导孩子,又要在线下教育中监督、规范他们的德育行为和思想意识。
(二)增强信息意识,端正学习态度
课堂是做好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课堂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的德育工作。所以,小学德育教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要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作用,丰富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内容,给小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为了防止教师“穿新鞋,走老路”,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考核,聘请专家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提高教师对先进教学设备的操作能力,使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为德育教学服务。同时,教师还要实现角色的转变,由课堂的主宰者向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转变,借助信息技术为小学生营造知识探究的学习情境,调动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使他们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下学习和生活,进而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三)多元主体共同应对
小学生大脑处于第二次发育的关键时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快速形成,判断能力依旧比较脆弱,对事物与社会缺乏准确而直接的判断能力。如此一来,政府部门要大力监管互联网信息传播,以免影响到小学生的健康发展。首先,网信办等部门应监督各类应用软件、网站、公众号、网络社区等网络服务和产品提供者的工作,坚决落实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法定义务;智能终端产品的销售者、制造者要落实在这些产品上安装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软件的政策。其次,政府部门、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要积极监管网络信息的传播和管理,净化网络环境。它也是家庭、学校、政府的共同责任。相关国家机关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严厉处罚网络上传播发布各种色情、淫秽信息的单位和人员,对网络运营商的相关网络服务、产品、经营进行规范,强化审查力度,坚决落实网络登记、注册实名制。
结束语
网络时代背景下,政府要加强监管和引导信息传播工作,教师要抓住网络发展契机,不断更新德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利用信息技术加大德育渗透力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序提升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规范和强化其良好的道德习惯,共同塑造良好的小学德育环境。
参考文献:
[1]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7(2).
[2]吴飞.试析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德育模式创设与实践[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6):43.
[3]李彤.信息化背景下对青少年进行德育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C),2019(15):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