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晟钰
(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上海 200232)
民航业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高技术应用非常密集,且国际化程度很高,其对人才的素质需求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民航院校作为民航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主阵地,其在校生的职业素养关系到民航业的持续安全、优质服务和长效发展。在民航院校着力开展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和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就业软实力,提高民航服务质量,为民航强国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1]民航院校要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培养合格的准民航人,职业素养的培养不容忽视。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民航在多方面取得了傲人成就,民航强国战略全面实施。中国民航局发布的《“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为构建民航新发展格局,建设民航强国绘制了路线图,为实现民航强国战略目标提供重要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设计了施工图。“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民航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不仅决定着从业人员的岗位胜任力,更直接影响到企业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民航业的发展仍面临着应用技术人才储备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差、复合型人才缺失等瓶颈,要实现民航强国梦需要“人才强业”战略支撑。
行业发展,人才先行。现代企业的发展,既要有先进的设施装备作为硬实力,更需要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优秀员工成为软实力。《2021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民航直属院校在校学生数达到79464 人,其中毕业生达18091 人。如何将这些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准民航人,满足企业所需,为企业所用?面对民航事业的新发展阶段和新发展格局,民航院校要树立新发展理念,与时俱进,以行业发展为指引,以企业需求为目标,在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上下功夫,尽可能缩短企业的人才培养成本和学生就业时的岗位适应时长,培养出让企业满意的高水平专业人才,实现学生就业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民航院校学生的就业方向大多是民航企事业单位,其独特的行业特色和职业特点,要求学校更加注重对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以帮助学生尽早树立职业理想,夯实职业锚。然而,有不少民航院校的大学生对自己未来所要从事的行业知之甚少,对自己将来进入民航企业要做什么、能做什么,还需要充实什么都缺少全面的认知和规划,以至陷入茫然无措的境地。因此,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需要使学生对民航业的专业特点、行业发展趋势有全面的了解和认知,对未来从事民航业所应具备的各项能力有清醒的认识,以帮助学生明晰生涯发展规划路径,促使其夯实基础,学习本领,提升素质,最终获得与职业发展相匹配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竞争力。
“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最本质特征,我国民航院校在推进教育改革的发展进程中,坚持正确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使命担当,锚定民航强国建设目标,把好政治思想关,种好思想意识责任田,守好党的领导主阵地,为党育才,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和报国之志,坚定理想信念,为民航强国培养、输送高素质、高技能的“准民航人”。
鲜明的特色和准确的定位是行业院校发展的关键。民航院校由航空事业发展而生、依航空事业发展而立,其人才培养随航空事业发展而动。民航业具有高风险、高技术、高投入的“三高”特征,这从根本上决定了该行业从业者培养的特殊性和特色性。民航院校要立足行业,充分发挥对行业专业人才培养的示范标杆作用,就应根据民航重大战略的发展需要,突出行业特色,对标行业标准,强化学生职业素养,把学生培养成专业技能硬、服务标准高、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满足民航企业的人才需求,为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民航院校主要培养飞行、机务、乘务、安检、空管等相关专业的技术人才,相较于其他行业的工作岗位,这些专业技术工种具有很强的行业技术要求和民航职业特点。民航企业在选人用人时都会依据相应的行业标准进行入职选拔,尤其是对安检、机务、乘务、空管等岗位,经过专业培训后都有持职业技能证书上岗、标准化服务的职业要求,这样的职业准入门槛更加凸显出民航院校着力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因此,民航院校要突出民航职业特点,构建富有民航特色的学科体系,突出专业学科建设,形成民航专业结构的综合优势,强化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职业技能,把好优良作风养成关,弘扬职业精神,为民航事业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为民航直属院校之一,建校以来,共培养了3 万余名民航各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大学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关键期,学院面向行业,结合专业教学和管理特色,通过有的放矢的教育培养和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有效路径,形成了以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职业技能素质、职业心理素质、职业文化素质为核心的“五位一体”职业素养教育培养模式,教育实践成效显著。
“为学须先立志”,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根基。党领导下的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2]。民航院校要旗帜鲜明地讲政治,守好、管好意识形态阵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种在学生的心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通过课堂育人、实践育人、网络育人,让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民航学子成长成才的基本支柱和精神底色。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航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为指引,在校园里掀起“英雄机组精神”“当代民航精神”和“三个敬畏”的学习热潮,将“三进”活动引向深入,为学生精神成人提供思想动力。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民航院校在加强对学生知识、技能培养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学生道德水平的建设,通过立德树人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精神风貌和道德情操的人。职业道德是指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3],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价值、能力和贡献的实现。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不是一蹴而就的,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在着力培养学生公德品质的同时,构建起以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的德育内容体系。学院自2019年8月开始对学生实行准军事化管理,通过严格规范学生日常的早操、列队、内务卫生、文明礼仪、课堂学习精神面貌等行为准则,着力养成纪律严明、举止规范、严谨务实的优良作风,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学院深入开展“三个敬畏”为内核的作风建设,让学生深刻领会“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职责”的精神内涵,树立敬畏之心,坚守职业操守,激发学生以担当职责、执行规章和安全作风的养成守护生命的责任感。学院以“工匠精神”引领学生成长,多次邀请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大国工匠”称号的学院特聘教授王伟等行业专家、劳动模范、优秀校友深入校园开展讲座,与学生们沟通交流,以其人格魅力、榜样力量、敬业精神感染和激发学生的职业精神,修炼学生的职业品格。
职业技能是行业从业者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切实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素质的培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专业特色,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积极探索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提升学生职业发展所需的综合能力。学院是中国民用航空局确定的首批实施“在校生维修执照培训试点”的院校,航空物流专业、民航运输专业分别入选上海市、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首批“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推进专业。学院以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为抓手,着力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以赛促训,以赛领学。2020年,第46 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海集训基地花落学院,学院以此为契机,选拔培养世赛后备选手,探索开设“世赛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学生代表交通运输部参加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飞机维修项目的全国总决赛。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学院“‘Geckos’——航空器顶部蒙皮探检机器车”项目喜获上海市金奖、全国铜奖。2021年,学院组织参加首届民航局直属院校空中乘务专业技能大赛,荣获团队综合成绩第二名。
职业心理素质在从业者的职业行为上得到充分反映。“中国民航英雄机长”刘传健面对极端险情,临危不乱,正确处置,化险为夷。在这场伟大胜利中,刘传建和他的机组成员显示出强大的职业心理素质。民航安全责任重大,民航从业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其中包括健全的人格、正确的自我认知、积极的心态、良好的抗压能力、耐受挫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以及情绪管理能力等。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同时,将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渗透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通过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民航旅客服务心理学”“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等课程,组织开展覆盖全员的课程学习,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提升职业心理素质;通过提供职业咨询,帮助学生强化自我认知,加强对个性和兴趣的了解,以便更好地实现人职匹配,正确择业,积极就业;通过构建“学校—院系—班级—宿舍/个人”四级心理健康防护网络,精准援助,提升对学生心理危机的处置能力;通过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帮助学生疏导不良情绪,打开心结;通过开展校园心理文化节、心理大讲堂、“生涯心选择”等多元化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体验式的团队环境中,完成职业心理的成长。
人文素养是人的文化素质与修养。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充分发挥高校文化所具有的引领、教育、熏陶功能,深化学院内涵建设。学院实施文化润校工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代民航精神、校训精神与校园文化活动有机融合,尤其将安全、责任、诚信、规章、纪律等行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中,打造具有民航行业特色的学院文化品牌项目,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学院通过开设“民航概论”课程,举办“两航起义”专题讲座等,强化学生对民航发展史的了解以及民航知识的积累;通过将周恩来总理1957年对中国民航做出的批示镌刻在校园建筑物上,引导学生牢记领袖嘱托,立志为民航强国贡献力量;通过让不同专业学生在校园内身着民航不同岗位的职业制服,培训职业礼仪,强化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培养精气神;通过深化产教融合,让学生有机会了解并体验企业文化,得到熏陶和浸润;通过开展“安全教育周”“新时代民航安全文化”主题征文等校园活动,强化安全文化建设,营造安全文化环境,培养学生正确的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使“人民航空为人民”的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为确保民航院校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实践路径可行,措施得力,效果显现,民航院校还应建立切实有效的保障机制:一是统筹“五育并举”,坚持“三全育人”。着力全面构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教育体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不断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工作体系,形成育人合力,提升育人实效。二是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与民航企业、航空公司深化合作,携手育人,试点探索订单班、现代学徒制、工学交替等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以参与式、体验式、浸润式的教育方式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帮助学生融入企业文化,领会企业精神,以便更好地实现职业角色的快速转型,实现学校育人,企业用人的双赢。三是实行“软硬兼施”,完善综合保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民航院校要建立健全科学的行政管理制度及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师德师风建设,充分发挥教师以身示范的榜样作用。要发挥好环境育人的功能,增强校园环境的美化及民航行业文化氛围的营造,顺应智慧民航的发展要求,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开展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构建与职业环境相匹配的实景实境工作平台和模拟仿真实训平台,为学生提供种类齐全、充分赋权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