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加入思政育人理念的必要性与路径研究

2022-04-15 03:52
文教资料 2022年18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育人思政

孙 华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重庆 409099)

进入21世纪以来,大学生就业难度不断增加,社会对创新性人才的要求日益强烈,大学生创业需求也在不断加大。因此,高校在人才培养时,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基础,更是一个国家稳步前行的动力。[1-2]创新精神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与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可保证我国在世界竞争中的战略地位日益提升。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国际地位稳步提升,然而,在国际形势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我国面临着严峻挑战,需要有大量高素质人才为国家发展提供动能。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步骤,在高校教育中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可培养出大量具有创业意识的全方位发展人才,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支持。

当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已取得了一定的积极进展,对提升教育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中起到了关键作用。[3]但当前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一定不足,例如在强调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以及优秀品格的培养,没有将创新创业与思政教育相结合。

教书育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如何实现人才培养与学生思想道德提升,是高校在创新创业课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经诸多学者的建议,当前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逐渐形成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教学方法,丰富高校思政教育的社会功能,并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为进一步发挥这一优势,本文将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加入思政育人的必要性以及实施路径进行深入探究,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的模式,以期为后续的教学安排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断深入。2010年前后,大量的专家学者对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相关学术论文不断涌现。[4-5]与此同时,我国历来重视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形成一套独特的、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尤其在当前重视思政教育的新趋势下,思政教育的资源与条件会进一步得到完善与加强。国内的研究者开始对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两者融合发展的观点。在进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时,可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石,实现两者的融合与互补,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途径,同时也可以扩宽思政教育的内容,共同提升高校人才培养效果。

通过多年的研究,我国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在部分领域中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的目标、意义以及途径。

本文将进行更细致、全面的分析,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指导方针,丰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研究成果。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加入思政育人的目的

为了更好地实现两种教育理念的融合发展,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加入思政育人思想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刻不容缓。[6]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目的划分为下述三个部分。

(一)强化高校学生核心素养

当前社会经济环境复杂,各种价值观念相互融合影响,新旧思想互相交替,高校学生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内加入思政课程的价值导向,促进学生对创新创业理论的理解,加深学生对两部分理论的学习深度,强化高校学生核心素养,重要性不言而喻。

素养作为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词汇,包含了素质与涵养两部分内容。[7]面对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全球化发展的大环境,高校学生的核心素养逐渐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校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基础能力、正确的价值观念的综合体。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中的思政育人内容可以在进行基础教育的过程中,通过渗透性、体验性的课程,融合实训课程、案例分析等内容,围绕学生的创新创业理念以及思想品德进行教育,合理分配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在整体课程中的比例,强化高校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激励学生在创业工作中奋发向上的自信心

思政教育中的理想信念教育可以为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课程提供强大的动力,帮助大学生将自身的创业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连接,提升学生的内在驱动力。与此同时,学生可以在创新创业课程中培养自身的良好品德,在实践过程中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为自身与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高校思政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具有较强的激励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创业信心。因此,在日常的课程教育中,可以将提升学生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创新创业课程的教育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艰苦奋斗、永不言败的精神。将学生自身的发展与国家的复兴连接在一起,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党和国家对其创新创业的关心与鼓励。学生通过学习真实的创新创业案例,近距离感受创业的全过程,进一步提升创业信心。[8]

(三)提升学生创业中的大局观念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会影响学生的就业期待,这一现象导致大部分高校学生对自己的学业与就业缺乏信心。与此同时,由于社会多元化发展,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并未及时根据社会的发展加以改进,导致思政教育效果不佳。在此情况下,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对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信心、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坚定学生的理念具有现实性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核心内容,其与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特殊关系。创新创业理念是高校学生理想信念的内容之一,是理想信念的阶段化形式,可以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效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意识,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高校学生全局观念培养。而且创新创业课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必须与社会主义事业有机结合才能取得成功。因此,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是实现学生创业目标与国家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育人实施路径

(一)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相结合

思政教育多以理论课程为主,想要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体现思政育人,就需要将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有机融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拘泥于课程教学体系的基础内容,而应该适当增加新时期的教育内容,合理增设创业案例以及实际案例,将单一的理论教学转化为积极的体验式教学以及互动式教学。与此同时,可以在此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实现多课程交叉学习,将多门课程中的学科体系融合在创新创业课程中,结合思政教育目标,在课程学习、实际操作以及价值引导方面对课程中的理论知识进行渗透,实现高校学生知识理论向就业实践的良性转化。

(二)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教学目标

在教学目标上,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均是为实现全方位人才培养而设定的教学内容。思政教育主要对学生的道德与素质进行培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创新创业教育是学生创新思维与综合能力提升的重要场所。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育人的教学目标相融合,需要对基础教学目标进行细致划分,通过多个目标融合发展的方式,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提升日常教学质量,推动价值观培养因素在创业课程中的普及。将价值观培养相关案例作为课程教学内容导入创业课堂中,寻找价值观与创新思维之间的联系,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创新融合教学方法,不能进行单一的理论教学,以避免课堂过于死板,并提升授课质量与学生的知识接纳质量。在明确教学目标后,通过价值观引导学生在创新创业课程中实现个人的发展目标。

(三)健全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机制

在长期的教育改革过程中,高校需要制定与创新创业教育相适应的管理制度,确保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创新创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具有健全的保障机制、考核机制以及成果转化机制。[9-10]首先,高校应建设具有专业素养的师资团队,为思政育人提供有效保证。加强对教师的日常培训,教师应对教学中的不足进行查漏补缺,及时掌握新的技能,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其次,成立创新创业服务部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大部分高校鼓励学生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就业前景。因此在实践过程中,服务部门需要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帮助与指导,确保创新创业活动的有序进行。最后,制定创新创业活动监督管理机制,保证学生在进行实际的创业活动中不做出有损个人素质的行为,保证个人创业目标不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相违背。

四、结语

创新创业理念是衡量学生能力的重要因素,在社会不断变革的过程中,创新一直都是推动社会的主要动力。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影响社会风气的重要因素。为了给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本文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育人的必要性与路径进行探析,以期为日后的高校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