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回望及经验启示

2022-04-15 19:09谭印宁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17期
关键词: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

谭印宁

摘要:回望历史,中国共产党1921年建党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从建党之初的五十余名党员到今天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历经百年奋斗,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而不懈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百年风雨兼程,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征程中勇往直前;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努力奋斗;为了心中的理性信念勇往直前。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给与新时代党员干部以智慧的启示,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继续前进,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内在动力。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伟大复兴;历史经验

中国共产党近百年辉煌的历程,无论是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还是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中国共产党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和睿智的政治智慧克服了前进道路上遇到的苦难,铸造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

回顾党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每一次的胜利,都是我们重要的经验。

第一,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屈辱,推翻了帝国主义、官僚资产阶级势力和封建势力这三座大山。中国人民的政治地位得到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实现了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和实现国家的高度统一,完成了近代以来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中国开始由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打破了旧中国积贫积弱的社会现状,为实现中国现代化道路和人民共同富裕的社會主义清扫了道路,创造了必要的政治保障。

第二,社会主义改造是一场社会主义革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从根本上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极大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方式,有利于实现社会平等,避免贫富两极分化,充分调动劳动人民的积极性,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产生,从根本上保证了每个社会主义建设者能够直接或间接参与国家管理,获得平等的权力,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大大解放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第三,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摸着石头过河,在改革中前进,在开放中发展。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不断增加,使得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变为了富起来。

新时代将实现两个百年作为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特别是十九大以来,将第二个百年目标分两步走的战略,是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也是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体现,两步走战略目标的确立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方向,凝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力量。

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经验总结,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一、要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

一百多年前,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新的道路和方向。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在与中国具体国情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历经艰难险阻,经历一个长期探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巨大提升和飞越。

任何新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都需要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再有结合具体情况去指导实践,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是解决不了遇到的新问题新矛盾的。在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用鲜血换来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照抄照搬别国模式是行不通的,本本主义、教条主义,一味模仿照搬只会失败,只会让中国革命道路更加的曲折,遭受更得牺牲和损失。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这才是重要的经验,科学的总结马克思主义只有结合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化才能更好的指导中国的发展。

改革开放前期,党中央审时度势,重新恢复和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这一理论原则,开展拨乱反正,把党的工作重心重新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并结合我国具体的国情作出了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的基本矛盾的重要论断,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全面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思想和物质基础。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也随着实践的深化而不断深化,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发展成果,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

党的十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非凡的魄力勇于创新,坚定理想信念,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理论联系工作实际,在发展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研究提供了新的实践基础,当代社会主义发展实践中面对了许多新问题,如何解决这些新问题,还是要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为解决新问题提供智力支撑。而当代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只有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时俱进,向前发展。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的提出解决中国发展道路上问题的方案,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展开。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理论,这就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深入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中,作为理论武器为群众所了解和掌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同样面临着武装广大人民群众思想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中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而要做到这个要求,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

二、要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看一个党组织是否坚强有力,既要看全体党员的理想信念是否能共同实现党派意志,也要看每一位党员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加强全党政治建设,增强理想信念,目的是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最重要的是要解决好“总开关”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自中国共产诞生之日起就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最高理想。确立共产主义信仰是中国共产党人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共产主义信仰是黑暗中的灯塔,引领着中国共产党人向着共同的方向不懈前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在工作和生活中面对各种利益诱惑就容易丧失道德、失去底线,违反党纪国法。

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关键是在自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坚定“四个自信”,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不是说要天天空对空用口号去落实,而是要脚踏实地,撸起袖子加油干,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久久为功的去完成每一项有益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工作。崇高理想信念不是高不可攀的,每位党员干部只要只要艰苦奋斗,不懈努力,面对以往辉煌成就不骄傲自满,面对在困难问题不动摇逃避,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就一定能够保持全党在理想信念上的定力,展现出理想信念的强大力量。

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最根本的是以理论武装党员的思想。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党员干部要自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人生必修课,生活常识课,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不断提高自身思想觉悟。坚定的理想信念来源与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基础之上,时刻保持对远大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的清醒认知和执着追求,在工作中勤勤恳恳、造福一方,就是为崇高理想信念增砖添瓦。理论学习要耐得住寂寞,下功夫通读苦读,认真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懂悟透,在理想信念上更加清醒坚定。

三、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后历次党的代表大会,都会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并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入党章。党员干部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意识,在实践中自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真正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多干群众急需的事,多干群众受益的事,多干打基础的事,多干长远起作用的事”的要求落到实处、做到好处。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待群众必须要坚持“全心全意”这四个字。在工作中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要把群众的呼声要求听入耳中放在心上,面对群众提出的问题,放得下架子,静的下心,深入群众体察民情,把工作做到实处,切实为基层和群众解决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心系群众疾苦,解决群众困难,自觉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真正把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真正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群众利益无小事,要做群众的贴心人,要把服务好群众作为头等大事,避免推诿扯皮的情况出现。多站在群眾的角度想问题,具体分析群众遇到问题产生的原因,结合实际情况,能够为群众解决的问题就抓紧解决。干实事要注重效果,要把人民的满意度作为检验成效的根本标准,使群众能够得到切实利益。

四、要巩固拓展乡村脱贫攻坚成果

中华民族的复兴和乡村的振兴。在中国百年回顾当中,我们解决了中国绝对贫困这一重要的问题。实现了农村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并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是新时代促进农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战略措施,因此,要重视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两者之间的有效衔接。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一直坚持脱贫攻坚与农村的改革发展,同时谋、同步推进,陆续的推出一系列关于促进农村振兴和脱贫扶贫以及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政策和举措,使得“三农”问题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而这也是当前促进中国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经验。而当前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之间的有效衔接,一方面需要积极的防治规模返贫致贫问题的出现,提高政治站位,并压实各级党委与政府的责任,健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升的责任体系,还要进一步强化与完善易返贫致贫人口的精准检测与科学评估机制。此外,针对脱贫攻坚政策调整要总体保持和进行适度的调整。以此来确保脱贫之后的群众生活生产具有可持续性的发展和稳定性。最后,还要充分的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完善并坚持社会大扶贫的格局发展,提高全社会帮扶凝聚力。另一方面,需要积极的促进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衔接,将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基础,激活与调动农村的产业、土地以及政策和人才等各类发展资源的提升,稳固脱贫攻坚基础,促进其发展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合理构建治理农村贫困与农民可持续性增收等方面的长效机制,从而实现全面的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农村高质量发展和农民生活品质的提高。

五、要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则国运兴。十九届党中全会当,首次擘画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现代化远景目标,并为我们党的进一步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明晰了时间表和路线图。而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优势和精神命脉,还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因此,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现代化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所以,中国共产党要以更广阔的视野,更加强烈的文化自觉,肩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这就需要大力出传承并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着力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

国家或民族基于文化所产生的内在凝聚力、生命力和外在吸引力、影响力的统一离不开文化软实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不仅需要立足于本土,还需要积极面向全世界。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激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与凝聚力,还要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基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时间价值进行挖掘和阐发,推陈出新,既可以激发中华人民的文化创新创造能力,还能够大力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强国家文化建设与思想道德建设。深化文化体制的改革,促进中国文化事业及文化产业的健康长久发展。另一方面,基于媒介融合的视域下,将传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象化,既可以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与吸引力,还能够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新时代已经逐步进入媒介化生存阶段,而媒介融合传播体系的发展,不仅向世界展现出中国文化的魅力,还对建设对外话语体系提供了新的契机,展现出东方大国的形象。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简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1.

[2]程萍.坚定理想信念,精神上“不缺钙”[J].人民论坛,2017(10):19-21.

[3]郑礼平.周康林.论人民主体地位与群众路线的关系[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05)

[4]高惠珠,徐文越. 论唯物史观视域中的社会治理[J]. 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综合版),2015(5):43-47.

[5]邸乘光. 党的政治建设:百年回望及经验启示[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3):46-66.

[6]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N]人民日报,2021-02-21(1).

[7]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
广东各地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近代以来中国办学成功历史经验之浅谈
俄罗斯现代化的历史经验
水务纠纷的化解之道
延安时期党廉政建设的基本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