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学情是教师评价学生学习质量与学习效果的重要参考。就小学生而言,影响其学习的因素有很多,如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思考方式等,这些都是教师在进行学情研判时应考虑的内容。但是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部分教师仍采用主观臆断及“一刀切”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认为学生应以记背为主来开展学习。文章就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为例,分析基于学情研判背景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积极作用,并分析和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教师识字教学的质量和小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学情研判;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作者简介:杨昀(1979—),女,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山湖花园小学,一级教师。
学情能体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参考。当前,学情研判已经成为学科教学的热点话题,教师不可忽略其对教学的作用,应对学生的学情展开细致了解和分析,并将学情研判运用于教学中。识字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必要前提,是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文字感知、语言思维、练字能力的重要环节,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重视识字课堂的重要性,在开展教学时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学情设计课程,确保学生的学习状态朝正向发展。因此,笔者就如何基于学情研判,优化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基于学情研判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重要性
(一)丰富语文学科教学,利于学生养成写字习惯
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为好动、好奇心重,其身心处于发展之中,难以维持长时间的专注状态,与偏向静态的写字活动相反。因此,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时,需要考虑小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学情研判,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让学生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感受文字的美,增强对文字的识别能力,让识字课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丰富学生的语文学科教学内容、创新语文学科教学手法的作用,进而使语文学科整体教学方式得到完善和提升[1]。此外,练习写字在一定程度上能陶冶情操,对生性好动的学生而言,练习写字不仅能让他们沉淀下来,培养专注力,还能使其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培养写字兴趣,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提升学生对文字的运用能力
文字体系的建构需要学生从小进行积累和运用,小学语文识字课堂恰好能为小学生创造认识、积累、利用文字和完善文字认知体系的机会。但是,就目前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而言,存在两个普遍的现象。一是小学生的识字体系还未完善,语言表达能力不足;二是目前的识字教学还存在学生积极性不高,识字的目标不明确等问题,使得学生的识字能力不能获得有效提升,甚至影响语文学科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若能了解学生这一学习情况,优化学生识字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课堂练习中有效提升、拓展自身的识字能力,就能增强小学生对文字的掌握程度,进而提升其语言的表达能力。
(三)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由于基础各不相同,会存在部分学生已经掌握生字词,而部分学生未掌握生字词的现象,这部分已经掌握生字词的学生能跟上教师的教学,而其他未掌握生字词的学生就会难以跟上教学的进度,这不利于他们识字能力的提升。而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及时对学生进行学情研判,就能发现学生在课堂学习表现中的差异性,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開展更高质量的识字课堂教学。
(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能够结合学情开展教学,是重视学生学习情况的体现。当教师通过个别交流了解学生的情况,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怀,进而端正学习态度,激发自身的学习潜能,配合教师的进一步教学。在语文识字课堂中,学生识字、感字、练字等都需要教师的全程指导,教师可以基于学情分析,借助特色的教学方式来增加与学生的互动,进而活跃班级写字的氛围,提升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在学生识字的过程中,课堂是学习的主要场所,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起辅佐和引导的作用,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基于这一认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细致探究教学措施,促进班级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当前基于学情研判的小学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情研判的方向单一,存在主观臆断现象
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学情研判时,通常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识字的情况为主进行判断,忽视了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小学生正处于语言表达不足或羞于表达的时期,需要教师积极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让他们敢于开口说话,进行表达。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认识基础文字,并通过写字来增强他们对文字的敏感度。此外,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小学阶段是他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时期,部分教师在进行学情研判时,缺乏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其他方面的调查分析,存在主观臆断的情况。这样的学情研判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如果教师就此设计教学方案,就不能发挥学情研判的作用,甚至使教学质量有所下降。
(二)识字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
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基本是以引导学生记背课文中的生字为主来开展教学,或让学生进行反复朗读、书写,记忆字形,未进行多样化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单一,不仅缺乏针对性,而且不适用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的心理特点。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学生识字不清、语言表达受阻,最终降低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也降低教学质量。
三、基于学情研判,优化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组建学习小组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通常以教师板书教学,教师单向传授知识为主。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导致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只学什么,不仅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而且不利于学生的识字水平和语文学科综合能力的发展。基于学情研判,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小学阶段学生的性格特点与学习特征,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和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而组建识字学习小组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学习小组中,学生之间互相监督与激励的模式能够让他们更投入写字练习,高效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写字本身就是研究文字、构建语言体系的过程,学生主动学习,能自行拓展比教师的单一板书式教学更富趣味性的学习方式。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借助组建写字学习小组的形式来解决学生写字兴趣不高或学习效率低的问题,进而推动班级课堂质量和学生对文字的运用能力的提升[2]。
比如,在教学《对韵歌》一课时,笔者根据课文中展现的自然景物、相关图画,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示相关画面,活跃班级的课堂氛围,之后引导学生认识景物:“说说图画上有哪些景物。”让学生在辨识景物和回答的过程中,练习书写相关的生字。在学生书写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对此课中的相关生字词都比较陌生,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笔者组建写字学习小组。笔者要求学习小组完成以下任务:(1)学会书写“对”“云”等7个生字词;(2)认识横、竖、折等4个基本笔画;(3)运用文字书写出本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制订目标之后,为小组内的学生合理分配任务,让他们围绕笔者所布置的任务展开深入研究。相较于教师的板书式教学,小组学习的教学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小组学习结束后,笔者对每个学习小组的成果进行点评,总结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再施以对应的教学策略。再比如,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以分组的形式进行课外实践,体验在雪地上书写文字的乐趣。这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在游戏中充分认识文字,提升教学质量。
(二)开展情境式教学
文字的运用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将识字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或创造有助于学生识字的教学情境来开展相应的教学措施,为识字课堂提供大量的教学素材,可以进一步优化班级写字的教学效率[3]。此外,学生基于日常生活和学习积累,对文字的意义已有一定的认知,教师可以结合这一学情,利用文字在演化过程中不同时期的不同形态来辅助教学,讲述文字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和辨识文字。
比如,笔者在教学小学二年级语文的《曹冲称象》一课时,发现学生容易混淆“称”和“秤”两个字,于是开展系列教学。笔者先让学生把重点生字用红笔圈出来,之后给学生细致分析这些生字词的有趣构造。以“称”和“秤”为例,为了让学生正确区分且理解两者的意思,笔者以生活实物——秤砣来帮助学生认识文字,进而延伸秤杆、电子秤、台秤等词汇,然后给学生普及秤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深入认识“秤”字,再以类似的方式向学生讲解“称”字的意义,以此让学生正确区分“称”和“秤”。此外,笔者还鼓励学生以情境表演的形式展现文中的重点生字词。如让学生按照课文里的故事或者创设故事情境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角色对话、旁白演说或者动作提示,写出相关的重点词字,加深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与记忆。
(三)依托鼓励性评价
小学生需要依托教师的鼓励与尊重来获得参与学习的动力,基于这一学情,教师在开展识字教学的过程中,要及时开展教学评价。教师在开展教学评价时,应让学生参与其中,而不是教师单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才能发挥评价活动的作用。学生参与教学评价要从三方面出发,一是对教师的教学做出相应的评价,二是反思总结自身的学习情况,三是评价同班同学的学习情况。运用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查漏补缺,并通过组织评价语言,提升对文字的运用能力和自身的表达能力,还能让教师通过评价活动及时调整识字教学的策略,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例如,小学语文一年级的《天地人》一课是小学一年级的第一节语文课,是一节重要的识字课,其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天、地、人、你、我、他”六个主要生字。这是一年级的学生从幼儿园进入小学阶段后的第一节识字课,他们在身心上还未能很快地适应小学阶段的教学方式,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学情研判之后再开展教学。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师可以在课前与学生交流,充分了解学生对小学课堂的态度与实际需求、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之后,再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以开展教学。第二阶段,进入课堂教学环节之后,教师通过步步引导,让学生投入课堂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将要学习的生字,让学生认准读音、辨别字形、明白字义、学会书写。第三阶段,进行评价活动。首先,教师完成基本的教学内容之后,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练习读写,而后让他们进行自我点评并自我检查是否已经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而对表现比较好的学生进行相应的鼓励。例如,教师让书写比较工整的学生在黑板上为全班学生演示如何书写某一个字。其次,教师可以举行小型的写字比赛,分组邀请学生在讲台上默写,然后让学生之间互相点评,比如点评参赛成员的书写顺序是否正确。通过这样的方式,深化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最后,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或交流自己的学习感受。教师再通过学生的交流获得反馈,以便完善教学方式,促进班级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四、总结
学情与课堂质量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密切关联,把握好学情是每个教师必须正视的教学环节。如何让学生养成写字的好习惯,提升对文字的掌握与运用能力,发挥写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良好作用,都需要教師基于学情研判之后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开展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舒雅倩.基于学情研判确定教学目标:“以学定教”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定位策略[J]. 小学时代(教师),2018(03):40.
汪玉虎.让学生爱上书写:小学语文低年级写字教学研究[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11):74-75.
徐彩凤,张秋玲.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原则:基于文体特征和学情研判的视角[J].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20(Z1):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