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英语课堂语码转换研究

2022-04-13 12:38李向群杨秀岚
凯里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语码民族语言受访者

李向群,杨秀岚

(贵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贵州贵阳 550018)

在教育界涉及的双语和多语语码转换理论中,其转换一般发生在句与句之间,比如前一句使用英文,后一句转换为少数民族语言;而语码混用则是一句话内使用不同的语言,通常都是混入一两个其他语言的词汇[1]。本文以语码转换和语码混用两种现象作为总括性概念进行讨论。关于语码的范围,王得杏认为语码可以是官方语言,也可以是地方方言[2]。当代语码转换意识,尤其是民族地区教育一线工作者的语码转换意识,是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因而,良好的民族语言文化生态环境的建设,离不开社会组织和文化职司的积极参与[3]。我国的55 个少数民族拥有众多语言,贵州省目前尚存的少数民族语言主要有苗语等十数种,此外还有莫话、锦话等数种民族语地方话[4],由此可见贵州省的少数民族语言种类较多,语言文化资源丰富。但是,贵州民族语言的社会功能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有的语言甚至呈现濒危状态。导致民族语言文化的退化原因之一是高度集中的教育管理制度[5]。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英语在全世界的广泛普及,影响其他语言的生态环境和其他国家的民族文化[6]。诚然,少数民族语言与双语教育同步在我国西部和西南部多个省区开展,并且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7],然而,学术界关于少数民族地区课堂多语码转换态度对于本土语言文化影响的研究极为少见。本文选取教育一线工作者之角度,通过对少数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师的课堂语码转换现象进行调查,了解教育一线执行者对于民族语言在英语全球化大范围下的认知意识,以期能对贵州民族语言文化传承运行机制的有效制定和推行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对于贵州民族语言的保护与传承起到一定的积极意义。

一、研究回顾

本文综述将从国内外两个角度进行梳理,一为国外学术界语码转换认知意识现状及其对各国语言文化保护的影响研究;二为国内学术界语码转换认知意识及其对于国内语言文化保护的影响研究。

国外语码转换(code switching)研究起源于20 世纪50 年代[8],指双语者在使用一种语言的过程中引进另一种语言并且交替使用两种不同的语言的情形;语码转换研究20世纪70年代在国外开始受到关注;到90年代,课堂教学中的语码转换在国际上逐渐得到认可,国外学者普遍认为适当的语码转换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近年来,美国、加拿大、爱尔兰等欧美国家[9]的语码转换研究存在高校向基础教育推广的趋势,越来越多欧美国家和地区的语言文化多元化价值和多元化诉求处于认识上升期。同时,在非洲,比如在诸多高校采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的南非,多位学者开始认识到多元语码转换认知意识对于多元文化传承的重要影响[10-11]。在亚洲的许多国家,越来越多的高校也开始改变过去单一使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的现状,比如印度也开始实行使用当地语言为教学语言的政策,开始意识到语码转换认知意识对本土语言文化影响的重要性[12-13]。

20世纪90年代国内学者开始借鉴国际上已有的语码转换理论和研究方法,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汉英双语转换,部分学者采用语料库或者调查的形式探讨少数民族语言、地方语言与汉语之间的双语转换现象。目前梳理的文献显示,我国语码转换研究目的主要侧重于语码转换机制以及如何提升目标语学习效果。语码转换机制方面,有多位学者对语码转换影响因素进行研究[14-15];有考察双语语言产出过程的语码转换加工的研究[16];还有分析语码转换建构人际意义社会认知模型的研究[17]。提升目标语学习效果方面,如程晓丽针对全国高校的课堂语码转换调查研究[18];吴白音那和文秋芳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话语转换的适切度研究[19];有针对语码转换的积极作用的研究[20];还有研究东西部初中英语教师课堂语码转换类型差异和因素差异[21]。我国学术界目前主要集中研究语码转换机制原理如何作用于目标语教学效果,对提升我国民族语言文化保护意识的研究极为少见。目前仅有数位学者提出加强民族语言文化保护意识的前瞻性建议,比如马亚莉提出本土语言文化的保护意识需要加强[22],陈立平提出对方言生态进行保护[23]。

综上,可见国际学术界关于语码转换认知意识作用于地方语言文化的研究处于萌芽上升时期,而我国目前的语码转换研究主要侧重点依然在如何提高英语教学效果,极少研究如何提升民族语言文化意识。因此,本研究关于少数民族地区英语课堂语码转换现象与态度的梳理,对于初步了解教育一线工作者课堂语码转换如何作用于当地语言文化,对如何加强语言文化传承保护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研究设计

语言是思想态度的载体,显性的语言背后隐藏着特定的意识形态。语言态度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选取的语言态度是指使用本地某种或者几种语码的群体或个人对该语码的情感倾向和看法评价,其目的是通过切入该群体的课堂语码转换态度,了解该群体的语码转换认知意识,推测其对该地区民族语言文化认同和社会价值的认知度,以期对该地区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保护机制建设有所启示。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英语教师课堂语码转换的情况进行调查。本研究的语码范围,是指英语语言切换为普通话或者民族语言(本文中民族语言所指亦包括地方方言),或普通话、民族语言转换为英语语言。本研究遵循Cresswell 的混合研究(即定量定性结合的研究)方法和原则,[24]拟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英语教师群体课堂语码转换现象以及持有什么样的态度?

2.英语教师群体对于课堂语码转换所持态度的原因有哪些?

(二)研究对象

本项研究调查对象为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部分初中英语教师。

(三)研究工具

定量研究工具参考了J.Anderson&A.Lightfoot[25]关于印度英语课堂双语现状与趋势的实践调查问卷。问卷包含三个部分共计23 个题项,分别为:第一部分,了解受调者基本信息,题项顺序为1-6,共6 个题项;第二部分,调查语码转换现象与语码转换态度,顺序为7-21,共15 个题项;第三部分,调查语码转换原因,顺序为22-23,共2 个题项。三个部分均使用李克特5 级量表,由“总是(1)”到“从不(5)”,或者由“完全不认同(1)”到“完全认同(5)”5 个选择项组成。我们邀请了10 名具有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审读问卷,提出修改意见并最终定稿。本研究于2019 年4月29 日-5 月8 日向18 个民族地区初中英语教师在线发放调研问卷,并收取调查数据信息。共259人参加,收回259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100%。

定性研究工具主要是对25 名受调者的结构访谈。本研究的第一作者在问卷收取完成后的一周内完成该项访谈。访谈内容主要为采用语码转换的原因,以及其对语码转换具有培养民族语言自豪感与语言文化自信作用的知晓度。访谈记录为本次问卷数据分析的佐证材料。

三、结果与讨论

本项调查问卷涉及三个方面,分别为受访者基本信息、语码转换现象态度和语码转换原因。

(一)受访者基本信息

本项研究调查对象基本信息为:259 名初中英语教师,来自贵州省18 个少数民族县域,按人数比例从高至低排列,前几名县域为三都(水族)、威宁(回族彝族苗族)、荔波(布依族水族)、纳雍(苗族)。其中87%受访者具有4 年以上教龄,97%受访者选择课堂使用语码数量达到2 种以上,具体为汉语、英语和本地民族语言或当地方言。

(二)语码转换现象与态度

本项研究调查结果显示(表1),在语码转换现象方面,259 名民族地区英语教师中,100%受访者都具有语码转换经历,受访者课堂语码(包含英语、普通话及本地民族语言)“总是、经常、一般或者偶尔转换”的存在频度总计为99.6%,仅有0.4%的受访者使用语码频度为“从不”;在教师鼓励语码转换态度方面,只有总计11.7% 的受访者选择不同频次地鼓励学生采用语码转换(此处特指普通话或者民族语言转换为英语)策略,从不鼓励的为88.3%;关于是否能接受学生语码转换,99.2% 受访者能不同程度地接受,完全不能接受的仅为0.8%;对于是否能接受教师语码转换,98.5%受访者能不同程度地接受,完全不能接受的为1.5%。另外,就语码转换认知意识对民族语言文化的非主流作用考量类的题项,99.2%受访者表示其考量的角度均为是否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从未考虑过语码转换是否有助力民族语言文化生态环境的保护,亦未曾考虑过其是否有培养民族语言自豪感与语言文化自信的作用,0.8%受访者表示未曾考量此因素。

表1 受访者语码转换现象及态度

综上可见一线教师对语码转换的态度。一方面,受访者不仅具有非常频繁的转换经历,事实上对于语码转换的教学角度的考量也具有非常高的接受度;另一方面,受访者相对来说不大赞同主动鼓励学生采用语码转换的策略;同时,受访群体关于语码转换认知意识对于其民族语言文化促进的非主流作用未见考量。

(三)语码转换原因

在调查问卷部分,语码转换原因比例显示见表2,81.08%的受访者认为是语言能力导致语码转换,7.72%的受访者认为是个人性格原因导致,另有11.20%的受访者认为转换是出于其他原因。

表2 受访者语码转换原因

在访谈部分,受访谈者人数为25 人(见表3),占受访者总人数的9.65%。受访者就语码转换关于语言能力与个人性格影响因素的具体原因和其他原因进行补充说明,并就语码转换认知意识对其民族语言文化的非主流作用类的提问进行情况说明。

表3 部分受访对象信息

访谈时教师表示他们转换语码受到语言能力的影响。如:

受访者1:由于地域区别,特别是民族地区农村教师和学生,不能完全使用英语教学的最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专业水平不够和学生理解能力不够。

受访者2:因为我们这里农村孩子回到家就没有学习英语的环境和条件,所以多数孩子都没有英语基础,如果全用英语,他们完全听不懂。

受访者3:如果小学阶段没有英语基础,将六年的知识浓缩到初中三年来学习,对水族地区的学生来讲比登天还难。何况乡镇中学的学生在小升初时已被县城中学层层筛选过,进来的大多都是纪律差、学习方式方法都有问题的学生。

同时也有教师表示他们转换语码受到个人性格的影响。如:

受访者4:我们这里老师多数都是本地人,教的学生也是本地人,允许学生在课堂上用地方话有时候也是考虑到学生性格腼腆,让他们好开口说话。

受访者5:我自己英语口语说不好,不好意思说,也怕说出来不标准,所以经常用地方话讲课,也便于学生听得懂。

另外还有教师同时表示他们转换语码是因为受到其他原因的影响。如:

受访者6:除了教师考虑自己的语言能力不足,在组织教学活动、翻译解释、语法讲解、营造学习氛围时也有使用普通话或者地方话的需要。

受访者7:我的课堂偶尔使用非英语比如日语,有些学生很感兴趣,有时候会引起他们的(学习英语的)注意力和兴趣。学语言前提是要感兴趣。

受访者8:应试教育还是必须要考虑的,要成绩分数提升就需要效率,全英文的学生听不懂,英语考试没法去考。

受访者9:学校没有规定必须用英语上课,自己也习惯了,所以经常使用当地话讲课,学生也没有意见。

受访者10:我们这里学校条件有限,学生基础差,只有用两种语言帮助教学。总而言之,我们也是为了提分呀。

受访者11:上课也有进度要求,直接使用中文讲课可以讲快点,我们这里学生接受能力也不一样,还是要考虑进去的。

本研究对受访者陈述的原因进行分析,其转换原因的提及频次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因为需要考虑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不足,因为教师考虑自己的英语语言能力不足,因为个人性格的因素,其他原因还有:因为组织教学活动、翻译解释、语法讲解、营造学习氛围时使用中文的需要,为了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为了符合应试教育的需求、为了实现师生顺利交流、为了实现正常的教学进度等。

以上调查中多元语言转换保护的原因与其他学者研究中提及的诸多因素基本一致[26],但从以上语码转换现象、语码转换态度和语码转换原因的梳理来看,只见受调群体对语码转换的教学利弊考虑,尚未见其具有民族语言文化保护意识,也未能从语码转换具有的培养民族语言自豪感与语言文化自信的非主流作用进行考量。因此,本研究认为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群体对于本土民族语言文化的主动认同意识和社会价值的认知意识亟待提高。

四、结语与启示

语言态度既是对某种语言的理性认识,又是对该语言的情感体会。它是由认知感情、行为倾向等因素组成的有机组合体。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语言态度与该群体的文化认同和社会价值有着密切的联系。该群体的共同意识决定了该群体成员对某种语言的喜好和使用情况。反过来,这个群体的语言态度反映整个群体的价值观,也影响着该群体民族身份认同意识和语言行为。梳理本研究结果,民族地区英语课堂的语码转换现象非常普遍,采用转换策略的频次也非常之高,中学英语教师对语码转换的接受度也非常高,但在说明其选择转码的影响因素时,依然只局限于教学考量,显然未见一线教育者应当具有的对语言转码在其他作用上的认知意识。语言是民族文化的特征之一,多语码转换意识是少数民族地区语言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基本需要。鉴于此,本研究在肯定语码转换策略对教学效果提升的主流作用基础之上,建议从语码转换认知意识对其民族语言文化的影响的角度出发,从以下几个方面适当加强其非主流作用研究:

第一,民族地区教师需要适时、适度地进行语码转换,更需要提高其促进民族语言文化传承的认知意识。贵州民族地区的学生和教师的英语水平相对较低,过多的非目标语语码转换不利于目标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但适当的多语码转换不但有利于引导学习者逐步适应目标语语码语境,帮助教师将教学内容表达得更加清楚,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提升教学效果,还可以顺理成章地提高师生的转码认知意识,有利于潜移默化地促进本地民族语言文化传承意识。

第二,民族地区教育机构需要开发本土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本地民族语言文化传承意识。在开发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方面,比如思考少数民族地区哪些课程需要提供语码转换协助,再进一步思考如何根据民族地区特点提供更加细化的大纲标准,教材资源和教学目标,为民族语言文化保护提供有力的本土化实施模式。本研究同时建议,应该考虑制定符合贵州省省情的小学、初中、高中到高校的连续系统的融合语码转换的英语培养方案和校本教材等,结合语言学习的角度,从根本上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一线工作者对本地民族语言工具人文功能的认识,以提高广大师生群体对民族语言的认同和传承积极性。

第三,民族地区科研机构需要加强多语码转换理论机制的研究,助力英语课堂语码转换教学,促进本土民族语言文化的认同和传承。有关的理论机制和实施模式均需建立在实证研究和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上,民族研究如果能够以科学实验数据指导转换理论体系和本土语言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将会为本土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建设提供有力的方向性理论指导保障。

第四,建议地方政府与教育管理机构加强本土民族地区英语教师语码转换培训项目支撑,为本土化语码转换和民族语言文化传承提供有力保障。适当的语码转换是学习的需要,也是社会文化发展需要。语码转换和多语语言文化传承与发展不仅仅是中学英语教师的培训范围,同时也有必要拓展至其他科目、其他学段,不仅仅是少数民族地区,同时也有必要拓展至全省全国。因此,积极利用我国正在推进的双语教学项目的契机,在大力培养英汉双语人才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培养本土民族语言人才。

总之,在政府和社会的积极支持下,作为语言传播者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提升对语码转换现象的客观认知,知晓语码转换对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或多语教学效果的积极作用,了解语码转换对民族语言文化保护和传承的价值。文化职司部门的认知意识也需要适度提升,才能形成兼容并包的学习环境;学习者需要在这样的环境中体会语码转换的主流意义和非主流意义同等的重要性,才能促进我国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有利于在学习目标语言的基础上增强民族语言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语码民族语言受访者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三元互动下的德宏民族语言舆情探究
中国民族语言的标准与数字化
语码转换探究——以情景喜剧《爱情公寓》为例
论新中国广西各民族语言和谐的社会成因
古代新疆汉族学习其他民族语言现象说略
报章语码转换与城市休闲文化——以杭州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