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生态修复策略研究
——以抚远滨河公园的生态修复为例

2022-04-13 02:58青岛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
建筑与文化 2022年3期
关键词:滨水廊道公园

文/孙 悦 青岛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硕士研究生

李 超 青岛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副教授(通讯作者)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城市滨水空间的需求日益增加,城市滨水公园既承担着水体本身排水、防洪等一系列生态功能,也是城市景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城市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频繁的人为活动对滨水空间的生态造成了水污染、生态功能退化、水系生态廊道断裂、动植物生境破坏等严重的不利影响,使其难以发挥其基本功能。所以需要重视对城市滨水公园的生态恢复,使城市滨水空间形成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和生态廊道,只有这样城市环境与经济才能健康发展,达到促进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效果。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弱,时间缓慢,需要通过人为干预来加速生态系统的修复、自然生态的演进。本文以生态理论为基础,提出滨水公园景观生态修复策略,为未来城市滨水公园的生态修复提供新视角与借鉴经验。

1 生态修复概念及综述梳理

生态修复是指将已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以及人为干涉进行修复还原,例如动植物生境修复、人工修整重建等手段,最终使经济可持续发展并恢复生态系统的水质净化、保持水土、气候调节等功能[1,2]。

近年来有许多学者在生态修复方向做出了研究,从不同角度的生态修复出发,修复理论已初具体系。李明传[3]总结了水环境生态修复的主要技术手段并比较了优缺点;徐菲等[4]认为在河流生态治理过程中应该制定生态修复规范、建立修复标准;谷鲁奇等[5]从三亚实际案例出发,基于安全格局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修复策略及手段,改善水环境质量、完善生态格局以及修复生态廊道。张绍良等[6]提出生态自然修复相较于人工工程修复更符合生态伦理,人在修复过程中应起到协助自然修复进程的作用,促使生态系统向着对人有利的方向演进。

2 抚远滨河公园概况

抚远滨河公园位于黑龙江省五大对俄口岸之一的抚远市,市内保存着浓厚的民族风情和丰富的旅游、自然以及社会资源。

公园的设计理念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设计以打造湿地风光为主,通过水岸生态修复、植物多样性修复等生态治理措施,建设生态游览廊道,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巡查,结合市民健身游憩、游览观光及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对现状环境进行生态修复、净化水质、生态湿地保护以及生态多样性恢复,并建造知青广场、花瓣广场、开江广场等少量的生态活动场地和生态亲水平台,最终形成既能够保护生态环境、满足市民游览需求,又能为游客提供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产品的集游览、观光、休闲于一体的城市滨河公园(图1)。

图1 公园游憩空间(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3 抚远滨河公园景观生态治理分析

3.1 滨水治理

为平衡公园区与水岸线的高差,在滨水岸线打造大型跌落式水池,配合阶梯型亲水台阶,组织了人流并形成了足够的滨水空间,为居民提供了亲水平台与活动场地,既可在沙滩戏水,也可于高台望水,合理解决了园中亲水空间的建造。

3.2 植物治理

园区内共栽植了乔灌草百余种,主要为自然式配置,选用自然式生长的植物——乔木灌木,形成良好的立面效果,季向性也得以合理地体现,形成层次明显、高低起伏的植物景观,使绿化的功能最大化[7],水岸线植物种植也逐渐形成生态系统自我更新代谢,初步缓解了水污染与水土流失等严重生态问题,实现自然生态与景观小品的有机融合(图2)。

图2 公园植物配置(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3.3 景观治理

公园中心区域设计成城市主题广场,为居民与游客提供了观江平台;公园东侧是滨江公园湿地片区,在保持原有植物资源基础上,对河流廊道进行了设计,从而减少了对河流生态环境的破坏;利用地势高差在公园东南侧构建了文化展览区,展示俄罗斯文化、鱼文化等当地特色文化。

4 我国滨水公园现存生态问题

4.1 水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失衡

城市早期各大产业发展速度的增快、产业规模的扩大,导致污水大多在未做处理的情况下排入城市水系中,造成河流湖泊水环境污染,随着城市人口密度加大,资源消耗亦逐步增加。后续自然资源的不断破坏、不合理的岸线设计、单一的开发方式等多种不良因素导致本就不足的资源耗损严重,阻碍了资源的再利用,严重影响了水系的自净过程,加剧了城市水系的污染情况,这不仅导致原有水系生态格局被破坏,也致使城市生态失衡,对滨水景观生态构建产生了阻碍。

4.2 生态廊道破碎

目前大多城市的滨水空间与自然生态脱离,早期为了抗洪的需要,岸线通常采用规则式驳岸,较为生硬且不够自然,不仅景观视觉效果较差、游客活动空间缺失,也使水系生态廊道遭到破坏。土地利用规划的不合理化也较为普遍,使水体景观区与远水体景观区被分为清晰的两部分,动植物的生活环境受到侵害,动植物生境断裂,生态系统失衡,从而水系生态被封锁,影响生态廊道的自我修复,甚至会导致其破碎。

4.3 缺乏基础设施与文化特色

城市滨水公园都应具有水文化与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但由于城市滨水公园建设快速发展和过度追求功能性,多以简单实用的景观与基础设施为主,导致特色文化景观与公共基础设施缺乏甚至缺失,公共活动空间不足。景观的构建同质化、质量低、缺乏可识别性,使得游客无法与城市文化建立联系,最终形成“千园一面”的园林绿地。

5 对策建议

5.1 水体廊道生态恢复

水体廊道生态修复可以尽量采取生态驳岸,驳岸是连接水体和地面的城市生态敏感区,是滨水空间的生态基础,也是生态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8]。在建造驳岸时首先要因地制宜地根据季节性水位变化做出相应的处理,采用可渗透性材料建造自然生态驳岸,为植物群落营造最适宜的生长岸线,营造人工生态系统,并沿蜿蜒的岸线设置自然型亲水空间,使河流与周边区域更加密切,增加亲水趣味性,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也可提升观赏性,加快水体的生态恢复。

5.2 湿地生态恢复

城市滨水公园内的湿地在具有湿地普遍的生态功能和基本特征以外,还需要以生态保护为中心,承担科普教育、自然野趣以及休闲娱乐的功能。所以湿地生态的修复需要同时对湿地生境、生物、生态系统、社会文化生态进行统筹修复[9],首先要对湿地本身进行保护,将人为的负面影响减少甚至消除,消除过度开发造成的污染与破坏[10]。将人工恢复与自然恢复相结合,提高湿地动植物保护力度,提高保护湿地生态资源力度,完善湿地内部生态系统。为鸟类以及游客合理规划使用空间,强化人与野生生物的有效隔离管理,形成人与动物的互动与平衡,实现人类游览和动物保护的双赢[11];再结合城市生态廊道,构成完整的城市生态网,最终要构成完善的湿地保护体系,构成良好的协调机制,从而达到扩大湿地生态空间、为鸟类营建浅滩生境空间的目的,也可以营建出多层次、多种类的生境,构建开放、明媚的景观效果,最终使得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5.3 景观构筑物生态恢复

景观构筑物是园林中功能简易、造型独特的艺术设施,具有观赏、休憩的功能。景观构筑物除了对完善实用功能和提升艺术品位有重要作用外,也可以提升园林的装饰性效果。

园区可以在不影响生态系统常规运动的同时搭配植物并结合景观构筑物,如假山、配石等构建“山林”意象;在滨水环境下的景观构筑物可结合水景建造喷泉、瀑布、桥、池等,搭配丰富的水生植物构建“山水”意向[12];也应该增加活动健身、亲子游玩、花卉欣赏等场地[13],使人在园区环境中怡然自得。

5.4 植物生态恢复

绿化承担着社会服务与生态服务两种功能,不仅使河流系统稳定,提升河流廊道景观效果,也可促进城市形象的发展,满足人们的游憩休闲需求。

滨水植物种植区包含三部分区域:常水位下、常水位、洪水位[14]。每个区域植物种植搭配都要合理,坚持生物多样性原则,将多种乔灌草植物搭配,构建出多元的植物群落来体现滨水区的景观异质性,提升河流廊道的景观价值性,营造出使游客舒适、悠闲的游憩休息空间。园区远水区也需合理搭配高低速生长植物、本土与外来移植品种植物,以体现自然演变的过程,最终形成适宜的、稳固的、资源损耗小的植物景观[15],营造出舒适的休憩场地。

结语

在对城市滨水空间改造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充分地尊重自然;其次要因地制宜地使改造设计与风土人情、文化氛围相融合,使景观环境带有专属性和可持续性。应该充分考虑景观环境对附近居民的使用性,适当地将亲地性、亲水性提高,从而使景观空间具有可达性,美化人们生活。也应该使用植物、功能设施以及地形地貌等多种要素来延伸地域文化,寻求地域化与国际化的统一。

总而言之,城市滨水公园的景观生态修复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应结合当地资源因地制宜地解决滨水空间生态破坏问题,提升生态服务功能,营造出生态宜居的滨水空间,使城市滨水公园与城市内部形成互动,相辅相成,在城市总体生态环境中发挥积极作用。

备注:

本论文由青岛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风景园林系《滨海旅游规划研究》课程支撑。

猜你喜欢
滨水廊道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天山廊道与唐朝治理西域研究
鹰潭市绿色廊道景观格局探究
大咖妙语论道 “最宜居”的滨水新城,最理想的人居状态
黄韬 滨水新城齐集三大“兴奋点”,绝版人居成就溢价黄金期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大美黄河生态廊道
在公园里玩
长城廊道能使陕西旅游更丰富多彩吗
基于文化传承视角的滨水景观的研究——以浙江舟山群岛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