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叙述

2022-04-13 02:58中国美术学院国际联合学院
建筑与文化 2022年3期
关键词:过程生活设计

文/俞 坚 中国美术学院国际联合学院 院 长 教 授

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 副会长

引言

在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千篇一律、千城一面的单一化现象一直广被诟病,但追求地方多样性的各种努力见效甚微。其实,在这种单一化现象背后,是地方发展模式与生活方式的日益趋同与单一化。失去了地方内在发展独特性和差异性的“多样性”追求,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花样变换,难以形成真正的活力与效果。

与此同时,城市的发展日趋复杂,越来越显示出复杂性和不定性的特征,简单化、模式化的城市发展策略与设计方法难以有效应对和见效。为此,城市发展的相关策略和设计研究,日益重视跨学科的协作和融合,强调基于城市具体问题的调研,引发更具针对性与多样性的应对策略。

本文所讨论的“地方叙述”话题,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下,探讨一种以“地方”为对象、以“叙述”为工具的地方研究与营造方法,以地方行动过程的演化与展望为重点,重新认知地方,并由此寻找适宜的地方发展与设计策略。

“地方叙述”方法的讨论,将地方营造的问题,从注重物质环境转移到地方多元人群和多维环境在生活过程中的互动关系上来。这在当下的中国城乡营造实践中具有独特的意义:一是有助于引发地方营造中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回归与关注;二是在地方发展中关注地方多元人群间的互动与参与,有助于探索和促进地方共同富裕的发展之路;三是对地方营造中多维环境协同的关注,有助于改变一直以来的重建设、轻运维的倾向,拓展跨学科、跨行业的对话与协作。

1 地方叙述的界定

1.1 地方的辨析

地方是我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词。英国人文地理学家克瑞斯维尔指出地方不仅是世间事物,还是观看、认识和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地方不仅是几十年来人文地理学争论的主体,也是哲学、规划、建筑,以及任何其他学科的主题[1]。地方的概念包含了我们的生活及周遭的一切事物,也涵盖了各门设计学科所涉及的对象,正因为如此,地方与空间、城市、环境等概念相比,更适宜作为一种跨学科的设计研究的基础概念。

1.1.1 地方与空间

一般而言,空间是个比地方更抽象的概念。当人将意义投注于局部空间,然后以某种方式依附其上,空间就成了地方。阿格纽关于地方作为“有意义的区位”所勾勒的“区位、场所和地方感”三个面向[2],既广受采纳,也不乏争议。虽然随着“社会空间”概念的提出,空间也具有社会生产的属性,但地方作为一种包含了相关人群、生活过程及其所在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复合体的概念,却是空间概念难以囊括的。

1.1.2 全球化背景下的地方

克瑞斯维尔关于“全球地方感”话题研究的三种观点介绍,探讨了地方是“界限与永恒”,还是“开放与改变”。哈维担忧地方将“他者”排除在外而过于反动;玛西则将地方视为路径而非根源,因为开放而混杂。而梅伊通过伦敦斯托克纽温多年的民族志田野工作,发现不同的角色与同一个地方有多重的连接方式[1]。因此,地方不仅包含了多元人群和多维环境的复合性特征,而且其间还存在着复杂的多重关系。

英国建筑学家史密斯森夫妇提出了“被充实的空”的概念[3],关注城市空间与其中的人们的行为活动之间的一种复杂的互为作用关系。地方正是这样一种包含了“空”与“实”的复合性与多重性的动态概念,从而成为讨论人群和环境在行动中互动建构关系的合宜对象。

1.2 地方叙述的界定

安崔进认为,地方是介于个人-主观和科学-客观世界之间的领域,因此有必要以他称为叙事的角度来理解[4]。赵毅衡提出了近20年来在人文社科甚至自然科学中叙述转向的趋向。他认为20世纪社会科学的主导方法是量化的,其支撑理论是实证主义。叙述转向召唤一种新的语言的具体化,通过叙述,才能获得把握存在经验“有意义地联系”的方式。叙述性思维通过人类行为的多样性,将之放在特定的时间脉络中,抓住的是人类经验中意义的丰富性和微妙差别。叙述在经验细节中寻找秩序、意义、目的,把它们“情节化”地构筑成一个具有内在意义的整体[5]。地方叙述正是以“地方”为对象展开的叙述研究。

1.2.1 叙述与叙事

叙述与叙事在使用中经常相互混用,但赵毅衡和申丹争议了narrative宜译作叙事还是叙述的问题。申丹提出,narrative在法文和英文中具有三重意思:所述“故事”、叙述“话语”,还可指产生话语的叙述“行为”。因此,他认为应根据情况使用,但在同时包含叙事和叙述含义时更强调采用叙事。而赵毅衡建议一律改做叙述[5]。面对“地方”这个具有复合性与多重性的研究对象,本文所讨论的话题既包含了叙事,也包含了叙述者和研究者的叙述“话语”,更倾向于用叙述来代表这种多义的意思。以下除引文外,一律使用“叙述”。

1.2.2 地方叙述的界定

覃健提出“地方叙事”是指“从文化持有者的内部,以地方为主体和自我完整单位所完成的叙事”[6]。这是一种以地方与国家层级差异所做的叙事内容分类划分。与之不同的是,“地方叙述”强调的是以地方为对象的叙述性研究。

因此,地方叙述不仅是对地方多元人群和多维环境互动过程的多重叙事,也牵涉到不同叙述者间的话语反思和对话,强调多元人群之间、不同专业之间、多样要素之间的互动对话,通过叙述去发现地方历史演化形成的独特样貌,理解并解释地方演化的独特机制,在此基础上预期地方未来愿景和发展策略,从而为设计介入提供了新的视野。

2 相关研究概述

关于叙事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随着叙事学的重新重视,尤其是空间叙述的影响日增,在环境设计学科和其他设计学科中,叙事性设计等相关创新设计方法也得以重视和发展,地方叙述既与这些研究与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有自身的关注重点和差异。

2.1 叙事学与空间叙述

叙事最直接的含义,即是对于故事的描述。柏拉图对叙事进行的模仿(mimesis)-叙事(diegesis)的著名二分说可以被看成是对叙事话题讨论的发端。但叙事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叙事理论被广泛应用到其他领域,如历史学、政治学、医学、心理学等[7],出现了叙事学转向研究的热潮。

对空间叙述的关注,要早于这个热潮出现的时间。列斐伏尔在《空间的生产》中提出了“社会空间”的概念,并提出了著名的空间三元论,即空间实践、空间的再现、再现的空间[8]。德赛托延续了列斐伏尔的思想,在其著作《日常生活实践》中致力于研究日常生活的逻辑[9]。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提出了空间实践中“行动”和“结构”的二重性,即不存在着脱离行动过程而存在的独立的结构,结构体现在行动过程之中。吉登斯指出了地方空间是一个不断再建构的过程,需要从情境角度予以解释[10]。

空间叙述的研究进展,对叙事学的空间转向起到了引导性的作用。以社会空间为演绎逻辑的空间实践,促成了一种以“发现事实”为主要特征的经验研究[11]。目前,叙事空间理论研究是国际关注的一个热点。叙事学的跨学科研究,尤其是叙事学的空间转向研究,为叙事性设计等发展开拓了全新的视野。

2.2 叙事性设计及其拓展

随着叙事学的发展,叙事理论在广泛的设计领域受到重视,形成了叙事性设计,即将叙事学概念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应用于设计之中[12]。在叙事性设计的发展中,呈现出两条不同侧重又互相交织的线索。一是侧重于设计对象即载体的叙事和意义表达上;一是强调以“事”为核心的人、事、物的互动关系,由此进一步拓展了设计的视野。地方叙述更为强调后者的视野。

在对“事”的互动关系叙述中,环境设计学科着眼于空间实践,并探讨其与设计的更为多样的关系。如德塞托的日常生活实践理论影响了城市非正规性研究,推动了相关民间自发的城市实践及城市生成演变机制和策略研究。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推进了从行动建构角度理解地方在多种力量作用下的动态演进过程。而服务设计、交互设计等创新设计方法与叙事理论相结合,引发出较大的进展。服务设计将服务环境中的实体与非实体元素进行整合,进而提升用户体验。在服务设计的具体实践中,许多调研及分析工具都是基于叙事展开或设置的,如用户画像、情景分析、故事版、用户旅程图等[13]。交互设计直接把人类的行为作为设计对象,人、行为、场景和技术4个要素构成了交互系统[14],场景是交互系统中极其重要的要素。

虽然叙事性设计将设计从对物的关切拓展到对人与环境的关系上来,但也有观点认为叙事方法过于松散和随意,将叙事设计思维架构于系统分析之上,相当于把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进行综合,将感性和理性融汇,有助于凸显设计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现实意义[15]。

同时,面对着地方发展日趋加剧的复杂性和不定性,情景规划作为一种预测工具提供了一种借鉴的路径。将情景规划引入于规划设计领域之中,有助于将面对未来不定性的系统思考与具体情景叙述相结合,以更为真切地理解未来的各种可能,从而寻找更为适宜的策略。

2.3 相关研究评述

虽然上述方法各有侧重,但都强调了“叙事”的内在联系。环境设计学科的叙事性设计着重于空间语言的表达和空间实践的拓展,服务设计、交互设计等创新设计方法侧重于对人-事-物间互动关系的深入分析。两者可以相互结合,将创新设计的相关分析方法置入到空间实践的脉络中,同时结合系统思维有助于加强整体性的认知与综合,结合情景规划有助于对不定性未来的推演,从对当下和历史的叙事转向未来的叙事。借鉴这些方法并根据地方叙述的特点加以融合,将为开展地方叙述提供有效的工具。

3 地方叙述的特征与价值目标

3.1 地方叙述的多重关联框架

地方既是鲜活的生活现场,又是复杂的社会-自然系统,因此,地方叙述既要关注生活过程的故事,在细微情节中发现和理解地方多样关联的行动情境,同时又要在整体上以系统思维进行系统关联分析,在此基础上,展望地方未来愿景,探讨设计介入的策略,地方的这种多重叙述可以用一个菱形双层分析框架予以简明表达(图1)。

图1 地方叙述的多重关联框架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地方叙述以行动过程为核心,关联起地方多元人群和多维环境两类要素,从情境和系统两个角度展开分析,并体现在历史和现状认知与未来预期两个阶段。以下结合对此多重框架的介绍,提出地方叙述的3个基本特征。

3.2 地方叙述的多重关联特征

3.2.1 地方叙述的动态性——行动过程

地方的多样行动过程及在此过程中关联起来的两类要素,是地方叙述的核心内容。地方叙述以行动过程,而非事件、行为等来表述叙述的“事”,主要是体现了将地方视为一种空间实践的视野,强调地方是在行动过程中不断建构的过程。地方多元人群的行动过程,既反映了地方的动态结构,又在行动中不断地重建着地方结构。

地方的行动过程,表现为众多场景节点串联起来的多样生活流,地方是多样生活流交叠复合形成的动态的场景聚落。地方不是一种僵硬静态的画面,也不只是规划蓝图上各种功能用地的简单组合,而是在行动过程中动态呈现的复杂构造。地方在四季更替的循环时间中呈现出独特的生活韵律,并在历史进程的线性时间中不断演化。

3.2.2 地方叙述的关联性——行动关联

地方的行动过程将地方要素的碎片连接起来,并赋予他们在行动中的作用和意义。对地方行动过程的叙述研究,需要从情境和系统两个角度展开,体现出情感与理性的结合。情境是理解与解释行动逻辑的重要概念,包含了个体情境与地方情境的互动复合,牵涉到地方多元人群和多维环境的复杂关联。系统从整体关系上着眼,有助于把握地方系统功能、结构与要素间的互动作用关系。

3.2.3 地方叙述的双向性——行动推演

地方叙述牵涉到回溯和前瞻两个不同的向度。体现在地方认知和地方预期两个阶段。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也具有独立的研究价值。对地方现状与历史演化过程的认知,有助于理解地方多样性的样貌和演化机制,在此基础上对地方未来的前瞻,需要基于不定性、复杂性前提下,预期地方的愿景,并提出适应性的策略。

地方认知中的行动关联性分析有助于地方未来的行动推演,地方预期中的行动推演有助于地方系统定位的把握、设计策略的形成,也有助于对设计策略的测试评估。从根本上说,地方是在行动中不断重建的过程,未来新一轮发展策略的实施,最终转化为地方的行动过程,而这又意味着地方进入新一轮演化,需要进行再认知、再预期的过程,地方叙述是一个不断迭代更新的过程。

3.3 地方叙述的价值目标

通过对地方多重叙述的展开,有助于展开基于地方多样性、协同性和调适性的地方营造。

3.3.1 地方多样性建构

地方叙述有助于探讨一种地方多样性建构的策略。通过地方叙述,有助于理解不同地方的独特性,理解地方要素间的复杂关联、动态构造和作用机制,从地方不断演化的动态过程出发来介入地方,注重于地方行动过程的多样性生长,以此寻找适宜的发展策略和设计应对。

3.3.2 地方协同性发展

这是谁的地方,是地方建构中关注的问题。地方是多元人群基于地缘的生活共同体,地方叙述作为一种多重叙述的对话,以行动过程和动态场景为媒介,成为地方多元人群、多方管理者与运维者、不同学科研究者讨论彼此的差异与认同的平台,在此基础上寻找一种共建、共享、共赢的协同发展之道。

3.3.3 地方调适性设计

地方叙述有助于促进对设计学科自身的反思,并导向一种面向未来的调适性设计策略。地方人群的行动过程不断地重新书写着地方,设计在其中的作用并非是决定性的,而是在行动过程中不断被再叙述。这一方面约束了设计的作用,却又拓展新的可能。设计不再仅是对物质环境的营造,也包含着对相关运营、治理、文化传播等软环境的营造。设计也不再只是一次性的行为,而是长期的动态迭代的过程,在行动过程中不断调适着地方的演化。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地方多元人群参与能动性的激发与全面发展。

4 地方叙述的策略与实践

地方的综合营造牵涉到一种全过程、全系统的整体策略。地方叙述贯穿于整个工作流程,在此从地方叙述的叙述视野、叙述框架、叙述手法等角度,结合相关实践案例,提出相关应用策略。

4.1 地方叙述的分解复合视野

在地方叙述实践中,不同地方研究对象的尺度有大有小。地方叙述的分解复合策略,强调一种微观与宏观、回溯与前瞻结合的叙述视野,围绕着地方行动过程中多样生活流的情境分析与系统整合,通过分解、复合与生发的叙述研究,理解和促进地方多样性的生长。

地方的分解研究强调微观视野,落实到行动场景现场的细微观察,行动过程可以分解为最微小的场景节点,其在时间上还存在着不同的细分变化。循着地方多样的生活流,又串联起交叠复合的场景聚落,从而把概念化的地方还原为鲜活的生活现场。

地方的复合研究是拓展宏观视野,结合生活流的时空延展,从系统的整体关联去把握地方的要素关系,有助于理解地方层叠嵌套的斑驳图景,为地方介入提供有效的指引。地方从整体而言存在着一种尺度上的层级关系,由于地方人群的多元构成,以及由于信息化、移动化形成的超连接和跳跃式的生活流关系,地方的空间构造并非是均质的关系,在地方生活流的交叠复合中,地方的层级体系呈现为一种复杂的嵌套关系。

地方生发研究是指在地方前瞻预期时,一方面要通过多样的生活流和场景节点预期推演地方的复杂性,另一方面也要意识到这种复杂性并非可以简单地确定甚至规定的,地方未来多样性的生长基于行动过程中的不断建构,地方的发展策略需要从行动情境的建构出发,在宏观上重在提供地方多样性生长的土壤,在微观上注重能够激发地方行动者行动能量与活力的场景节点。

以艺术社区的生长土壤——杭州之江象山艺术社区发展规划研究为案例(图2)。杭州之江象山艺术社区是围绕着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周边展开的广大区域,具有城郊结合部城市、乡村交织的复合特征。随着创意人群和企业的集聚与发展,体现出园区、住区和乡村间多样生活流相互交叠与混杂的现象。凤凰国际创意园集聚了大量的创意类公司,形成了亲切的艺术社区氛围。但是,由于其地理位置偏于一隅,与周边的生活关联较为缺乏。另一些初创的小公司和各类工作室,更广泛地散布在镇区附近的居民小区里,虽然具有了生活的便利,但是缺乏产业上的交流渠道。在促进多样生活流相互连接的实践过程中,也引发出新的问题和矛盾。外桐坞艺术村落通过吸引艺术家入住,集聚了人气,扩大了影响。村里农居的出租率大大提升,不仅大大提高了村民的收入,也为地方带来了税收的突破增长。但是,由于不同的观念、生活方式和经营方式的差异,在艺术村落的发展中存在着人际之间的隔阂,艺术家希望有一个安静的创作环境,游客们希望买到所期望的艺术特色产品,而村民希望能够带动他们的茶叶销售。

图2 艺术众创的生长土壤(图片来源:《东方设计实践:乡土营造》)

针对艺术社区生长现状的社会生态调研,揭示了地方发展中多元角色、多样生活和多维环境等不同条件之间复杂的关联。多元角色不同生活路径的组合、多维环境不同条件的复合、不同行业不断变化的境遇,互相交织和叠合,在艺术社区的自我调适中形成了一种不同需求、不同包容、不同业态多重组合的复合构造。

但是,在艺术社区的建设中,各异的产业链和生活链如何能够找到更多的交织点,差异化的人群如何更好地共处,如何跨越人际差异的局限,拓展艺术社区的互助共赢的深度,需要发掘更具深度和广度的连接通道。

地方的发展应以充分激发多元角色的创新活力、触发多维条件的潜在能量为愿景,其干预策略不是理想地描绘一种单一固定的地方图景,而是去致力建构一种在互动中不断再建构的生长土壤。面对着艺术社区多元人群和不同地方间的多样关联,发展策略可以分解成生长土壤和触发节点两个互动建构的层面。其中生长土壤为提供多样的生长基质和连接通道,触发节点为多样的微节点场域和微活动触点。这既是一项在时间上不断调适的演进过程,也是由艺术社区的每一个成员和每一个角落共同参与的营造过程。

4.2 地方叙述的系统联动框架

地方是多元多维要素组成的自然-社会复杂系统。只有这些要素的共同协作、联动作用,才可能真正实现系统优化的目标。地方叙述的系统联动策略,围绕着行动过程推演中多元对话的汇聚与发散过程,通过更新、组合、拓展的叙述框架,提出地方未来要素重组、流程再造的系统策略。

在面向地方未来预期的行动推演过程中,面对着地方要素和情境的各种变化,需要汇聚多元人群的需求对话,汇聚跨学科研究的协同创新,推演地方行动流程再造的可能;随着地方行动流程的重塑,反过来又会带来关联要素的改变,这是一个发散的过程。只有各要素分别做出相应的联动更迭,才能有效实现和促进整体系统的优化。

在探讨地方预期的跨学科对话与协作中,地方的行动过程推演和流程再造是一个共通性的话题,围绕着此话题的三种叙述框架,为地方系统创新提供了推演展开的路径。更新叙述框架,有助于讨论传统的行动过程在新的地方情境中的适应和变化;组合叙述框架,有助于讨论如何将不同的要素进行组合或重组,以形成和促进更为适宜的行动过程;拓展叙述框架,有助于讨论面向未来的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将如何改变现有的行动过程,并形成全新的行动过程的可能性。

以空中坊巷的系统探索——浙江杭州始版桥社区未来社区试点项目方案为案例(图3)。浙江省未来社区计划是立足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新技术、新模式的创新应用,促进城市基础功能单元的更新迭代。未来社区的“139”顶层设计框架,提出以美好生活向往为核心,以人本化、生态化和数字化为价值维度,打造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低碳、服务和治理的九大场景,体现出需求导向、场景营造、系统创新的特征。未来社区的场景营造,聚焦于居民生活行动过程,体现了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直接回应,关联到全过程、全系统的系统创新。场景营造的系统创新,要从居民需求的深入调研开始,统筹谋划居民参与、技术应用与运维模式的联动,还要考虑不同的职能管理部门之间的联动,相关政策的配套支持,营造多跨协同的应用场景,建立社区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图3 杭州始版桥社区未来社区试点项目方案(图片来源:《杭州始版桥社区未来社区试点项目方案》)

上城始版桥社区项目属于高密度的“旧城中心区改造”项目。为破解旧城改造中阶层分离、活力缺失等难题,以新旧居民多元共生、生态宜居系统复合、创新业态活力融合为价值维度,结合地方叙述的方法,提出“上城之上、空中坊巷”的核心理念,探索城市更新中“新坊巷街区”模式。从更新叙述框架出发,基于从平面城市走向立体城市的情境变化,探讨传统的坊巷生活过程在高层住宅情境中的重组可能,提出以“立体市井”营造多首层、高复合、人本化的邻里与生活场景;从组合叙述框架出发,将低碳环保的技术应用与居民宜居环境建设更为紧密地组合起来,探讨一种绿色宜居生活的循环流程,提出以“立体花园”营造全绿色、自循环、生态化的建筑与低碳场景;从拓展叙述框架出发,立足于数字技术应用下的现实与虚拟孪生社区的建设,探讨数字连接条件下新的生活流程再造的可能,提出以“立体联通”营造多通道、超时空、数字化的服务与治理场景。

4.3 地方叙述的场景营造手法

地方在行动过程中不断建构与再建构,犹如一幕幕生活戏剧。将地方演化视为生活戏剧,有助于我们将地方的关注点,从环境营造转移到行动场景的互动生发上来。场景构成了地方生活戏剧的单元,成为地方叙述的载体与语言。地方叙述的场景营造策略,通过行动过程分析的放大、聚焦与延展,强调一种场景关联性描述与推演的叙述手法,为这幕生活戏剧提供一种预设的基础。

一个完整的故事一般包括以下要素:叙事主题、角色、情节、场景和表达方式。地方行动过程的生活流串联起众多的生活场景,带来地方生活的独特体验,其中蕴含着地方生活戏剧的丰富情节和独特主题。但是,在中国当下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这种潜藏在日常生活中的主题和情节往往被地方发展的宏大叙事所遮蔽,地方的发展策略变成一种简单的模式化复制,失去了与地方原有脉络的丰富关联。因此,对地方日常生活行动过程的细节放大观察,是发现地方剧情的一种重要线索。地方多样的生活流既可以像流水账一样一笔带过,也可以像慢镜头一样分解。通过仔细辨析其中的过程,观察一个个场景节点的丰富关联,辨析其中个体情境与地方情境的互动作用,才能从中寻找出日常生活中的触点、痛点和亮点。

在地方预期的未来场景中,往往交织着新的角色,存在着变化了的新的情境,地方原有的关联性如何得以延续、重组和再造,需要一个主题和情节的再聚焦过程。情节是生活戏剧的魅力所在,需要体现出戏剧性的张力,它可以是来自于对现存问题的创新性解决,也可以是来自对角色生活梦想的创新表达,从根本上说,是对地方要素间多重关系的创意连接。核心情节的确定有助于场景主题的提炼,地方主题既应表达出地方关联性中最具代表性的特征,同时也应该具有包容性和延展性,能够反映出对地方多元人群和多维环境间共建、共享的价值取向。

围绕着主题和情节,地方生活戏剧在行动推演中延展。这种推演牵涉到对角色的行动情境的理解,以及互动中舞台布景与道具的建构,我们可以将这种推演称之为行动操练,作为行动与要素间互动建构的推演、测试与实现的调适过程。一方面从行动过程推演催生出生活舞台的布景和道具配置,而舞台的预设又反过来支撑或激发预期的行动。最终,行动操练也意味着地方的生活戏剧是在行动过程中实现的。行动充实了剧场,同时也在不断地延展着新的剧情。

以游戏小镇与小镇游戏——浙江上虞游戏小镇节点改造策划为案例(图4)。上虞游戏小镇坐落在浙江绍兴上虞区曹娥江以西一片新建成的办公楼群内。新建成的空置楼群和滨河公园为小镇产业提供了空间,但并未提供相应的生活环境和氛围。而周边的城中村与小镇却仿佛两个世界彼此缺乏关联,小镇中一些待建的空地为防止村民去种植而拦起了围墙。由中国美术学院、英国中央圣马丁设计学院等高校组成的国际创意城市工作坊以此为选址,以“小镇游戏”为主题展开了场景营造的探讨。“再耕计划”将为待建空地建立一个村民和小镇工作者共同种植的合作计划,在帮助村民保持耕种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使村民更好地融入到小镇所代表的现代生活中。“游戏节日”则利用部分待建空地营造游戏主题野营节日,着眼于如何激发游客新兴趣,同时游戏主题也会与城区产业同时更新升级。“街道商船”着眼于小镇缺乏服务设施但商铺却成本高企的困境,开发一种新的服务载体与交友方式,来连接通勤者等年轻群体。“公园市集”则在空旷的滨河公园中用不同模块组装露天电影院、售卖车、运动设施等不同服务场景,建立人与自然的新的联系。

图4 上虞“小镇游戏”国际创意城市工作坊成果(图片来源:《上虞国际创意城市工作坊成果2017》)

结语

地方叙述是以地方“自然-社会”复杂系统为对象,通过聚焦于地方行动过程关联性的多重叙述,发现和理解地方多样性的丰富样貌与演化机制,在此基础上探讨面向复杂性和不定性未来的一种调适与激发的发展策略,以寻找基于地方行动内生活力和外在关联的多样性发展之路,促进地方多元人群的共建、共享和共赢发展,在此过程中设计被赋予新的角色和价值。

地方叙述将地方营造的关注点,从地方物质环境拓展到地方多元人群与多维环境在行动过程中的互动关系建构上,充分体现了人的主体性思考,以及在具体情境中重新发现和重组地方资源的价值,通过创意连接和系统联动,促进美好生活的营造。

地方叙述作为一种地方多元人群和管理者、运营者、研究者间的多重对话,可以成为面向地方未来发展的跨学科研究协作方法。地方叙述并没有标准的答案和模式,需要针对不同地方的不同情境,展开具体的分析和研究。但对不同地方情境的认知、预期和介入过程,同时也积累起关于地方的情境知识。因此,推进地方叙述的多样探索实践,促进不同地方叙述实践的交流对话,是探索地方多样性发展之路的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过程生活设计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