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规划设计中的地方因素
——以乐清市教育园区温职院乐清学院为例

2022-04-13 02:58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建筑与文化 2022年3期
关键词:乐清规划设计校园

文/陈 瑜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徐新华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通讯作者)

张元升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引言

高职教育即职业技能型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三大类型之一①。高职教育主要是培育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其教学特点不同于普通高校,所以作为高职教育的物质载体,高职院校校园规划设计须重点关注本地经济发展主导产业的“适用”需求,避免机械套用普通大学的空间组织模式,造成实际使用问题。此外,目前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高职校园设计呈现风格趋同现象,笔者认为是规划设计缺乏地方意念,忽视地方因素所致。

结合地方因素从宏观和中观层面,归纳高职校园规划设计适用性和地方性的实现路径,在顺应上位规划的前提下可概括为:激发城市活力的总体布局设计,符合地方主导产业人才培育要求的功能流线设计,尊重基地生态的景观环境设计,融合地方文化传统的建筑设计四个方面。本文结合乐清学院规划设计实践案例,探讨高职院校规划设计如何应对和利用地方因素,实现设计目标,以期对未来同类型校园设计带来有益的启发和思考。

1 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同关系

1.1 当代高职教育的发展

进入21世纪,我国高职教育实现了规模化发展。2014年6月《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把职业教育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1]。至今,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了内涵式发展阶段,从规模走向质量[2]。

高职教育的成果与问题并存,经济社会发展总是对职业技能型人才培育不断提出新要求,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只有积极参与技术服务改革和技能应用创新,及时适应、支持产业转型和升级的步伐,才能与地方经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高职校园规划要统筹适应发展和参与创新的空间需求,避免高职教育规模化发展阶段的校园规划设计问题在高质量发展阶段继续存在。

1.2 高职教育的地方性

高职教育设立的初衷是“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经济”,它强调和职业的对口性及其所需实操技能的培养,是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实践证明,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不仅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而且存在着一种内在不可分割的联系,它们互相依赖、互相推动[3]。

高职教育办学特点涵盖地方性、职业性、多样性以及开放性等多个方面,地方性是根本。其发展规划要满足区域经济对技术性人才的需求[4];因此区域经济和产业的发展决定高职教育类别、专业设置及学生培养模式(表1、表2)。研究发现2009—2014年间,温州地区制造业主要行业和同期温州主要高职院校的重点专业设置,具有高度协同关系。

表1 2009—2014年温州制造业主要行业发展(表格来源:作者自绘,数据来源:http://wztjj.wenzhou.gov.cn/)

表2 2015年温州4所高职院校主要专业设置情况(表格来源:作者自绘,数据来源:https://www.wzvtc.cn/;http://www.zjitc.net/;http://www.zjdfp.edu.cn/;https://www.wzvtc.cn/)

高职教育办学的地方性是其校园规划建设的前提和特色呈现的依据。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是动态的,要求校园规划合理预留弹性发展空间,以适应未来的不确定性。

2 高职校园规划设计中的地方因素

2.1 地方因素的范畴

高职院校负责为区域经济提供人才,校园空间规划需要与职业教育目标相适应。高职校园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地方产业发展及生产,使校园功能布局及空间流线规划符合所设专业的实际教学生产需求。不同地区产业结构和发展需求不同,要从宏观层面指导不同类型的高职校园规划及建筑设计,呈现各自的地方产业特色。

校园建设离不开具体场地环境。设计应对基地和周边环境进行充分思考,避免造成其环境与生态的破坏,解读上位规划保证校园规划的科学性。融入地方传统文化、产业文化及人性化需求,提升校园空间品质和风貌特色。

2.2 适用性策略

高职教育的“职业”特性决定了它必须“以就业为导向”,追求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实践的“无缝对接”[5],不同于研究型和应用型高校,以实践教学为主,注重产学研结合、适应市场是当下高职教育的典型特征。因此,高职校园规划设计要适应发展和参与创新需求。采用功能复合、弹性可变的校园综合体等理念增强适用性。

随着学校、企业、政府三方合力,高职教育通常是地方企业参与实训基地的建设,校园以实训中心为核心,校内技术型教育建筑的功能及流线按企业生产技术标准设计,校外结合企业创设实训基地,共同培育技能创新型人才。实现教学实训、共享研发、企业培训、师生生活融合适用的校园。

2.3 在地性策略

地方文化是对抗同质化,表达个性与内涵的关键因素。地区自然条件、文化传统、工艺民俗等都是地方文化的范围。建筑设计可采用当地的材料、技术、传统工艺形式,融合地方传统建筑空间和精神,或从当地环境特色中提取概念、通过建筑语言加以抽象表达,赋予其地方气息和风貌特色。

规划布局上力求校园规划是城市上位规划的合理延续和提升,注重保护基地生态,顺应自然,重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把自然还原到校园,让师生时刻感受到自然的呼吸和光阴的变化,实现所谓的“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完美结合[6]。

2.4 开放性策略

开放性是大学的重要特征。职业教育可与社会紧密结合办学,校区内可设有对社会开放的培训楼、餐厅;企业接收学生上岗实习,设置“学习车间”请企业导师定期现场教学等都是高职教育社会化与开放化的表现形式。此外,职业教育不同阶段的协同发展,也对校园开放性的设计有相应要求。

3 乐清市教育园区温职院乐清学院规划设计解析

3.1 项目概况

乐清市教育园区是乐清市中、高职教育科研基地,是融教学、培训、研发为一体的产业服务示范园区。温职院乐清学院是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下属的二级学院。

项目一期选址乐清市东城街道,东、北侧靠自然山麓,南至学子路,西临岭白河及职业中专校区,地块中有河流穿过(图1)。该一期工程占地277616平方米,拟建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其中地上约14.6万平方米,地下约1.4万平方米,将满足5000名学生的教学、实训和生活及相关配套需求。

图1 项目区位及基地现状(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3.2 总体规划布局——传承上位规划、塑造校园系统

3.2.1 规划的定位

乐清学院规划设计力求融园区山水、乐清文化及现代职业教育物质载体于一体,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当代产业文化于一身,打造了一个能够适应现代化职业教育要求,充满地方人文气息和山水情怀的校园环境(图2)。

图2 校园规划设计理念(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2.2 规划的传承

校园的主入口选在视线开阔的南侧学子路上,校园南北向的主轴线是广场景观轴线向北侧山体的延伸,面对城市公园形成大气的入口空间。入口广场将空间引向深入,经由中心广场,轴线向东延续扩展,空间也由开放向围合过渡,以大学生活动中心为对景,最后到达生活区的中心绿化区域(图3、图4)。

图3 项目整体鸟瞰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4 规划的延续与协调(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主入口落于教育园区上位规划的主轴线,虽然偏居基地一角,对校园空间和功能布局带来挑战,但对教育园区重要空间规划的连贯性提供有力保证。通过多方案比选发现,传承整体规划既能形成校园规划设计的特色,又能突出乐清学院在教育园区中的重要位置。

3.2.3 规划的适用性

规划从校内师生实际教学生产与生活需要,控制入口广场、中心广场及东西广场尺度,不过分追求仪式感。规整而灵活的道路体系,将校园分隔成若干区块,在内布局各功能组团,形成疏密有度、使用便捷的功能建筑群。纵观整个校园,图书行政综合楼,公共教学及教学实训、居住、餐饮及后勤服务、运动等功能区域做了明确的划分,力求创造一个高效且能促进沟通交流的校园环境。

项目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满足5000学生的教学,实训和生活配套设施,第二阶段为风雨操场,400米田径场及其他相关配套设施,北侧现状农居点为远期预留发展地块。地块内现有的两处现状宗教建筑,新建单体均未占用两处用地,中部一处待拆除后布置校园绿化,南部一处需较长时间保留。

建筑布局着眼长远,考虑与周边地块的远期衔接,以及与现状中职学院的一体化建设要求。预留连接,统筹布局,持续发展。

3.2.4 规划的在地性

建筑群依山而建,正向布局,南低北高,层层推进,所有的空间都能获得充分的南向日照和优质的景观朝向。校园所处自然环境优越,北靠自然山麓,两条河流从地块内部穿过。通过对原有水系的扩展和改造,建成以自然河道脉络为主线的校园水体景观。独具一格的“山水校园”环境将场地制约转化为规划设计的核心特色。以自然山水为主体的景观开放空间是学习、生活和交流的理想场所,为乐清学院聚集动力和创造力,激发师生活力且提升校园的归属感。

乐清地处浙南一带,自南宋书院就层出不穷;浙南民居表现为借景为虚、造景为实的建筑风格。设计汲取乐清传统民居和书院之精髓,建筑形态方整,综合运用院落布局,以50米见方,四层左右的合院为元素,通过建筑的围合营造不同氛围的场所。各单体建筑院子的大小根据功能布局需要而定,空间力求开放性、多样性和公共性。

3.3 功能流线设计——服务产业发展、契合产教生活

3.3.1 功能分区

教学区中将教学实训楼和图书行政综合楼设于校前广场,有利于营造完整对外展示形象。教学主街两侧设置了公共性较强的图书行政综合楼、公共教学实训楼,注重理性适用的空间尺度和形态。北侧生活区由学生宿舍、大学生活动中心、食堂和后勤服务楼组成,活动中心为两个区域的过渡并能兼顾二者的使用,北次入口便于食堂后勤出入。东侧运动区由风雨操场、400米田径场、看台及篮排球运动场组成,风雨操场位于南次入口附近便于向社会开放(图5)。

图5 校园规划生成分析(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3.2 交通组织

为营造轻松安全的学院氛围,设计采用“步行为主、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方式。沿基地外围设车行环路,限制车行道路联系南北两个次入口。各功能区建筑均有辅助入口与车道相连,教学区、生活区域内以人行步道为主。沿车行道设置部分地面停车场,集中车库结合人防设于校前广场地下,出入口位于两侧,地下通道方便到达教学实训楼和图书行政综合楼,沿外围道路并结合建筑底层架空层设置非机动车停车场。

3.4 生态景观环境——尊重场地情理、营造和谐共生

3.4.1 场地情理

“一山一水,城市记忆,一城一脉,行云建筑”——采用“借景”的手法将自然纳入校园,山与水相映衬、景与院相交融、校园与城市开放共享,如同乐清山歌“对鸟”的乐曲结构,多个旋律交织应答,与特有的场地情理共鸣。适宜的建筑尺度和疏密关系,营造与城市肌理的和谐、与自然山水的共生情理。

3.4.2 景观环境

校前广场是南北向城市景观轴线的延伸,在图书行政综合楼前右转,穿过东西教学主街映入眼帘的是豁然开朗的自然水系、集中绿化,向东进入生活区和运动区。用水体对空间进行限定与划分,多了一份自然感,让人的行为与视线在一种较亲和的氛围中得到控制,也为个性化校园形态的形成埋下了伏笔[7]。地块北侧、东侧与山体相连,建筑以院落组织并向东敞开,使自然环境和建筑相互渗透交融。

3.5 立面肌理设计——融合地方传统、呈现工业文化

乐清历史悠久,至宋室南渡以来学风大开,本土人才大量涌现;民间工艺异彩纷呈,最为著名的有黄杨木雕和细纹刻纸,两者均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乐清黄杨木雕也是著名的“浙江三雕”之一。

建筑形象沉静、清晰,既与现代职业院校的气质相吻合,又隐隐透着来自地域性的亲合力。鼎型的图书行政综合楼主楼形体,灵感来自雁荡山的奇峰,金属表皮的镂空纹理极具地方金属工业文化气息。现代材料与传统材料的结合,虚与实的对比,色彩的和谐搭配共同构成既富于个性,又兼具传统意向的校园建筑形象(图6、图7)。

图6 乐清传统文化元素(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7 地方文化与立面设计(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结语

为实现高质量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职责和目标,高职教育须根据地方人才需求的类型、层级和规模不断调整自身的发展。高职校园规划设计要适应这种调整,为发展预留空间。突破传统教育各个阶段互不关联的线性模式,把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的所有阶段统筹到一起,教育、研究和成果转化将集中到同一个场所中,资源共享,相互融合,以确保不同专业之间的合作最为自然、高效。

高职院校规划设计须立足于上位规划、地方文化和基地环境,积极探索根植于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体系的路径,实现校园设计对城市规划及脉络的延续和提升。建设具有职业性、地方性、多样性、开放性的高职校园,才能为学生创造不断释放创新力的学习空间与环境,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要保证。

注释:

①关于高等教育分类体系,来自于2017年1月25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

猜你喜欢
乐清规划设计校园
住宅小区总平面规划设计要点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的体现
浅析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措施研究
夜渡
第二十届乐清模具设备塑机工业自动化展圆满落幕
《初心往事——乐清革命故事选》出版
移动直播在热点报道中的应用探析——兼析乐清男孩“失踪”案媒体报道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