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培酮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04-13 02:17王天明江小建黄德强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7期
关键词:利培精神分裂症血清

王天明 江小建 黄德强

1.江西省瑞金安康医院精神科,江西瑞金 342500;2.江西省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男二区,江西赣州 341000

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尤其对于有精神疾病家族史人群,其发生风险更高,临床主要表现为思维、情感、认知、行为等方面障碍[1-2]。目前,临床对于精神分裂症初发患者多给予药物治疗,常规抗精神疾病药物可一定程度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感障碍、认知功能障碍、阴性症状等,但治疗效果不理想[3]。利培酮是具有独特性质的拮抗剂,为新型抗精神疾病药物[4]。部分研究探讨了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认为经利培酮治疗后该类患者总体有效率明显上升,但缺乏对治疗后患者血清指标、社会功能等情况分析[5]。为进一步探讨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血清指标、社会功能的影响,本研究对78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瑞金安康医院收治的7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9 例)和对照组(39 例)。观察组中,男21例,女18 例;年龄20~65 岁,平均(43.25±2.19)岁;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PANSS)评分为(83.54±3.87)分;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2.47±1.56)kg/m2。对照组中,男23 例,女16例;年龄22~63 岁,年龄(42.64±2.75)岁;PANSS评分为(84.29±3.61)分;BMI 为(22.69±1.37)kg/m2。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均为初次发病且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6]中的相关诊断标准;②PANSS评分≥60 分。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者;②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③合并其他精神疾病者及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等。入组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且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

1.2 方法

观察组给予利培酮片(江苏恩华药业,规格:1 mg,生产批号:190804)治疗,起始剂量1 mg,服用3 d,剂量增至2 mg,服用4 d,1 次/d;第2 周剂量增至4~6 mg,1 次/d;此后维持服用剂量不变,也可视临床症状调整剂量,但每日剂量应≤10 mg,最适剂量为每日2~6 mg。

对照组给予奥氮平片(常州华生制药,规格:5 mg,生产批号:191012)治疗,口服剂量10 mg,1 次/d。

两组疗程均为12 周。于治疗前及治疗12 周后分别采集两组空腹静脉血5 mL,经离心处理后,将血清置于-70℃保存待检。采用ELISA 法检测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2,IGF-2)、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水平,试剂盒购于江莱生物公司,生产批号分别为191201、190523、190703。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比较两组的血清BDNF、IGF-2、IL-13 水平。②比较两组的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caleof socia lfunction forpsychosisin—patients,SSFPI)[7]、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8]、PANSS评分[9]。SSFPI评分包括12 项内容,累计评分越高则患者社会功能越好;MMSE评分的内容包括3 个方面,累计评分越高则患者认知功能越好;PANSS评分的内容包括3 个方面共计30 项,累计评分越高则患者的精神分裂症症状越严重。③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根据PANSS评分减分率进行评价,其中PANSS评分减分率≥75%为治愈,50%≤PANSS评分减分率<75%为显效,25%≤PANSS评分减分率<50%为有效,PANSS评分减分率<25%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BDNF、IGF-2、IL-13 水平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血清BDNF、IGF-2、IL-13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BDNF、IGF-2、IL-13 水平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BDNF、IGF-2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IL-13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BDNF、IGF-2、IL-13 水平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BDNF、IGF-2、IL-13 水平的比较(±s>)

注 IGF-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IL-13:白细胞介素-13

组别IGF-2(ng/ml)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BDNF(ng/ml)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IL-13(pg/ml)治疗前治疗后t 值 P 值观察组(n=39)对照组(n=39)t 值P 值206.59±33.42 212.96±2.51 1.187 0.239 265.82±45.16 242.19±43.60 2.351 0.021 6.584 3.813<0.001<0.001 13.12±2.34 12.96±2.51 0.291 0.772 17.61±3.57 14.84±3.04 3.689<0.001 6.569 2.978<0.001<0.001 15.33±2.09 15.71±2.11 0.799 0.427 19.54±4.13 20.16±3.26 0.736 0.464 5.680 5.157<0.001<0.00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SFPI、PANSS、MMSE评分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SSFPI、PANSS、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SSFPI 及MMSE评分高于同组治疗前,而PANSS评分低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治疗后的SSFPI 及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而PAN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SFPI、PANSS、MMSE评分的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SFPI、PANSS、MMSE评分的比较(分,±s>)

注 SSFPI:社会功能评定量表;PANSS:阳性阴性症状量表;MMSE: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

组别SSFPI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PANSS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MMSE治疗前治疗后t 值 P 值观察组(n=39)对照组(n=39)t 值P 值22.36±3.19 23.04±2.87 0.990 0.325 49.25±5.03 45.37±4.16 3.712<0.001 28.194 27.592<0.001<0.001 92.43±9.69 91.72±11.38 0.297 0.768 51.26±4.51 63.44±5.73 10.431<0.001 24.055 14.747<0.001<0.001 10.13±2.94 11.04±3.21 1.306 0.196 19.76±4.25 17.35±3.78 2.646 0.010 11.637 10.225<0.001<0.001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两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n(%)]

2.4 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比较

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嗜睡2 例,头晕1例,恶心2 例,便秘2 例,口干2 例,心动过速2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21%(11/39);观察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头晕1例,失眠1例,头痛1例,口干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6%(4/39)。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97,P=0.168)。

3 讨论

目前,临床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常给予药物治疗,传统抗精神疾病药物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复发风险,但传统药物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改善不明显,且部分药物可导致患者血脂紊乱,诱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10]。近年来,随着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临床应用,利培酮逐步被应用于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11]。

既往研究报道,利培酮可有效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等情感症状及认知功能[11]。本研究显示,两组治疗后的SSFPI及MMSE评分高于同组治疗前,而PANSS评分低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治疗后的SSFPI 及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而PAN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利培酮有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认知功能,提升患者的社会功能。丁木兵等[12]的研究报道,利培酮维持治疗可提升精神分裂症的缓解率,降低PANSS 总评分。王焕明等[13]的研究发现,经利培酮片治疗后,精神障碍患者的PANSS评分显著降低,且不良反应较少。

临床资料显示,BDNF 不仅有利于神经电兴奋传递稳定性及神经细胞突触连接连续性的提高,还可促进神经细胞的修复及损伤鞘膜组织的恢复[14]。IGF-2对神经细胞线粒体的活性及葡萄糖代谢利用有促进作用[15]。IL-13 是抗炎因子,可作为评价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免疫指标[16]。本研究显示,两组治疗后的血清BDNF、IGF-2、IL-13 水平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BDNF、IGF-2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利培酮利于患者血清BDNF、IGF-2、IL-13 水平的提升,进而提高对神经细胞的保护,利于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BDNF、IGF-2、IL-13的异常表达,可能对局部脑组织神经细胞、免疫功能造成一定影响,其可能是患者病情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显示,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肯定,其与奥氮平相比,临床不良反应较少。这主要是由于利培酮通过减轻抗胆碱药物作用,进而降低对患者认知功能的损害。熊倩等[17]的研究报道,利培酮片可有效治疗男性精神分裂症,其对患者内分泌、椎体反应、性功能的影响较小。邹展平等[18]的研究报道,利培酮一定程度地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糖脂代谢指标,在临床治疗中应随时监测相关指标,确保治疗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肯定,其与奥氮平相比,临床不良反应较少,更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血清指标的提升及社会功能的恢复。

猜你喜欢
利培精神分裂症血清
利培酮药物不良反应/事件277 例临床特点分析
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联合疏肝解郁胶囊治疗对糖脂代谢、肝功能及心功能影响分析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Meigs综合征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1例
PCC0104007在精神分裂症大鼠模型中的药学研究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