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研究生成功素质结构探索

2022-04-13 02:21:20辛钊阳
心理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导师研究生问卷

许 科 辛钊阳 杜 静

(1 上海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444;2 河南大学教育学部,开封 475004)

1 引言

成功素质是个体实现成功目标所必备的优秀素质(赵作斌,2006),这便涉及到了“什么是成功”这一焦点问题。 早在《中庸》中就有“或安而知之,或利而知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之说。现代《辞海》中对成功的定义是:成功即获得一些成就、功绩,为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些贡献。由此可见,传统的成功观都强调成功是要获得知识、 取得成就。 心理学家Sternberg(1999)认为成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实现人生理想目标的成功,另一种是每个正常个体都能发展的成功,即使是平凡人,如果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也能够取得成功,这便使“成就论”的成功观增加了多样性的一面。

研究生是我国高层次科研人才的后备军,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未来建设队伍的中坚力量,对他们的教育评价则是研究生教育工作需要着重去发展和努力的方向(俞昊 等,2021)。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以培养研究生学术能力为主,忽略了立德树人、健康心灵和健全人格的培育,这种教育下的人才培养导致研究生成长过于窄化和功能化(石定芳,陈亮,2020)。久而久之,研究生便形成了“成绩、论文至上”这种异化的成功观,相应的便会忽略学习能力外其他能力的培养,这将导致他们经常体会不到成功带来的快感,承受很大的学业压力,这是多起研究生自杀事件的根源(周敏,2017)。

2020 年10 月13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方案指出新时代教育评价要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这个方案的出台提醒了广大教育工作者,文凭、论文、成绩不能作为判断教育成功的唯一标准。 近年来,研究生不断扩招,但是并没有带来预期的人才效益,目前,高校培养出的研究生或多或少存在着素质方面不同程度的缺失 (李健,李亚员,2020)。因此,新时代下,对研究生的教育需要拓宽视野,顺应时代精神,实现个体在精神、人格等内化心灵上的全面发展,指向主体的自我实现。那些异化的成功观亟待纠正,研究生的成功观需要正确树立,对研究生的成功素质教育刻不容缓。

赵作斌(2006)提出,成功素质的外延部分由思想政治体系(观念体系)、方法体系、知识体系、品格体系和能力体系构成;成功智力理论表明,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以及实践性智力。这些智力在现实生活中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不断调整和发展的,这说明一个人能否在现实中取得成功是由多种能力共同影响的 (吴国宏,李其维,1999)。 然而,现有研究多以本科生、高职生为主体,缺少以研究生为主体的研究,而且在方法上多为质性研究,缺少量化研究。 本研究基于已有文献,并结合新时代要求,认为新时代研究生成功素质指的是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研究生在教育和生活中形成的与实现成功目标有关的个人素质,包括学习能力、道德品质、政治素养、人际关系、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内容。本研究将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构建一个符合新时代的研究生成功素质结构模型,并给出新时代背景下推进研究生成功素质教育的一些建议。

2 研究方法

2.1 问卷的编制

首先,参考已有文献资料(赵作斌,2006),结合成功智力理论和新时代的要求,初步确定新时代研究生成功素质问卷的结构。 其次,参考相关研究,编制开放式题目,例如:“你认为什么是成功?”“新时代的研究生应该怎样才能称之为成功? ”“你觉得新时代下,研究生最需要什么样的成功素质? ”等,对40名研究生进行半结构访谈,对访谈内容及回答进行整理以及频数统计,从中提取出具有代表性的关键词;再次,在搜索引擎中搜索全国各大高校研究生开学典礼中的校长讲话、 寄语,再参考国内相关文献(王为民,赵国祥,2018),从中提取相关语句作为项目参照。经过以上步骤,初步形成了40 条项目。最后,组织12 名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和2 名心理学博士研究生对40 条初始项目进行评定,对存在歧义、表达含义相同、有明显错误的题目进行删减和修改,之后再由2 名心理学教授对问卷项目进行最终修订,以确保问卷所涉及条目表达清晰,能反映出新时代研究生成功素质的结构。最终,删除或者合并了5 条项目,剩下35 条项目组成了本研究的初始问卷。 此外,初始问卷还加入了5 道测谎题目,方便后续筛选有效问卷,也控制了社会赞许性可能造成的影响。问卷采用李克特6 点计分,最低分表示非常不同意,最高分表示非常同意。

2.2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包括上海大学、 河南大学等国内多所高校发放问卷,共回收1000 份问卷,通过测谎题筛选后的有效问卷数量是858 份。 其中,男性289人,女性569 人,硕士一、二、三年级分别有411、182、199 人,博士研究生66 人。 双一流建设高校研究生533 人,非双一流建设高校研究生325 人。本研究将有效问卷随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n=427)作为样本一进行新时代研究生成功素质结构问卷的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另一部分(n=431)作为样本二进行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和信效度检验。此外,采用正式问卷间隔两周对70 名研究生进行施测,流失14 人,获得56 份有效数据,该部分问卷作为样本三,目的是检验自编问卷的重测信度。

2.3 数据处理

本研究使用SPSS22.0 软件对样本一(n=427)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使用Mplus8.3 软件对样本二(n=431)的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项目分析

首先,计算各个项目分数和自编问卷总分之间的相关性,删除相关性较低的3 个项目,剩余32 个项目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31~0.78 之间,均达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p<0.01)。 然后将问卷总分从高到低进行排列,将总分的前27%作为高分组,后27%作为低分组,对两组的项目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结果表明所有项目在组别上的差异都达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p<0.001)。结果表明所有项目的区分度良好。

3.2 探索性因素分析

对样本一中的427 份问卷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KMO 值 为0.94,Bartlett 的 球 形 检 验 值 为7637.75,自由度为595,p 值小于0.001,这表明此部分数据适合做因素分析。本研究采取主成分分析法,之后再用正交旋转法对因子进行旋转,选取特征根大于1 的因子共8 个。 之后按照以下4 个标准对项目进行筛选:(1)项目因素负荷小于0.4;(2)删除该项目可以导致公共因子减少;(3)在多个因子上都具有高负荷;(4)与所在主成分下的其他题目表达意义不同。根据以上标准进行多次探索,最终保留4 个特征根大于1 的因子,共20 个项目,累计方差解释率为68.74%,归纳后可以将4 个因子命名为人文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和人际关系。 结果如表1 所示。

表1 新时代研究生成功素质结构探索性因素分析

3.3 验证性因素分析

使用Mplus8.3 软件,采取极大似然法对样本二的431 份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新时代研究生成功素质结构问卷的四维度模型拟合良好(Barrett,2007):χ2/df =2.77,CFI =0.93,TLI =0.92,SRMR=0.05,RMSEA=0.07,各项目在所属因素上的因子载荷均在0.4 以上,如图1、表2 所示。

表2 新时代研究生成功素质模型的拟合指数

图1 新时代研究生成功素质模型的验证性因素分析标准化路径图

3.4 信度检验

使用SPSS22.0 软件对样本二、 样本三进行信度分析,包括自编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和重测信度。 结果如表3 所示,说明该问卷信度良好。

表3 新时代研究生成功素质结构问卷的信度分析

3.5 内容效度

本研究的问卷项目是在半结构化访谈、 相关文献分析和已有理论的基础上严格依照心理测量学的标准编制的,并经过有关专家审阅、筛选,确保了问卷项目容易理解,表述清楚,保证了自编问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3.6 结构效度

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20 个项目的因子载荷都大于0.4,总方差解释率为68.74%,超过50%,证明自编问卷结构效度良好。此外,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新时代研究生成功素质四因素结构清晰,并且各指标都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除此之外,各观测变量在潜变量上的因子载荷也可以作为评价测量模型好坏的标准。通常,观测变量在潜变量上的因子载荷越高,表明模型的质量越高 (王彦朴 等,2011)。 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各观测变量在潜变量上的因子载荷在0.624~0.827 之间,表明本研究成功素质的结构对数据的拟合良好。综上,可以认为自编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4 讨论

以往社会上多用片面的一元标准来评价成功,人才只用学历、 学业成绩加以界定。 对于研究生来说,很多高校都将发表学术论文作为毕业要求,这就必然导致多数研究生认为只有发了论文才是成功,久而久之,便会催生出研究生群体普遍出现的心理问题和负面情绪(姚昊,马立超,2021)。 随着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人们意识到,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才是真正能够

顺应时代发展的教育,对研究生的培养应该注重成功素质的教育,研究生对成功的追求也应该摒弃“唯论文”“唯成绩”这样的一元标准。 因此,要培育出契合时代发展的研究生,认识到研究生需要具备哪种类型的成功素质,探索出新时代研究生成功素质的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本研究严格按照心理测量学中问卷编制的流程和标准,通过半结构化访谈、相关文献分析,依据成功智力理论和新时代要求,编制了新时代研究生成功素质结构的问卷。通过问卷调查,对新时代研究生成功素质结构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新时代研究生成功素质包括四个维度:人文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人际关系。 人文素质指在新时代背景下研究生在政治立场和思想道德上应该具备的诸如关心国情、无私奉献精神、坚定的理想信念等一系列素质要求。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人文素质与其他素质的融合是研究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 能力素质指的是研究生从事科研过程中应具备的能力,比如有较强的阅读能力、能按时完成导师布置的任务等,这是传统教育理念认为研究生应拥有的基本能力,在当今社会也应与其他素质并重。 心理素质是指研究生在教育环境下通过主体实践活动所形成的性格以及心理能力的综合体现,比如有良好的抗压能力、 面对挫折不应逃避等。近年来研究生心理问题不断增加,研究生的心理素质事关其心理健康水平,不容忽视。人际关系指的是研究生在平时学习生活中与他人、 社会的交互作用中发生的关系,比如能够与他人合作、具有一定的领导能力等等。 研究生的人际关系主要指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这一阶段的人际关系会对研究生造成深远的影响(Liu et al.,2021;王俊山 等,2017)。

5 研究启示

5.1 加强顶层设计架构,提高新时代研究生成功素质培养的高度认知

一直以来,研究生教育重心都在科研能力的培养上,而忽略了其他素质的培养,导致研究生的部分成功素质缺失。 研究生作为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培养的高学历、高层次人才,需要跟得上时代发展,不能只将学术能力当作成功的唯一条件。 顶层设计可以通过高层次的决策、 牵引,实现统揽全局的引领作用。 对于成功素质来说,若缺乏顶层设计架构,研究生群体将很难走出“唯论文、唯成绩”等怪圈。要想全面培养研究生的成功素质,必须要做好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出台相关教育政策,完善制度框架,明确新时代研究生成功素质的结构,以此来提升研究生对成功素质培养的认知。 教育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到新时代研究生成功素质培养对于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重要性,在顶层设计中体现出成功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5.2 构建成功素质评价体系,提升新时代研究生成功素质评价效率

随着各种测量工具及技术在教育学中的不断应用,教育评价发展迅速。教育评价可以起到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作用,对成功素质的评价可以反映成功素质教育的落实情况。 但是目前尚未有工具对成功素质进行评测。因此,高校应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构建成功素质评价体系,对研究生成功素质的各方面进行分级存储,并且针对时代发展和学生群体的特性进行适时更新。借助评价体系,可以实现学生自评与他人评价相结合,方便研究生进行自我审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可以将零散单一的评价数据汇集成连续、系统的数据(马星,王楠,2018)。 以大数据为依托对成功素质进行评价,能够提升研究生成功素质评价的效率,了解研究生在追求成功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因此提出相应的对策,更好地发挥教育评价的作用。

5.3 落实教育举措,推进新时代研究生成功素质教育实践探索

成功素质教育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开展,不仅要做好顶层设计,构建出评价体系,更重要的是要落实教育举措,在顶层设计的框架下进行有效的实践探索,做到“一分部署,九分探索”。首先,让成功素质教育进入研究生课堂,教师应该树立良好的榜样,不再将论文、 成绩等指标作为一个研究生成功与否的标准,而是要帮助研究生对成功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帮助研究生矫正那些异化的成功观。其次,针对成功素质各个维度(即人文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和人际关系)的提高做出相应的教学改革。 比如,当今我国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十分相似,而结合我国研究生培养的导师责任制度,新时代研究生的思政教育应该更加灵活,由导师课题组主导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应该逐步推广,与集体式思政课并行,发挥价值引领、方向指引的作用,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这样才能更有效提升研究生群体的成功素质。最后,各高校要建设研究生成功素质教育的反馈机制。教育评价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学习阶段的开始,但是以往大多数教育评价的反馈机制属于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体系的薄弱环节,存在着反馈渠道不通畅、反馈结果简单化等问题。因此,建立一个高质量的研究生成功素质教育的反馈机制,是帮助研究生和相关教育工作者了解上一阶段学习情况的关键。

5.4 推进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纠正导师群体异化的成功观

导师作为研究生在校时期的第一责任人,其职责涵盖了研究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研究生造成 的 影 响 深 远 (Liang et al.,2021; 姚 琳 琳,2018),导师平时的言谈举止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研究生。有研究表明,管理者的道德型领导与员工的道德认同呈正相关(Gerpott et al.,2019)。 研究生导师的道德型领导风格会显著抑制研究生的学术不端行为,相应地,如果导师自身道德意识薄弱,那么研究生则更容易出现学术不端行为(张光曦,郑梦莎,2021)。因此,若导师本身对成功有着异化的见解,那么研究生就很难建立起正确的成功观,研究生成功素质就会缺失。鉴于此,健全研究生导师队伍管理体制,推进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确保研究生导师队伍的质量则显得十分必要。 这就需要相关教育部门和高校机构改革现有的“论文、成果、项目”为主的导师考核机制,而要将“育人”这一重要考核标准放在首位,为导师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进行成功素质教育提供必要工作条件。

猜你喜欢
导师研究生问卷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V eraW an g
导师榜
问卷网
爱情导师
小说月刊(2015年12期)2015-04-23 08:50:56
问卷大调查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问卷你做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教育与职业(2014年1期)2014-01-14 02:5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