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能力对数学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前提,并且应该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做出努力。而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教育工作者共同面临的问题,并且要积极应对这一问题,为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和计算能力做出努力。数学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围绕学生所进行的,是为了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该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为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以及综合素质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学习数学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贯穿学习生涯的始终,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数学这一门课程都是非常重要的。数学主要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解题能力等。其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这是学好数学这一门课程的基础和关键。为此,笔者将论述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有何意义。首先,打好一个坚实的数学基础,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做好充足的准备。当学生有很好的计算能力后,这将会伴随着他们的学习生涯,成为学习路上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其次,可以节约学生的做题时间,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在学生具备很好的计算能力后,学生可以少花一些时间计算,花更多时间探求解题的思路,找到题目的切入点。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解题速度,还可以提高自己的数学分数。最后,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在教师讲解题目时,学生的计算能力很好,教师就不用担心学生的计算,只需要把解题的思路、过程讲解一下,留给学生在课下计算,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总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非常重要,希望各位教师都可以引起重视。
(一)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策略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数学教师如果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那么就一定要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学习产生乐趣,并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在小学阶段,学生都非常贪玩好动,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个人认为,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个心理特点,带领学生在课堂上玩一些小游戏,以此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同时让他们在一个较为轻松的环境里面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目的。当学生有了学习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后,自然而然地就不会对学习产生抵抗心理,慢慢地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他们的数学成绩以及计算能力都会变得越来越强。
例如,在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的数学课本中,有一个内容是“生活中的数”。教师在给学生讲解这堂课的内容前,可以带领学生玩一个小游戏,游戏规则如下:所有学生按照座位顺序依次报数,报道7、17、27等,只要与7有关的数字,学生都不能读出声,而是要鼓掌一次。如果有学生出错了,教师可以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节目表演,节目表演的内容可以是唱歌、跳舞、朗诵等。教师在带领学生玩这个小游戏时,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同时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本章的内容。这个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这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数学成绩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二)对学生多一点耐心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对小学生的教学来说,教师的耐心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那么数学教师就应该对学生有耐心,同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认真地辅导他们,让学生能在教师的辅导下,变得越來越优秀,计算能力也能有所提升。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注重学生的做题速度,因为很多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如果只注重做题速度,就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教师在这种时候应该要对学生进行耐心辅导,并让学生在自己的辅导下变得越来越认真,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计算的准确率。这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的耐心不仅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学习的重视,更体现了教师的修养。
例如,在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的数学课本中,有一个内容是“认识更大的数”。教师在讲解这堂课的内容时,要对学生多一点耐心。因为这一章节里面的内容很多都是万、几十万,以及上亿的数字,要让学生一位一位地数,这是一个比较细心的学习任务。同时,还有大数字的加减法,教师在辅导学生完成这些内容的时候,一定要对学生多一些耐心,不要急于求成,避免学生由于马虎发生错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导的时候多给予学生一些耐心,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也能给学生一些心理上的宽慰,让学生意识到教师对自己是非常和蔼可亲的,所以学生也会努力地学习,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和学习成绩的目的。
(三)给学生传授计算技巧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如果想要学生提高计算能力,不仅需要他们刻苦地学习,还要告诉他们一些小技巧,使其掌握基本的算法法则,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轻松,同时让他们了解数学的奥妙。对此,在传授计算技巧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基础层面的学习,基础学习等同于一座高楼的地基的建设,没有基础的托起,后续的学习也会变得更加吃力。教师应充分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计算规律和练习,引导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概念加以理解和掌握,通过激趣引导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达到帮助他们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帮助其充分明确数学运算公式形成和产生的过程。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计算的时候告诉学生列竖式,学生刚学会这种计算方式的时候可能会有点麻烦,需要通过笔和纸在本子上完成,时间久了,学生就可以在脑海里将计算结果快速地计算出来。在学习“乘法”这一知识概念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其中的运算原理,教师可以借助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充分理解乘法知识形成的过程。比如,针对3×4=12这一算式,让学生分别画出12朵小花,使其尝试将这12朵小花平均分为3组或4组,并进行结果验证。教师也可以把算式进行分解教学,如针对5×9=45这一式子,则可以分解5个9相加,变成的列式如下:9+9+9+9+9=18+9+9+9=27+9+9=36+9=45。这一分解式子的方式不但能详细为学生阐明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还能有效帮助其充分掌握乘法的含义和计算的技巧。
(四)增加学生的习题量
众所周知,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而量变不一定能引起质变。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如果想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那么就一定要让他们在日常的学习中多做一些计算类的习题,让他们在做题的过程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做题方法以及做题思路。小学生正处于一个生理和心理不够成熟的阶段,所以教师要充分把控习题量,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时候,要考虑全面,让学生不仅能认真地完成自己布置的作业,又不会对数学产生厌倦心理。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在教师所布置的习题过程中,慢慢地提高自己的计算速度,最终达到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例如,在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的“乘法”教学中,其中有几道练习题,练习题中除了有单纯的数字与数字的乘法,还有应用题。教师可以把这个内容给学生当成家庭作业进行布置,并且要求学生要认真完成,同时告诉学生,在下节课上课前,请学生到讲台上进行讲述,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自己要求自己认真完成作业。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然而然地就会认真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当他们完成的练习题越来越多,他们的计算能力也就得到越来越多的锻炼。同时,他们的计算能力就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五)注重做错的题目,及时找到做错的原因
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做错的情况,教师需充分利用学生做错习题的机会展开有效指导教学,注重对其进行错题指导。尤其一些常见的容易出错的计算题目更加要给予重视。对此,教师可以先调查班级内学生的平时测验成绩,进行一个数据整理,并将其作为教学素材引用到课堂中,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其自身存在的问题,使其能给予充分并积极改正。同时,在遇到学生做错的情况时,教师也不要一味地指责和批评,需要让学生明白,做错题并不可怕,只需要在自己计算错误的时候能及时改正,并反思自己为什么会做错就可以了,保证自己在下一次尽量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
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错题本,使其针对自己做错的题目进行记录,在标注的过程中,还要说明自己做错的原因。像小数乘法的计算中,许多学生很容易出现将小数点放错位置的情况,这就需要再一次进行知识巩固,明确小数乘法的概念和步骤,避免下一次小数点又犯错。这一方式不仅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适当降低其做题的错误率。
(六)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
当学生的计算能力达到一定的高度后,教师就可以开始想办法适度地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让学生做到又快又准地算出正确答案。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通过举行一些数学小竞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在举行数学小竞赛时,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竞赛的过程中体会到速度的重要性,还能让学生产生一种要提高自己计算速度的想法,学生的计算能力就会得到提高。由于小学生的自尊心比较强,他们非常在乎教师的话以及比赛的名次,所以适当举行小竞赛对学生也是一種激励,也能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变得越来越优秀,同时对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以及计算速度也有帮助。
例如,在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认识生活中的数”的教学中。这个章节里面有一些个位数加减法,教师可以在讲解这堂课的时候,让学生进行一些小竞赛。竞赛规则如下:教师提问,学生通过抢答的方式回答。到最后进行统计,看谁回答得最多,前三名将会得到教师的奖励,这样就可以激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我学习,同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知道只要他们认真学习,就有机会得到教师的奖励,也会得到教师的表扬。通过这种方式激励学生,达到提高学生计算速度的目的。
总之,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学习和正确引导才能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重视学习中的小细节,让学生能在学习和生活中进步,同时能让学生有一个比较轻松和快乐的学习氛围,提高计算能力。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