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彬
无论是在提升幼儿教育的实效方面,还是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方面,家园共育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是决定家园共育实效性的关键因素。正因如此,幼儿教师要想方设法促成自身与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因“事”沟通,能让沟通更加奏效;多“点”沟通,能让沟通更加密切;借“机”沟通,能让沟通更加适恰。
家园共育是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一条必经之路。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则是家园共育的必要前提。有效沟通有利于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目标一致、步调一致、节奏一致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有效沟通,是相对“拉家常”式的低效沟通,以及“漫无目的”式的无效沟通而言的一种沟通方式。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的沟通,不应该是“拉家常”式的低效沟通,也不应该是“漫无目的”式的无效沟通,而应该是有清晰目标的精准沟通,有具体抓手的高效溝通。通过沟通,既要能切实解决幼儿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突出问题、棘手问题,也要能全面优化培养幼儿的方式方法等。笔者以为,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应该是因“事”沟通、多“点”沟通以及借“机”沟通。
一、因“事”沟通,让沟通更奏效
在家园共育的路上,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总是会遇到一些需要彼此配合、互相协作解决的事情。在解决这些事情时,为了配合得更加默契,协作得更加有效,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之间应该进行因“事”沟通,即应该本着解决某一问题的目的,有的放矢地沟通。相比漫无目的、随心所欲的沟通而言,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之间的因“事”沟通,会更加奏效。
(一)因个体之“事”沟通
个性化教育、差异化教学等,是提升教育教学效益的有效举措。在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同样如此。不同的幼儿在发展过程中,会产生不同发展需求、出现不同的发展困境等。鉴于此,幼儿教师应该本着满足幼儿个性发展需求之目的,摆脱幼儿个体发展困境的目标,因幼儿的个体之“事”,与幼儿教师深入沟通。
举例来说,笔者班上曾经有这样一个女孩,她既不愿意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参与一些妙趣横生的区域活动,也不愿意与其他小朋友一起聊天、做游戏,只喜欢一个人“独处”,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发呆”……在发现这一情况后,笔者首先鼓励这个小女孩与其他小朋友一起交流、一起游戏,但是效果并不明显。一开始,在笔者的劝说、鼓励下,这个小女孩会尝试与其他小朋友一起交流、一起游戏。然而,过不了多久,这个小女孩又会一个人坐在那里“发呆”。因为这件“事”,笔者与该小女孩的家长进行了沟通。当笔者描述该幼儿在幼儿园中的不佳表现时,她的妈妈对此也有同感。不仅如此,该幼儿的妈妈还敞开心扉、打开话匣子,向笔者细致入微地描述幼儿日常在家中的具体表现等。面对幼儿妈妈滔滔不绝的诉说,笔者并没有打断她,而是仔细地聆听。当幼儿妈妈倒出一肚子苦水后,笔者进一步询问幼儿妈妈平常与幼儿是怎么交流的,经常会陪幼儿做些什么。通过沟通,因为小女孩的父母共同经营一家理发店,所以很少带幼儿去公园、游乐场玩耍。同时,他们也很少带幼儿与其他幼儿一起游戏、一起玩耍。在得知这些情况后,笔者将这名小女孩在幼儿园中的具体表现告诉了她的父母,并建议他们抽空带着孩子与其他小孩交流、与其他小孩玩耍。不仅如此,当幼儿在幼儿园期间,笔者也会尽可能地鼓励、引领她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一起交流……没过多久,这名幼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以往相比,这名幼儿很少独处了。在其他小朋友的盛情邀请下,她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更高了。同时,这名幼儿脸上也洋溢着快乐、自信的笑容。
从上面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之间因个体之“事”沟通,不仅能有的放矢地解决家园共育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棘手问题,还能显著提升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沟通的实效性。
(二)因集体之“事”沟通
在开展一些幼儿教育教学活动时,往往需要幼儿家长的鼎力支持与积极配合,在这样的时候,幼儿教师就需要与全体幼儿家长进行沟通。或者说,幼儿教师因集体之“事”,需要与全体幼儿家长沟通。在这个时候,幼儿教师可以依据沟通事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沟通。
例如,当幼儿园需要开展亲子活动时,需要每一位幼儿家长的积极参与。为了调动幼儿家长的积极性,以及让每一位幼儿家长都能全程参与幼儿园亲子活动的策划、开展与评价等,幼儿教师可以借助一些信息化渠道,与幼儿家长深度沟通。比如,在亲子活动策划阶段,幼儿教师可以通过班级微信群、钉钉群、QQ群等信息化渠道,广泛征求幼儿家长的意见与建议,在此基础上,确定亲子活动的内容、形式与时间等。当亲子活动的计划初步确定后,教师可以把该计划分享到班级网络空间中,邀请家长对这份计划进行再打磨、再修改、再优化等。在亲子活动开展阶段,幼儿教师可以通过班级信息化平台,提前发出邀请函,以方便幼儿家长调整时间,准时参加班级亲子活动。在亲子活动评价阶段,幼儿教师可以通过班级信息化平台,广泛征集幼儿家长对亲子活动开展方式、成效的意见与建议等。基于信息化平台的评价,能让更多的家长更为细致地评价亲子活动,据此为幼儿教师进一步优化亲子活动游戏指明方向、奠定基础等。
实践证明,幼儿教师因集体之“事”与幼儿家长深度沟通,不仅能有效解决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些难点问题,还能与家长之间更加紧密地配合,更为有效地开展各项幼儿教育教学工作等。
二、多“点”沟通,让沟通更密切
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的沟通应该是多“点”沟通,而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某一个“点”。这个“点”,既包括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沟通的 “接触点”,也包括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沟通的“时间点”。依据不同的沟通需求,本着相同的沟通目的,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可以选择不同的 “接触点”,在不同的“时间点”,进行密切有效的沟通。
(一)选择不同的“接触点”沟通
在与幼儿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如果幼儿教师自始至终选择单一“接触点”沟通,那么势必会造成更多的低效沟通,甚至无效沟通。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单一“接触点”具有时空局限性,不能确保每一位幼儿家长都能准时到达沟通“接触点”。相反,多个“接触点”沟通,能有效弥补单一“接触点”沟通的不足,能确保幼儿教师与每一位家长都进行深度且有效的沟通。
例如,家长开放日是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沟通的一个“接触点”,但并不是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沟通的唯一“接触点”。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还可以通过班级信息化管理平台,如班级微信群、班级钉钉群等,与幼儿家长进行多“点”沟通。或者,幼儿教师也可以在钉钉软件中与某个幼儿家长进行单点沟通。家长开放日沟通,是一种线下沟通;信息化管理平台中的沟通,则属于一种线上沟通。线下沟通与线上沟通相融合,就是多“点”沟通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之间的沟通“接触点”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依据实际沟通需求,进行随机组合、随机调整的。如此一来,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之间的沟通就会更加趋于紧密。
(二)选择不同的“时间点”沟通
沟通的“时间点”,也是提高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沟通实效的一个关键因素。倘若幼儿教师选择不当的时间与幼儿家长沟通,那么,这样的沟通要么无法实现,要么即便是实现了也会“草草了事”。因此,为了提升沟通的实效性,幼儿教师应该基于沟通需求,选择在不同的“时间点”与个别或部分幼儿家长进行密切沟通。
在选择与幼儿家长沟通的“时间点”时,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也可以根据需求、实际等,在多个“时间点”有效沟通。比如,在工作日,幼儿家长可以通过微信、钉钉等信息化渠道,以留言的方式与幼儿教师进行沟通;或者可以在接送幼儿上下学的时候,言简意赅地与幼儿教师沟通等。当然,沟通的目的,不仅在于共同了解问题、一起面对问题,还在于共同分析问题,一起解决问题等。在周末,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或在班级钉钉群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等。
实践证明,归因于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能基于不同的“接触点”,在不同的“时间点”,彼此多“点”沟通,所以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之间的沟通也会更加密切。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之间的多“点”密切沟通,能将幼儿教育路上的各种问题,及时有效地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借“机”沟通,让沟通更适恰
准确把握沟通时机,也是提升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沟通有效性的关键所在。相比不合时宜的随意沟通而言,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抓住时机的借“机”沟通,更加有助于解决问题、更加有助于疏通障碍。因此,借“机”沟通,能让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之间的沟通更加适恰。借“机”沟通,重在把握沟通时机、抓住沟通契机。
(一)从幼儿教师的视角,借“机”沟通
在开展幼儿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幼儿教师总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必须通过家园融合的方式才能有效解决。此时,教师就迫切希望与幼儿家长沟通,而这也是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沟通的一次时机、一种机会等。
从幼儿教师的角度分析,当幼儿家长基于班级网络平台,或利用接送幼儿的时机主动与幼儿教师沟通时,幼儿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抓住这一时机、契机,与幼儿家长进行深入沟通。在借机沟通时,教师和家长都应该一语中的、就事论事,应该本着解决问题、促进成长的目的进行有效沟通。毋庸置疑,幼儿教师在以这样的时机、契机与幼儿家长沟通时,不仅仅要解决幼儿家长提出的相关问题,还应该将自己在日常观察中发现的、与该幼儿相关的问题提出来,与家长一起交流、一起探讨。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探讨、交流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提出幼儿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更在于通过彼此配合、互相商量,一起寻找有效解决这些有碍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各种问题的方法、路径等。
如此一来,幼儿教师的这种借“机”沟通,就能有效解决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与此同时,幼儿教师对幼儿也就会有更多的了解,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就能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性格特点等,采取更为有效的教育策略。
(二)从幼儿家长的视角,借“机”沟通
事实上,不仅仅是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需要家园配合、家园共育的棘手问题,幼儿家长在培养和教育幼儿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并且,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让幼儿教师适时介入、适度干预。因此,从家长的视角来看,他们也有借“机”与幼儿教师进行沟通的实际需求。
从幼儿家长的角度来看,当幼儿教师或通过家长开放日,或通过信息化平台主动与自己沟通时,家长既要积极配合幼儿教师本着解决问题的目的,有序、有效地做好相关工作,也要向幼儿教师咨询、请教一些自身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困惑、面临的问题等。比如,幼儿在家里不听父母、长辈的劝阻,长时间看动画片,长时间玩手机;幼儿在家中不讲究个人卫生,不喜欢洗澡,饭前便后也很少洗手等。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该为家长提出一些科学、合理、有效的建议与意见,为家长居家纠正幼儿的不良习惯指点迷津。当然,幼儿教师在向幼儿教师描述幼儿的居家表现时,应该要尽可能地做到言简意赅、简洁明了,以便幼儿教师更为全面、更为深入、更为细致地了解每一名幼儿。
此外,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还可以借助幼儿园开展的一些活動进行深度沟通。比如,在“庆六一”活动期间,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可以在表演亲子类节目的过程中借“机”沟通。沟通的内容既可以是幼儿近期的表现,也可以是培养幼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还可以是幼儿各种良好习惯的培养方式、培养方法、培养策略等。此外,本着培养幼儿的交通安全意识、防溺水、防火等安全意识的目的,幼儿园通常会向每一名幼儿下发一些“致家长书”“致家长的一封信”等。事实上,幼儿教师发放“致家长书”“致家长的一封信”的过程,也是他们与幼儿家长沟通的一次有利时机。以此为契机,幼儿教师可以与幼儿家长沟通更多的关于“幼儿交通安全教育、防溺水、防火等安全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有效策略、方式方法等。
显而易见,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之间的借“机”沟通,不仅能极大地提升沟通的实效性,还能让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及时解决教育过程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结语
总而言之,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之间或通过因“事”沟通,或通过多“点”沟通,或通过借“机”沟通,就可以让整个沟通过程变得更加有效。与此同时,家园共育的实效性也会节节攀升。随着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沟通实效性的逐渐提升,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之间就会形成的一股巨大的教育合力。在这股教育合力的作用下,幼儿教育工作也会蒸蒸日上,幼儿的各项能力也会得到全面发展。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