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通式教学模式在新时代本科文科教育中的实践

2022-04-13 13:37吴纪梅
广西教育·C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新文科课程思政

【摘要】本文以“融合多种要素,通达多种能力”的融通式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根据新时代本科文科教育中对课程思政建设和新文科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结合《汉语修辞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案例,介绍了融通式教学模式的改革方案和实践成效,并期望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为未来本科文科教育中其他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融通式教学模式 课程思政 新文科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03-0141-04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其中目标之一为“建成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在国家的远景建设目标中,教育问题和人才问题被放到了显著位置。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因此一个国家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而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是新时代我国教育强调的重中之重。目前正在大学学习的年轻人,是未来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建设目标的中坚建设力量,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如何加强对他们的教育,这是广大高校教师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一、新时代对本科文科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作为国家培养高级建设人才重要阵地的本科院校,在新时代的人才培养中肩负着重要使命。本科教育要根据新时代国家对教育教学的新要求进行调整,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最终圆满地完成人才培养的任务。总的来说,国家对新时代本科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新要求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高校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各个方面。”

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和2020年教育部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都不断强调“课程思政”这个关键词。国家对本科教育提出了很高的思政育人要求,总的来说就是要通过整个课程体系框架的构建,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观,树立信仰马克思主义和具有远大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为国家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良好职业素养及锐意进取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如何在本科教育中落實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成为摆在新时代本科教育面前的一个重大挑战。

(二)新文科建设的新要求

2018年6月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本科教育是学生知识架构、基础能力的形成期,要教育引导他们夯实知识基础,了解学科前沿,接触社会实际,接受专业训练,练就独立工作能力,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学生成才立业奠定立身之本。”这充分说明我国本科教育未来的目标就是既要传授给学生学科理论体系,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又要结合社会需求实际,在日常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能对将来就业有实际帮助的专业训练,培养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级专门人才。

在这种理念转变基础上提出的新文科建设进一步提出要用中国理论解释中国现象、解决中国问题、指导中国实践,同时文科教育还要来一场课堂革命,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推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方法手段、实践教学的改革,以提高文科教育质量。新时代文科教育在课堂教学方面要提高质量,就必须大力实施教学改革,打造符合新文科建设的“金课”。

课程思政建设和新文科建设预示着本科文科教育的革命正伴随新时代悄然到来,本科教学一线的高校教师必须对过去多年的本科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回顾和反思,将新时代的各种要求创造性地融入本科文科课程的教学中,不断实践,这样才能让教学符合新时代的要求,更好地为国家培养人才。

二、融通式教学模式探索面临的教学现状

新时代对本科文科教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是教学改革的时代呼唤。笔者观察目前本科文科教育教学现状发现,我国本科文科教育中各专业课程的教学多年来在注重专业理论,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方面成绩确实突出,但不得不承认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一)思政元素注入不足

目前本科教育中各门课程教学对学科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非常到位,但对课程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元素的关注和挖掘力度不够。学生的理论学习和思想塑造没有很好地形成合力,使得大学生的专业学习没有与三观的塑造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有机联系在一起。

(二)课程内容综合性不足

目前本科教学活动中,每门课程都有独立的教学大纲,由专门的教师来教授,各个不同课程的任课教师间就教学内容进行交流讨论是有限的,因此各门课程之间关联性较小,课程内容的综合性不足。这就使得在现实教学中,有些相关课程的交叉内容会重复向学生讲授,既不能突出各门课程的内容特色,又不能体现各交叉课程在内容上的有机统一和有序衔接。

(三)实践教学和训练不足

目前本科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同时课程教学成效更多体现在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上,很少以学生实际的能力提升作为最终的检验标准。实践教学和训练不足,这样的教学现状不仅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无法很好地满足学生在学习和未来职业技能培养方面的需求,从而导致当前很多课程以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为教学目的的初衷不能很好地落实与实现,使得学生毕业求职时竞争力不强。

(四)教学手段和技术更新不足

大学课堂教学一直是以固定教室作为教学场所,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生在课堂上学。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就是讲授法,用教学语言把教学内容阐释出来。这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导致目前本科教学中常常出现教师“满堂灌”、师生互动交流少的现象。

三、融通式教学模式的整体设计方案

面对时代的要求和教学的问题,笔者将各种教学中需要考量的因素进行统筹,综合设计了一套融通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方案。这套融通式教学模式将从“融合多种要素”和“通达多种能力”两个维度展开研究。

(一)融通式教学模式的“融合多种要素”的教学改革设计

“融合多种要素”是融通式教学模式的第一维度,这个维度的教学改革主要思考各种课程教学所需的要素,并将它们融入教学改革方案中,“融合多种要素”的主要内容有。

1.将课程思政内容与专业理论知识融合

在专业教学中挖掘专业知识体系本身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效融入专业教学,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度、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内生学习动力,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和培养质量,最终为社会、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这是课程思政的最终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着手,本科课程教学要将思政育人元素与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内容有机融合,并在教学中有效映射。

2.将独立课程与交叉课程融合

针对目前课程内容综合性欠缺的情况,融通式教学模式设计将几门相关课程的交叉内容进行梳理,将多门课程有机融合起来,做到每门课程既有自己独立的教学内容,又能对几门课程的交叉内容作有侧重的处理。承担相关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在教学方案的基础上分工合作,在自己讲授的课程上对多门课程的交叉内容进行有侧重的介绍,使得本科教育中的相关课程教学处在一个各门交叉课程的教学连续统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温故又能知新,既能做到对相关知识不厌倦,又能对理论的认识不断加深。

3.将课程要求与学生自身需求和社会需求融合

针对目前本科教学中实践教学和训练相对薄弱的情况,融通式教学模式设计将学生自身对职业技能的需求融入课程要求之中,同时兼顾社会的需求。社会对人才有什么要求,学生对知识有什么要求,都应该得到重视,要将这些需求融入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学到的东西未来到社会上不但能够用,而且能够用得好。

4.将经典学科内容与新兴前沿内容融合

社会在进步,学科在发展,将学科经典基础知识和新兴的能反映学科动态的知识有效融合,充实教学内容,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对新理论、新知识的思考,进一步满足新时代本科教学的需要。

5.将固定课堂讲授与多种教育技术资源融合

融通式教学模式设计除了保留传统的课堂讲授,还要将云课堂、微课、慕课等多种教学技术资源融入课程教学,做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在固定课堂之外,开拓移动网络环境的活动课堂。这种融合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状况,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调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二)融通式教学模式“通达多种能力”的教学改革设计

融通式教学模式第一维度“融合多种元素”要求课程教学有整体观,其最终目的是全面提升学生各种能力,因此融通式教学模式的第二维度就是“通达多种能力”的教学改革设计。必须思考学生要有针对性地提升什么能力,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改革。因为每个专业要提升的能力不一样,这个部分的教学改革设计,我们借助具体的《汉语修辞学》课程教学改革来对“通达多种能力”进行解释。

1.艺术鉴赏能力的通达

对学习“汉语修辞学”课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对文本的艺术鉴赏能力是未来从事一切与专业相关的工作的一项基础能力,比如师资方向的学生需要在语文课堂上给学生进行文章賞析,创意写作方向的学生要能对别人的作品做出批评,这种能力的通达建立在《汉语修辞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对各种风格的文本进行解读,了解它们在形式和意义上的特点,知晓它们特殊的语言特色,并能捕捉文本背后隐藏的时代语言信息。

2.口语交际能力的通达

光会解读,不能表达,这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种能力上的缺失。在汉语修辞学教学中针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通达提升的需求,结合现代语言生活和学生未来职业规划的实际,明晰阐述修辞活动的各种原则,并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为学习小组,布置交际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学理论指导实践。这种教学实践模式会让学生在实操中总结经验,找到更适合语境和自身言语特点的交际规律,从而达到口语交际能力的通达。

3.书面表达能力的通达

能说能写,是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生的普遍印象,也是这些专业的学生专业素养的重要体现。师资方向的学生未来如何给学生写一个创意评语,写作方向的学生如何用文字更好地传递自己的思想,进行高质量文学作品的创作,这些都需要在《汉语修辞学》课程教学中作为教学任务予以落实。学生在课程中结合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选择训练内容进行多次反复训练,并根据教师给出的反馈进行反思,最终学生就会选择符合自身知识储备和职业诉求的写作方式进行创作,从而实现书面表达能力的通达。

不同文科专业、不同课程对需要通达的能力要求不尽相同,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将各种需要提升的能力反映到教学改革方案中,并在教学改革中实施,以增强学生未来的职业竞争力。

四、融通式教学模式的经验总结及在未来本科教学中推广的思考

(一)融通式教学模式在具体课程教学中的经验总结

当教师在课堂上运用融通式教学模式,将各种要素融入教学后,是否达成“通达多项能力”的效果就成为这种教学模式能否推行的关键。笔者在两年多的教学实践中,将这套教学模式在2个教学班,130多名学生的课程教学中开展过教学改革实践。实践按照方案设计逐步展开,为了验证实践效果,最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参与教学改革实践的学生进行追踪调查,共发出问卷136份,收回问卷136份,其中有效问卷131份。通过对学生进行追踪调查,并最终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后,发现该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教学效果。

1.教学内容方面

因为在教学中对每一单元的理论知识做了相关课程重复内容的取舍,有57.3%的学生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回顾过去相关课程的内容,并根据课程之间相关内容的难易度和关联性,对教学内容进行协调,是一种非常有利于自身提高学习效率的做法。受访者表示,当对内容进行了关联性讲解后,专业学习的渐近性和系统性得到了极大的体现,自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会更深刻。这种效果的体现与融通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初衷是完全一致的。

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的教学探索也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反响。有64.4%的学生表示,思政元素的融入让他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更明确了自己的专业学习和国家民族的命运前途之间的关系。专业知识里蕴含的丰富的思政元素,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重新认识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个体的爱国热情在学习中得到了激发和提升。

2.教学目的方面

因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加入了对社会需求和学生自身需求的思考,所以在教学内容上加入的实践环节对学生来说取得了切实的教学成效。有71.9%的学生表示在课堂上接受的与未来职业发展相关的训练,让他们明确了自己所学的知识未来有什么用、能怎么用,自己对未来工作能力的信心得到了增强。这种反馈充分契合了新文科建设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也是未来本科教学需要落实的。

3.教学形式和手段方面

融通式教学模式在教学形式和手段上做出的改革,也在实际的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教学反馈。有85.7%的学生表示,喜欢教师在传统课堂之外推送的一系列线上学习资源,认为这开拓了专业学习的眼界,也为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指导和便利。同时,线上线下的师生交流互动对自己学习中的困惑及时进行了解释,自己学习的动力更足了。

综上所述,“融合多种要素,通达多种能力”的融通式教学模式在《汉语修辞学》的教学改革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融通式教学模式在未来本科教学中推广的思考

通过前期的理论研究,并在理论指导下进行了具体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证实是融通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是具体可行的。目前该教学模式的实验范围仅限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汉语修辞学》课程,未来这种“融合多种要素,通达多种能力”的教学模式还可以在文科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改进,最终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扩大惠及范围,向所有文科专业的学生推广,让各种文科专业方向的大学生都能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1]王俊超.体验建构视角下问题-策略融通式写作教学创新模式[J].当代外语研究,2017(6).

[2]李巧芳.高职医药卫生人才课证融通式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21(4).

[3]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09/t20180903_347079.html.

[4]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一流本科怎样建成.http://edu.people.com.cn/GB/n1/2018/0628/c1053-30092918.html.

[5]培养什么样的人 如何培养人 为谁培养人 习近平这样回答教育之问.http://news.cctv.com/2021/12/06/ARTISuRy8jwDEYMJ8DFz1QcZ211206.shtml.

[6]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https://www.sohu.com/a/428268527_117825.

[7]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tnull_3939.html.

[8]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319/zb_2016n/2016_zb08/201612/t20161208_291276.html.

[9]中共中央辦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http://www.gov.cn/xinwen/2019-08/14/content_5421252.htm.

[10]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注:本文系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面向‘汉语修辞学’课程的通融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编号:2019JGB184)的研究成果。

作者介绍:吴纪梅(1978— ),湖南衡阳人,博士,现为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现代汉语修辞、普通话口语教学与研究。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新文科课程思政
“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路径探析
“新文科”内涵探析及建设思考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形势与新进路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