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炼语言,建构意象

2022-04-13 13:07刘以华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炼字古典意境

刘以华

摘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学习的目标与宗旨,而写作能力更是语文素养的重中之重。培养写作能力的途径有很多,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古典诗词中汲取写作的智慧则不失为一种极佳的途径。古典诗词语言之精美,意象之鲜明,意境之深邃,情感之隽永,思想之深远,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文化自信,既呼唤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回望,更需要在文化的语境中笃行化育。发挥古典诗词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作用,将古典诗词与中学生作文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与文化素养理应成为语文写作教学的题中之义。

关键词:古典诗词 作文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06.012

写作作为语文核心素养中思维发展与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显得尤为关键。然而,现实中“写作难,难于上青天”是大部分初中生面对作文的常态心理,也是教师写作教学的心中之惑。写作难,或难在无行文素材,或难在不知如何构思,或難在语言的苍白无奇......这些都是急待教师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拓展写作教学空间来攻克的难关。其实,在我们的日常教学文本中就有很多可供学生仿写的优秀素材。据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锤炼语言、建构意象两个角度来谈谈古典诗词对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借鉴作用。

一、锤炼语言,学会准确生动表达

“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这是语文核心素养中对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定义的阐释。语言是写作的基石,能够在典型的语境中积累语言并学会运用是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古典诗词作为古典文学的集大成者,拥有非常经典的语境和精妙的语言。因而,从古典诗词中撷取写作语言的灵感是一条极佳的捷径。

凝练是古典诗词语言表达的一大特点。沈德潜曾言:“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古人在创作过程中常常倾注颇多心力在几个甚至一两个字上,而正是这几个或一两个字往往会让全诗意境灵动,情感表达透彻。贾岛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王维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皆是古典诗词中炼字的千古佳话。

炼字非易事,那么所炼之字的词性有无特殊之处,让写作有迹可循呢?

1.动词

动词在炼字艺术中比较常见,也是表现力特别强的,古往今来出色的例子很多。比如,杜甫的《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鸟本为无情之物,却也不堪这昔日繁华国都今日的破败,而“溅泪”“惊心”,诗人移情于物,—“溅”一“惊”,惊心动魄,国破家亡之悲汹涌而来。语境感人至深,语言的精妙自不待言,学生对语言效果的体验也自然深切。又如杜甫的《水槛遣心》中描绘细雨中燕子翩翩飞舞的情景,“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一“出”一“斜”生动细腻地描绘出雨细鱼欢,燕子迎风飞舞的活泼清新的画面,是那么的富有诗意,富有春天的欢畅明丽。这样典型的动词在古代诗词中是非常常见的。

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选取其中最贴切、最恰当、最准确的动词来刻画形象,表情达意,要注重对关键动词表达效果的赏析,并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进行训练。例如,在阅读教学中,针对极富表现力的动词,我会采用填空法、选择法、换词法来进行赏读,最终选出最合适的那个词,让学生以此为抓手,通过对此处文本的再创作进行动词的炼字训练。其次,在写作教学中,我会专门设计动作描写这一练习版块,运用各种形式进行有效训练,比如,观影、动作表演、现场摹写、性格行为反差比较大的文学人物相同情境下的动作赏析等。再如,在一次写作训练中,我根据学生们的课间实践,设计了情境先观察表演再进行动词填空,“上课铃响了,教室里仍是一片沸腾,教室外突然传来一阵高跟鞋的‘笃笃’声……站在后门的小A立马警惕地 (竖 支)起耳朵, (缩 弓)下身子,一溜烟 (跑 蹿)向座位,然后身子一 (正 扭),屁股一 (坐 落),课本一 (竖 拿),若无其事地看起书来……”学生们对这样的训练乐此不疲,如此长期坚持下来,对动词的准确把握和生动运用的能力就会大大地提高。

2.形容词

形容词往往是描景状物,摹形绘貌,从形色声等方面表现对象的特点,使用得当往往使形象鲜明,如见其形,如聆其声,如入其境,从而引发读者的审美与心灵的共鸣。在古典诗词中这样的妙例比比皆是。李清照《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肥”写出雨后的叶子因水分的滋润而格外的茂盛充盈,“瘦”则写出雨后花朵因不堪风吹雨打而凋零稀少,两种状态形成对比,把词人心中的惜春伤春的惆怅抒发得淋漓尽致。“绿肥红瘦”,原本最寻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巧妙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妙例奇例。再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可以说是炼字中形容词锤炼的典范,“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枯”“老”“昏”“古”“西”“瘦”,一字一画面,一字一境界,把秋日黄昏的萧条悲凉,天涯游子的断肠之痛直表达得让人唏嘘感慨不已。

写作表达中,形容词胜在摹形绘貌,描声绘色,运用之妙常在三两字词之间,能简约而意丰即为好。要做到如此,也必须通过天长日久的训练才能达成。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会设计情境让他们练习用单字描绘对象特点的游戏,或形容人,或形容物,或形容景。学习《天净沙·秋思》时,正逢秋天,我把学生带到校园里的古银杏树下,蓝天白云,树叶金黄,枝干苍劲,衬着校舍略显泛旧的灰色墙体,还有那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几间矮房平屋,有一种独特的意境美。我让学生学习“枯藤老树昏鸦”的遣词造句方法,选择不同的景物用一个字来形容它的特点,并组合成一首别样的《天净沙·秋思》。有同学写道:“碧空黄叶秋蝉,灰墙曲廊茶吧,清风石凳画板,日光漏下,清闲人在此家。”描摹了一幅秋日午后闲淡的画面,意境十分优美。

3.副词、数词

副词与数词在语言运用中往往也承担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运用得当,即能锦上添花,表达效果自然就非同一般。细品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就能发现原来副词和数词在语言的表达上会有如此显著的效果。“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自”,空自,自顾,落花流水不管你眼前人的心境如何,只是自顾飘零东流,既写出了词人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也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相守,而让美好的青春空自消逝而伤怀。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正是从两个副词“自”中表现出来的。接下来的两句中,词人巧妙运用数词“一”“两”互相照应,由己及人,推想远方的丈夫同样在思念着自己,这种独特的构思把夫妇二人情笃意深、心心相念却又不能相见的无奈思绪表达得十分深挚。

副词和数词的主要作用是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的,表明时间、地点、程度、语气等。它可以精确地展现对象特点,再现活动场景,并在刻画人物内心状态上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类词的炼字训练往往放在阅读文本里去训练,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这样阐述炼字之妙:“诗以一字为工,自然颖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石成金也。”可见,锤炼语言之必要。古典诗词语言凝练,语境典型,两者相辅相成,为学生建构语言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搭建了完美的平台。

二、构建意象,营造意境,使写作韵味悠长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品质”。古典诗词不仅胜在炼字之妙,更美在精妙的语言所构建的意象,以及营造出来的意境。当学生能欣赏评价这种美时,必然会“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品位”,也必然会在自己的创作中自觉地尝试营造这种审美对象。

何谓意象与意境?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而意境,则是指作品通过意象的组合所描绘的图景,它是情与景,心与物相融合的艺术境界,具有形象美和情感美的特点,意象和意境的营造,让景中含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读来别有情味。明朱承爵《存馀堂诗话》:“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音声之外,乃得真味。”意境的营造必须要借助意象来完成。

1.意象的分类及作用

古典诗词的意象往往有这样几类:单一的比喻性意象、烘托性意象、象征性意象等。比喻性意象是指和诗人或抒情主人公的某些特点有比喻性关联的意象。王维在受排挤后出使边塞时这样写:“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征蓬”为大漠里飘飞辗转的无根蓬草,这个意象与此时处境心境中的诗人何等相似!

象征性意象尤以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为典型,“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一株生长在郊野无人问津的梅花,身世凄苦,寂寞伶仃,遭人忌恨,却仍愿抱守“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节气,这不就是坚贞高洁、独立不倚的诗人自己的象征吗?

烘托性意象往往通过对意象的描摹营造一种氛围以衬托人物的心境,以温庭筠《商山早行》为例,诗中有意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有落满山路的“槲叶”,有明媚的“枳花”,还有梦中的“凫雁”与“回塘”,纷呈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描绘了一幅旅人早起,整理行装,起身赶路时的画面。眼前景不禁让诗人想到远方的故乡,想到那曲折的池塘中起落欢鸣的野鸭。诗歌意境寒冷凄清,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在这样的意境氛围中已然呼之欲出。明代李东阳在评述这首诗时说:“人但知其能道羁愁野况于言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俱足,始为难得。”

古典诗词注重用意象的组合来创造意境,是因为意境常常有如下作用:可以塑造人物活动的环境或背景;可以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可以含蓄深挚地表情达意;使作品有一种含蓄婉转的典雅之美。

2.意象的选取与构建

在古诗词学习中掌握了意象意境的营造方法明确了其作用后,再在写作中学以致用,尝试创造意象,营造独特的意境,这样写作就会变成一件相对简单与美妙的事。意象意境的来源一般可以有两类:一是化用古典诗词中的经典意象来营造意境。“写作的最初境界是模仿”经典诗词中的意象往往具有固定的象征含义,比如用月亮、鸿雁抒发离情别绪、思乡之愁,用柳枝表达离别的依依相惜,用烽火、狼烟表现战乱戍边,用荷花、竹松表现气节的高尚、心志的不屈。对古典诗词中的经典意象进行有序归纳整理,然后应用到相关主题的写作中去,不失为初学者的一种有效的办法。生活中从不缺乏意象,山川草木,日月虫鱼,目之所及,耳之所闻,皆可成为写作中的意象,只要是与自己的生活相关,笔下的内容相关即可。

在构建意象时,无论化用还是自己创造,都必须尽量选取贴近自己的生活的,或者饱含着自己的经历的,这样写起来比较熟悉,也更有真实感,而不是一味地造空中楼阁。

3.意象写作训练

不同类型的意象可以指向不同的文体训练。比喻性意象和烘托性意象可以对应写景文或写人叙事文中的环境描写,而象征性意象则可以对应托物言志类文章的写作。

带着这样的写作教学目标,我设计了《扩写古诗》《在写人叙事文中加一点环境的“佐料”吧》《写一点优美的咏物小诗》和《托物言志文的写作指导》系列课例。以《在写人叙事文中加一点环境的“佐料”吧》为例,首先,我以经典的诗歌和文章中的环境描写为范例,引导学生认识环境描写所达到的审美意境,其次,设计一定情境下的心情与环境的对应练习,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心情去选择对应的环境物(即意象),确定景物(意象)的特点并写成语段。比如一次考试的失利让人心情很低落,坐在教室里的我们可以選择哪些景物来烘托低落的心绪呢?同学们有的选择窗外的阳光,“阳光投射进窗户,映射在黑板上,霎时光华黯淡”;有的选择窗帘,“绿色的窗帘灰扑扑的,无精打采地耷拉着脑袋”;有的选择日光灯,“日光灯惨白惨白的,一如我此时的心情”……然后,懂得如何选择景物之后,再提供整篇文章的语境,让学生去添加适当的环境描写,感受修改后文章意境的变化。最后,选择一篇同学的习作,小组合作添加适当的环境描写,并呈现出优秀的修改范例供同学们品读揣摩。

这样的系统写作训练我坚持了近半个学期,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学生的文章中少了直白单调的叙述,多了婉曲优美的描写;少了生硬浅薄的抒情议论,多了含蓄的意境烘托。其从古典诗词中获得的审美体验,让学生们学会了运用意象意境表现美和创造美。

综上所述,古典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培养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抓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古代诗词的典范中汲取写作的智慧是一种智慧的借鉴,希望写作的坎坷曲途,可以在古典诗词的引领下变得平坦一点,有趣一点。

参考文献:

[1] 董世仁《试论中学作文教学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学苑教育》2021年第21期。

[2] 齐腾达《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中学语文》2021年第24期。

猜你喜欢
炼字古典意境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怎样读古典诗词?
炼字·炼句·谋篇(外一则)——杜甫《望岳》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炼字”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辨别词性,分类作答——例谈如何解答“炼字”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