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甜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南昌市东湖区自古以来就是教育文化昌盛之地,它是南昌教育的首善之区,有“学在东湖”的美誉,是南昌教育乃至江西教育的一张名片。东湖区先后获评全国首批幼儿教育先进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区、全国特殊教育先进集体;连续4年荣获“全省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优秀县(市、区)”;全省高质量发展“教育发展”考评连续5年蝉联全市第一。
“双减”政策出台以来,东湖区如何破解“双减”工作的重难点?记者专访了南昌市东湖区委教体工委书记、区教育体育局局长冯玉成。
以作业设计撬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记者:“双减”强化了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东湖区如何向课堂要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冯玉成:一是开发作业设计工具,培训教师使用作业设计工具。组织学科教研员整理出每课时知识点,研制“东湖区小学作业设计清单”。指导教师以“教学目标、课堂能完成的学习目标、需通过作业巩固和提升的目标、作业内容及预计完成时长”四个板块,删去教材和练习册中机械、重复的习题,补充探究类、活动类、合作类等作业。我们还将开发单元作业设计工具,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作业设计工具,以作业设计撬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是以科研为引领,对作业设计和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研究。采取“区域总课题+校域子课题”的方式,在全区各校开展高质量作业设计的课题研究。引入专家力量,指导教研团队开展专题调研,分学科了解区域作业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真问题,拟定校域子课题,依托作业研究工作室开展实践研究。
记者:作为省会城市的核心城区,如何整合资源,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课后服务?
冯玉成:东湖区学校课后服务实现了课程化、素养化、特色化。首先,以课程为支架,建构学校课后服务项目。我们提出“迈向3.0课程”的改革方案,把内涵发展、特色办学、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师发展、学校管理以及评价作为重要内容,构成立体之网。区域课程变革有效促进了学校课堂改革,全面实现课后服务的课程化,东湖区23所学校、23种风貌,满足了学生的多样需求。其次,以素养为目标,引领学校课后服务方向。东湖区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引领学校课后服务,素养化的课后服务,打破了学科本位、知识本位,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再次,以特色为抓手,打造学校课后服务亮点。东湖区学校结合学生需求、教学资源和时代主题开展课后服务,既关注兴趣和特长培养,又着眼特色社团,努力打造特色和亮点。
把为学校和教师减负当成大事来抓
记者:“双减”背景下学校和教师面临许多压力,如何为他们减压?
冯玉成:东湖区坚持把为学校和教师减负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一是规范入校事务,统筹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活动,从严控制进校项目,严格规范抽调借用教师事宜,统筹规范精简报表填写工作,与教育教学无关会议原则上不要求中小学派员参加。二是拓宽课后服务渠道,鼓励学校与社会公共资源合作开发非学科类拓展性课程,减轻教师课后服务负担。三是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教师批改作业负担。推广“智慧作业”项目,教师使用智慧笔,方便快捷地采集学生作业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构建学生学习数字档案,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状况。四是保障工资待遇,提升教师幸福感。坚决落实“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的同时,对参与课后托管服务的教师发放托管补助,配合发放其他课后服务补贴,确保教师劳有所得。
记者:“双减”工作中一个难点是改变评价方式,东湖区如何设计学生评价、学校评价和教师评价方式?
冯玉成:学生评价方面,拟定并实施《东湖区小学语文、数学低段期末无纸化测评指导意见》和《东湖区综合学科测评指导意见》。在小学低年级以游园或闯关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测评,对标评价标准,为学生各维度表现做出等级评定。重视各学科的过程性评价,强化诊断数据的应用,通过学生测评结果反思和调整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教师评价方面,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突出教育教学实绩,不断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考核办法,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倾斜,向教学一线和教育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师倾斜。学校评价方面,坚持多维度复合、多要素把握、多角度强化,评估体系立足立德树人,评估过程实现科学精准,评估运用着眼于正向激励。出台中小学(幼儿园)办学绩效考核评估办法,设置基层党建、办学行为两套指标体系,对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校、幼儿园一体评价、综合评估,形成了“用数据说话、重数据评价、依数据决策、谋数据创新”的第三方评价新实践。
全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记者:“双减”工作落实得怎么样?家长反馈如何?还有哪些突出问题要破解?
冯玉成:东湖区各中小学校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通过问卷调查,目前全区近98%的家长支持学校优化作业管理、开设课后服务、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家长对作业管理、课后服务满意度85%以上,家长的教育焦虑有所缓解。
当前东湖区“双减”工作主要面临两个挑战。第一,如何夯实“双减”成功的“压舱石”。一方面依托全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验区和品质课程建设,带动课程实施策略、小学低段无纸化测评等研究,构建东湖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形成有效的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机制;另一方面依托品质课程建设“琢玉计划”和名师工作室建设等,加快提高全区教师教学能力和育人水平。第二,如何完善监管机制,确保“双减”成功不反弹。为此,我们将强化治理和宣传,立足“双减”专班,邀请驻地纪检监察组参与监督指导,联合街道、社区合力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完善网格化监管体系,巩固治理成效。
记者:您不久前成为东湖区教体局新任局长,作为起点高、基础好的区域,东湖教育的发展重点在哪儿、如何突破?
馮玉成:作为新任东湖教育负责人,如何发展,如何突破,我想用三个关键词来表达。一是传承。长期以来,“锐意改革、勇于创新、敢于突破”是一代代东湖教育人干事创业的精神所在。接过这个沉甸甸的接力棒,站在发展和突破的起点上,就是要传承好这份精神和品质。二是使命。这两年,东湖区将迎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两项国家督导评估认定。区委、区政府专题召开动员大会,拟投入5.85亿元,以三个阶段、十大工程、18个重点项目全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光这一项投入就是2022年单一年度教育支出的1.25倍,可谓意义重大、使命非凡。三是担当。想民众之所想、急民生之所急。在义务教育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上再提高,在优秀师资流动比例上再扩大,在入学学位供给力度上再提升,在大班额大校额化解上再发力,在教育服务事项上再出招,时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凸显教育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