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助力高等职业教育师生共同体建设探究

2022-04-11 13:09李子成张爱菊刘丽娜
关键词:共同体教学资源师生

李子成 张爱菊 刘丽娜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41)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教育信息化2.0概念,要实现从专用资源向大资源转变;从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提升信息技术素养转变;从应用融合发展,向创新融合发展转变。《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推进虚拟工厂等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普遍应用。过去,我们将知识资源数字化、平面资源立体化,这些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只是信息化教学的一个表面特征,现代教学观念的指导和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才是其深层次的特征[1-2]。共同体的概念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提出,演变到教育领域师生共同体是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自发结成有意义的平等关联,从而促进彼此学习与发展的一个有机生态系统[3]。高职院校师生共同体的参与主体均是师生双方,并且都强调师生双方的积极主动性[4-5]。需要改变以往学生依附教师、教师教授学生的非平等关系,师生双方均主动地积极参与,改变以往教师消极应付、学生消极听教的填鸭式教学行为。信息化教学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之中,能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6-7]。信息化教学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优化师生关系,使其朝着高职院校师生共同体的方向发展。

1 师生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意义

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职业技术教育要重点处理好‘普职、产教、校企、师生、中外’五大关系,更好地长入经济、汇入生活、融入文化、渗入人心、进入议程。可见师生共同发展、共同提高是助推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对于进一步巩固职教类型定位,筑牢中国特色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的四梁八柱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2 信息化教学推动师生共同体建设的路径设计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技术、移动终端等设备和传统教育方式深度融合形成新型的教育模式,学生主体的自主化、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凸显,促使教师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手段亟待进行信息化改革。

图1 信息化教学推动师生共同体建设的路线图

2.1 坚持立德树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也强调'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职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课程思政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职业院校不仅仅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更应注重职业素养的提升,这样就要求教师进行系统化课程思政研究,在传统课堂上使用信息化技术,对专业课程进行思政改革,“润物细无声”地将思政元素渗透到课程内容,教与学的过程师生共同提高,从而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图2 课程思政信息化教学改革设计

2.2 打造课程平台,构建信息化课程资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构建现代教学资源体系。基于国家级、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大学MOOC等课程资源平台,采取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可以从不同维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基于课程平台资源,创建“人人皆可学、处处都能学、时时可以学”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优势突出,尤其利用部署在教学资源平台上的实训软件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等进行网上在线实训教学,采用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可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来弥补线下课堂的欠缺、进一步理解和消化重难知识点,可以查漏补缺、加深学习效果,增强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及创新意识;教师可以将课堂上无法充分展示的重难点、拓展知识点等通过线上课程平台进行展示,全面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推动线上教学改革,开展教学过程监测、学情分析、课程诊断,实现教师与学生多空间、多维度交互教学与交流,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2.3 实施翻转课堂,双方共同主导课堂教学

信息化教学背景下,教学强调创设学习情境、增强师生互动交流、重置课程教学设计、强化师生协作探究等,有助于提升师生共同体建设的联络性、多元整体性及公共性。需要颠覆传统教学方式方法,树立信息化教学理念,改革传统教与学的主次地位,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及丰富的线上资源,拓展信息化教学渠道,改善信息化教学方式,以破解教师自我为中心的教学思维定式、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低及学生较低的参与意愿等构建师生共同体面临的困境。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开展信息化教学的现象依然比较普遍,促使师生仍然处于非平等关系之中,从而阻碍了高职院校师生共同体的生成[8]。翻转课堂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破除了限定时间内教室环境下线下教学模式,重新调整了课堂内外的时间及教学互动。这种模式下,学生需要在上课前完成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学习及探究,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交流互动等活动,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给学生,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主动性,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2.4 多维度设计,开发新形态一体化活页式教材

教材作为职业教育教学的主要工具,即使帮助教师“教”、指导学生“学”的有效途径,也是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也提出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在此背景下,传统纸质教材已不能满足师生共同体发展的教与学的需求,以纸质教材为基础,以多媒体资源为支撑,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的一体化活页式教材的设计,更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提供多维度、多形式的教学资源,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需求,整合丰富各类教学资源,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及专业教学资源库,适用于各类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

2.5 研制虚拟工场,打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系列文件的出台,“科技赋能教育”成为当下教育业转型的主基调。在政策的推动下,以互联网技术为先导、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为驱动的智慧教育,逐步从理论进入实践阶段。依托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提升应用水平,将信息技术和实训系统、设备、设施深度融合,打造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推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服务新时代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的人才需求,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图3 由厚至薄-由薄至厚的立体化活页式教材建设路径

图4 基于信息化,打造“教-学-训-考”四位一体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专业技能培养,研制虚拟工场,突破对实训时间、实训空间及实训资源的限制,将虚拟与现实有机结合作为一种信息化手段,实现实训教育与产业链的线上对接,能有效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与学生自主学习成效,提高学生的专注度,反馈度和自由度,提升学生创新和解决问题能力。

图5 师生共同体发展质量改进螺旋设计

2.6 开展诊断改进,助力提升师生技术技能

发挥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实现过程诊断与改进、绩效诊断与改进数据的常态化采集、分析和问题反馈,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的偏差。加强数据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围绕目标找差距。借助大数据分析与决策预警平台,开展教师与学生层面的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以国家专业教学标准、行业企业用人制度和标准为依据,以学年为诊断周期,开展事前设计与组织、事中实施与监测、事后诊断与改进。采取第三方评价机制,通过持续诊断改进,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了人才由“供给-需求”单向链条向“供给-需求-供给”闭环反馈的人才培养路径,实现师生共同体良性发展。

3 结语

信息化技术辅助教学是目前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比较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较高的信息化能力也促使教师进行角色的转变及教学教法的改进,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与教育质量,同时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与教学方法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但仅仅依靠信息化技术手段也难以让师生的教与学提供持久的动力,高职院校师生共同体是有效可行的师生组织化形式,教师与学生在“双主体”的师生共同体中生成一种平等性、交往性、互助性的发展关系,即教师与学生享有等同的主体地位,共同支配与主导着教与学的过程,这样才能获得持久共同提升的动力。

猜你喜欢
共同体教学资源师生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麻辣师生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