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鹏 党宏倩 刘训臣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41)
从1921年到2021年,在这一百年里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这一百年里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奠基立业,在这一百年里中国共产党创造辉煌开辟未来。在百年波澜壮阔的革命征程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他们的事迹彪炳史册,他们的精神鼓舞后人。如何通过对他们感人事迹来传承红色基因,培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命题。
初心源于民心,使命呼唤担当,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做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正是由于始终坚守这个初心和使命,因此在极端困境中的发展壮大,在濒临绝境中的突出重围,在困顿逆境中的毅然奋起形成了宝贵的红色基因。有学者认为,红色基因是一种革命精神的赓续,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在革命战争年代红色基因体现在舍死忘生、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大无畏精神之中,在和平建设时期它又孕育了抗洪抢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坚强自立、坚持梦想、勇往直前。可以说红色基因是一种信仰,它令人信念坚定、目标明确;红色基因是一种忠诚,它使人坚守原则、矢志不渝;红色基因是一种追求,它催人志存高远、自强不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就曾强调:“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因此在学校的立德树人过程中需要探索如何突出红色文化的优势和特色,如何用不同形式来滋润学生心灵,实现用红色基因立德树人。
红色,象征光明、凝聚力量、引领未来……历史从哪里开始,精神就在哪里产生,瑞金、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都是因为“红色”而载入了历史,又因为这段特殊的历史而铸就了需要我们去传承和发扬的红色基因。建党百年来面对敌对势力的阻挠诋毁,面对自然灾害的汹涌来袭,正是这红色的基因使我们有了用勤劳和智慧、用坚定与执着书写令世人惊叹的“中国故事”的勇气和自信。要想更好的了解和把握红色基因的内涵与特质,就需要我们去了解这笔宝贵精神财富产生的历史背景,去把握在特定历史环境中那些“红色人物”的光辉事迹,将时间与人物相结合,把精神与行动相统一,从最有代表性的几个方面凝练出红色基因的内涵要素,以便在育人实践中找到着力点和突破口。
从“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到“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而已”的刘伯坚;从“一等渡江功臣”马毛姐,到点亮贫困山区女孩梦想的“校长妈妈”张桂梅,在每个优秀共产党员身上最闪亮的品质就是他们心中的理想信念,最动人的事迹就是他们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这句振奋人心的话之所以很快就成为网络上刷屏的“金句”,引发亿万人共鸣,就是因为我们所追寻的“中国梦”正是一种理想信念的具体体现,每一个追梦的姿态都将被定格为永恒的历史,每一滴奔跑的汗水都将浇灌出美好的未来。对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将成为每个心怀家国、肩负使命的中国人奋斗的原动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就要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坚韧不拔的毅力,为理想信念跑出新征程的加速度!传承红色基因,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就要用理想信念培养心中有梦的追梦人。
作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先生,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献身精神,已永远成为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习近平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广大青年一定要勇于创新创造。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可以一路披荆斩棘、乘风破浪从艰难困苦中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勇于探索新道路、敢于尝试新方法。传承红色基因,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就要用创新精神培养敢为人先的探索者。
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的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对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具有深远影响,彰显了广大进步青年知识分子们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的担当,他们以磅礴之力鼓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是中国青年用生命与热血展示担当有为的力证。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志气、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青年就要肩负起新时期的历史使命。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是推动社会前进最活跃的力量。五四运动倡导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思想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意义,是新时代激励人民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在面对民族危亡之时需要唤醒青年的担当,在身处民族复兴之际更需要青年有所作为。五四精神的基本核心就是爱国主义,传承红色基因,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就要用担当作为培养坚定理智的爱国者。
由于红色基因内涵丰富所以在育人过程中往往教育工作者会陷入迷茫,不知以何为据,从何下手。因此可以尝试,先从“红色人物”中凝练出的某些红色基因入手,以点带面,循序渐进,以最具典型意义的红色基因要素为切入点,逐步丰富红色基因的内涵和育人的手段,以“水滴石穿”的过程、“润物无声”的方式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这深刻揭示了“教育为政治服务”的本质。教育有鲜明政治属性,这一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一个国家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一打就垮”,而没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打自垮”。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是最大的国家安全。不论教育发展到什么阶段、发展到什么程度,为党育人的初心不能忘,为国育才的立场不能改。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就要重视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树立,更要找到适合他们的方式与途径。在理想信念的教育过程中可以探索一条从认识“红色人物”到认同“红色基因”的育人道路。理想信念是要靠实际行动来践行的,因此可以尝试让学生们走近那些怀有坚定而又远大理想信念的人,通过了解他们的经历读懂他们的思想,用最为现实具体的方式将深奥抽象的内容呈现,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近年来每当谈及理想信念教育就会对填鸭式、满堂灌的单项教育方式进行口诛笔伐,提倡利用网络和自媒体开展更加具有时代特色,更符合学生特点的教育方式,但必须注意,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以免理想信念教育趋于娱乐化甚至媚俗化的危险。在育人过程中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此来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在当代青年学生心中描绘一个明确而又坚定的梦想,这个梦想必须要和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相结合。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了挽救民族危亡的浴血奋战,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了巩固发展新生人民政权的艰苦奋斗,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为了富国大业的锐意改革,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了强国大业的守正创新,无不体现出了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回看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无不展现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要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就要做一个敢为人先的探索者,勤于学习、乐于思考、敢于创新。
党的百年发展历程深刻揭示了一条关于创新的真理,那就是创新的行动必须有科学的理论做指引,培养新时代的探索者也必须要坚持这一真理。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指导学生树立创新精神。在学生的实习实践、社团活动、创新创业等行动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去发扬创新精神,教师不但要负责专业领域的解疑答惑,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要培养敢为人先、品学兼优的探索者。充分利用课程思政等渠道探索指导加引导的“双导”育人模式,使学生在深刻理解并自觉实践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的前提下,不断增强职业责任感,培养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诚实守信、公道办事、敢为人先的探索者,在创新中增长智慧才干,在探索中锤炼意志品质。
培养坚定理智的爱国者就要科学把握新时代青年的新变化,把爱国主义具体化,培养爱国情更要实践报国行。通过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澎湃的爱国情激发磅礴的报国行,以当但作为的报国行抒发坚定理智的爱国情。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动力源泉。爱国情的培养重点在“三进”关键在“三落”,即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按照落细、落小、落实的要求将主流价值观融入到青年爱国主义教育之中。爱国情的培养应以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为主线,始终将其贯穿于爱国主义教育全过程,这个过程中既要讲历史,让学生们不忘来时路,也要讲未来,让学生们明白自己所担负的时代使命。
革命运动中的优秀青年不仅拥有渊博的知识和服务社会发展的爱国情,更拥有用行动、用斗争、用热血捍卫祖国尊严的报国行,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他们发出最后的吼声,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新时代里的青年学生要在维护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实践自己的报国行。要教育青年学生爱国就是要把个人的事业与国家的发展相结合,爱国就是要把个人的利益与民族的利益相统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之所以既要强调培养爱国情又要实践报国行的原因,就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因此要让青年学生树立真信仰、掌握真本领,这样才能做一个坚定理智的爱国者,为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