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薇 张秀霞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41)
绵延400余公里的太行山脉纵贯京津冀豫四省(市)78个县(市、区),总面积10.7万平方公里,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太行山山峦纵横、地势险峻,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被视为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在革命战争年代,太行山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利用太行山的险峻,不怕牺牲、英勇奋战,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先进事迹,留下了数量众多的战斗遗址,形成了宝贵的革命精神,积淀了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资源。太行山红色文化资源呈现如下特点:
从时间发展上看,从建党伊始,到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时期,太行山区都有革命活动、英雄事迹。从空间分布来看,革命活动遍布于太行山全区域。从存在形式上看,既有党的重要机构旧址、烈士陵园、纪念馆、标志性建筑工程等有型的物质文化,还包含英雄人物、红色故事、革命精神等精神财富。因此,目前太行山区留存的革命遗迹、人物故事数量众多,且分布广泛。
革命战争年代,太行山区域发生了许多规模大、影响大的革命事件,对革命的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因此太行山红色资源影响力大、知名度高。比如,圣地西柏坡是中国革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在这里召开了著名的七届二中全会、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指挥了著名的三大战役;河北阜平成立了中国北方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阜平县政府;在石家庄成立了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的雏形——华北人民政府。
太行山悠久的历史发展,独特的地理条件、自然环境,造就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这些自然资源与红色文化资源交错存在,混合错杂,共同分布于太行山区域,便于一体化开发。
国家高度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并给予一系列政策扶持,为红色文化资源的发展提供方向指引。目前,太行山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已经具有一定规模,为传承太行红色精神、推动太行山区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太行山区自然条件丰富、生态良好,毗邻京津等发达区域和众多省会城市,交通便利,有较好的区位优势,是我国旅游业发展最为成熟地区之一,目前李大钊纪念馆、129师旧址、西柏坡、红旗渠、云台山、五台山、野三坡等已成为游客最想参观的旅游目的地。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太行山区域内共拥有5A级景区14家,4A级景区124家,接待了5.6亿人次的游客,实现了4369.7亿元的旅游总收入。
2004年,晋冀鲁豫4省13市共同签署了《联合打造太行山生态观光之旅合作宣言》。2014年,河北省22家红色经典景区和40家旅行社共同成立了“红色旅游营销联盟”。太行区域民间组织充分发挥市场规律,运用多种营销方式,开展联合联盟,促进了四省市红色文化资源整合、红色资源与自然资源的整合,推动将太行山区域的自然和红色资源推广到省外,极大提高了太行山文化资源的影响力。
太行山区内26个原国家级贫困县中有12个县将旅游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主导产业,大同、忻州、长治、焦作等资源型地区将旅游业作为实现经济发展战略转型的重要支柱产业。
平山县采用“景区带村”模式,发展西柏坡“红色圣地”旅游区,带动建设了西柏坡、李家庄等18个旅游专业村。永和县兴建了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实现了干部教育培训和脱贫攻坚“双赢”局面。
太行区域四省市对本区域内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积极探索,产生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从太行山整体区域来看,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缺乏整体的规划和统筹,更多的是自发自为,零打碎敲,侧重于经济效益,尤其是个别地方政府对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性缺乏充分认识,没有统筹规划,重开发利用轻保护修缮,任由市场规律肆意发展。同时,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大多以展示为主,单调、僵硬,展示方式简单,参观者的体验感、获得感明显不足。太行红色文化资源分布较广,遗址很多分散分布于山区,事迹散见于一些书籍当中,均未经深入挖掘,基本处于零散状态,没有形成系统的、以史实为依据的、全面介绍该精神的研究成果,更谈不上对这些精神进行有计划、大规模的宣传。加上宣传手段较单一,力度小,导致太行山地区非常浓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内涵凝练不够,外延拓展不足。
行政区划和现行的管理体制使得太行山地区完整的资源被人为地条块分割,没有形成系统的文化脉络。以山西为例,在山西境内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更多的是以自然地势而非行政区划单位形成的,如平型关战役遗址,横跨繁峙、灵丘两县,分属忻州、大同。即使是在忻州市内,各个红色文化旅游点也往往分别隶属于不同的县市、村镇。各地方政府虽然提出联合开发太行山红色旅游资源,但落实不到位。多以旅游联盟等民间组织积极主动开展合作,但主要倾向于市场营销推广,多是打着红色旗号追求经济效益。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管理在不同省份隶属不同的部门,有的省份归文化部门管理,有的省份归旅游部门管理,也有的省份归民政部门管理,这就势必导致联合开发困难,无法形成有效的联合、科学的统筹,影响红色资源保护开发的效果。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高速公路、国省干道、旅游专线的建设进度不断提高,太行山区域的交通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大部分红色遗址得到了有效保护,周边交通等公共设施大为改观,但也是刚刚满足基本需要,与参观者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红色景区建设以政府扶持为主,文化和旅游企业参与,导致两个极端,一个是影响大的景区追求经济效益,过度开发,偏离了宣传红色文化的初衷,一个是小的不知名的红色遗迹无人开发,无力保护,更谈不上资料整理与挖掘,无暇顾及红色文化的传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太行山红色文化资源是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领导太行儿女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此,对太行山红色文化资源进行重点保护、深度开发、有效利用、彰显新的时代价值成为必然。
建立以地方政府为主的太行山红色文化资源深度开发协作机制,北京、河北、山西、河南四省市打破行政壁垒和地区封锁,以政府联合为主体,站在政治和历史的高度,建立四省市太行山红色文化保护开发联盟,区域联动,做好太行山区域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的顶层设计、宏观规划,做好太行山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合理开发等工作,做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宏观调控、顶层设计,共同推进太行山区区域间红色文化保护开发的的实质性合作。将太行山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保护、宣传列入党政工作规划,将太行山精神的传承纳入四省市干部培训、党员教育的重要内容,将红色圣地作为爱国主义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课堂,面向大中小学生、党政干部以及全社会开展红色精神的教育与传承。
自然旅游资源是天然景观,具有天赋性、区域性的特点。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在不破坏的前提下遵循市场规律,追求经济效益。而红色资源则与之不同,红色资源是宝贵的政治文化资源,革命遗址是宝贵的红色文化遗产,是一座座闪耀着红色光芒的丰碑,和自然资源相比,是革命实践活动的产物,具有惟一性和不可再生性。对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如果片面强调市场导向,追求经济效益,势必导致畸形开发,导向发生严重偏差。为此,太行山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应树立“红色+”的科学理念,以开展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为主,把社会效益第一位,坚决摒弃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的开发思路。
当前,大部分资源开发采用的是遵循市场规律,企业开发或地方政府与企业合作开发的模式。当前,自然资源开发、旅游景区均以这种方式进行建设的。而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不以盈利为目的,需要以政府为主体,在资金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支持红色景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为广泛开展红色文化宣传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加强区域统筹,加快推进太行山跨省市高速公路、普通国道、省道、县道以及乡村道路的平顺贯通。做好车站、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到主要革命圣地的公共交通衔接换乘,畅通参观者到达圣地的“最后一公里”,持续完善生活服务、卫生环保、安全设施、网络资源等设施和功能,使太行山红色资源区域道路交通、信息化资源等基础设施联网互通。
太行山红色资源多数位于深处山区,有的破坏较为严重,有的前期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被毁掉,为此,应尽快开展太行山红色资源的修复保护工作,按照尊重历史史实、尽量复原的原则,对红色资源进行修复。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将红色文化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实现红色资源的数字化、信息化展示与重现,如利用情景再现、AR、VR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和展示手段,开展红色资源的沉浸式展示,强化参观者的亲身体验。讲解队伍涵盖专职讲解员、志愿者、亲历者和相关人员,打造了一支多元化的讲解队伍,融入快板、歌曲等多样化的艺术形式,提高对参观人员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依托太行山丰富的红色革命史、红色名人、红色文学作品等,开发红色故事、红色影视作品、红色动漫等,创造多维度红色文化创意产品。
加大对太行山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与挖掘,丰富内涵,创新形式,如发掘和整理太行山红色诗文、歌谣,编写太行革命史、太行山革命英烈谱故事集等。充分利用现有太行山区域的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加强太行山红色文化的宣传与展示,传承太行精神,讲好太行故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基地。结合新时代特征,深入研究探索太行山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继承弘扬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万众一心、敢于胜利,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太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