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教育在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运用

2022-04-11 21:55:59郭柯君
速读·中旬 2022年2期
关键词:审美教育高职院校

郭柯君

◆摘  要:本文将探讨审美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学之间的密切联系,基于当前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存在的审美教育意识缺失、教育内容单调、教育方法落后问题,提出几点优化对策,旨在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审美教育

一、引言

从当前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来看,与审美教育的融合仍然不够紧密,难以达成既定教学目标。需要继续加大教学研究和创新力度,挖掘二者关联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的对学生加以熏陶,开拓学生的眼界,促使学生更好的感知美,由衷的欣赏美,最终形成创造美好事物的能力,从而为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长效开展及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给予有力保障。

二、审美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关系

为了更加全面透彻的理解审美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学之间的关系,要从教育目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上进行剖析。首先,汉语言文学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具的学科,包含有大量语言和意境优美的文章,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帮助学生领略汉语言的独特魅力,学会运用汉语言知识,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开来,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审美素质,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其次,在新时期,汉语言文学教学和审美教育都要应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二者的有机融合可使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感染力和渗透力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受到巨大冲击,脑海中不由自主的浮现历史画卷,产生了更多奇思妙想,迫切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交流频繁,学生获得了丰富的学习体验,对汉语言文学课程抱以强烈期待之情。

最后,教材是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通过赏析古诗词、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哪些字、词、句用的比较巧妙,学会从语言之美挖掘文章蕴含的深厚情感,体验字里行间创建的独特意境。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帮助学生建构完善的审美理论体系,学生会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获得知识、能力、素质的稳步提升,真正成为全面发展的有志之才。

三、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运用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

审美教育在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教师严格按照教材讲解知识,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观察生活,学生对美的感知力较弱,审美素质远远达不到市场对人才的标准要求,发展前景堪忧。具体而言,汉语言文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以下几点:

1.审美教育意识缺失

教学理念的滞后性是制约审美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学有效融合的关键因素,任课教师通常对审美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自身审美教育水平不高,将主要精力放在教材内容的赏析上,忽视对学生审美思维的培养。汉语言文学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教师讲、学生听的景象,枯燥的课堂氛围无法吸引学生的视线,导致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被分散,对文章情感的体会不深,很难形成情感共鸣,学过的知识很快就会遗忘。正是因为不能很好的感知美,学生缺乏创造美的动力和热情,自主学习意识较为匮乏,对汉语言文学知识一知半解,难以准确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所以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和审美教育流于形式的现象屡见不鲜,语文核心素质和审美素质的培养目标迟迟无法实现。

2.审美教育内容单调

现阶段,汉语言文学教学与审美教育在教学内容上相互脱节,汉语言文学教材中关于审美教育的素材不足,审美教育内容过于浅显,缺乏层次性和关联性,无法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清晰的审美理论体系,极大的影响了教师和学生对审美教育的重视程度,汉语言文学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再加上汉语言文学教材中的文章创作时间距离今天较为久远,成长于信息时代的大学生每天接收的信息不计其数,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不大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很难在学生心里掀起波澜,学生的学习态度过于被动,机械式的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无暇挖掘文章中的情感内涵,认真仔细的品读优美词句,对于学生汉语言文学知识应用能力及审美素质的提高造成了阻碍。

3.审美教育方法落后

一直以来,课堂是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的主阵地,学生在课下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却很少花费时间研究汉语言文学知识,教师也很少布置课后作业,检验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试图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殊不知这种做法只会让宝贵的校园学习时光被白白浪费,学生真正在课堂上的收获比较有限,教师只是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简单带过,高职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陷入了尴尬境地。新媒体时代下,汉语言文学课程的任课教师应该积极利用互联网交流软件与学生沟通,拓展汉语言文学教学阵地,紧密融入审美教育,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审美素质的协同提升。

四、审美教育在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优化对策

针对上文中关于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缺失问题的研究,现提出教学改革的可行建议:

1.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

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如果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点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的注意力会处于高度集中状态,思维更加活跃,还能牢固记忆知识内容,教学效率和质量相对更高。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想方设法的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审美教育的融入是一个创新思路。营造轻松的、开放式的教学氛围,从新颖的角度分析文章,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会使学生的情绪更加放松,不知不觉受到引导,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积极思考自己是否赞同这一观点,对他人观点进行肯定或驳斥要有充足论据,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生将掌握更多知识,看到了自己的进步,自信心和成就感油然而生。

新媒体的应用给师生交流创建了平台,教师要利用QQ、微信等交流工具布置預习任务和课后作业,将教学课件发布在QQ群、微信群上,及时提醒学生观看,让学生对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有大致了解。课堂上教师可以由浅入深的抛出多个问题,包括文章创作背景、主要内容、情感变化、喜欢的词句等,促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汉语言文学教学中,产生个性化的见解。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同一人物、事物、景物,丰富教学内容,用课外书籍、生活实例、互联网信息等作为补充,拓宽学生的视野。课堂讨论气氛空前热烈,学生在欣赏汉语言文学作品时将侃侃而谈,对汉语言文学的研究会延伸到课下,从中享受到无与伦比的乐趣。

2.提炼汉字美

语言是由无数汉字按照一定规律组合而成的,每个汉字在语言表达中都具有不可或缺性,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之所以能够传承至今,汉字功不可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以汉字为切入点开展审美教育,将汉字之美呈现在学生面前,利于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许多汉字具有深刻的内涵,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深深陷入到某种意境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以“美”字为例,这是一个会意字,最早出现于商朝,一个人戴着类似羽毛的繁复头饰,其他人觉得很美丽,由此诞生了“美”。而在《说文解字》中有着另一种解读,将美看成两个部分,羊和大,羊肉非常鲜美,所以出现了“美”字。还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查资料,说一说他们对“美”的理解,哪些汉语言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关于美的句子,藉此契机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力。从不同角度解读汉字,传递传统文化知识,给学生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学生愈发喜欢畅所欲言、不受束缚的感觉,再加上教师的适时引导,会使审美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融合渗透更为紧密。

3.深挖语言美

古代文人墨客应用简洁精炼的语言向人们呈现了精彩纷呈的画卷,他们对语言的应用可谓炉火纯青,细细咀嚼语言之美,挖掘汉语言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学生的审美素质将显著提高。生活中处处不乏美好的景色,形容美丽的风景有着各种各样的方式,恰恰能够检验一个人的文学素养。比如说,太阳即将落山,天地逐渐变暗,看到绚烂的晚霞,一只鸭子从水面飞向远方,微风吹过,秋水泛起涟漪,强烈的明暗对比让人有感而发,想要表达对美景的喜爱之情,试问你会如何进行描述。王勃所作《滕王阁序》中正好有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通过对语言之美的品读,引导学生挖掘色彩美、虚实美、空间美,视线从落霞、孤鹜、秋水、天空上依次飘过,对孤鹜想要飞去的远方产生无限遐想,那里是否是作者心之所向?经过赏析学生对汉语言的应用有了全新的认识,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学会用语言表达情感,学生的言语更加真挚,作文的字里行间也会充满真情实感,可见审美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之大。

4.品味情感美

汉语言文学作品寄托了作者的浓烈情感,他们在看到美丽风景时心潮澎湃,在颠沛流离时茫然四顾,在思念亲人爱人时愁肠百转,这些场景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灵感,他们尝试用汉语言文学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所以教师要带领学生品位文章的情感之美,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如在讲解“南宋文学”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爱国诗人要属陆游和辛弃疾,他们都有满腔的报国理想,陆游写道:“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战死士所有,耻复受妻孥!”辛弃疾则说“试手补天裂”,也有对当时主和派的不满和讽刺,如“和戎自古非长策”、“剩水残山无态度”等。因为生活经历和自身情感的差异,他们对劳动人民的态度也有不同,陆游写了大量同情劳动人民的诗歌,而辛弃疾创作的文学作品很少触及农民的现实生活。在学习汉语言文学作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作品中的情感,这会帮助学生更加快速的掌握作品内容,系统性的训练之后,学生会获得审美鉴赏能力的稳步提升。

5.借助想象美

学生是有着不同生活经验的独立个体,他们在面对同一部汉语言文学作品的时候,也会根据自身经验得出不同的审美体验。因而教师不要强行将学生的审美禁锢在条条框框中,而是要鼓励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放飞想象,坚持自我,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相互分享体验,实现审美教育的全员性和个性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如学习古典名著《红楼梦》时,学生对于人物形象的解读就多种多样,有些学生认为:“一僧一道着实可恨,明明知道英莲会被拐导致家破人亡,不但不阻止,反而为了度化甄士隐,眼睁睁看着悲剧发生。”有些学生认为:“贾宝玉对于女孩子的好,太过肤浅,平安无事时打闹玩乐,发生变故时束手无策,是金钏、晴雯走向消亡的推手,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个渣男。”这些都是学生从自身经历和阅读体验出发而得出的观点,教师要对其给予肯定,并引导学生一起讨论,进而帮助学生梳理思想脉络,提升审美能力。

五、结语

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带领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汉语言文学殿堂,尽情感受汉语言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从汉字、语言、情感中挖掘作品中蕴含的审美元素,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从不同角度对人物进行分析,分享自己的想法,汉语言文学课堂充满了欢笑和趣味,学生的审美素质得到了有效培育,从而实现全面化、个性化、现代化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王钊.新媒体背景下高职语文教育教学中创新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12).

[2]杜苁蓉.高职高专院校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與探索[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8(04).

[3]张黎黎.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与人文教育的融合[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08).

[4]梁星全,覃翠萍.高职院校中文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7(02).

[5]蔡羽.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04).

猜你喜欢
审美教育高职院校
高校摄影公选课与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浅谈
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5:22:33
审美教育有效传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研究
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5:08:57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6:59:09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体育时空(2016年9期)2016-11-10 21:03:10
浅析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之社会艺术功能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8:49:08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05:08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9:13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0:47:48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8:21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