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君兰
◆摘 要:对于道德与法治科任教师而言,如何构建道德与法治课堂,必须要关注学生的道德素养与法治观念的培养,从道德素养与法治观念的培养角度出发,设计道德与法治课堂,引入道德品职教育和法治教育内容,体现出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培养要求。基于此,本文就从核心素养理念出发,深入探讨小学到的法治额课堂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教育;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一、引言
纵观我国的小学教学现状,不难发现核心素养的理念贯彻并不彻底,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也不例外,教学效果不太理想。究其原因,其中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大部分的教师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导致不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或者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意义与价值认识不清。对此,本文就深入解析其中深意。
二、核心素养理念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关系分析
要知道,小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理念要求,不仅仅包含学科内容,更注重在学科教育过程中,挖掘学科知识点其中的内涵价值和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培养学生,塑造学生。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更注重小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关注学生的能力与素养的整体提升,重视小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的发展。
三、核心素养培养理念要求下,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具体策略探索
1.积极沟通了解,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
教学态度严肃刻板,课堂上疏于沟通互动,课堂氛围枯燥乏味,教学培养以成绩作为单一培养目标,导致核心素养培养成为空口号,核心素养发展落实陷入僵局等等,都已经成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痼疾。对此,在课堂上,教师需要更注重课堂的沟通交流的互动促进,以更好的师生互动氛围的建设,促进良好的、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的建设,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发展提供重组养分的土壤。
师生互动,教师必须要消除课堂的隔阂,对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构建中存在的弊端,要清晰的了解,并进行积极的解决和完善处理,与学生积极交流,亲切沟通,全面了解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需求,结合小学生的学情特点,以及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基础,制订更加人性化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案,落实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在针对性的锻炼和强化中,提高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水平。
2.渗透生活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习惯
生活,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根本来源,也是道德与法治的教育目标,更是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的终极目标。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的引入健康生活素材,渗透生活教育,将生活元素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构建的基础组成部分,利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学生的生活认知和能力素养。在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健无不涉及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可以说,小学生的现实生活于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是息息相关的,而核心素养培养,又是道德与法治课程落实于小学生的现实生活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构件中,教师需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入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案例和素材,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活化元素,渗透一些实际生活案例,带领学生回归生活本质,使小学生在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中,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体验中,提高道德与法治理解和感悟,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养与法治意识。例如在学习《变废为宝有妙招》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一些案例,利用易拉罐、旧纸箱、瓦楞纸壳、塑料瓶、一次性植被、废弃塑料袋、旧瓶盖等,开展生活实践,组织变废为宝的课堂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用瓦楞纸壳做一些手工立体作品,引导小学生小组合作,一起思考如何变废为宝,一起动手制作小玩具,既能锻炼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小学生的合作能力,还能够有效的向小学生渗透关于废物回收利用等环保理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
3.结合法治案例,树立学生的法治观念
综合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来看,其中包含非常多的与法治观念有关的内容,如“选举产生班委会”、“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知法守法、依法维权”、“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但是,纵观这些知识点,可以发现其都有一个共同特性,就是概念性较强,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难度和理解压力较大。对此,传统教学模式选择了“填鸭式”的教学手段,采取强行灌输的教学方法,导致小学生的思想负担过重,学习压力大,继而造成小学生产生抵触心理,教学效果反而不佳。對此,在现代化的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之下,教师必须要对该教学弊端进行改善,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合理采取教学手段,灵活选取恰当的方法,开展法制教学,或选择相关法治案例开展警示教育活动,或利用多媒体结合案例视频进行深刻的新闻案例教育,或构建模拟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情景教育……如此,既能够提高学生的法治学习积极性,还能够拓展学生的法治视野,使小学生更深刻的感受到法治的影响力,提高法治观念。同时,还能够降低法治学习难度,培养小学生的法治知识运用意识,并培养小学生正确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品质。
例如在学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对于公民到底有哪些基本权利,如果教师只是简单的告诉学生“监督权”、“选举权”等,学生的认知是比较抽象的,理解也是比较模糊的。但是,如果教师能够以班级班委会的选举为例,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公民的选举权,学生很容易就能够理解“选举权”的概念了。除此之外,还有如“监督权”,小学生甚至认为“监督权”离自己很远。但是,经过教师多个案例,如信访案例、举报案例、检举案例等的演示,小学生很轻而易举就明白了监督权的概念。并且,在具体的案例演示中,小学生还能够更清晰地掌握公民的基本权利的行使方法,为小学生的法治观念的培养以及法制生活提供了更为科学有效的指导。
四、结语
综上所述,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核心素养的主要素养要求,是小学生建设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必备素养。因此,在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在具体的教学任务完成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教学内容,落实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开展更为深刻的道德与法治培养教育,不断提高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吴兰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0(24):1.
[2]刘艳华.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践[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