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懿
为进一步加强村集体“三资”管理的监督,去年以来,眉山市彭山区纪委监委经过充分调研,在全区选择了6个“三资”规模较大、人口数量较多、信访举报较多的重点村社开展提级监督试点工作,有效破解基层监督力量薄弱、上级监督滞后等问题,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基础。
基层“三资”管理亟须规范
“两项改革”后,行政村数量减少,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更为集中,在资产处置上存在难点。一方面,村组集体土地、果园、生产用房、组织阵地等闲置情况较为普遍,有的遗留问题较多,权属性质、实施主体等方面都需要精准界定。另一方面,“三资”管理方面的政策制度仍有空白。由于村(居)委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不具备政府采购主体资格,“三资”均是由各乡镇自行管理,缺乏较规范的管理制度,隐患较大。
其次,镇(街道)财政所人员流动频繁,专业素养参差不齐。根据“三资”管理办法规定,“三资”管理实行委托代理制,需配备专职代理会计。但现实中,乡镇财务专业人员较少,资金使用及财务管理往往不够规范。
此外,监督力量没跟上,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普遍缺乏专业财务知识,监督手段有限,监督力量相对薄弱。
以上问题共同导致了农村集体“三资”制度不完善、运作不规范等现象的发生,解决这些问题迫在眉睫。
三方面入手,强化提级监督
围绕以上问题,彭山区把好统筹之舵,着眼“提级”压责任。扣紧工作链,组建相关职能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村集体“三资”提级监督工作小组,先后5次集体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扣紧责任链,制发村集体“三资”监管责任清单,构建区镇村三级协调联动监管机制。对试点村财政性资金拨付实行提级审核签字;对于村集体资产资源的处置,则经法定程序后由镇(街道)组织招投标。扣紧考核链,制定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考核方案,将提级监督试点工作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并明确牵头区领导、牵头部门。
织密监督之网,紧盯“小微”强整治。突出职能监督,相关职能部门牵头对各村(社区)“三资”情况进行清理盘点、分类登记造册,督促整改村集体“三资”管理方面问题;突出群众监督,各试点村在做好村务公开栏公开的基础上,同时通过多种网络渠道向群众公开支出;突出科技监督,将全区“三资”信息平台升级为“三资”信息化支付平台,对重大村级财务数据进行重点监管,促进“三资”管理数据化、电子化、标准化。
强化治理之效,聚焦“关键”出重拳。开展重点整治,紧盯“重点人”,建立试点村党组织书记廉政档案;紧盯“重点事”,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试点村集体“三资”管理情况、干部作风建设等开展监督检查;强化线索处置,针对上级监督滞后的问题,探索问题线索直报机制,试点村纪检组织和村务监督委员会发现问题后,可直报区纪委;完善管理制度,聚焦村党组织书记监督乏力、村级闲置资产管理不到位等突出问题,督促建立完善《彭山区村党组织书记监督管理办法(试行)》《村级闲置办公阵地处置有关规定》等制度规定7个。
提级监督提升监督质效
依托区镇村三级协调联动监管机制,去年以来,彭山区纪委监委对试点村集体“三资”管理情况、干部作风建设等开展监督检查,督促整改问题28个;紧盯“重点问题”,统筹全区51个村(社区)纪检组织开展交叉检查19次,查纠问题72个,着力破解熟人监督难、监督力量薄弱等问题。
突出职能监督,彭山区纪委监委督促相关职能部门牵头对各村(社区)“三资”情况进行清理盘点、分类登记造册,录入清产核资系统的农村经济组织1323个,资金5.47亿元;督促整改村集体“三资”管理方面问题7个、村(居)務公开不到位问题38个;专项审计村(社区)2个,发现问题5个。
此外,彭山区纪委监委还加大查处力度,委机关案管室、信访室对村集体“三资”领域问题线索、信访举报进行梳理分析,建立专项台账,并加大直查直办、督查督办力度,发现提级办理试点村“一把手”问题线索3条,党纪处分2人,组织处理1人。
做实基层监督,夯实基层监督力量是关键。为从根本上杜绝类似问题,彭山区纪委监委深入推进纪检监察职能向基层延伸,在各镇(街道)配齐“三专两兼”纪检监察干部,在全区成立村级纪检组织51个,选配村级纪检干部143人,镇村两级监督力量显著增强。(作者系眉山市彭山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