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音乐教育资源的建设与探究

2022-04-11 10:59叶然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素质教育互联网+

叶然

【摘 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改革带来了希望,本文探讨如何依托课程标准进行学科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并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案例解读。

【关键词】教育资源 “互联网+” 素质教育

一、小学音乐教育资源现状

传统的音乐课堂上主要使用教材与教师课前准备的教具,以及实物乐器,通过教唱、模仿与练习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音乐知识和歌曲。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音乐课堂中逐渐出现了视频、声音与动画等多媒体素材,这些素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一些难以掌握的乐理知识提供了更加直观与简便的教学方法。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就明确指出,要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开启智能时代教育。过去,我们只是将知识的资源数字化、平面资源的立体化,但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应该强调基于互联网的大资源观,不仅要建立知识之间的关系,也要充实学生的头脑。2021年,江苏教师教育平台推进的信息技术2.0的相关内容,其中笔者印象最深刻的是A13课例。结合音乐学科,笔者选取《好月亮你走的这样静悄悄》为课例,制作了有关如何在演示文稿里添加歌曲旋律线的视频,这项技能在笔者今后的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運用。

随着“互联网+”概念不断深入人心,平台与软件的概念也随之深入一线教学,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感知音乐,提升自己的素养。第一,互联网中有海量的音乐资源。目前,中小学音乐教师们使用较多的网站有中小学音乐教育网、小学音乐网、教师听课网、小学教师网等。第二,教育资源的多样性让课堂更加形象生动。音乐教学不是简单地重复与模仿,因为音乐鉴赏本身就是见仁见智、百花齐放的。利用互联网中的各种音乐练习软件,如库乐队、随身谱、练耳大师、寻谱坊等众多国内外优秀软件,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音乐。第三,互联网的应用可以让音乐课堂打破教室的限制。在音乐课程标准中,着重突出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通过训练学生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以及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音乐的欣赏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其在真善美的艺术世界里陶冶情操。教师利用网络空间组织兴趣小组,分享课本以外的音乐知识,通过虚拟现实等技术,可以让学生在家欣赏世界知名乐团的演奏等。第四,互联网平台的应用让翻转课堂成为可能。在很多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混合教学模式应用在各种学科中,但是在音乐课堂中使用翻转课堂则很少出现,或者说更多的是在高中音乐课中有所应用,但其在小学音乐课堂也同样适用。在传授新课之前,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前置作业,让学生先行学习与课程相关的乐理知识,或者先行对相关的乐曲进行欣赏,这样就有利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二、小学音乐教育资源建设途径

教育资源的建设途径分为自建与第三方购买两种方式。首先是音乐教育资源的自建。自建既可以是教师自己根据教学需要来组织教学用的素材,也可以是一个教研组或是某一区域内的音乐教师联盟,根据课程标准,有计划、有步骤、有分工地制作一系列的教学资源,然后对这些教育资源进行共享与更新。该种自建方式首先需要有教学专家对资源体系进行设计,区分出某一册书中各个单元、各节课的重难点以及学生在知识掌握上的易错点,然后由团队中的教师进行任务分配,继而进行资源的制作与开发。以本校所在区域为例,我们选用的是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义务教育音乐教科书,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教研组结合学校的特色课程,对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中各项的描述进行一级范围与二级范围划分(见下表)。

经过多轮讨论,我们建立了符合本校特色的一套音乐教学资源框架,在上述框架中,仍旧以课标中倡导的三维目标为导向,而在二级范围里,我们通过戏剧、民谣与乐器的体验与模仿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审美能力的培养。同时通过数字音乐的研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音乐基础知识中音乐要素的概念。

例如,在音乐四年级上册《跳柴歌》一课中,教师通过介绍歌曲背景,让学生知道“跳柴”其实是黎族民间流行的一种音乐游戏,这个“柴”就是一根竹竿,两人分别拿住竹竿的两头,然后进行有节奏的敲击,跳的人按照一定的节奏步伐,在竹竿中间来回地跳跃。通过欣赏,了解它的艺术特征,学生对我国优秀民族民间音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通过跳竹竿的律动,体会民俗活动的趣味,感受黎族歌舞热情欢快的情绪与音乐语言特色。教师在制作该课的教学资源时,主要选择的是微视频的方式。笔者先对网络上下载的有关“跳柴”的视频进行编辑,并在片头加入有关“跳柴”的文字介绍,在视频最后列出了三个需要学生思考的小问题,作为下节课上课时向学生们介绍的重点:①你了解黎族吗?②你能找到相似的乐句吗?③你想跟着歌曲一起学跳柴吗?在教唱歌曲之前,学生通过“跳柴”的视频资料,很直观地学习跳柴的步伐,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学生积极参与跳竹竿活动,能跟着音乐准确地开合竹竿,掌握跳竿的基本技巧,在参与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同时,自然而然地掌握了歌曲的节奏韵律。在之后的学习歌曲环节,由于学生之前已经对歌曲很熟悉了,所以在复听一遍歌曲之后,很轻松地找到一二乐句、三四乐句开头相同、结尾不同的规律,教师给出答案——同头异尾,从而加深学生对此创作手法的理解。

接下来是对音乐教育资源的他建。资源他建指通过以委托开发或购买服务等方式,合理合法使用目前社会上已有的优质资源。例如,南京市电教馆“金陵微校”平台将近五年所有微课竞赛活动中的获奖作品经过归纳整理,全部按照知识树的形式存放于平台之上,所有教师可以登录平台后找到自己需要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同时,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等教材编写单位也会为不同版本的教材配套相应的教育资源,甚至可以根据某一区域的要求,进行个性化开发。学校以打击乐社团为依托,打造校园文化,将音乐美育根植于学生的学习环境中,如在四年级上册《花儿与少年》一课中,笔者从乐曲的三个段落出发,让学生分段欣赏。第一段主旋律,笔者先让学生进行哼唱,再结合书上的声势动作为乐曲伴奏,感受第一乐段的情绪与2/4的节拍强弱(乐曲第一小节第一拍跺脚两次,第二拍左右腿交替拍击,第二小节第一拍拍手两次,第二小节弹指一次,后面的小节重复动作)。在聆听第二段落的时候,笔者提醒学生注意体会乐曲中拍号和情绪的变化(从2/4变成了3/4)。在分小组选择合适打击乐器体验探究的时候,笔者选择了学校打击乐社团的中国鼓,让学生运用鼓面、鼓边,分别敲击出3/4的强弱规律“强弱弱”。除了中国鼓,还有双响筒、三角铁等打击的加入,学生在课堂中,就模拟了一次小型的打击乐团的演出。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3/4拍的节奏感、韵律感,同时也培养了相互协作的能力。聆听乐曲第三部分的时候,学生很自然地听出来,乐曲重复的是第一部分的旋律,并且可以跟着乐曲,自主设计动作跳一跳。学校还邀请了多名音乐名家到校来指导,如国家一级演员奚文,她目前就是学校的常驻打击乐社团指导教师。这就为音乐教育资源的他建提供了良性循环的发展平台。通过“专家指导—教师实践—迭代开发”这样一条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验证理论的路径,有利于音乐教育资源的开发建设。

三、结语

当前,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教育教学的变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音乐学科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如何在海量的教育资源中去伪存真,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正确选择资源种类,以及如何将简单的资源引用过渡到音乐课堂教学的变革,都是每位教师要好好思考的问题。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素质教育互联网+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
“五老”是金钱买不到的优质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