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初中地理减负提质的策略探究

2022-04-10 02:02黄清华
民族文汇 2022年8期
关键词:减负提质双减政策初中地理

黄清华

摘 要: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是我国目前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以消除部分家长对因“减负”而造成教学质量下降的忧虑,是我们中小学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本文就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 “减负提质”谈一点粗浅认识。

关键词:双减政策  初中地理  减负提质

初中地理作为非中考科目,不论是课时量还是学生及家长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及语数外等主要学科。但是作为初中毕业会考科目,又是闭卷考试,又有其重要性。在减负的大背景下,我们要如何将地理知识教授给学生,同时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有所得,取得理想的毕业考试成绩,就成为我们初中地理教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打好这场艰巨的攻坚战呢?下面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理顺知识结构,构建知识体系

综合性是地理学科突出的特征之一,初中地理教材就像一棵躯干粗壮、枝繁叶茂的大树,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把教材零散、复杂、枯燥、抽象的地理知识理顺成知识结构体系,这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从整体上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框架,便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收敛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初中区域地理的内容,基本上是由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部分构成,而自然地理一般由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土壤、植被、自然资源、自然灾害等自然地理要素构成,人文地理一般由农业、工业、交通、城市、人口等人文地理要素构成,学生一旦掌握了区域地理知识结构,分析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就顺理成章了,但每个区域不可能面面俱到,每个要素都详细地去分析,要抓住最能体现该区域特征的几个要素去分析,并与其他区域进行对比,从而归纳得出不同区域的突出特征。我在初中区域地理的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模式是:理顺知识结构—示范教学—学生模仿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如开始学习初中区域地理时,首先指导学生理顺初中区域地理知识结构,然后以某个国家或地区为例开展示范教学,当学习第二个国家或地区时,指导学生模仿学习,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以后的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学,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讨论、答辩、竞赛、介绍会等形式进行,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益。

二、构建心理地图,发展地图思维

地理心图是指各类地图在头脑中的储存与再现,即所谓的“胸有成图”,当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可观可感的地图表象时,学生便会把课堂中及在报纸、电视、网络中接受到的各种地理信息通过地理心图储存起来,在头脑中建立巨大的地理信息库,便可进行各种地图表象思维,即形成地图思维,为学生快速、牢固地记忆地理知识,分析各种地理问题及进行地理实践与创新创造了有利条件。

要帮助学生构建地理心图,发展地图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开展读图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读图、记图、用图、绘图,并进行图文转换学习。

例如,上课伊始,教师要启发学生对地图表象进行强烈的刺激及充分感知,使学生对地图的轮廓、形状及特点有深刻的第一印象,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片刻,试着回忆、重现地图,在与实际地图校对,如此重复,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较清晰、准确的地图表象,初步构建地理心图,为发展学生的地图思维打下基础。当学生“胸有成图”后,教师接着启发学生利用地图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揭示地理事物的本质,预测其发展及变化趋势,然后启发学生通过地图发现新的地理问题,探求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当学生将本节课学习的地理知识在地图上归纳、概括、提炼,浓缩成一幅地图,并以最快的速度将此幅地图“印”在脑海中,则形成了一幅完整的心理地图。最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绘图、说图比赛,使本节课的知识在心理地图上得以巩固与深化,如此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地启发学生通过地图把问题引向深入,使学生的心理地图内容变得丰富多彩,从而培养学生的地图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

三、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建立“生本”学习模式

随着科学教育观的践行,课堂逐步转向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服务,教师主导,为学生创造学习条件,铺垫基础知识;学生主体,主动学习,自主发展,个性与共性齐头并进。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要改变过去“满堂灌”等模式,逐步建立起以学生为本的“生本”学习模式。

1、互动式学习模式。所谓互动,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这样最容易建立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这是有效减轻内在负担,挖掘和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2、体验式学习模式。纸上得来终觉浅,通过亲身的体验获得知识,深刻、牢固、高效。因此,适时、适当创设机会,让学生走出课堂积极实践探索。例如:讲到农业时,安排学生走出课堂,到室外观察当地适合种植的农作物;讲到交通时,安排学生到火车站、飞机场、汽车站等考察,并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出行实践,分析总结不同运输方式的优缺点;讲到天气时,引导学生回忆自己遇到不同天气时的感受,总结天气变化对人类的影响。这样的体验,不但掌握了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有些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无法通过亲身体验,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强大的模拟演示功能,给学生直观演示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空间和时间演变过程,如大陆漂移的过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和相互张裂的过程,火山噴发、地震、滑坡、泥石流、台风、暴雨、洪涝等的发生演变过程等等,这样的模拟演示,变静为动、化虚为实,一方面可以为学生创设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与动力,减轻学生沉重的心理负担,另一方面,可萌发学生的创造智慧与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竞赛式学习模式。所谓竞赛式模式,就是通过学习成果评比、知识竞赛、抢答、辩论赛等形式,组织地理教学,让学生在快乐中享受成功,在成功中激发学习热情和斗志。

综上所述,地理课堂是减负提质的最主要阵地,

只有科学处理教学内容,切实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立足学生能力培养,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真正减轻学生心理负担和课业负担,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才能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

猜你喜欢
减负提质双减政策初中地理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心灵之窗
转变教学行为 落实“减负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