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微 陈璐璐 何旭
输血是临床治疗疾病的主要方式之一,例如贫血、因各种原因导致大量失血及部分急危重症患者,通过及时的输血,能够维持患者体内血液需求,从而挽救患者生命。然而,有效的输血虽然可以达到救治的目的,但若输血不当,不仅会引发溶血、过敏等诸多不良反应,严重者还可危及生命。故而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对保障患者输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不规则抗体是指除ABO血型系统之外的抗体类型,通过检查能够准确及时的找出血液中的不规则抗体,从而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输血类型,并减少输血造成的溶血、排斥反应,避免意外发生[1]。基于此,本研究对在本院进行输血治疗的535例患者进行了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查,同时分析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及类型,旨在提高输血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为临床输血治疗提供指导,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2月在本院进行输血治疗的53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07例,女228例,年龄10~87岁,平均(48.63±8.85)岁;输血史:有344例,无191例;228例女性患者中,有妊娠史者135例,无妊娠史者93例。所有患者输血前经检查均符合输血适应证,且对本次研究内容悉知,自愿参与研究,排除凝血功能异常、传染病、精神意识异常以及临床资料缺失、本研究认为不适合加入研究者。
患者入院后,嘱咐患者注意休息,在输血前抽取患者静脉血5 mL,置于EDTA抗凝管中,混匀,放入37℃的恒温水中10 min后进行离心处理,离心率为3 600 r/min,离心5 min,取出上层血清,置于微柱凝胶管中,同时标记好患者信息及抗体筛选细胞编号。然后在微柱凝胶管中加入患者血液10 μL、血清和筛选细胞试剂各50 μL,放入孵育箱,设置温度为37℃,10 min后取出进行离心处理,2 500 r/min离心5 min,观察红细胞形态变化。
不规则抗体判断标准[2]:阳性:红细胞悬浮在管腔表面或中间;阴性:红细胞沉积在管腔底部。
(1)观察535例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2)观察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的主要类型;(3)观察患者输血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主要包括溶血、过敏、发热、细菌污染等。
将研究获得数据录入Excel数据库,运用SPSS 19.0软件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检验结果显示,535例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3.18%(17/535)。男性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0.98%(3/307),女性为6.14%(14/228),其中有妊娠史者阳性率为8.89%(12/135),无妊娠史者阳性率为2.15%(2/93);患者中有输血史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4.36%(15/344),无输血史者为1.05%(2/191)。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
表1 535例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分析
17例不规则抗体患者中,抗-C型2例(11.76%),抗-D型3例(17.65%),抗-E型5例(29.41%),抗-M型6例(35.29%),非特异性抗体1例(5.88%)。其中以抗-E型、抗-M型占比最多,见表2。
表2 17例患者不规则抗体类型分析
经不规则抗体检验后,对所有患者进行输血治疗,输血后观察到患者中出现2例不良输血反应,占比0.37%,其中过敏和发热各1例。经对应治疗后好转,不影响患者治疗,见表3。
表3 535例患者不良输血反应发生率分析
发热、过敏、溶血、细菌污染等是输血中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3-5]。(1)发热反应。发热反应是输血中最常见的反应,发生率为2.9%,占输血总反应率的52.1%[6]。同时部分患者还可伴有寒战、体虚、恶心呕吐等症状,体温可高至40℃,症状持续1~2 h后缓解。病情较轻者,可通过减缓输血速度来缓解症状;病情较为严重者则需即时停止输血,并对症处理,如给予解热镇痛药和抗过敏药,如异丙嗪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以确保患者生命安全。(2)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发生率为3%,占输血总反应率的42.6%[7]。引发过敏反应的因素众多,例如过敏体质患者、输注血液中含有致敏物质等。轻度过敏者可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等症状,中度者可出现血管性水肿,重度者可出现喉头水肿、呼吸困难,更为严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因此,当出现过敏反应时应立即减慢血液输注速度,或停止输血,并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症状,做好应急准备。(3)溶血反应。溶血反应为输血中最严重的反应,好发于女性(37%)。溶血反应出现的原因有:输入异型血或变质血液,或导致细胞pH变化,破坏红细胞导致溶血反应。溶血反应可导致患者出现头痛头晕、胸闷、黄疸、血红蛋白尿等症状,同时随着血液输注量的增加,患者症状越发明显和严重,如不及时停止血液输注或处理不当,还可导致患者肾功能受损,甚至死亡。(4)细菌污染。输血细菌污染反应多由于采、输血器具消毒不严、采血或输血时无菌操作不规范以及血液保存不当等所致。反应的程度随细菌种类和毒性、输入的血量及受血者抵抗力而异,其症状一般为寒战、高热、烦躁、呼吸困难甚至休克等。轻者易被误认为发热反应而被忽视,重者可出现呼吸不畅,腹痛、腹泻,血压下降、脉细弱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休克、DIC和急肾衰而死亡。因此,在预防上,应严格遵守采血、输血规范,如发现血浆变色、混浊、混有凝块或沉淀时,应估计到有细菌污染的可能性。
除上述以外,还可导致环负荷过重、高血钾、氨血症酸碱失衡、低体温、紫瘢等不良输血反应,不仅不利于患者治疗,同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也会构成极大的威胁。因此,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非常关键。
人类的红细胞血型复杂且多,至今已发现有29中血型,270中左右的红细胞血型抗原,除了我们最常见的ABO血型外,还有诸多其他稀有血型,如RH、MNSs、Kidd等[8]。而不规则抗体是不仅可导致溶血等不良反应,同时也增加了血型配对的困难。就抗体本质而言,不规则抗体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IgG抗体,见于Rh、Kell、Kidd、Duffy、Luth、Ss系统;另一种是少见的IgM抗体,见于Lewis、P、MN等[9]。而多数不规则抗体是由输血、妊娠等所致,抗体类型多为IgG型,IgM抗体则在无明显的刺激因素下形成[10]。
虽然不规则抗体筛选阳性率仅为0.73%[11],但在输血过程中,不规则抗体阳性者输入相应抗原的血液后,则可破坏红细胞,引发溶血及其它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疗效,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2]。人体血型抗体中ABO血型系统的抗-A,抗-B属于IgM型,除此之外的则抗体则属于IgG型[13]。但传统的盐水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等只能够检测出ABO血型抗体,而无法检测到其他血型类型抗体[14]。因此,输血前做不规则抗体筛查非常重要。在输血前通过不规则抗体筛查,可以确认患者的血型,从而了解是否会增加溶血的机会,同时还可以了解血型中的很多亚型。在输血时医护人员可根据血型,在输血时可以选择相应的血型血液,以此避免不良输血性反应的发生,确保患者疗效和安全[15]。
本研究结果显示,535例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3.18%。男性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0.98%,女性为6.14%,其中有妊娠史者阳性率为8.89%,无妊娠史者阳性率为2.15%;患者中有输血史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4.36%,无输血史者为1.05%,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7例不规则抗体患者主要类型为抗-C型、抗-D型、抗-E型、抗-M型和非特异性抗体。其中以抗-E型(29.41%)、抗-M型(35.29%)占比最多。输血后观察到患者中出现2例不良输血反应,占比0.37%,其中过敏和发热各1例。经对应治疗后好转,不影响患者治疗。由此可见,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验,既能够明确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类型,同时还能够减少不良输血性反应发生,有助于提高患者输血疗效及患者输血安全性。
综上所述,对需要输血患者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验,既能够规避输血不良反应及其他意外发生,提高输血安全性,同时也能够提高患者输血疗效,对提高患者预后和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