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宙曦 曾志昌 林东淦
肺部磨玻璃结节(ground glass nodules of lung,GGN)实际上指的是病变组织经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HRCT)诊断后,其影像学特征会表现为明显的云雾状、磨砂状的局限性片状阴影,由于阴影的密度比较大,支气管以及血管束的结构情况清晰地显示出来[1]。有研究数据表明[2],如果早期肺癌患者HRCT影像以GGN为主,则及时对患者实施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高达80%以上。所以,对于GGN患者,早期采用有效的诊断方式明确其病灶的良恶性性质,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改善患者的预后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3]。目前,临床上因手术或者病理诊断结果作为恶性GGN的诊断金标准,但是由于其属于一种有创检查,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患者的疼痛程度,并且危险性比较高,导致该检查方式临床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随着我国临床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诊断设备的不断升级,HRCT被广泛的应用在了对GGN患者的临床诊断中,这也为GGN的临床诊断带来了新的方向。本次研究选取了84例具有肺部磨玻璃结节CT征象的患者,对所有患者实施HRCT诊断,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并就HRCT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和分析。现将研究成果汇报如下。
从2019年10月—2020年11月在本院治疗的具有肺部磨玻璃结节CT征象的患者中随机选取8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1)符合肺部磨玻璃结节的诊断标准[4](肺部呈现出半透明状态,且出现边缘光滑的局灶性磨玻璃结节、病灶直径≤3 cm)且出现远处转移征象;(2)HRCT影像质量较好,不会对观察结果造成影响;(3)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2)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3)双肺内出现多发GGN。对其进行实施病理诊断,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将本组患者分为恶性组(41例)和良性组(43例),恶性组中男∶女=17∶24,最小年龄47岁,最大78岁,平均(61.52±9.83)岁,其中12例有肿瘤家族史,22例有吸烟史。良性组中男∶女=18∶25,最小年龄48岁,最大79岁,平均(61.89±9.77)岁,其中12例有肿瘤家族史,23例有吸烟史。本次研究经过了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观察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采用本院VCT机(生产企业:美国GE公司;型号:Light speed 64排)对患者实施扫描,首先对患者实施肺部常规CT扫描,调整患者体位为仰卧位,自患者肺底开始扫描,包括肺部全部区域及侧窝至胸壁部位,若存在可疑病灶部位则应用高分辨率CT实施二次扫描,以肺叶为主要扫描位置,对病灶区域进行重点扫描。若病灶涉及2个肺叶,则需要在对病灶位置胸膜进行扫描时同时扫描附件胸膜,设置扫描参数如下:扫描时间:1~3 s、重建层厚:1 mm、矩阵:1 024×1 024、重建间隔:0.5 mm、准直:0.625 mm×64。扫描结束后对涉及到的原始扫描数据进行收集,通过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等技术获得多个方位的病灶图像。应用Philips工作站进行扫描图像重建,窗位主要包括纵膈窗及肺窗。完成CT图像重建后,医生自矢状面、冠状面及斜面等多个角度进行并做分析,应用kingstar Winning Tview 2006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和分析。由两名以上具有丰富阅片经验的医师进行阅片。
比较两组CT征象特点。病灶大小的评估标准,以病灶最大层面上长短径的平均值为依据将病灶分为大、中、小3个级别,直径分别为3.0~3.5 cm、1.0~2.9 cm、0.5~0.9 cm,病灶形态方面,包括病灶的形状、边缘、病灶与周围肺组织之间的界面情况、病灶密度[根据GGN内部是否存在实质性组织将病灶密度分成了单纯型(pure ground-glass nodules of lung,pGGN)和混合型(mixed ground glass pulmonary nodule,mGGN)]、内部结构、病灶邻近结构的改变情况等。
灵敏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特异度=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100%;阳性预测值=真阳性/(真阳性+假阳性)×100%;阴性预测值=真阴性/(真阴性+假阴性)×100%[5]。当结节密度轻度增高,呈现为云雾状、单薄影,或者呈现为圆形,类似于磨砂玻璃一样则为阳性。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CT征象特征方面,两组病灶大小、病灶形状、空泡征、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及胸膜凹陷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与良性组相比较,恶性组分叶征、毛刺征更高且病灶界面比较毛糙,有明显的囊状透亮影,病灶密度大多为mGG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续)
表1 (续)
表1 两组患者CT征象特征比较[例(%)]
在结节影像对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面,与其他结节影像相比,分叶征的灵敏度最高,边缘毛糙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最高,囊状透亮影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最低,毛刺征特异度最低,密度阳性预测值最低,见表2。
表2 结节影像对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比较(%)
图1为右肺上叶良性结节mGGN,结节GGN内部密度欠均匀;图2为左肺上叶浸润性腺癌不规则mGGN,结节GGN边缘及内部可见多发囊状透亮影;图3为右肺上叶微浸润性腺癌pGGN,结节GGN内部可见均匀密度,结节GGN表面凹凸不平。
图1 右肺上叶良性结节mGGN
图2 左肺上叶浸润性腺癌不规则mGGN
图3 右肺上叶微浸润性腺癌pGGN
肺癌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其致死率较高。肺部磨玻璃结节其特点就是局部病灶密度较高,但是并不会对病灶周围的支气管以及血管结构造成遮挡[6]。由于肺部磨玻璃结节属于局部性病灶,所以主要表现为磨玻璃阴影[7]。目前临床上对此类患者的诊断主要以高分辨率CT影像学诊断技术为主,结果显示肺窗影像上的磨玻璃特点异常明显且呈现为明显的局部病灶[8]。GGN的发生与早期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所以临床上主要通过CT影像情况来早期明确肿瘤的性质[9]。
肺部磨玻璃结节主要指薄层CT上密度轻度增加并可见云雾状密度影,结节内部血管及支气管纹理可得到清晰显示。肺部磨玻璃病变属于基于密度改变的影像学表现形式,可能造成肺泡腔充气程度发生变化的相关因素均可导致CT影像上磨玻璃病变形成,大部分肺内磨玻璃病变均属于良性病变,肺磨玻璃结节主要指类圆形磨玻璃病变。
现阶段随着CT影像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为临床医生对肺部磨玻璃结节细节问题加强关注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同时也能够有效检出各种肺部问题,对于提高疾病检出率和确诊率有重要价值。国际医学会于2009年将传统支气管肺泡癌分为原位腺癌症、微浸润性癌症及浸润性癌症,将不典型性腺瘤样癌排除在外并将其归入浸润前病变范围内。当前,医学界将磨玻璃结节,特别是病灶性磨玻璃结节分为微浸润癌、浸润癌以及浸润前病变,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国内外标准仍不统一。肺磨玻璃结节具有较高的检出率,间质纤维化、局部出血、感染或者肿瘤均可检出GGN。不同于实性肺小结节,若GGN持续存在,则多表现为癌前病变或者早期肺腺癌。
本次研究中选取了84例GGN患者,经病理学诊断结果发现,43例为良性,41例为恶性,43例良性患者,通过对其实施HRCT诊断后发现,在CT征象特征方面,两组病灶大小、病灶形状、空泡征、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与良性组相比较,恶性组分叶征、毛刺征更加明显,且病灶界面比较毛糙,有明显的囊状透亮影,病灶密度大多为mGG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3例良性患者中,有6例(13.95%)患者出现了分叶征,而41例恶性GGN患者中,有36例(87.80%)患者出现了分叶征。而在病灶毛刺征方面,良性组和恶性组中分别有11例(25.58%)和30例(73.17%),进一步提示,对肺部磨玻璃结节的良恶性性质进行诊断时,分叶征和毛刺征的诊断价值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与黄礼明[10]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也可以认为高分辨率CT诊断结果中如果出现分叶征和毛刺针,则提示恶性肿瘤的几率比较高。另外,在病灶的密度指标方面,临床工作人员根据GNN中是否含有实性成分将肿瘤的病灶密度分成了pGGN和mGGN,临床诊断人员也根据病灶的密度指标对肿瘤周期进行判断,即GGN中的实性成分占比越多,则提示病灶密度越高,此时提示患者为恶性肿瘤的几率越高[11];在囊状透亮影方面,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良性组和恶性组中分别有5例(11.63%)和18例(43.90%),这与袁玉红等[12]的研究结果一致,提示囊状透亮影在诊断GGN良恶性性质中也有着较高的价值。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与其他结节影像相比,分叶征的灵敏度最高,边缘毛糙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最高,囊状透亮影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最低,毛刺征特异度最低,密度阳性预测值最低。
综上所述,临床上对肺部磨玻璃结节患者实施诊断时,采用高分辨率CT诊断,能够为临床鉴别进行病情诊断提供重要参考,对于降低病情误诊率和漏诊率有一定的价值,同时还有助于临床对病灶良恶性进行鉴别,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较高,建议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