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效果提升路径探究

2022-04-08 03:03肖瑞仙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思政课思政院校

肖瑞仙

(昌吉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昌吉 831100)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方面肩负着神圣的职责[1]。当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面临着一些挑战与问题,如:学科理论性强、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学生兴趣点低、教学整体效果不理想等等。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就成了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部分高职院校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自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以来,高校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了,可依然有部分高职院校对思政课的核心引领作用认知不足。思政课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教学效果是潜移默化的,不像有些专业课立竿见影,它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才能体现出来。因而,一些高职院校更在乎与就业联系比较密切的专业课教学,思政课教学被边缘化的现象依然存在。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思政课仍然有合班授课的现象,学生人数较多、理论基础参差不齐,课堂管理和教学质量都会受到影响。

与高职院校的同仁交流时,发现一些学校的师资紧缺,思政教师普遍授课任务很重。有些教师每周要上20节课左右,还要承担班主任等工作,导致科研、学习交流的时间较少,教、学、研脱节现象严重。

(二)思政教师综合素质整体有待提高

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师普遍都是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这支队伍有着较高的理论素养,这为思政教学达到良好效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有些教师无法很好地将理论水平转化为教学能力的现象,上课时还是以教师传授书本知识为中心,鲜有师生互动,甚至出现了照本宣科的现象。在教学评教时,就有学生反映,个别思政教师上课的方式不是解释书本,就是讲解PPT,一味片面地传授知识,不考虑学生的获得感。照本宣科的授课方式,导致思政课更加枯燥乏味,学生直呼提不起学习兴趣等等。这种现象虽不普遍,但也启发我们去思考如何将理论性较强的教材体系转化为生动的教学体系,如何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模式,真正做到让思政课入脑入心。

部分思政教师组织实践教学的能力明显不足。调研过一些高职院校,发现很多实践教学都只是流于形式,学生参与更多的是为了完成实践教学作业,并未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随着网络教学的发展,网课的盛行,部分教师还无法娴熟掌握网络教学技术,如对学习通、钉钉授课的很多功能掌握不熟练,导致网课进行得不够顺利,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水平也成为了影响微时代思政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浙江大学代玉启老师指出,“面对教而不研、研而不教的恶性循环以及只言传而不身教、言行不一的负面现象,思政课教师应以亲身实践为中介要素实现研究-实践-教学的一体化,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等多方面打造‘有料’‘有味’‘有我’的思政课”[2]。总之,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提升,首先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合格的思政教师必须是与时俱进的,要不断学习,积极进行课改,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三)高职学生学习思政课的主动性普遍不高

近几年采访了很多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师,大家有一个共识,高职学生普遍不重视思政课的学习。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是作为公共课存在的,大多数学生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如专业课,部分学生甚至公开表示,只要不挂科,能顺利毕业就行。这就不难理解,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堂会出现玩手机、睡觉、做其他科目作业等现象。

高职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但在思政课的学习中普遍缺乏主动性,学习的主体意识淡薄,加之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理科生,理论基础薄弱,基本的概念都不理解,也不主动参与互动,导致课堂的教学目标很难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除了教授必要的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心灵或精神上有温度的情感交流,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只有将学生置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才能让学生的心思和身体同时留在课堂,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3]。如何增强高职学生思政课的主体意识是每位思政教师应认真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最近,笔者利用学习通发起了一项讨论,“你对思政课感兴趣吗?目前,你在思政课的学习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你建议思政教学采取怎样的方法?”。参与此项讨论的学生达一千多人,调研结果显示,65%左右的学生表示对思政课不感兴趣,原因是思政课理论点多,概念不易理解,枯燥乏味……,还有一些学生表示自己基础差,目标意识模糊,学习缺乏动力等等。但大多数学生表示,思政课是立德树人、塑造正确“三观”的重要学科,也是学习指导思想、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主渠道,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希望能把思政课学好,建议教师进行教改,增加有效的课堂互动,使思政课堂活起来。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提升路径

(一)高职院校应加大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校这个平台。高职院校应该多给思政教师尤其青年教师一些学习、交流、教学展示的机会,发挥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帮助年轻教师尽快成长为与时俱进、理论与实践能力俱佳的新时代思政教师。一些院校实行导师制,效果就比较好,每一位青年教师刚工作时都有自己的导师,导师负责指导青年教师备课、授课、职称评审,以及班级管理等工作,青年教师每周要听导师至少两次课,随时向导师询问教学或学生管理中的困惑。青年教师的培养期是进校的头三年,经过导师的精心培养和自身的不懈努力,大多数青年教师都能顺利成长为合格的思政教师,有些甚至成为了院级骨干教师。

师资方面的问题相关部门应该及时解决,以保障每位教师都有充足的精力去完成教学任务、科研工作等等。对于思政教师科研力度的支持也需加强,教与研的相辅相成,有利于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提升。

同时,各高校之间应多举办思政课的教学比赛。通过比赛,参赛教师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根据评委专家的建议及时针对性地进行整改,同时有利于加强思政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目的。

总之,高校这个平台是思政教师成长的土壤,高校思政课的发展以及思政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校领导的关心及相关负责人的重视与支持。

(二)思政教师应增强责任感与创新意识

习近平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4]。作为新时代的思政教师,首先应认清自己的责任与使命。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网络的普遍应用,青少年的三观养成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作为思政教师,只有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意识,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掌握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将思政教育与互联网信息技术有效融合,熟练运用慕课、微课、云课堂等,实现线上与线下教学的有效融合,并及时与学生沟通、测验,掌握学生的学情,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通过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形式,学生享有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呆板的课堂教学变为人人参与、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学生没有时间做“低头族”[5]。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6]。思政课的亲和力,主要取决于思政教师是否是有情怀的、温暖的。如果思政课仅仅是冷冰冰的知识传授、原理讲解,课堂效果一定不会太理想。思政课教师在传授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价值观念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解答学生的学习疑惑和情感困惑,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开拓创新,做大学生成长路上的思想引领者和价值塑造者[7]。因而,思政教师应注意亲和力的培养,做一个有温度的师者,做善解人意的沟通者,做一个讲好中国故事的人。

合格的思政教师应时刻关注关心国家大事,掌握最新的重大会议精神,了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新情况。如: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议》精神,并通过思政课堂传达给学生,引导青年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程,明确党百年来取得的成就和经验,达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的目的。

总之,高职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主体意识薄弱,需要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过硬的教学能力和育人本领,较强的亲和力和创新意识,积极进行教改、课改,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使思政课堂富有活力,也才能使思政课堂达到预期的育人效果。

(三)利用实践教学增强高职思政课的育人效果

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普遍不擅长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的学习,但动手能力较强,表现欲强,渴望被肯定,喜欢参加实践活动。思政教师应利用好这一点,认真组织实践教学,将学生的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参与。

实践教学的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呈现多样化的态势。前段时间,调研了一些高职院校,发现以下形式较为常见且有效:(1)组织学生观看红色电影,并认真组织学生讨论,谈感想,激发大学生热爱祖国,心怀感恩,报效祖国的热情。(2)举办党史知识竞赛,加强党史方面的学习。2021年,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一些院校举办了“党史知识竞赛”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升华理论,更好地了解历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引导大学生自觉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积极投身到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中去。(3)结合这两年党史学习的契机,笔者组织了“我为什么要加入中国共产党”学生活动,并将这个活动录制成了微课教学视频。学生通过参加活动,讲述自己的入党动机,有些是受了革命先烈英雄故事的鼓舞,渴望成为向他们一样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有些是在“脱贫攻坚战”和“疫情防控战”中看到了共产党员的崇高与伟大,渴望成为这一先进组织的一员。通过这个活动进一步端正了学生的入党动机,再次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根本宗旨,进一步坚定其向党组织靠拢的决心。(4)一些院校几乎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到红色基地参观调研或利用清明节为烈士扫墓等活动,可以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5)将红色故事编成歌舞剧或话剧,通过学生演绎,传承红色精神,激发师生的爱国热情。如一些院校将《江姐绣红旗》、《十送红军》等故事,以学生活动的形式搬上了舞台,形式新颖、感情真挚,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达到了预期的教育效果。(6)最近一段时间,笔者正在筹划以访谈的形式,请来自兵团的学生代表讲述屯垦戍边的故事,希望通过此活动传承铸剑为犁、屯垦戍边的伟大兵团精神。(7)实践教学活动与时事新闻、社会热点联系起来,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和敏锐性。如:围绕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设计一些实践教学活动。如举办“讲冬奥故事”比赛;学生选一场感兴趣的比赛进行解说;举办冬奥知识竞赛或讲座等。本届冬奥会取得的巨大成功,与我国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中国人强大的责任感以及重礼仪、重信誉的传统文化都息息相关。这些活动的举办,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祖国正经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意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需要全体中国人民的勠力同心,尤其青年一代的奋力拼搏,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

目前,思政实践教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教师几乎都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组织能力不足,导致有些活动即使开展了,也流于形式,师生、生生之间缺乏深入有效的互动,有时未能达到预期的育人效果。天津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刘玉霞老师建议:高校思政课教师定期参加实践课的集体备课,通过相互间分享实践课的思路、方法、内容等,一起探讨思政课实践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形成思政实践课特色[8]。只有教师组织实践教学的能力提升了,才能激发学生的潜力,真正达到实践育人的目的。

高职大学生具有自身特殊性,普遍学习基础差、目标意识模糊、自信心不足、自尊心又很强。如何将这些学生培养成国家合格的技术人才,是每个高职教育工作者应重视的问题。高职学生正确“三观”的养成、自信心的培养、目标意识的增强,更需要思政课发挥积极引领作用。思政课的特殊性决定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应以教材为依托,以重大现实问题为线索,密切关注并及时回应学生的思想困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9]。做好这项工作并非易事,需要相关部门的重视,学校的支持,教师的敬业,学生自身的努力。作为中坚力量的思政教师更是责无旁贷,国家的富强,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我们勠力同心、攻坚克难。

猜你喜欢
思政课思政院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