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凌慧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教育。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更加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对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的《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对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进行了全面规划和全方位指导,对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必须落实党和国家文件精神。
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同属于高中阶段教育,虽然说二者是不同类型的教育,但作为同一层次教育,还是具有可比性。当前我国正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础的中等职业教育,其发展的好坏事关整个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成效,其中教师队伍建设情况是基础中的基础,必须高度重视。
200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我国职业教育与国际接轨,开始了现代职业教育的新征程。我们以此为基础开展研究,通过对中职教育和高中教育二者十五年来教师队伍建设成就的比对分析,总结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效果,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为推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一些建议。由于《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未统计技工学校的数据,因此,本文所采用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数据中除第一部分(教师数量规模)外,其余部分均未包含技工学校的数据。
专任教师是学校教师队伍的主体力量,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力军,国家通过生师比来控制教师队伍的数量,因此其数量与比重的变化可以直接反映出学校办学规模的大小与变化,专任教师规模与在校生规模往往同向同行。
1.教师总数增幅低于普通高中
从2006以来的统计数据看(如图1),普通高中教师数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中职学校教师数量一直在70万到90万之间起伏不定。“十一五”期间中职学校专任教师数量增加了约12万人,增长幅度为15.68%;普通高中教师则增加了21.3万人,增加了16.77%,这一时期二者增长幅度无明显差距。然而“十二五”期间,中职学校专任教师减少了3.78万人,下降幅度为4.29%;普通高中仍增长了11.66%,呈现出中职专任教师减少,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增加的局面。“十三五”期间,中职学校专任教师增长幅度为2.12%,有小幅度增加,而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增长了11.54%,数量上涨近20万人。三个时期下来,普通高中教师数量一直不断增加,增加了近63万人,涨幅为48.69%。
图1 2006-2020年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专任教师数量及变化率
2.变化幅度大于普通高中
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数量变化率并不稳定,2009年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之后虽然有所上升,但是在“十二五”期间一直处于负增长,近两年才逐渐转为正增长。而普通高中在2010年之前,教师人数变化率一直逐年下降,之后变化率平稳发展。
3.原因分析
“十一五”期间,由于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颁布实施,而且当时初中毕业生数量也最多,2005—2007年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招收人数连续三年进行扩招,共扩招了250万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规模不断扩大,因此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连续三年增长幅度都比较大;“十二五”期间,受学龄人口大幅度下降影响,初中毕业生开始断崖式下降,映射出来的是从2011年开始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人数逐年下降,教师队伍也出现了负增长,变化趋势基本上与招生人数变化相一致。以升学为主的普通高中招生规模与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同向同行,在高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的情况下,其在校生规模变化不大,教师数不断增加,虽增幅有升有降,不太稳定,但仍为较大的正值。
生师比是指学校专任教师数与折合在校学生数的比例。生师比能够侧面体现办学质量,是衡量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学校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数据。2010年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应当具有与学校办学规模相适应的专任教师队伍,生师比达到20:1[1]。
从图2数据中可以看出,截至2015年,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师比明显高于所规定的生师比,其中2006年到2010年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一直处于上升态势,最高值出现在2010年,比同年普通高中的15.99高出近十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2005年国家鼓励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致使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规模逐步扩大,但教师数量增长速度无法跟上学生增加速度,导致师生供需难以平衡,影响了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质量。
2014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职业院校生师比应参照普通教育执行,普通高中规定生师比应达到16:1,2014年之后由于学龄人数减少,中职生师比开始不断下降,但仍然和规定的生师比有差距。
从十五年间的变化情况来看,“十一五”期间中职学校的生师比处在上升阶段,“十二五”“十三五”中职学校学生数连年下降,而十五年来普通高中的生师比逐年下降。中等职业学校在2006—2015年期间先后经历了从规模扩张到规模缩减的两个不同阶段,生师比先增后减;普通高中的招生数虽个别年份有所下降,但下降的幅度远远低于中职学校,其专任教师仍在扩张。
总的来看,由于2001年国家颁布了普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师资队伍建设能够有的放矢,普通高中生师比一直下降,变化也比较平稳;而中等职业学校国家编制部门没有出台教职工编制标准,致使生师比大起大落,充分表明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稳定性较差。教师规模发展与学生人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近年来中职学校在校生人数逐年减少导致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人数也随之变化,当然教师规模变化也与国家近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有一定关系。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的教师编制标准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中有明确规定:教师岗位的比例一般不低于85%,其他岗位原则上不超过15%。由于2011年以前普通高中教职工数没有单独统计,与普通初中合并统计,二者不具有可比性,所以选取2011年之后的数据进行比较。由图3数据可以看出,2011年到2020年近十年内两类学校均未达到标准。
图3 2011-2020年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占教职工人数比例(人,%)
1.专任教师数量变化情况
中职学校十年来专任教师数量逐年下降,总计下降三万余人,最近两年开始出现上升趋势;普通高中专任教师数量一直增长,2020年普通高中教师人数比2011年增加近38万人。
2.专任教师占比情况
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占比在逐年提升,2020年中等职业学校的比例较2011年增加了6个百分点,逐步接近规定的85%,而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占比增加幅度不大,并且近两年有少许下降,因此导致两类学校占比的差距也由2011年的约8个百分点扩大到13个百分点,差距逐渐扩大。
3.原因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较高、编制有限,有限编制只能用于聘任专任教师,解决生师比过高的问题,学校管理主要采用劳务派遣人员和提高管理效率等途径来解决,致使教职工队伍结构不断优化;而普通高中生师比较低、编制相对宽裕,增加管理人员硬约束相对小,致使十年来教师占比变化的幅度很小。
专任教师的学历结构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学历作出了明确规定,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2]。
要优化教师的学历结构需要提高研究生学历教师比例,近年来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数量不断增加,逐渐充实了教师队伍,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从三个五年计划时期研究生学历教师占比来看(如表1),“十一五”与“十二五”期间两者并无明显差距,且“十一五”期间中职学校硕士学历教师比例高于普通高中;“十三五”期末普通高中研究生学历教师比例明显高于中职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比重为8.45%,比普通高中低三个百分点。
表1 2005、2010、2015和2020年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结构
另外,中等职业学校研究生教师数量的增长速度也低于普通高中,十五年来中职研究生学历教师数增长近5倍,普通高中增加13.45倍。“十一五”期末中职学校研究生学历专任教师数较2005年增长了1.95倍,普通高中则增加了2.95倍。“十二五”与“十三五”期间,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教师数增长速度都在变缓,中职学校增长速度仍低于普高。
总之,十五年来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所占比例一直低于普通高中且增长速度缓慢,可能是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实习指导教师学历要求低等因素导致的,但专任教师的学历结构总体上低于普通高中的事实没有多大改变。
人的年龄往往与其学识、经验、精力等密切相关,当然不同年龄段有其不同的特点,年轻教师往往具有较强的活力,但阅历不足、经验不丰富;而年龄大的教师往往经验丰富,但改革创新的活力相对较弱,教师队伍年龄也需要有合理结构。因此,教师年龄结构亦是反映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方面。
“十一五”与“十二五”的十年期间,无论是中职学校还是普通高中,30岁以下的教师人数都在下降,尤其是普通高中下降幅度较大,下降幅度为37.88%;31-40岁教师人数,中职学校处于明显下降趋势,而普通高中变化不大;41-50岁这一年龄段,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的教师比例都在上升(如表2)。“十三五”期间,中职学校30岁以下教师的比例开始大幅增加,其他年龄段比例开始减少,说明中职学校近年引进的青年教师在增加,反映了教师结构不断优化。
表2 2005、2010、2015和2020年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年龄结构
若将教师按不同年龄段划分,40(39)岁以下属于青年教师,中年教师则是40(39)岁至55(54)岁,56(55)岁以上是老教师,据此不难发现,普通高中的青年教师比例高于中等职业学校,中年骨干教师比例则是中等职业学校高于普通高中,充分说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结构优于普通高中,同时二者51(50)岁及以上教师比例都相对较低,说明无论是中等职业学校还是普通高中教师队伍都年富力强,处于人才红利阶段。
教师职称在很大程度反映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水平,职称层级或结构越高教育教学水平一般也较高,所以教师队伍职称结构也反映了教师队伍总体素质和水平。从表3数据可以看出,2005、2010、2015、2020年中职学校高级教师占比分别为17.9%、21.19%、24.65%、25.14%,而普通高中高级教师占比分别为19.29%、24.39%、27.15%、27.50%,这体现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结构中高级职称比例低、晋升速度慢。
表3 2005、2010、2015和2020年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专任教师职称结构
教育部2010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明确提出,中职学校专任教师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数应不低于20%[3]。二者高级职称专任教师比例都在逐年增长,在2010年后中等职业学校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基本达到上述标准,但与普通高中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从二者高级职称专任教师的人数变化情况来看,近十五年间中职学校高级教师的增长速度不如普高,普通高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与中职学校高级教师比例差距进一步拉大。
从变化趋势来看,中职学校高级职称低于普通高中,二者高级职称教师占比都在逐年增长,但中职高级职称增长速度慢于普通高中,二者的差距仍然存在,并且从2005年相差1.39个百分点扩大到2020年差距2.36个百分点,其中2010年二者相差3.2%;中等职业学校中级职称教师占比高于普通高中,且中职占比稍有下降,普通高中占比却在增长;中等职业学校初级职称教师占比低于普通高中,二者初级职称教师所占比都在下降,但二者差距在缩小,从2005年的3.08个百分点减少到1.45个百分点。未定职级的教师,中职占比不断扩大,而且从低于普通高中发展为超过了普通高中,这说明由于受编制的约束,中等职业学校多通过编制外的劳务派遣等方式来解决专任教师缺口。总之,与普通高中相比,十五年来中职学校教师职称结构具有“两低、两高”的特点,高级职称和初级职称教师占比低于普通高中,中级职称和未定职级的高于普通高中。
专任教师变动情况反映着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从两类学校教师减少总体情况来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自然减员的占比高于普通高中且两者差距处于扩大态势,近两年差距才开始缩小。
其中2005年中等职业学校自然减少的专任教师数占当年教师减少数的12.85%,比普通高中占比高大约3.4个百分点;2015年二者占比分别上升至22.76%和14.31%,二者的差距为8.5个百分比,差距进一步扩大;2019年二者占比分别为16.32%和12.42%,较2015年差距缩小。
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如图4),“十一五”期间,中职学校专任教师自然减员人数增长了45.24%,年均增长速度为7.75%;普通高中只增加了3.68%,年均增速只有0.73%,中职学校增长比例明显高于普通高中。“十二五”期间两者情况正好相反,中职学校增长速度变慢,2015年较2010年只增长了4.94%,年均增速为0.97%;而普通高中增长了25.40%,年均增长率为4.63%,超过了中职学校。“十三五”期间中职学校自然减员数量开始下降,2019年较2015年下降39.56%,而普通高中仍然处于增加态势,增加了9.34%。
图4 2005-2019年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专任教师自然减员人数及比例
从十五年来的情况可知,中职学校专任教师变动中自然减员的比例高于普通高中,说明中职学校中年教师比例在逐步增加,教师结构优于普通高中。
由图5可以看出,普通高中每年增加的教师数量都明显高于其减少的数量,而中职学校在2012年以后其增加的教师数低于减少的数量,净增加值变成了负数,2019年净增加值开始变成正数,这充分体现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稳定性远低于普通高中。
图5 2005-2019年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增减数
从增减的数量变化情况来看,“十一五”期间,中职学校每年增加的教师数减少了2万余人,下降幅度超过23%,减少的教师却上涨了1754人,较2005上升了2.59个百分点,而普通高中增加的教师数减少了88000人,下降幅度为40.47%,五年间减少的教师数量先增后减,2010年比2005年下降了4400余人,下降幅度为4.03%。“十二五”期间,中职学校新增加的教师数下降了31.54%,减少的教师数下降了16.09%,而普通高中增加教师数减少了2.42%,减少的教师数下降了10.37%。“十三五”期间,中职学校新增教师人数开始上升,2019年比2015年上涨了19.49%,减少的人数逐年开始下降,下降幅度为15.64%,而普通高中教师增加人数和减少人数都处于上升态势,上涨幅度分别为30.24%和25.87%。
综合近十五年的情况看,中职学校专任教师的变化幅度与普通高中相差不大,但年度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表明中职教师稳定性不如普通高中。
从上述对比分析可知,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与普通高中队伍各有优势,尽管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一定的成就,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还有许多努力的空间,主要问题表现在教师规模和教师专业素质结构上。
继中职招生规模扩张之后,近年来招生数量开始大规模下降,教师数量受到一定影响,而普通高中所受外界影响因素较小,因此中职学校无论是数量还是校均规模都比普通高中低,普通高中教师数量高于中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从“十二五”时期以后处于下降状态,;而普通高中专任教师规模一直有所增长,相比较稳定。另外,通过对比二者的生师比发现,二者的生师比一直处于下降状态,但是中职学校生师比高于普通高中,中职学校仍然需要根据国务院要求来补充教师队伍。
从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来看,普通高中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和高级职称人数高于中职学校,2020年普通高中本科以上学历教师达标率已达到98%,而中职学校为92%左右;在年龄结构上,“十三五”期末呈现出中职学校教师40岁以上所占比例高于普通高中的情况。与普通高中相比,学历达标率、硕士及以上研究生比例、高级职称教师比例都低于普通高中,仅有教师年龄结构优于普通高中,因此应进一步完善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
近年来,学龄人口的减少对教师队伍建设起到一定正向帮助作用,比如生师比回落,但是中职学校的师资队伍水平与普通高中相比还是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基础薄弱、制度不完善、规模增长较慢等方面,在面临招生困难的情景下,教师队伍建设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新时代的职业教育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大批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任重道远。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提供思路。
要想吸引更多人才进入中职教师队伍,需要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待遇,参考企业工作岗位的经济待遇来合理增加教师工资,吸纳更高技能水平的人才进入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优化教师的素质结构,以此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规模,促进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加大职教师资培养力度,发展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与地方政府合作开展中职公费师范生教育,鼓励更多学校和地方政府进行合作,促进职业教育师范生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教师队伍录取毕业生比例。
同时,要打通职教师资学历上升通道,实现学制纵向贯通,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学历层次,鼓励教师接受更高层次的培养,鼓励优秀毕业生完成本硕连读,从而提高中职学校教师学历层次。
另外,打造职后培训体系,鼓励中职教师积极参加进修来提高自身理论层次和学历水平,比如参加机构进修班或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甚至可以将老师派到国外学校和机构进行培训交流,通过这些方式来培养更高学历更高层次的中职教师。
完善中职学校职称评级制度,必须科学核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级标准,重点增加高级职称教师比例,改革原有职称评级制度,将教学实绩、技能水平、技术研发成果等方面纳入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标准之中,并且把教师职称评审及职务晋升与相应的待遇挂钩,促进教师不断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努力。
推动固定岗和流动岗相结合的职业院校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按照学校教职工总数编制的一定比例来聘请专业兼职教师,支持中职院校专设流动岗位,引进一流技术人才,对于兼职教师实行编制化管理,优化编制结构,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资源,国家和政府应加大经济和政策支持力度,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