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秀琴,任清华,陈金民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莆田 351119)
教育的总目标是指教育决策层对教育活动结果的预先、总体规定,即对培养什么样的人的一种一般、基准性规定。[1]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历来是我们党和国家教育的根本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立德树人明确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2]
“人的思想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3],这就要求德育教育和人才培养实现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增强德育体系的科学性和长效性。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生源多样化,年龄以及素质参差不齐,在探索和实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亟需改进的问题。
1.德育和职业教育两张皮。对德育教育思想重视不够,出现重技能轻德育的倾向。高职院校的职业属性,导致更多关注学生职业能力、技术技能以及职业素养的培养,偏向学生的专业技能,德育与教学脱钩,出现德育与教学两张皮。
2.同质化少特色。德育活动假大空居多,不切实际。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创新意识不强,出现同质化少特色的现象。而作为二级院系,往往满足于落实学校层面统一布置的工作,缺乏深入思考,没能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开展活动,对学生没有吸引力,难以形成育人体系。
1.个体差异明显。高职院校的生源特点是少量的高质量和大量的低层次并存。随着职业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生源变得更加多样化,原来以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初中毕业生为主,现在还有退役军人、在职企业员工等非传统生源,年龄以及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在德育教育过程中,传统的教育模式和理念无法与生源多样化的现实要求相一致,德育教育面临诸多新的困境。
2.追求个人利益。高职院校的学生,因为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年龄阶段,极易受到各种思想的影响。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东西方文化在网络空间急剧碰撞,多元化的文化更容易冲击高职学生的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一部分学生会表现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的情况,过分强调个性张扬,盲目追求物质利益和个人利益,集体意识和国家意识淡薄。
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刻领会职业院校德育创新工作的重要意义,探索适合职业院校发展具有专业特质的德育创新路径势在必行。以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为例,化学工程系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学院“学为成人”校训,致力于培养身心健康、品行优秀、技术精湛、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和创新素养的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牢牢掌握德育主导权,寻找德育工作的路径和突破口,形成具有化工专业特色的育人体系,内化素养、外强技能,更好地为学生成长助力,提升职业院校大学生德育教育质量。
化学工程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教书与育人工作紧密结合,根据化工专业特点,围绕化工类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坚持以安全素养培养为中心,形成红绿蓝橙白“五色同心”的德育工作实施路径(见图1),将德育工作渗透在专业教学、主题活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全过程,不断摸索行之有效的德育育人模式,形成理念先进和富有特色的工作范式。
图1 “五色同心”示意图
1.“红”色引领,育爱国之情。红色代表着热情、勤奋、正能量,象征爱国。化工系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大学生在活动中汲取红色信仰,用红色文化浸润大学生心灵,培育大学生爱国品行。一是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体系。思政课教师队伍与辅导员队伍融合,夯实课堂主阵地,开足开齐思政课,深入挖掘专业课中所蕴含的“安全、优质、绿色、创新”的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各个环节,通过教改立项、课程思政大赛、案例征集等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确保各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覆盖率达到80%,立项专业课程思政案例5个,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育人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二是一二课堂融通。打通课内和课外两个环节,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坚持每周开展1次国旗下的讲话、观看1部红色电影,在12.9和5.4重要时间节点举行红歌比赛,每学期开展2次思政教育讲座、4次红色寻访活动,每年开展2期团干部培训班,利用重要节日节点开展主题教育等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传承红色精神,展现时代风采。三是线上线下相结合。充分利用新媒体,“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多维度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将工作推向纵深。结合建党100周年制作3条短视频,录制播出4次院长寄语,推送思想政治教育资源50余篇,用好学习强国app,在全系上下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氛围等。
2.“绿”色相伴,养环保之习。绿色代表着生命、成长、自然,象征着健康和环保。化工系结合专业特点,发挥青年大学生组织优势,开展环保志愿服务,培育学生环保品行。一是保护莆田母亲河木兰溪行动。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理木兰溪的重要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成立“保护木兰溪,青春志愿行”河小禹社会实践队,让护河行动落到实处,每年开展2次木兰溪水质检测活动,记录下木兰溪一点一滴的变化。提高“河长制”知晓率和参与度,呼吁社会共同保护母亲河,是我系“河小禹”们年复一年努力的方向。二是垃圾分类回收活动。每周末与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志工们一起收集可回收垃圾分类,周平均收集量1000斤左右,变现1000元左右,用于慰问学院贫困学生。在大学生中坚持开展垃圾分类,提高全民垃圾分类意识,助推生态文明建设。三是光盘进校园。深入开展“光盘行动”,老师们带头线上晒光盘,以身作则带动学生杜绝粮食浪费,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习惯。绝对光盘、排队放餐已经成为我们学院餐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另外我系学生每年参加志愿服务人均时长达48小时以上,在关爱孤老儿童、保护文明古迹、创建文明城市等方面,处处都有我系志愿者的身影。
3.“蓝”色护身,成安全之识。蓝领工人是中国制造业的生力军,蓝色象征着安全,安全是化工生产的生命线。化工系强化安全教育,加强学生安全素养,培育学生安全生产品行。一是优化专业课程实训。提高课程实训占比,课程实训非常贴合实际生产实践。在实训室内粘贴安全生产警示牌、操作规范和流程内容,时刻提醒学生按规操作。通过实训实践周等,让学生了解生产整个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二是融合校企文化。组织新生到合作企业参观认知,感受体验真实生产情境。第五学期学生进入企业工学交替,通过重点强化培训、组织安全教育考试,上好实习第一课。进入实习岗位,规范穿戴安全劳防用品,通过师带徒方式,尽快熟悉岗位以及安全操作流程,保障实习过程安全有序。三是强化安全培训。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安全主题全员逃生演练,邀请专家举办主题讲座,剖析安全事故案例,以案说法,分析原因,了解隐患,进行事故反思,强化安全防范意识。
4.“橙”色同行,结爱心之果。橙色暖心,它代表着互助和关爱。化工系倡导“橙”心诚意,互助友爱,培育学生爱心品行,养成学生良好社会公德。一是营造爱心文化氛围。注重融合莆田地域特色文化——妈祖文化,开展爱心教育,弘扬践行妈祖大爱精神。挖掘妈祖“立德、行善、大爱”核心要素,建设妈祖文化馆,博爱公园,搭建“妈祖文化+”育人平台,营造浓厚氛围。二是妈祖海祭。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参加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妈祖海祭大典活动,让学生浸染其中,体悟妈祖慈悲为怀精神宗旨,让妈祖大爱千古流传。三是爱心节活动。每年5月份开展爱心节系列活动,积极参加义务献血、捐衣捐物等活动。我系每年义务献血学生数占1/5,学院也被评为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单位奖,省级慈善教育示范学院等荣誉。学生每年捐衣捐物达200斤左右。学生通过一系列活动,传递爱心。四是学会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学院建成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中心,占地面积200平方米,一次性容纳50人培训。在全院范围轮训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让每个学生掌握心肺复苏,只要社会有需要,他们每个人都能够施以援手。
5.“白”色修炼,铸成才之技。白色是化工类学生工服的颜色,意味着要掌握一技之长。化工系突出学生劳动技能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提高,通过技能提升,培养学生职业品行,为踏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是课赛融通。“普通高中看高考,职业院校看大赛”,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是衡量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重要依据。我系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大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思路,通过“课赛融通”教学改革,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主动融入职业技能大赛理念与技术要求,夯实学生专业技能。二是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创新教育课堂—项目—竞赛—创业”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按照“全员普惠教育、专业定向培养、创业精英教育”三层次育人目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帮助学生更新就业思路,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创新精神,强化创业意识,掌握创业方法。鼓励大学生在本专业领域内形成创新成果,借助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进一步提炼项目,提升项目竞争力。最后,孵化项目。具有一定创新性、商业性的项目免费入驻大学生创业园,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帮助项目成功落地。
在全系学生中推广“德育积分制”。成立考评领导小组,由党总支书记任组长,成员由辅导员、专任教师、班级班长等组成。重点考核“知”“行”二维。把过程评价与终极评价、课堂教学评价与实践活动评价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评。三级评价:评价体系分成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其中学生自评占20%,学生互评占30%,教师评价50%。每学期一评议,每学年一评定。四层内容:围绕“行为习惯、文明素养、人格品质、理想信念”四个一级指标,细分为18项二级指标,形成具体的可量化的内容体系。每年底对德育积分情况进行汇总,积分超过90分,获评德育之星。目前我系获得德育之星学生超过100人。通过德育量化考评,重在激励,锤炼品性,引领学生成长成才。
化学工程系“五色同心,五行养成”德育工作开展以来,形成了一系列有特色、有亮点的活动,工作成效卓著。一是学生职业素养显著提升。毕业生深受大型化工企业青睐,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8%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高达95%。学生成长迅速,60%的学生三年内就成为企业技术骨干。二是带动五育全面发展。学生在各类技能大赛中表现出色,频频获奖。近五年,在职业技能大赛上,获得国家级三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在连续三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国家级银奖1项,省级金奖3项,银奖2项,铜奖1项。学生们越来越热心公益,投身志愿服务,“保护木兰溪,青春志愿行”河小禹社会实践队获得福建省第三届母亲河奖绿色团队奖,护河行动先后被莆田电视台、莆田晚报等媒体报道。近两年,1人获得福建省优秀共青团员称号,2人获得国家奖学金。
立德树人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关系国家前途命运。时代在变迁,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始终没有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大命题,他强调,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2021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高等职业教育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与时俱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必须在德育创新上下足功夫,在新时代历史背景和当前教育形势下,德育模式不能盲目照搬,要积极吸收好的经验做法,结合高职院校二级院系专业特点,开展德育教育,切实提高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