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检查在鉴别诊断克罗恩病与肠结核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2-04-08 00:48郎天成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7期
关键词:克罗恩肠壁肠系膜

郎天成

(重庆市长城医院放射科,重庆 400041)

克罗恩病属于肠道非特异性慢性炎症性疾病。此病在肠道的任何部位均可发生,但多发生于末端回肠和右半结肠。此病可对肠黏膜产生侵犯,易引起肠黏膜溃疡、淋巴滤泡增生、肠壁水肿增厚等情况[1]。肠结核是指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肠道慢性特异性疾病。结核分枝杆菌在肠道黏膜定植后,可引起肠黏膜溃疡、结核结节、淋巴结增生或肠腔狭窄等情况。肠结核主要发生于肠道的回盲部、回肠末端,与克罗恩病的发病位置大致相同,且这两种疾病的病理特点较为接近(均属于肠道非特异性慢性炎症性病变),因此给临床上鉴别诊断这两种疾病带来了一定困难。据统计,克罗恩病与肠结核之间的误诊率高达50%[2]。这两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完全不同。克罗恩病患者若采用抗结核方案进行治疗,不仅不会改善其病情,还会导致其出现多种不良反应,贻误其治疗时机[3]。肠结核患者若采用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会导致其体内结核分枝杆菌蔓延的速度越来越快,加重其病情。因此,寻找一种准确、有效的鉴别诊断这两种疾病的方法十分重要。本文将60 例克罗恩病患者与39 例肠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多层螺旋CT 检查在鉴别诊断这两种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期间重庆市长城医院收治的60 例克罗恩病患者与39 例肠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经病理学检查得到确诊;认知功能正常;其本人(或其监护人)知悉本研究内容,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在60 例克罗恩病患者中,有男性34 例(占56.67%),女性26 例(占43.33%);其年龄为15 ~73 岁,平均年龄为(37.28±8.46)岁。在39 例肠结核患者中。有男性21 例(占53.85%),女性18 例(占46.15%);其年龄为15 ~73 岁,平均年龄为(37.28±8.46)岁。60 例克罗恩病患者与39 例肠结核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克罗恩病的诊断标准是:肠管出现节段性溃疡,肠壁出现炎症性病变,进行病理学检查发现病变组织中存在非干酪样肉芽肿。肠结核的诊断标准是:进行结肠镜检查发现回盲部肠黏膜出现炎症性溃疡、息肉或肠腔狭窄,且进行病理学检查发现病变组织中存在干酪样肉芽肿或结核分枝杆菌。

1.3 方法

对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 检查,将管电压设为120 kV、管电流设为200 mAs、螺距设为0.75、层厚设为5 mm、层距设为5 mm。在检查的前1 天,协助患者做好肠道准备工作,指导其禁食8 h。在检查前60 min 指导患者服用1800 mL 的甘露醇等渗溶液,分3 次服用,以充分扩张各段小肠。在检查前15 min 为患者肌内注射低张溶液,以防检查时因肠道过度蠕动而产生呼吸伪影。指导患者取仰卧位,采用多层螺旋CT机扫描其全腹部。完成CT 平扫后,对其进行增强扫描。经肘静脉为其注射300 mg/mL 的碘海醇,注射速度为3.0 mL/s,注射后30 s 对其实施动脉期扫描,注射后70 s 对其实施静脉期扫描。扫描范围为膈顶- 耻骨联合部位。扫描完成后,将相关数据传输至工作站进行后期重建处理,由2 名具有10 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影像学医师阅片,统一意见后得出诊断结果。

1.4 观察指标

比较克罗恩病患者与肠结核患者的多层螺旋CT 表现(包括病变累及范围、肠壁增厚方式、肠壁增强方式、肠系膜淋巴结增强方式、肠系膜改变、其他改变)及其肠壁厚度、肠周淋巴结直径、肠壁强化程度和腹水强化程度。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0.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 表示,用χ²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克罗恩病患者与肠结核患者的CT 影像学特征

在60 例克罗恩病患者中,病变累及十二指肠和空肠、回肠、回盲部、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的患者分别有8 例、46 例、28 例、20 例、18 例、16 例、5 例,病变为多节段跳跃性病灶的患者有38 例;肠壁增厚方式为对称性增厚、非对称性增厚的患者分别有22 例、38 例;肠壁增强方式为均匀强化、分层强化的患者分别有20例、36 例;肠系膜淋巴结增强方式为均匀强化、环形强化的患者分别有8 例、0 例;存在肠系膜血管增生、肠系膜纤维脂肪增生的患者分别有5例、18 例;存在肠黏膜梳状征、肠腔脓肿、腹腔积液、肠梗阻的患者分别有20 例、8 例、28 例、8 例。在39 例肠结核患者中,病变累及十二指肠和空肠、回肠、回盲部、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的患者分别有0 例、20 例、30 例、7 例、6 例、4 例、5 例,病变为多节段跳跃性病灶的患者有12 例;肠壁增厚方式为对称性增厚、非对称性增厚的患者分别有30 例、9 例;肠壁增强方式为均匀强化、分层强化的患者分别有12 例、15 例;肠系膜淋巴结增强方式为均匀强化、环形强化的患者分别有12 例、17 例;存在肠系膜血管增生、肠系膜纤维脂肪增生的患者分别有18 例、0 例;存在肠黏膜梳状征、肠腔脓肿、腹腔积液、肠梗阻的患者分别有3 例、0 例、9 例、4 例。克罗恩病患者与肠结核患者在病变累及范围(十二指肠和空肠、回肠、回盲部、降结肠、多节段跳跃性病灶)、肠壁增厚方式(对称性增厚、非对称性增厚)、肠壁增强方式(分层强化)、肠系膜淋巴结增强方式(均匀强化、环形强化)、肠系膜改变(肠系膜血管增生、肠系膜纤维脂肪增生)及其他改变(肠黏膜梳状征、肠腔脓肿、腹腔积液)方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克罗恩病患者与肠结核患者的CT 影像学特征[例(%)]

2.2 克罗恩病患者与肠结核患者肠壁厚度、肠周淋巴结直径、肠壁及腹水强化程度的比较

克罗恩病患者肠壁厚度、肠周淋巴结直径、肠壁强化程度、腹水强化程度的均值分别 为(9.16±2.19)mm、(9.01±2.72)mm、(73.59±8.23)Hu、(12.35±2.24)Hu,肠结核患者肠壁厚度、肠周淋巴结直径、肠壁强化程度、腹水强化程度的均值分别为(7.57±1.73)mm、(7.2 9±2.3 7)m m、(8 4.1 7±1 0.7 2)H u、(13.96±3.07)Hu,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克罗恩病和肠结核均会累及小肠。临床上诊断这两种疾病的方法较多,包括X 线检查、磁共振造影检查、多层螺旋CT 检查、小肠镜检查等。用X 线检查诊断克罗恩病和肠结核的准确率较低,漏诊率和误诊率较高,只会诊断出患者存在肠腔病变,但不能明确诊断病变的具体类型。用小肠镜检查诊断这两种疾病比较复杂,存在较多的禁忌证,局限性较大,患者对检查的耐受性较低,且无法显示患者肠腔外病变的情况[4]。用磁共振造影检查诊断这两种疾病的价格相对昂贵,难以普及[5]。近年来随着CT 诊断技术的发展,多层螺旋CT 检查在克罗恩病和肠结核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进行多层螺旋CT 检查时,通过为患者静脉注射对比剂可清楚地显示其病灶的部位、大小、性质及肠道淋巴结、肠系膜血管增生的情况等[6-7]。另外,检查结束后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后期重建能立体地显示患者肠腔的结构和病变的情况,进而可对克罗恩病和肠结核进行有效的诊断及鉴别诊断[8]。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克罗恩病患者与肠结核患者在病变累及范围(十二指肠和空肠、回肠、回盲部、降结肠、多节段跳跃性病灶)、肠壁增厚方式(对称性增厚、非对称性增厚)、肠壁增强方式(分层强化)、肠系膜淋巴结增强方式(均匀强化、环形强化)、肠系膜改变(肠系膜血管增生、肠系膜纤维脂肪增生)及其他改变(肠黏膜梳状征、肠腔脓肿、腹腔积液)方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克罗恩病患者与肠结核患者的肠壁厚度、肠周淋巴结直径、肠壁强化程度、腹水强化程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对克罗恩病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 检查能够发现其肠壁存在非对称性增厚,病灶处于分层强化的状态;慢性期克罗恩病患者的肠壁可见纤维样病变,肠壁增厚区域为均匀改变,活动期克罗恩病患者肠壁黏膜下层的水肿部位可见低密度带。对肠结核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 检查可见其肠壁对称性增厚,并产生均匀、分层的增强表现,其肠系膜淋巴结会出现均匀或环形的强化表现和融合表现,回盲部内壁会出现环形强化表现。

综上所述,克罗恩病患者与肠结核患者的多层螺旋CT 影像学表现存在较大差异,用多层螺旋CT 检查鉴别诊断克罗恩病与肠结核的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克罗恩肠壁肠系膜
无法进食、暴瘦腹泻……警惕“穿肠烂肚”的“绿色癌症”
CT小肠造影在鉴别克罗恩病活动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急性肠系膜血管梗死中多排CT征象与肠梗死病变分期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分析
超声检查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决策的意义探讨
克罗恩病一种消化道疾病
于数据挖掘中医治疗克罗恩病的用药规律分析
多层螺旋CT对肠系膜脂膜炎的诊断意义
“肠系膜淋巴结炎”要治吗
Stelara或能缓解中重度克罗恩氏病
64排CT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