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军
起家即起之于家而开始担任官职,起家官指人物出仕时所任的第一个官职。颜延之(384—456年)于东晋末年出仕。在东晋门阀政治的背景下,作为仕途的起点,起家官及起家时间常影响士人的发展潜力与方向。《宋书·颜延之传》载颜延之三十岁时尚未出仕,起家官为后将军行参军,府主为后将军、吴国内史刘柳。刘柳为东晋末年大臣,史书记载简略,《晋书》卷六十一有传,云:
柳字叔惠,亦有名誉。少登清官,历尚书左右仆射。时右丞傅迪好广读书而不解其义,柳唯读《老子》而已,迪每轻之。柳云:“卿读书虽多,而无所解,可谓书簏矣。”时人重其言。出为徐、兖、江三州刺史。卒,赠右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1〕。
关于刘柳的仕履,目前尚无专文探讨,本文试作考察,并以此为基础,澄清学界存在争议的颜延之起家时间问题。
东晋时期,王国行政长官为内史,相当于郡太守,由于两者职能相似以及郡国兴废不定,史籍中内史、太守常混称而未作严格区分。为行文方便,本文统一以内史相称。《宋书·谢瞻传》载:“初为桓伟安西参军,楚台秘书郎。瞻幼孤,叔母刘抚养有恩纪,兄弟事之,同于至亲。刘弟柳为吴郡,将姊俱行,瞻不能违,解职随从,为柳建威长史。寻为高祖镇军,琅邪王大司马参军,转主簿,安成相,中书侍郎,宋国中书、黄门侍郎,相国从事中郎。”〔2〕据《晋书·安帝纪》《晋书·桓玄传》,元兴二年(403)八月楚国建立、桓玄称楚王,元兴二年十二月桓玄篡位称帝,“楚台”不存,可见谢瞻任楚台秘书郎及辞职均在元兴二年八月至十二月之间。“刘弟柳为吴郡,将姊俱行”指刘柳刚被授予吴国内史之职,准备携其姐刘抚赴任。谢瞻辞去楚台秘书郎之职后即随刘抚、刘柳同至吴国,可见刘柳始任吴国内史在元兴二年。
东晋末年,吴国内史常加将军职以重其权威,如刘柳的前任王谧为建威将军、吴国内史;刘柳的后任魏咏之为征虏将军、吴国内史。谢瞻随刘柳来到吴国后“为柳建威长史”,说明刘柳时任建威将军、吴国内史。之后谢瞻“寻为高祖镇军,琅邪王大司马参军”。据《晋书·安帝纪》,刘裕为镇军将军始于元兴三年(404)三月,“桓玄司徒王谧推刘裕行镇军将军、徐州刺史、都督扬徐兖豫青冀幽并八州诸军事、假节”,终于义熙元年(405)三月,“加镇军将军刘裕为侍中、车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琅琊王司马德文任大司马时间在义熙元年三月,“以琅邪王德文为大司马”。可见谢瞻“为高祖镇军”在元兴三年三月至义熙元年三月之间,为“琅邪王大司马参军”在义熙元年三月左右。谢瞻“为柳建威长史”的时间较短,很快即转任,因而《宋书·谢瞻传》特意用“寻”(顷刻、不久)字点明。
《晋书·魏咏之传》载:“咏之早与刘裕游款,及玄篡位,协赞义谋。玄败,授建威将军、豫州刺史。桓歆寇历阳,咏之率众击走之。义熙初,进征虏将军、吴国内史,寻转荆州刺史、持节、都督六州,领南蛮校尉……寻卒于官。”〔1〕这里提到魏咏之在“义熙初”任吴国内史。关于“义熙初”的具体时间,我们可作进一步分析。《晋书·安帝纪》载:“(义熙元年)三月,桓振复袭江陵,荆州刺史司马休之奔于襄阳。”〔1〕《晋书·司马休之传》载:“到镇无几,桓振复袭江陵,休之战败,出奔襄阳。甯朔将军张畅之、高平相刘怀肃自沔攻振,走之。休之还镇,御史中丞王桢之奏休之失戍,免官。朝廷以豫州刺史魏咏之代之,征休之还京师,拜后将军、会稽内史。”〔1〕可见义熙元年三月桓振袭取江陵,不久司马休之免荆州刺史,由魏咏之代之。因此,魏咏之任征虏将军、吴国内史在义熙元年。
由上可知,刘柳任吴国内史在元兴二年(403)至义熙元年(405)之间。需要说明的是,刘柳任吴国内史是在桓玄专权时期,桓玄之妻为刘柳的姐妹,因而桓玄控制朝政之后,重用岳父刘耽、妻舅刘柳。《晋书·刘耽传》载:“桓玄,耽女婿也。及玄辅政,以耽为尚书令,加侍中,不拜,改授特进、金紫光禄大夫。寻卒,追赠左光禄大夫、开府。耽子柳。”〔1〕
《宋书·沈演之传》载:“演之年十一,尚书仆射刘柳见而知之,曰:‘此童终为令器。’……(元嘉二十六年)暴卒,时年五十三。”〔2〕可见沈演之生于隆安元年(397),卒于元嘉二十六年(449)。义熙三年(407)沈演之十一岁时,刘柳已为尚书仆射。
《宋书·袁豹传》载:“岁余,转司徒左西属,迁刘毅抚军谘议参军,领记室……寻转抚军司马,迁御史中丞……豹以为妇人从夫之爵,怀玉父大司农绰见居列卿,妻不宜从子,奏免尚书右仆射刘柳、左丞徐羡之、郎何邵之官,诏并赎论。孟昶卒,豹代为丹阳尹。”〔2〕据《晋书·安帝纪》《晋书·刘毅传》,刘毅任抚军将军在义熙元年(404)至义熙五年(408)正月,孟昶卒于义熙六年(409)五月。因此,袁豹奏免尚书右仆射刘柳、左丞徐羡之一事发生在义熙五年左右,此时刘柳任尚书右仆射。
刘柳之外,东晋安帝元兴、义熙(402—418年)时期,尚书仆射任职人员及时间如表1所示:
表1 东晋安帝元兴、义熙年间尚书仆射任职人员
尚书仆射有左右之分,定员均为一人。义熙三年至八年初,刘柳一直任尚书右仆射,如表1所示,此时孔安国(义熙二年十月至四年四月)、孟昶(义熙四年四月至六年五月)、谢混(义熙六年五月至八年九月)先后任尚书左仆射。义熙八年初,刘柳不再任尚书右仆射,也未升任尚书左仆射。《晋书·安帝纪》载:“义熙八年春二月丙子,以吴兴太守孔靖为尚书右仆射。”〔1〕这说明义熙八年二月尚书右仆射职位空缺,刘柳已经不在位。此时谢混为尚书左仆射,依旧在职。义熙八年二月,孔靖辞尚书右仆射之命,之后刘柳可能续任尚书右仆射,也可能任他职。由于史料缺载,义熙八年二月至九月,刘柳的官职难以确考。
《晋书·刘柳传》载:“柳字叔惠,亦有名誉。少登清官,历尚书左、右仆射。”〔1〕可见尚书右仆射之外,刘柳还曾任尚书左仆射。尚书左仆射职位重于右仆射,因而刘柳任尚书左仆射的时间当在右仆射之后。考察史料,刘柳任尚书左仆射当在义熙八年九月至义熙十年之间。
如前所述,义熙三年至八年初,刘柳一直任尚书右仆射,此时孔安国、孟昶、谢混先后任尚书左仆射,期间尚书左仆射一直有人在位,刘柳无任职可能。义熙十一年之后,刘柳外任江州刺史,直至义熙十二年六月去世,这段时期刘柳不可能任尚书左仆射。义熙八年九月,尚书左仆射谢混为刘裕所杀,此前孔靖辞让尚书右仆射,外放会稽内史,因而尚书左仆射、右仆射皆空缺。刘柳当在此时任尚书左仆射,但任职时间并不长。据《晋书·安帝纪》,义熙十一年正月,刘裕任命心腹谢裕、刘穆之为尚书左、右仆射。因此,刘柳任尚书左仆射当在义熙八年九月至义熙十年之间。
“后将军”为军职,东晋不常置,无定员,“自左右前后将军以下至此四十号,唯四中郎将各一人,余皆无定员”〔2〕,多授予武将、宗室。东晋末年,显赫一时的权臣司马元显、桓玄、司马休之、刘毅等均曾加官后将军,可知后将军一职的显贵。刘柳为文臣,东晋时期,非宗室文臣授“后将军”者较少,“后将军”一般是中枢执政文臣的加官,如谢安“寻为尚书仆射,领吏部,加后将军”〔1〕。与此类似,后将军当是刘柳任尚书仆射后的加官。
如前所述,刘柳任尚书右仆射在义熙三年至八年初、任尚书左仆射在义熙八年九月至义熙十年之间。尚书左仆射职位重于右仆射,参照孔静“累迁尚书左仆射,加后将军”〔1〕的记载,刘柳加后将军当在义熙八年九月任尚书左仆射之后。义熙十年之后,刘柳不再任尚书右仆射,但后将军之职一直保留,直至去世。例如,义熙十一年至十二年,刘柳任江州刺史,颜延之任后将军功曹,“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2〕。
《晋书·刘柳传》载:“少登清官,历尚书左右仆射……出为徐、兖、江三州刺史。”〔1〕考察史料,我们认为《晋书·刘柳传》所载刘柳由尚书仆射出为“徐、兖、江三州刺史”有误,刘柳实际所任只有江州刺史,而并未任徐、兖二州刺史。
东晋安帝义熙元年至十二年(405—416年,刘柳卒于义熙十二年六月,故以此年为下限),徐、兖、江三州刺史任职人员及时间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义熙元年至七年,徐州刺史一直由刘裕兼领。义熙七年之后,徐州刺史有南北之分,“义熙七年,始分淮北为北徐州,淮南但为徐州”(《晋书·地理志》),“安帝义熙七年,始分淮北为北徐,淮南犹为徐州。后又以幽、冀合徐,青、并合兖。武帝永初二年,加徐州曰南徐,而淮北但曰徐”(《宋书·州郡志》)。义熙七年至十二年,刘道怜(义熙七年至八年)、刘怀慎(义熙八年至十三年)相继任北徐州刺史,但刘裕依旧兼领(南)徐州刺史,直至义熙十二年三月,刘裕方将(南)徐州刺史之位交由世子刘义符。义熙十二年九月至十四年六月,刘裕加领北徐州刺史(始任地点在彭城)。从任职时间上看,义熙元年至十二年六月,(南)徐州刺史、北徐州刺史一直有人在职,刘柳无任徐州刺史的可能。
表2 东晋安帝义熙元年至十二年徐、兖、江三州刺史任职人员
义熙元年至四年,兖州刺史也由刘裕兼领,此后刘藩(义熙四年至八年)、刘道怜(义熙八年至十一年四月)、刘义符(义熙十一年八月至十二年正月、义熙十二年三月至十四年四月)、刘道怜(义熙十四年四月至永初三年六月)先后任兖州刺史。期间刘裕曾短暂兼领兖州刺史(义熙十二年正月至三月)。从任职时间上看,义熙元年至十二年六月,兖州刺史一直有人在职,唯一的空缺期是义熙十一年四月至八月。此年四月左右(按:《宋书·武帝本纪》作四月,《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七作五月)刘道怜由兖州刺史改任荆州刺史,八月刘义符任兖州刺史。这段时间很短,只有四个月,期间刘裕正率军由江陵返回建康的路上。《宋书·武帝本纪》载:
四月,公复率众进讨,至襄阳,休之奔羌。天子复重申前命,授太傅、扬州牧,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加前部羽葆、鼓吹,置左右长史、司马、从事中郎四人。封公第三子义隆为北彭城县公。以中军将军道怜为荆州刺史。八月甲子,公至自江陵,奉还黄钺,固辞太傅、州牧、前部羽葆、鼓吹,其余受命。朝议以公道尊勋重,不宜复施敬护军,既加殊礼,奏事不复称名,以世子为兖州刺史〔2〕。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七载:
(三月)裕兵因而乘之,休之兵大溃,遂克江陵。休之、宗之俱北走,轨留石城。裕命阆中侯下邳赵伦之、太尉参军沈林子攻之,遣武陵内史王镇恶以舟师追休之等……(五月)赵伦之、沈林子破鲁轨于石城,司马休之、鲁宗之救之不及,遂与轨奔襄阳,宗之参军李应之闭门不纳。甲午,休之、宗之、轨及谯王文思、新蔡王道赐、梁州刺史马敬、南阳太守鲁范俱奔秦。宗之素得士民心,争为之卫送出境。王镇晋等追之,尽境而还……诏加太尉裕太傅、扬州牧,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以兖、青二州刺史刘道怜为都督荆、湘、益、秦、宁、梁、雍七州诸军事、骠骑将军、荆州刺史……八月,甲子,太尉裕还建康,固辞太傅、州牧,其余受命。以豫章公世子义符为兖州刺史〔3〕。
兖州刺史官职显要,刘藩被杀之后,义熙八年(412)至永初三年(422)十年间,刘裕及近亲(仲弟刘道怜、长子刘义符)一直领兖州刺史,不假外人之手。义熙十一年(415)四月,刘道怜由兖州刺史改任荆州刺史,四个月后,刘裕的长子刘义符继任兖州刺史,可见担任此职位者往往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
义熙十一年四月,刘裕率军击败司马休之,南方完全统一,内忧已除,东晋境内再无割据反对势力,改朝换代在即。此时刘裕已经五十三岁,长子刘义符仅十岁。为保障刘义符顺利接位,刘裕开始有意识地对其加以培养。义熙十一年,刘裕正式立长子刘义符为世子,“年十岁,拜豫章公世子”(《宋书·少帝本纪》),同年八月,刘裕“以世子为兖州刺史”,这是刘义符担任的第一个官职。之后刘义符的官位不断提升,义熙十二年正月,刘裕“以世子为豫州刺史”,同年三月,刘裕“以世子为徐、兖二州刺史”,同年八月,刘裕“以世子为中军将军,监太尉留府事”。刘裕还亲自为刘义符挑选人才,《宋书·张敷传》载:“高祖见而爱之,以为世子中军参军,数见接引”〔2〕。
义熙十一年八月,刘裕挟大胜之威班师返朝,其权势进一步巩固,享受“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的特殊礼遇,开始为继承人顺利接位谋划,兖州刺史是其为世子刘义符准备的第一个官职。兖州刺史暂时空缺的四个月,刘裕正在率军凯旋归京的途中。刘裕特地将返朝后享受的特殊封赏与立世子、加世子兖州刺史放在一起,也是借势确立刘义符的继承人地位,为其顺利接位作准备。因此,义熙十一年四月至八月,刘柳任兖州刺史的可能性很小。
江州刺史不如徐州刺史、兖州刺史显要,因而刘裕及近亲未曾兼任。江州地处建康上游,遏荆州水师东进,为京师西边屏障,亦不容忽视。义熙元年至十一年,江州刺史多为刘裕的亲信担任,如刘敬宣(元兴三年至义熙元年)、何无忌(义熙二年至六年三月)、庾悦(义熙六年六月至义熙八年)、孟怀玉(义熙八年至十一年)等。
《晋书·刘柳传》之外,《宋书·陶潜传》也记载了刘柳任江州刺史之事,“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寻阳,与潜情款”〔2〕。东晋末年,江州刺史的治所在寻阳,“晋惠帝元康元年,分扬州之豫章、鄱阳、庐陵、临川、南康、建安、晋安,荆州之武昌、桂阳、安成十郡为江州。初治豫章,成帝咸康六年,移治寻阳。庾翼又治豫章,寻还寻阳”〔2〕。由此可知,刘柳曾实任江州刺史。
由时间上看,刘柳任江州刺史当在孟怀玉之后、檀韶之前。据《宋书·孟怀玉传》,义熙十一年孟怀玉卒于江州刺史任上;据《宋书·檀韶传》,檀韶任江州刺史在义熙十二年。此外,义熙十二年六月左右,刘柳改任尚书令,未离江州即去世,“六月己酉,新除尚书令、都乡亭侯刘柳卒”〔1〕、“父柳亡于江州,府州送故甚丰,一无所受,时论称之”〔4〕。因此,刘柳任江州刺史当在义熙十一年至十二年六月之间。
作为刘柳的前任,孟怀玉任江州刺史有着明确的军事目的。《宋书·孟怀玉传》载:“八年,迁江州刺史,寻督江州、豫州之西阳、新蔡、汝南、颍川、司州之恒农、扬州之松滋六郡诸军事、南中郎将,刺史如故。时荆州刺史司马休之居上流,有异志,故授怀玉此任以防之。十一年,加持节……其年卒官,时年三十一。”〔2〕义熙十一年四月,荆州刺史司马休之被刘裕击败逃亡,刘裕之弟刘道怜改任荆州刺史,江州防遏“上游”的军事功能弱化,因而文臣刘柳得以赴任。刘柳义熙十二年六月改任尚书令,未离江州即去世。
由上可知,刘柳未曾任徐州、兖州刺史;义熙十一年四月至十二年六月,刘柳任江州刺史,卒于江州。
颜延之生于晋孝武帝太元九年(384),卒于宋孝武帝孝建三年(456)。《宋书·颜延之传》载:“年三十,犹未婚。妹适东莞刘宪之,穆之子也。穆之既与延之通家,又闻其美,将仕之,先欲相见,延之不往也。后将军、吴国内史刘柳以为行参军,因转主簿,豫章公世子中军行参军。”〔2〕可见颜延之三十岁时依旧未婚、未仕,起家官为后将军行参军,府主为后将军、吴国内史刘柳。
如前所述,刘柳加后将军在义熙八年九月任尚书左仆射之后,之后刘柳任后将军直至义熙十二年去世。这与《宋书·颜延之传》的记载相符,即年过三十的颜延之在义熙十年(414)之后出仕,其起家官为后将军行参军,此时刘柳任后将军。问题在于,前面我们由史料推知刘柳任吴国内史在元兴二年(403)至义熙元年(405)之间,这比《宋书·颜延之传》所载刘柳任吴国内史的时间早十年左右。
研究者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如曹道衡、沈玉成《中古文学史料丛考》〔5〕,沈玉成《关于颜延之的生平与作品》〔6〕等。为避免时间冲突,这些学者认为《宋书·颜延之传》所载刘柳任吴国内史时间有误,进而将颜延之的起家时间提前十年左右,即二十岁左右开始出仕。这种解释表面上解决了问题,实际上带来了更多的问题:
第一,元兴二年至义熙元年刘柳任吴国内史时,其加官为建威将军,而非后将军。《宋书·谢瞻传》载:“初为桓伟安西参军,楚台秘书郎。瞻幼孤,叔母刘抚养有恩纪,兄弟事之,同于至亲。刘弟柳为吴郡,将姊俱行,瞻不能违,解职随从,为柳建威长史。”〔2〕如前所述,谢瞻“为柳建威长史”说明刘柳任吴国内史时的加官为建威将军而非后将军。
东晋南朝时期,建威将军(四品)的品秩低于后将军(三品),多为地方刺史、郡守的加官。例如,据《晋书·安帝纪》《宋书·刘怀肃传》,刘裕的从母兄刘怀肃生前曾为建威将军、辅国将军、淮南、历阳二郡太守,死后方追赠与后将军同等地位的左将军。又如,《晋书·韩延之传》载:“韩延之,字显宗,南阳赭阳人,魏司徒暨之后也。少以分义称。安帝时为建威将军、荆州治中,转平西府录事参军”〔1〕。韩延之为建威将军时,只是荆州治中,治中主众曹文书事,为州刺史的高级佐官。又如,《晋书·王谧传》载:“及桓玄举兵,诏谧衔命诣玄,玄深敬昵焉,拜建威将军、吴国内史”〔1〕。这里王谧“拜建威将军、吴国内史”,与刘柳的官职一致。
出土文献也可证明这一点,《故侍中司空永阳昭王墓志铭》载:“以公兼该文武,出为建威将军、隋郡内史。下车□恤,威德大著。时獯猃侵逼义阳,四山互相影响。郡内孤危,兵粮□弱。公□加奖督,视险若夷,于是百姓相携入城,城中殆无复相容处。咸曰:‘贼若能来,必为府君死战。’物情如□,□□遂息。于是□抵□夷,民俗殷阜。进号宁朔将军,内史如故。久之,征为后军(将军)”〔7〕。这里墓主萧敷先任建威将军(四品)、隋郡内史,而后“进号”宁朔将军(四品),之后“久之”方升迁为后将军(三品)。后将军之职显然高于建威将军。
因此,若将颜延之的起家时间推前十年左右,此时刘柳任吴国内史,但其加官为建威将军而非后将军,依旧与《宋书·颜延之传》中“后将军、吴国内史刘柳”的记载不符。
第二,义熙元年颜延之二十二岁时确实有出仕机会。《宋书·颜延之传》载:“晋恭思皇后葬,应须百官,湛之取义熙元年除身,以延之兼侍中。邑吏送札,延之醉,投札于地曰:‘颜延之未能事生,焉能事死!’”〔2〕《南史·颜延之传》载:“晋恭思皇后葬,应须百官,皆取义熙元年除身。以延之兼侍中,邑吏送札,延之醉,投札于地曰:‘颜延之未能事生,焉能事死。’”〔4〕《宋书·颜延之传》《南史·颜延之传》均载颜延之有“义熙元年除身”。“除身”即告身,为古代授官的凭信,类似于后世的委任状、任命书。由“义熙元年除身”推断,颜延之在义熙元年曾被授予官职,但其并未接受。《宋书·颜延之传》《南史·颜延之传》皆载颜延之酒醉后自称:“颜延之未能事生,焉能事死。”酒后吐真言,这里“未能事生”指义熙元年颜延之被授予官职,但其并未接受之事;“焉能事死”指元嘉十三年晋恭思皇后下葬,以颜延之兼侍中之职,其同样拒绝之事。若颜延之于义熙元年出仕,则与其“未能事生,焉能事死”的自称明显相悖。
第三,《宋书·颜延之传》载:颜延之“年三十,犹未婚。妹适东莞刘宪之,穆之子也。穆之既与延之通家,又闻其美,将仕之,先欲相见,延之不往也。”〔2〕《南史·颜延之传》所载与之基本相同。可见颜延之三十岁时依旧未婚、未仕,因而有刘穆之“将仕之”的记载。颜延之二十岁左右出仕显然与之矛盾。
由上可知,将颜延之起家时间提前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带来更多的矛盾。关于刘柳任吴国内史比《宋书·颜延之传》所载时间早十年左右的问题,我们认为有两种可能:一是史书记载有误,即义熙十年刘柳未任吴国内史,但这种解释并无其他证据可以佐证,且《宋书·颜延之传》所载人物诸官职大多无误,可与其他史料相互参证,因而这一假设成立的可能性很小。无确凿证据的情况下,不宜轻易判定史籍记载有误。除此之外,由刘柳仕履来看,还有一种不改动现有史料的解释,即刘柳曾两次任吴国内史,第一次在元兴二年至义熙元年,第二次在义熙十年至十一年,这里我们补充论证如下:
第一,如前所述,刘柳任尚书左仆射在义熙八年九月至十年之间,义熙十年之后,刘柳保留后将军之职,不再任尚书右仆射,而是外放地方为官。义熙十一年四月至十二年六月,刘柳任江州刺史,卒于江州。但是,刘柳离任尚书左仆射与任江州刺史之间,尚有约一年的时间,这段时间刘柳的仕履空缺。我们认为这一时期刘柳可能再次任吴国内史,这就符合《宋书·颜延之传》关于刘柳义熙十年左右任“后将军、吴国内史”的记载。
第二,东晋尚书仆射有外任吴国内史的先例。例如,《晋书·王劭传》载:“劭字敬伦,历东阳太守、吏部郎、司徒左长史、丹阳尹……桓温甚器之。迁吏部尚书、尚书仆射,领中领军,出为建威将军、吴国内史”〔1〕。因此,刘柳由中枢尚书仆射外任吴国内史有前例可循,并非特例。
第三,东晋官员有辗转地方、中枢两次任吴国内史的先例。例如,《晋书·王荟传》载:“荟字敬文。恬虚守靖,不竞荣利,少历清官,除吏部郎、侍中、建威将军、吴国内史……征补中领军,不拜。徙尚书,领中护军,复为征虏将军、吴国内史”〔1〕。这里王荟先在中枢任吏部郎、侍中,而后外任建威将军、吴国内史,之后返回中枢任尚书,领中护军,之后再次任征虏将军、吴国内史。因此,刘柳两次任吴国内史也有前例可循,并非特例。
由上可知,刘柳第一次任吴国内史在元兴二年(403)至义熙元年(405),加官为建威将军;第二次任吴国内史在义熙十年(414)至十一年(415),加官为后将军。这样一来,义熙十年颜延之起家为官时,刘柳任后将军、吴国内史的记载就没有问题,并能与相关文献材料自洽兼容,而不必臆改原始文本。颜延之义熙元年(405)起家为官这一推论则与现有史料存在前述三处明显冲突,难以成立。
《宋书·颜延之传》载:“年三十,犹未婚。妹适东莞刘宪之,穆之子也。穆之既与延之通家,又闻其美,将仕之,先欲相见,延之不往也。后将军、吴国内史刘柳以为行参军,因转主簿,豫章公世子中军行参军。”〔2〕《宋书·陶潜传》载:“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寻阳,与潜情款。”〔2〕《南史·颜延之传》载:“又少经为湛父柳后将军主簿。”〔4〕《晋书·安帝纪》载:“(义熙十二年)六月己酉,新除尚书令、都乡亭侯刘柳卒。”〔1〕《南史·刘湛传》载:“父柳亡于江州,府州送故甚丰,一无所受,时论称之。”〔4〕由这些史料记载可知,义熙九年(413)颜延之三十岁时尚未出仕,其入仕之初为后将军刘柳的属官,先后任后将军行参军、主簿、功曹等职。义熙十二年(416)六月,刘柳改任尚书令,未离江州即去世。颜延之由后将军行参军起家,逐步升职,主簿、功曹已是后将军(三品)的高级属官。《晋书·职官志》载:“三品将军秩中二千石者,著武冠,平上黑帻,五时朝服,佩水苍玉,食奉、春秋赐绵绢、菜田、田驺如光禄大夫诸卿制。置长史、司马各一人,秩千石;主簿,功曹,门下都督,录事,兵铠士贼曹,营军、刺奸吏、帐下都督,功曹书佐门吏,门下书吏各一人。”〔1〕《宋书·百官志》载:“自左右前后将军以下至此四十号,唯四中郎将各一人,余皆无定员。自车骑以下为刺史又都督及仪同三司者,置官如领兵,但云都督不仪同三司者,不置从事中郎,置功曹一人,主吏,在主簿上,汉末官也。汉东京司隶有功曹从事史,如诸州治中,因其名也。”〔2〕颜延之展现才干以及刘柳的赏识提拔都需要一定的时间,难以一蹴而就。因此,颜延之起家时间当在义熙十年(414)左右,起家官为后将军行参军。
需要说明的是,颜延之在寻阳任后将军主簿、功曹期间,与陶渊明交好。《宋书·陶潜传》载:“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寻阳,与潜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寻阳,日日造潜。每往,必酣饮致醉。”〔2〕何法盛《晋中兴书》卷七亦载:“颜延之为始安郡,道经寻阳,常饮渊明舍,自晨达昏。及渊明卒,延之为诔,极其思致。”〔8〕颜延之《陶征士诔》追忆两人在寻阳的交往云:“深心追往,远情逐化。自尔介居,及我多暇。伊好之洽,接阎邻舍。宵盘昼憩,非舟非驾。念昔宴私,举觞相诲:‘独正者危,至方则碍。哲人卷舒,布在前载。取鉴不远,吾规子佩。’尔实愀然,中言而发:‘违众速尤,迕风先蹶。身才非实,荣声有歇。’叡音永矣,谁箴余阙。呜呼哀哉!”〔9〕陶渊明年长颜延之近二十岁(按照《宋书·陶潜传》、萧统《陶渊明传》〔10〕、《晋书·陶潜传》的记载,元嘉四年陶渊明去世时六十三岁,则其年长颜延之十九岁),由于两人性情相投,在喜饮酒、好读书、性格直率、生活俭约等方面多有共性,因而能够结成忘年之交。
由上可知,元兴二年(403)至义熙元年(405),刘柳任吴国内史、建威将军;义熙三年(407)至八年(412)初,刘柳任尚书右仆射;义熙八年九月至十年(414),刘柳任尚书左仆射,加后将军;义熙十年至十一年(415)四月,刘柳再次任吴国内史,保留后将军之职;义熙十年颜延之开始出仕,起家官为后将军行参军;义熙十一年四月至十二年(416)六月,刘柳任江州刺史,后将军之职不变,颜延之任后将军主簿、功曹;义熙十二年六月,刘柳改任尚书令,未离江州即去世,追赠右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颜延之由此结束了刘柳属官的身份,返回建康改任豫章公世子中军行参军。